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淡風憶語
-
2 # 電影饕餮獸
金馬獎、金像獎、金雞獎分別是臺灣、香港和大陸三大獎,也是中國電影最高三大獎。創辦於1962年,當年操辦金馬獎的時候,是為了促進臺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採用的是報名參加方可評選,由十幾個評委憑出得獎電影和電影人,評選方式與歐洲三大電影獎相似(戛納電影、柏林電影、威尼斯電影),走的是小資路線,不與奧斯卡商業暴發戶相同。十年前第44屆金馬獎得主李安的《色戒》,該電影也是戛納電影提名獎,前10年金馬獎還是挺有影響力的,不僅僅出過《色戒》、還有《投名狀》、周星馳的《功夫》都是最佳電影,最近幾年已經頹廢了,沒有多少叫好又賣座的電影,有點偏向臺灣小小名氣電影和香港一些電影。沒有多少大導演像之前那樣期待得金馬獎!
金像獎創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該獎曾經給香港電影最輝煌的時代做出很大貢獻。一般於每年4月中旬在香港舉行頒獎典禮,頒發21個獎項。與金雞獎、金馬獎由數十位專業評審組成的評審團,集中看片投票決定獲獎者的評審制度不同,香港電影金像獎採取的是與奧斯卡金像獎類似的多輪、多人、多層面的電影評審制度,由香港電影導演會、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等13個金像獎屬會會員組成的“金像獎選民”,和評選事務組推薦及邀請的電影業內人士和專業媒體工作者組成的“專業評審團”,經過兩輪投票選出最終得獎者,是由電影人全面主導和參與的電影獎項。
金像獎獲獎的電影更偏向於商業片,這樣不奇怪,因為香港本來就是中國商業片的生產地,不管是80 90年代的《英雄本色》還是2000年後的《少林足球》《寒戰》……都是商業片扎堆,這一點金像獎的口味還挺一致的,今年36屆金像獎影帝給了林家棟,影后給了惠英紅,同時就在剛剛過去的11月25日惠英紅憑藉《血觀音》獲得金馬獎影后,一年兩影后可謂是人生贏家!
順便說一下金雞獎,於1981年創辦,因當年屬中國農曆雞年,故取名中國電影金雞獎,簡稱金雞獎。從2005年開始改為兩年一屆,單年頒獎,今年的影帝給了《烈日灼心》主演鄧超,范冰冰是影后。金雞獎與華表獎、百花獎成為中國大陸三大獎。該獎算是中國大陸演員、導演、製片方、投資人最看中的電影獎,因為又是兩年一度,爭奪影帝也是最為激烈的,再加上大陸電影行業非常激烈,兩年不知生產出多少電影。所以金雞獎含金量非常高!
-
3 # 橘貓看魚
中國影視劇的發展日新月異,每年都會有一大波精彩的影視劇呈現在觀眾面前,為了鼓勵演員、導演等各大媒體人,設立了很多獎項。比較有名的就是金馬獎、金像獎、金雞獎這幾個獎項了。這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
金馬獎
金馬獎創立於1962年,每年會舉辦一屆,是華語圈中歷史最久遠的獎項。評獎物件面向的是所有的華語電影。它對於華人電影事業的快速發展,具有很大的幫助。
金馬獎整體評獎相對公平。在進行電影的藝術性評判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金像獎
金像獎,則是創立於1982年,也是每年舉辦一屆,不過主要是針對香港電影的獎項。每年的評獎一般在香港文化大劇院進行頒獎。相對覆蓋的範圍比較小,偏安一隅,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影響力逐漸變弱,甚至顯得有些暗淡。
金雞獎
金雞獎創立於1981年,因為當年為陰曆雞年,所以即起名為金雞獎。從1992年起開始與百花獎合成金雞百花獎。金雞獎一般由專業評審人員評選,單數年份進行舉辦;而百花獎則在雙數年份舉辦。
因為金雞獎的評選,多為專業人員評審,對演員的演技評判要求非常嚴格 ,多少有些“曲高和寡”。整體影響力也就偏向一般。
綜上,綜合各方面 因素 ,金馬獎應該是華語電影裡相對得分最高的,而金像獎則有一種“日薄西山”的感覺,金雞獎則如同一個特立獨行的使者。
三個獎項中,你們覺得哪個更具有含金量呢?
回覆列表
臺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是臺灣地區主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62年,當年主要是為了促進臺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華語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HKFA)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立於1982年。金像獎評獎的過程更具有權威性。因為金像獎是採取電影專業協會的投票方式評獎,與奧斯卡獎類似。
而金馬獎有兩大問題:一是小評審團制度:金馬獎是小評審團制度,就那麼十幾個人評委有資格評獎。不過這個問題還不夠致命,因為戛納也是採取小評審團制度。二是報名制:最要命的是,金馬獎是報名制,也就是你只有報名才能參選。
中國電影金雞百花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和臺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電影三大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