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LENG的自媒體

    首先,無論是中國的嫦娥工程,還是美國宇航局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乃至於即將於2024年執行的Artemis人類登月計劃,用來返回地球的不是月面工作機器人,而是一個返回艙,該返回艙是登陸裝置的一部分,完成登陸之後,登陸艙的一部分將搖身一變,成為返回艙,把宇航員從月球運往地球安全返回。

    其次,把機器人從月球上運往地球,從技術上講,難度較大,也幾乎沒有意義。要知道,把航天器從外星球起飛飛往地球,這是一件技術要求非常之高,需要耗費巨資的工程,如無切實的必要,科學家不會這樣去做。因此,目前的月球探索任務中所使用的機器人,都不會被運往地球,主要原因是沒有這個必要。

    當然,這件事可能會在未來被改變,因為矽谷大俠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正在研製的星艦飛船(Starship)具備令人震驚的運載能力,不僅能夠同時將100人運往火星,而且能夠實現從火星和月球這樣的外星球直接起飛,飛回地球的能力。因此,當星艦飛船真正建成後,把在外星球探索的機器人運回地球,那將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如果確有必要的話。

    不過,星艦飛船目前尚在研製早期,距離真正的星際飛行尚有不小的距離。按照馬斯克的計劃,星艦飛船將在2021年底之前實現圍繞月球軌道飛行的能力,2030年左右實現在火星上的無人登陸,並且嘗試從火星返回地球。因此,如果星艦飛船真正建成,人類距離成為真正的跨行星物種也已經不遠了。

  • 2 # 老祖宗還沒起床

    前面幾個回不來的,嫦娥五號才是返回式探月器。

    至於怎麼回來,美國當年載人登月怎麼回來我們就怎麼回來。

    簡單說,如圖,長征五號把嫦娥五號送到環月軌道——軌道器與著陸器分離——著陸器登陸月面——鑽孔取樣——上升器點火離開月球(著陸器留在月球上)——上升器與軌道器對接——將樣本轉移進返回器——拋棄上升器——軌道器與返回器返回地球軌道——接近地球時軌道器與返回器分離——返回器降落地球。

    阿波羅登月軌道示意圖,一樣的。下半圖是飛往月球,上半圖是返回地球。

    嫦娥五號和阿波羅飛船的結構大同小異,紅線劃分的部分一一對應,上面兩格:上升器+著陸器=登月器,下面兩格:返回艙+軌道器。阿波羅飛船因為人要從上升器出入返回艙,所以是倒過來的。注:圖我隨便拼接的,非比例圖,按比例的話阿波羅要大很多

    之所以要設計的這麼複雜,因為哪怕是土星五號的運力也就是勉勉強強剛夠載2人登上月球再離開,每千克的重量都要精打細算,阿波羅11號的主管形容登月艙“僅相當於兩層鋁板的厚度,用手指用力戳就能捅破“,從上面的軌道圖也可以看出來每個階段都在不停的扔東西以減輕重量。

    左:阿波羅鷹號登月器。右:嫦娥五號登月器

    降落階段,從軌道器拍攝著陸器

    上升器與著陸器分離返回的時候差不多是這樣的(由阿波羅後期任務攜帶的月球車拍攝)。至於推力夠不夠、燃料夠不夠,網上有大牛的公式計算過程,有興趣的可以找找。

    重新編輯一下,差點把蘇聯給忘了: )

    這是蘇聯的月球16號取樣返回探測器,上升級直接返回地球。按理說功能上中蘇的比較接近,但無論是外觀、結構還是返回方式,蘇聯的都跟中美的相去甚遠,兔子嘛總體上還是比較喜歡摸著鷹醬過河的

    嫦娥五號如果能順利返回就是把載人登月的流程走了一遍,接下來就是超重型火箭了,將來長征火箭的地月轉移軌道運力達到45噸左右就可以載人登月了。不過根據上個月航天大會的最新訊息,可能由於長征九號研製難度較大,還是打算用類似重型獵鷹的“新921火箭“進行接力載人登月,難度也不小。

    也希望藉著即將到來的“嫦娥五號“熱潮,某些登月陰謀論愛好者多學習下航天知識吧,網上相關資料非常詳細,有面向大眾的科普文也有國內科研院所的論文,別再冒傻氣了。

  • 3 # 花開花落是非

    這個機器人只會回傳資料,並不會返回地球。載人登月的飛船在著陸後,本身就儲備著一定的能源,月球引力極小,只需要相比地球小很多的推力就可以離開月球表面,所以飛船可以靠自己的動力離開月球

  • 4 # 愛因斯坦也是民科二

    機器人登陸月球,有必要返航嗎?以現在的化學反應動力推動的發動機,成本太高了。你是要問未來的可控氫聚變磁動能飛船吧?那登月就簡單多了,登火星也如家常便飯,還可以在小行星帶裡採礦呢!在外太空透過增才技術造天空之城。估計你還想飛出太陽系吧?那就得要到太陽表面去加燃料,還要能夠把自己的生命提出移植到機器中。直接進入佛所說的那個狀態……

  • 5 # 風跡雲痕五線譜曉歌

    這對我來講可為天大難題。真的無能正面回答。

    某堅信中國科研人員,“能打出去的拳頭,也一定能收回拳頭”。某按笨理合計,應該是“二次連結召回”類似於空間站人員換班。嫦娥必須具備二次騰空脫離月球表面的能力。回收“船”在月球天空守候,護“握手鍊接”收倉入室,同返地球。

    別笑話我呀。某半個農民工。

  • 6 # 超然智者

    機器人的一切活動也是經過人為設定好的機械化程式。換句話說它的一切活動每時每刻的作為地球上的控制系統都清楚(並非是地面控制是它之前預製好的)。所以它在月球上工作幾天,都幹什麼是一定的,都是提前預製好的。到了預定時間它會自動開啟返回裝置返回地球。

  • 7 # 一不平2018

    我不懂,可能科學家早有打算和設定了程式,當機器人完成了任務後,有可能自動連線或開啟返程裝置,即可返囬地球。

  • 8 # 麼記982

    對於這個問題,就不是一般人能懂的事,科學家自有辦法能讓機器人返回地球,如果真想知道怎麼返回地球,去問問當事的科學家,戓慢慢等待吧

  • 9 # 科技觀察所

    未來執行取樣返回任務的是嫦娥五號,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最後一步。嫦娥五號原計劃2017年底發射,但現在因為火箭的原因推遲到2019年前後發射。

    嫦娥五號不是一個探測器,而是一系列探測器的組合:有著陸器、軌道器、上升器、返回器。簡單的說,在嫦娥五號執行取樣返回任務的時候,由長征5號火箭將4個探測器的組合體發射到月球軌道上,軌道器和返回器留在月球軌道,著陸器帶著上升器降落在月球表面。

    著陸器在月球表面完成樣品採集工作後,會將採集到的樣品封裝在上升器到的樣品容器內。然後上升器點火起飛,上升到月球軌道和軌道器完成對接,之後把樣品容器轉移到和軌道器一起的返回器裡。

    從月球表面起飛,將樣品送到返回器內之後,上升器就完成了它的使命。之後返回器帶著樣品從月球以第二宇宙速度(11.2km/s)直接進入地球大氣層,經過兩次大氣減速和降落傘減速後,著陸在地球表面,把著陸器採集到的樣品安全送回地球。

    2014年11月1日,探月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順利著陸,標誌中國掌握了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地球這一項關鍵技術。明天是嫦娥四號探測器發射的日子,明年中國的嫦娥5號發射應該也會發射,這兩顆探測器技術上都有華人自己的亮點,在這裡預祝這兩次任務都能圓滿成功!

  • 10 # 鬼咖電影

    這個需要回答嗎?可以簡單地想,繞月的是個母艦,燃料多跑的遠,探月的是個艦載機,艦載機可以飛到月球和返回母艦,但是跑地球月球之間就靠母艦了。實際上,把米國登月的介紹或是電影電視紀錄片看一下就全明白了,模式是一樣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一郎為張宇創作了哪些詞曲、其中哪首詞曲最能打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