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鍋頭餃子哥

    緣何唐張九齡《感遇》被選為《唐詩三百首》卷首?緣是這四個原因

    《唐詩三百首》是由清朝蘅塘退士編選。蘅塘退士,本名孫洙,祖籍安徽,生於江蘇,自幼家貧,聰明好學。公元1763年,孫洙與夫人徐蘭英商量編寫《唐詩三百首》。因為他們覺得南宋詞人劉克莊編輯的《千家詩》,其中在選詩方面標準不嚴、題材不備、體例不一、良莠不齊,上下銜接不大舒暢,不容易背誦,也不容易流傳,所以他們開始編選《唐詩三百首》。編選的標準就是“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以體裁為經,以時間為緯。當時《唐詩三百首》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計313首詩,其中五言古詩33首,樂府39首,七言古詩28首,五言律詩80首,七言律詩53首,五言絕句29首,七言絕句51首。那麼為什麼要以張九齡的《感遇》為卷首呢?

    第一,因為孫洙與張九齡惺惺相惜,自言心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意為:草木散發香氣源於天性,怎麼能求美人來折枝呢?張九齡輔佐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卻遭李林甫、牛仙客誣陷,被貶謫。作此詩,以表明心志。世間君子應該像蘭花、桂花那樣,潔身自好,修為自己,提升自己,做好自己的本分,而不應該求得外界的讚美,或者求取功名利祿。而孫洙呢?同樣在任盧龍知縣的時候,遭人讒陷罷官,而且也是十分正直,視百姓如家人父子,每當卸任之時,百姓攀轅哭泣,為他送行。孫洙選張九齡的詩為卷首,實則是與張九齡產生了心靈上的共鳴,自言心志。同樣被貶謫,同樣都高潔有情操,同樣都心情鬱悶,也同樣都希望還能再回朝廷重振輝煌,為民造福。

    第二,因為張九齡的政壇、詩壇地位。張九齡是開元時期的賢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個由嶺南書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溫雅,風儀甚整,時人譽為“曲江風度”。同樣,張九齡也是一位詩文俱佳、才華橫溢的文學家,尤以詩歌藝術成就為高。在唐代詩壇上,他是繼陳子昂之後,力排齊梁頹風,追蹤漢魏風骨,開啟盛唐局面的重要一人。可以說,他以其詩歌創作和政治地位,影響了一代詩歌的發展。清人屈大均在論及嶺南詩歌的兩大流派時,曾說:“粵人以詩為詩,自曲江始;以道為詩,自白沙始。”胡應麟說“曲江諸作,含清拔於綺繪之中,寓神俊於莊嚴之內。”(《詩藪》)又說“張子壽首創清澹之派”,並認為他下開孟浩然、王維等一路的詩風。作為開元盛世的最後一個名相,張九齡深被王維、杜甫、孟浩然所敬仰。杜甫一直也曾想把作品呈獻給他,未能如願,晚年追憶,猶覺得可惜。

    第三,因為這是孫洙結合當時名人和名詩風格綜合考量的結果。李白的詩呢?雖然豪放異常,氣吞山河,但是李白這個人,過於桀驁不馴;杜甫的詩往往是沉鬱悲涼、詞藻富麗;白居易的詩雖然樸素尚實,但主題往往是諷刺;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過於唯美;孟浩然的詩,比較清淡自然、隱居閒逸、羈旅愁思,但往往是自我表現的居多。而張九齡的詩呢?詞采清麗、高雅純樸、情致深婉、詩意超逸,別具一種“雅正沖淡”的盛唐氣度,被貶謫以後所作的詩才顯現出“雄厲振拔”、“骨峻神竦,思深力遒”的勁健風格。而這首《感遇》就顯得樸素遒勁,寄慨遙深,能脫出徒為虛飾的宮廷文學陳習。自己雖然被貶謫,但是孤芳自賞,高潔情操,也同時包涵了積極求取自我人生價值的熱情。當然嘍,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張九齡年齡較大,屬於前輩,出道早,且重用過王偉、孟浩然,地位在那擺著呢。

    第四,這是因為孫洙覺得《感遇》這首詩頗為精妙。“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有蘭花、桂花,寓意高潔;葳蕤寓意勃勃生機,同時也是指夫妻,暗指孫洙夫人徐蘭英;欣欣此生意,一切都表現出欣欣向榮的生命活力;自爾為佳節,蘭花和桂花都在自己的季節裡展現出來自己獨特的魅力,並且榮而不媚;後面就是指張九齡是林棲者,看到這些芬芳十分歡喜,這些草木散發出來的都是本性啊,又怎麼能去求觀賞之人去折枝呢?這首詩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轉,七八句是合,做到了意盡詞盡。詞意給人感覺和平溫雅,不激不昂,使旁人沒有覺察到作者在詠物的背後,講著高雅有節操的人生哲理。

    基於以上四點原因吧,所以孫洙才把張九齡的《感遇》作為《唐詩三百首》之卷首,實在是名至所歸、理所應當、寓意頗深。最後想說的是:張九齡是大唐盛世的最後一位賢相,他所寫的詩,代表著大唐盛世最後的榮光。諸位覺得還有沒有別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幾歲寶寶適合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