回覆列表
  • 1 # 陳思進

    正好之前回復了《衍生品的概念是什麼?(https://www.wukong.com/answer/6785194820584341768/)》,裡面提到, 2004年初,美聯儲為應對長期積聚、日益明顯的經濟泡沫化風險,開始轉進加息週期,連續17次調升利率;本來缺乏信用基礎的借款人難以承受高額房貸負擔,違約現象頻繁出現,房價一路下滑,提供次貸的金融機構相繼陷於財務危機。2007年4月,以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破產為導火索,一場由房地產市場蔓延到信貸市場的次貸危機終於全面爆發。但這僅僅是一場金融熱核大爆炸之前的引爆序曲。

    請先參閱。

    再接著談。

    其實次貸總金額僅約1.3萬億美元,數額並不太大,而且有房產實物抵押,即便“全軍覆沒”也不太可怕。然而,在形形色色金融衍生品支援下的“證券化”,使得本來破壞力有限的次貸危機產生了史無前例的震撼力和後續影響。

    可怕的是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和金融機構,為了擴大流動性,賺取高額暴利,將次貸進一步變成了次級債券後,利用所謂“金融創新”推出了名目繁多、形形色色“金融衍生品”,把次級債券證券化打包,透過槓桿操作手段,反覆擴大金額,依靠華爾街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地位推向全球市場;並且極力遮蔽透明度,肆意放大次貸風險嚴重性,把種種具有強大槓桿式功能的高風險金融產品貼上安全可靠的標籤,將證券化的金融市場遠遠帶到了為實體經濟發揮引導、控制和協調等應有服務功能的反面,因此產生了數以十萬億美元計問題叢生的金融資產。

    冷戰結束後,大批畢業於常青藤大學的精英、無用“武”之地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投身華爾街,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複雜的金融衍生品:ARS(拍賣利率證券)、MBS(抵押貸款支援證券)、CDO(債務抵押債券)、信用違約互換(CDS)……給虛擬經濟插上了新穎的技術翅膀。這些不易規範的複雜衍生品大多采用場外交易,沒有集中的規範的交易平臺,其交易資料資訊的透明度非常低,但市場規模卻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事實證明,這種鉅額的高槓杆率金融衍生品可以成為摧毀世界經濟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

    先談到這兒,將在回覆下一個相關問題《次貸危機究竟是什麼意思?以後還會發生嗎?(https://www.wukong.com/answer/6786609936668295432/)》中繼續談。

    點到為止吧。

  • 2 # 暢聊歷史學前人智慧

    美國次貸危機,全稱應該是美國房地產市場上的次級按揭貸款的危機。而顧名思義,次級按揭貸款,是相對於給資信條件較好的按揭貸款而言的。因為相對來說,按揭貸款人沒有(或缺乏足

    夠的)收入/還款能力證明,或者其他負債較重,所以他們的資信條件較“次”,這類房地產的按揭貸款,就被稱為次級按揭貸款。

      相對於給資信條件較好的按揭貸款人所能獲得的比較優惠的利率和還款方式,次級按揭貸款人在利率和還款方式,通常要被迫支付更高的利率、並遵守更嚴格的還款方式。這個本來很自

    程中,美國有的金融機構為一己之利,縱容次貸的過度擴張及其關聯的貸款打包和債券化規模,使得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次級按揭貸款違約事件規模的擴大,到了引發危機的程度。

      

    次貸危機發生的條件,就是信貸環境改變、特別是房價停止上漲。為什麼這樣說呢?大家知道,次級按揭貸款人的資信用狀況,本來就比較差,或缺乏足夠的收入證明,或還存在其他的

    負債,還不起房貸、違約是很容易發生的事。但在信貸環境寬鬆、或者房價上漲的情況下,放貸機構因貸款人違約收不回貸款,它們也可以透過再融資,或者乾脆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

    出去即可,不虧還賺。但在信貸環境改變、特別是房價下降的情況下,再融資、或者把抵押的房子收回來再賣就不容易實現,或者辦不到,或者虧損。在較大規模地、集中地發生這類事件時

    ,危機就出現了。

      

    美國次房危機的苗頭,其實早在2006年底就開始了。只不過,從苗頭髮生、問題累計到危機確認,特別是到貝爾斯登、美林證券、花旗銀行和匯豐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對外宣佈數以百億

    美元的次貸危機損失,花了半年多的時間。現在看來,由於次貸危機的涉及面廣、原因複雜、作用機制特殊,持續的時間會較長,產生的影響會比較大。具體來說,有以下三方面的成因。

      

    首先,它與美國金融監管當局、特別是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過去一段時期由松變緊的變化有關。我們知道,從2001年初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下調50個基點開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開始了從加息轉變為減息的週期。此後的13次降低利率之後,到2003年6月,聯邦基金利率降低到1%,達到過去46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反映在房地產市場上,就是房貸利率也同期下降。30年固定按揭貸款利率從2000年底的8.1%下降到2003年的5.8%;一年可調息按揭貸款利率從2001年底的7.0%,下降到2003年的3.8%。

      

    這一階段持續的利率下降,是帶動21世紀以來的美國房產持續繁榮、次級房貸市場泡沫起來的重要因素。因為利率下降,使很多蘊涵高風險的金融創新產品在房產市場上有了產生的可能

    性和擴張的機會。表現之一,就是浮動利率貸款和只支付利息貸款大行其道,佔總按揭貸款的發放比例迅速上升。與固定利率相比,這些創新形式的金融貸款只要求購房者每月擔負較低的、

    靈活的還款額度。這樣,從表面上減輕了購房者的壓力,支撐過去連續多年的繁榮局面。

      

    從2004年6月起,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開始了逆轉;到2005年6月,經過連續13次調高利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高到4.25%。到2006年8月,聯邦基金利率上升到5.25%,標誌著這輪擴張性政策完全逆轉。連續升息提高了房屋借貸的成本,開始發揮抑制需求和降溫市場的作用,促發了房價下跌,以及按揭違約風險的大量增加。

      

    其次,它與美國投資市場、以及全球經濟和投資環境過去一段時期持續積極、樂觀情緒有關。大家知道,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金融的全球化趨勢加大,全球範圍利率長期下降、美元貶

    值、以及資產價格上升,使流動性在全世界範圍內擴張,激發追求高回報、忽視風險的金融品種和投資行為的流行。作為購買原始貸款人的按揭貸款、並轉手賣給投資者的貸款打包證券化投

    資品種,次級房貸衍生產品客觀上有著投資回報的空間。在一個低利率的環境中,它能使投資者獲得較高的回報率,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

      

    美國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和投資市場的開放性,吸引了不僅來自美國、而且來自歐亞其他地區的投資者,從而使得需求更加興旺。面對巨大的投資需求,許多房貸機構降低了貸款條件,以

    提供更多的次級房貸產品。這在客觀上埋下危機的隱患。事實上,不僅是美國,包括歐亞、乃至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均參與了美國次級房貸衍生產品的投資,金額巨大

    ,使得危機發生後影響波及全球金融系統。

      

    第三、與部分美國銀行和金融機構違規操作,忽略規範和風險的按揭貸款、證券打包行為有關。在美國次級房貸的這一輪繁榮中,部分銀行和金融機構為一己之利,利用房貸證券化可將

    風險轉移到投資者身上的機會,有意、無意地降低貸款信用門檻,導致銀行、金融和投資市場的系統風險的增大。在過去幾年,美國住房貸款一度出現首付率逐年下降的趨勢。歷史上標準的

    房貸首付額度是20%,也一度降到了零,甚至出現了負首付。房貸中的專業人員評估,在有的金融機構那裡,也變成了電腦自動化評估,而這種自動化評估的可靠性尚未經過驗證。

      

    有的金融機構,還故意將高風險的按揭貸款,“靜悄悄”地打包到證券化產品中去,向投資者推銷這些有問題的按揭貸款證券。突出的表現,是在發行按揭證券化產品時,不向投資者披

    露房主不僅難以支付的高額可調息按揭付款、而且購房者按揭貸款是零首付的情況。而評級市場的不透明和評級機構的利益衝突,又使得這些嚴重的高風險資產得以順利進入投資市場。

      

    在美國,有的經濟學家將這些問題定義為"說謊人的貸款",而在這些交易中,銀行和金融充當了“不傻的傻瓜”的角色。按美國投資家吉姆?羅傑斯的話說,"人們可以不付任何定金和頭

    款、甚至在實際上沒有錢的情況下買房子,這在世界歷史上是唯一的一次",這"是我們住房市場中有過的最壞的泡沫,也是我們需要清理的最壞的泡沫" 。

      

    次貸危機引發了美國和全球範圍的又一次信用危機,而從金融信用和信任角度來看,它被有的經濟學者視為“美國可能面臨過去76年以來最嚴重的金融衝擊”。消除這場危機,因而也需

    要足夠的時間

  • 3 # 鵬哥聊

    通俗地講並不複雜,2008年以前,美國為了促進經濟增長,推出了各種各樣的措施鼓勵居民貸款買房,使得房地產市場繁榮,從而帶動整個經濟發展。銀行和相關金融機構甚至對沒有購房能力的低收入階層也推出了零首付,延長還款期限,壓低前期還款金額等各種手段來給予貸款買房,由於08年以前美國房價一直在上漲,使得大量的低收入者以投機的心態進入房地產市場,這些貸款質量較差,統一叫“次級貸款”。同時,華爾街的金融機構又創造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工具,將這些次級債打包證券化,再切割,賣給美國和全世界的主要投資機構,由於層層巢狀,最終的投資者並不知道底層的次級貸款情況。這樣,由“次級貸款”引發的各種金融證券產品大量地源源不斷地流入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場......但是,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2008年美國房地產市場回撥,一些次級貸款者違約,推倒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緊接著持有大量次級證券化產品的金融機構 (如雷曼兄弟) 倒閉,引發金融恐慌,引起金融收縮,造成了震驚世界的08金融危機。

  • 4 # 攀攀財經

    次貸危機:美國房產投資者向銀行申請的貸款屬於次級貸款,他們貸款投資於房地產,希望房價的增值超過他們所需償還的利息,所以他們才有動力不斷付息。到了某一天,房產價格漲不上去了,於是房產投機人決定不還錢了,房子你銀行收走好了,於是出現了違約,所以銀行的貸款最終無人償還導致了美國銀行的倒閉。

  • 5 # 智深研報

    在美國,貸款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居民很少全款買房,通常都是長時間貸款,同時失業和再就業是很常見的現象。這些收入並不穩定甚至根本沒有收入的人,買房因為信用等級達不到標準,就被定義為次級信用貸款者。

    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和納斯達克指數崩潰後,美國經濟再次陷入衰退,“911事件”更令經濟和股市雪上加霜,美聯儲隨即轉向,開始連續大幅降息。

    大幅降息激發了美國的房地產泡沫,次級債市場便迅速發展。2003年下半年經濟強勁復甦,需求快速上升拉動通脹。

    2004年美聯儲開始收緊政策,連續17次分別加息25個基點,直至達到2006年6月的5.25%。最後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

    在美聯儲加息過程當中,美國住房市場同步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貸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透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貸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貸危機,標誌性事件是美國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以及美國兩大放貸機構“房地美”和“房利美”等企業宣佈破產。

    簡單來說,次貸危機就是金融貨幣現象,因過度加槓桿透支信用造成的資產泡沫進而引發的泡沫破裂。所謂:雪崩到來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 6 # 凱恩斯

    看能不能通俗?

    這本就是房貸,機構給你錢,你還房貸。美國幾十年房地產繁榮,違約很少,買到就賺到(是否熟悉的味道)。於是大家都來借錢買房,但是美國金融機構是市場化的,你要貸款,就把你查得明明白白。如果你工資3000,房貸每個月要還3000,人家就會說:“滾”。

    但是,等等,有金融機構跳出來說,我可以放貸款。“來來來,楊白勞,快到碗裡來。”次級貸款抵押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將貸款人的借款打包成債券產品ABS債券,美國有發達的債券市場。銀行不肯帶,資本市場可以給啊。於是大量投資人買入了這些次級貸,這裡面主力就是投行。

    投行要賺錢。光買買債券怎麼夠?投行也需要賺錢,要把風險轉嫁出去。CDO,就是投行將債券再打包,再賣出去。在這裡,次貸抵押公司,投行和保險基金都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貸款人還不起錢,那麼一條繩子上總要出來個人抗。

    關鍵還有CDS,信用違約掉期,說白了就是給貸款買保險。如果違約了,賣出CDS的一方就要賠錢,等同於賣保險。由於幾十年房子沒跌,投行一方面將債券打包出去賺錢。還不滿足,還發行CDS來賺錢。房價很久沒跌了,為什麼不多發行點,這是白拿的錢。

    歷史總在重複,一條繩子上的螞蚱總要面對一個問題。房價跌了怎麼辦?美國有破產製度,貸款人破產,房子賣不掉那就是壞賬了。這個時候投行面對兩類壓力。一類壓力是CDO發行後違約責任,另一類壓力是CDS因為違約被要求賠償。

    一條繩子上的螞蚱都出了問題,提供違約擔保的保險公司有些倒閉了,兩房作為次級貸抵押公司被政府接管了,五大投行相繼暴雷,最後雷曼兄弟被放棄,以儆效尤。

    實際上,我們再簡單說,就是由於樂觀和金融寬鬆,導致了本不該提供的貸款被提供,金融機構為了分攤貸款風險,利用各種金融創新。將風險分散,但是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旦倒下,就是一場火燒連營,幾乎每個環節都無法倖免。

    為什麼信貸要鬆緊適度?如果利率過低,本來不應該獲得貸款的人獲得了貸款,由於貸款就是出售未來,如果未來無法還貸,就會出現違約。如果利率過高,本來應該獲得貸款的人無法獲得,那麼就會耽誤這個人的人生,耽誤他的聰明智慧。

    金融本不產生價值,但是金融可以最佳化資源配置。這就是次貸危機的教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俗話說心寬體胖,胖人是不是更適合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