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R職場姐姐

    如果把時間、精力及人生目標浪費在博得別人的息愛之上,你就會成為世界上最受愛戴的死人。

    一個人不能做自己,處處取悅別人,以別人為中心,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之一。

    一個討好型的人格,大概有如下特徵:

    1.“都是我的錯”/對別人的感受過渡敏感。

    遺憾的是,他們之所以這樣,通常是因為內心有一個不好的假設,即他們認為別人的情緒變化跟自己息息相關。

    儘管他們意識不到這是荒謬的邏輯,卻按照這樣的邏輯在指導自己的行動。

    2.“我決定不了任何事”/抬高別人,貶低自己。

    討好型的人格往往對別人的負面反饋往往吸收消化很快。他們一慣採用別人都很強,很好,自己很弱,自己很差的模式來解釋一切事情。

    本質上,抬高別人,貶低自己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弱者的位置上來獲取安全感的方式。

    他們害怕自己表現的強大和美好,會引發別人的攻擊。為了避免衝突,他們提前繳槍投降。

    3.“我害怕說不。”/不敢發出請求,很難拒絕別人。

    具有討好型特徵的人很害怕給別人添麻煩,因為他們有很深的不配得感,即會認為自己給別人添麻煩是件很過意不去、很愧疚的事。

    4.“寶寶苦,寶寶心裡不說”/缺乏界限和原則。

    討好型的人的這種缺乏界限,主要是因為他們自身沒有界限感造成的,因為自己界限缺乏,想當然的也會認為別人界限也缺乏,所以會引發各種人際痛苦。

    所以說,討好型人格是心裡一種不健康,讓自己受傷害的人格,既不是討好自己也不是討好別人,而是一種自認為的防衛機制。

  • 2 # 廣東和平人家

    討好型人格是指一味的討好他人而忽視自己感受的人格,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很多人的“討好型人格”,是因為心底的善良。但委屈自己的善良,在別人眼中可能只是卑微的討好,而你只是成為了可以任意欺負的物件。

    心理學家Harriet Braiker寫過一本書,叫《討好是一種病》(The Disease to Please)。她在書中提到:“關於討好有一個很大的誤解,很多人會覺得它是一種良性的心理狀態,畢竟看起來,被當做好人總是不錯的,但實際情況是,很多討好者,已經不是簡單的取閱他人,而是無法控制地討好他人,下意識地犧牲自己,甚至對來自他人的讚賞和認可上癮。”

    具有討好型人格的人一般都渴望別人的關注和愛,正因為如此,他們往往以自己期望得到的方式對別人,希望別人也一樣回報他們,就像我在你難過的時候第一時間就陪著你,那我也希望你在我難過的時候能第一時間陪著我。

    因為生性敏感,他們能很輕易地察覺到別人的需要,又因為他們很善良,所以往往寧願委屈自己不會去打擾別人,他們不會拒絕別人的需要幫忙的請求,而且還因給別人帶來困擾而感到內疚。

    但是,他們忘了:討好別人不如做好自己。其實,追求別人的愛和肯定在一定程度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與其花時間討好別人還不如將精力用來討好自己。

    別人如何看待你,如何評價你,本質上取決於你個人的價值,你是不是一個“好人”,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重要;你對他人的討好和遷就非但不會贏得尊重,反而會更讓人將你看輕。所以不要在意別人說什麼,我們要為自己而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應對別人的流言蜚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