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最成功的戰例不是長平之戰,而應該是鄢郢之戰。長平之戰斬首五萬,坑殺降卒四十萬,讓白起名動天下,但秦軍也同樣死傷過半。而鄢郢之戰,白起率數萬之眾伐楚,一戰拔鄢郢二都,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楚王之先人,戰術很經典。
鄢城是楚國的陪都,郢都是楚國的都城,兩城相距不遠,在今湖北江宜城與江陵。郿地人白起在穰侯魏冉的舉薦下,得到了秦昭襄王的重用,在伊闕一戰斬殺韓魏聯軍二十四萬,渡過黃河奪取魏國大量土地,後來又攻打趙國,一戰奪取了光狼城。
楚國是戰國末期中原最大的諸侯國,戰鬥力還是很強大的。但白起的戰術靈活,出其不意,其效率是快、準、狠,總是能在楚軍未做好充足準備之前就已經找到了破敵方案。如果鄢郢之戰後,秦王支援白起繼續用兵,滅亡楚國也不是沒有可能。
公元前280年,秦將司馬錯從隴西郡出兵,攻佔了楚國的黔中郡,楚國戰敗,被逼割讓上庸和漢江以北的土地給秦國,自此漢中、巴郡、蜀郡全部屬於秦國的土地。次年,秦昭襄王任命大良造白起率軍數萬出武關,順漢水而下,大舉進攻楚國。
白起一路以戰養戰,佔領了漢水流域的鄧地,補足糧草之後,一直打到了楚國的陪都鄢城,遭到了楚軍的拼死抵禦。秦國孤軍深入無援,而楚國援軍不斷集結,對秦軍極為不利。白起發現夷水從楚西山長谷出流向東南,而東面的鄢城地勢較低。
於是在鄢城以西築堤蓄水,並修長渠直達鄢城,待水蓄到一定程度,然後開渠引水灌城,鄢城的城牆被水浸泡後倒塌,大水湧入城內,猶如千軍萬馬。城東熨斗陂的地勢更低,被淹死的軍民數十萬,無法及時打撈而臭,後來此地被人被為臭池。
鄢城作為楚國的陪都,牆高城固,易守難攻。但白起以水淹鄢城,是楚軍意料不到的,也根本無法抵禦,只得敗退都城郢城。白起接著佔領附近的西陵等五個城,切斷了郢城與西面巫郡的聯絡,然後屯軍在鄢城休整,為進攻郢城創造了條件。
公元前278年,白起接著出兵攻破了楚國的國都郢城,並一把火燒燬了楚國先祖在郢城的夷陵。楚頃襄王兵敗,向東方潰逃,並遷都於陳地自保,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淮陽縣。白起大軍一路追擊到了竟陵,秦昭襄王又聯絡了韓、魏兩國共同伐楚。
楚頃襄王眼看滅國在即,急令楚軍各地軍隊在郢陳集結的同時,又派出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出使秦國。春申君上書秦王,說如果秦軍執意滅楚,那麼魏國將出兵攻打楚國的留、方與、銍、湖陵、碭、蕭、相等城邑和地方;齊國向南攻擊楚地的泗水地區。楚國不如先向齊、魏、韓四國投降,以保祭祀。
秦國滅亡楚國,好處卻讓魏、齊兩國得到了,並且讓他們更加強大,這是秦國不願看到的。秦昭襄王是個老狐狸,一點就通,一定不能讓中原其他國家有壯大的機會,命令白起停止進攻。同時以重金厚禮安撫楚頃襄王,並與其簽署結盟協議。
白起的軍隊從漢水而下,到達鄢城、郢城之後,從陸路追擊到竟陵,再往楚國腹地進軍要經過南韓、魏國的邊境線,這也是秦昭襄王與韓、魏結盟共同伐楚的原因。楚國是一塊大蛋糕,韓、魏兩國共同出兵滅楚,的確最好的土地會被韓魏佔領。
秦昭襄王倒不在意魏、韓兩國佔領楚國的土地,而是擔心楚國在秦國的緊逼之下,會率先向魏、韓、齊三國投降。以秦國之力,是無法同時和魏、韓、齊、楚四個結盟國對抗的,很可能已經被秦國佔有的楚地又得全部吞出來,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秦昭襄王命令白起停止進攻的決定是正確的,雖然秦國暫時打得楚國無招架之力,其國都被迫遷徙。但楚國的戰略縱深很長,國內軍隊的有生力量仍在。另外,秦軍與楚軍雙方交戰膠著之時,很容易讓其他國家趁秦國國內兵力空虛時進攻。更重要的是,秦國不能逼著仍然很強大的楚國與中原諸侯結盟,讓秦國四面受敵。
2020/12/4
白起最成功的戰例不是長平之戰,而應該是鄢郢之戰。長平之戰斬首五萬,坑殺降卒四十萬,讓白起名動天下,但秦軍也同樣死傷過半。而鄢郢之戰,白起率數萬之眾伐楚,一戰拔鄢郢二都,再戰而燒夷陵,三戰而辱楚王之先人,戰術很經典。
鄢城是楚國的陪都,郢都是楚國的都城,兩城相距不遠,在今湖北江宜城與江陵。郿地人白起在穰侯魏冉的舉薦下,得到了秦昭襄王的重用,在伊闕一戰斬殺韓魏聯軍二十四萬,渡過黃河奪取魏國大量土地,後來又攻打趙國,一戰奪取了光狼城。
楚國是戰國末期中原最大的諸侯國,戰鬥力還是很強大的。但白起的戰術靈活,出其不意,其效率是快、準、狠,總是能在楚軍未做好充足準備之前就已經找到了破敵方案。如果鄢郢之戰後,秦王支援白起繼續用兵,滅亡楚國也不是沒有可能。
司馬錯伐楚黔中,白起水淹鄢城公元前280年,秦將司馬錯從隴西郡出兵,攻佔了楚國的黔中郡,楚國戰敗,被逼割讓上庸和漢江以北的土地給秦國,自此漢中、巴郡、蜀郡全部屬於秦國的土地。次年,秦昭襄王任命大良造白起率軍數萬出武關,順漢水而下,大舉進攻楚國。
白起一路以戰養戰,佔領了漢水流域的鄧地,補足糧草之後,一直打到了楚國的陪都鄢城,遭到了楚軍的拼死抵禦。秦國孤軍深入無援,而楚國援軍不斷集結,對秦軍極為不利。白起發現夷水從楚西山長谷出流向東南,而東面的鄢城地勢較低。
於是在鄢城以西築堤蓄水,並修長渠直達鄢城,待水蓄到一定程度,然後開渠引水灌城,鄢城的城牆被水浸泡後倒塌,大水湧入城內,猶如千軍萬馬。城東熨斗陂的地勢更低,被淹死的軍民數十萬,無法及時打撈而臭,後來此地被人被為臭池。
鄢城作為楚國的陪都,牆高城固,易守難攻。但白起以水淹鄢城,是楚軍意料不到的,也根本無法抵禦,只得敗退都城郢城。白起接著佔領附近的西陵等五個城,切斷了郢城與西面巫郡的聯絡,然後屯軍在鄢城休整,為進攻郢城創造了條件。
白起破楚國郢都,火燒楚王陵公元前278年,白起接著出兵攻破了楚國的國都郢城,並一把火燒燬了楚國先祖在郢城的夷陵。楚頃襄王兵敗,向東方潰逃,並遷都於陳地自保,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淮陽縣。白起大軍一路追擊到了竟陵,秦昭襄王又聯絡了韓、魏兩國共同伐楚。
楚頃襄王眼看滅國在即,急令楚軍各地軍隊在郢陳集結的同時,又派出戰國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黃歇出使秦國。春申君上書秦王,說如果秦軍執意滅楚,那麼魏國將出兵攻打楚國的留、方與、銍、湖陵、碭、蕭、相等城邑和地方;齊國向南攻擊楚地的泗水地區。楚國不如先向齊、魏、韓四國投降,以保祭祀。
秦國滅亡楚國,好處卻讓魏、齊兩國得到了,並且讓他們更加強大,這是秦國不願看到的。秦昭襄王是個老狐狸,一點就通,一定不能讓中原其他國家有壯大的機會,命令白起停止進攻。同時以重金厚禮安撫楚頃襄王,並與其簽署結盟協議。
寫在最後白起的軍隊從漢水而下,到達鄢城、郢城之後,從陸路追擊到竟陵,再往楚國腹地進軍要經過南韓、魏國的邊境線,這也是秦昭襄王與韓、魏結盟共同伐楚的原因。楚國是一塊大蛋糕,韓、魏兩國共同出兵滅楚,的確最好的土地會被韓魏佔領。
秦昭襄王倒不在意魏、韓兩國佔領楚國的土地,而是擔心楚國在秦國的緊逼之下,會率先向魏、韓、齊三國投降。以秦國之力,是無法同時和魏、韓、齊、楚四個結盟國對抗的,很可能已經被秦國佔有的楚地又得全部吞出來,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秦昭襄王命令白起停止進攻的決定是正確的,雖然秦國暫時打得楚國無招架之力,其國都被迫遷徙。但楚國的戰略縱深很長,國內軍隊的有生力量仍在。另外,秦軍與楚軍雙方交戰膠著之時,很容易讓其他國家趁秦國國內兵力空虛時進攻。更重要的是,秦國不能逼著仍然很強大的楚國與中原諸侯結盟,讓秦國四面受敵。
20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