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落霞孤鶩i
-
2 # 蠻荒漂絮
這是2000多年前的悲壯故事,楚華人卞和在荊山砍柴時發現一塊璞玉,於是獻寶於楚厲王,厲王讓人鑑別,得出一塊普通石頭的結論。厲王怒而下令砍去卞和左腳。時至楚武王登基,卞和再次攜玉獻寶,武王再次找人鑑別依然給出同樣結論,便怒而砍其右腳。時光流逝,武王崩文王立,卞和懷抱寶玉而泣於荊山腳下,三日夜而不停,眼淚乾涸以血代之。文王遣使詢問,卞和說“我不是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悲傷,而是悲傷寶玉無人能識別”,於是文王讓人開啟玉石,發現裡邊果然是塊稀世寶玉,並取名“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後,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示人。後來,楚國向趙國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趙國。關於和氏璧最有名的故事應該是成語——完璧歸趙,源於戰國時期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邯鄲,後人以此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後來秦王統一天下,把這塊號稱天下最珍貴的和氏璧雕琢成玉璽並永傳後世,象徵著皇權與地位。卞和與他的和氏璧影響了中國歷史,甚至影響了中華玉文化。
-
3 # 落霞孤鶩i
和氏璧剛開挖出來時的名稱叫“瑋”,此後將沒有經過加工的美玉的原石稱作“瑋”。
由於和氏璧已經失傳,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樣,今人已經無法得知,只能透過有限的文字記載(包括文學創作)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從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璽的故事來看,和氏璧與出土的常規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來看,應有明顯的不同。經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為10釐米,其並非古人儒家學者佩戴的環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僅僅是一個經過簡單粗加工的璞玉。同時,由於相傳和氏璧被秦始皇製作成了傳國玉璽,而隨著朝代的更迭,該玉璽又相傳在唐後失傳,和氏璧原有樣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經無法得知了。
-
4 # 蠻荒漂絮
這是2000多年前的悲壯故事,楚華人卞和在荊山砍柴時發現一塊璞玉,於是獻寶於楚厲王,厲王讓人鑑別,得出一塊普通石頭的結論。厲王怒而下令砍去卞和左腳。時至楚武王登基,卞和再次攜玉獻寶,武王再次找人鑑別依然給出同樣結論,便怒而砍其右腳。時光流逝,武王崩文王立,卞和懷抱寶玉而泣於荊山腳下,三日夜而不停,眼淚乾涸以血代之。文王遣使詢問,卞和說“我不是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悲傷,而是悲傷寶玉無人能識別”,於是文王讓人開啟玉石,發現裡邊果然是塊稀世寶玉,並取名“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後,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示人。後來,楚國向趙國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趙國。關於和氏璧最有名的故事應該是成語——完璧歸趙,源於戰國時期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邯鄲,後人以此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後來秦王統一天下,把這塊號稱天下最珍貴的和氏璧雕琢成玉璽並永傳後世,象徵著皇權與地位。卞和與他的和氏璧影響了中國歷史,甚至影響了中華玉文化。
回覆列表
和氏璧剛開挖出來時的名稱叫“瑋”,此後將沒有經過加工的美玉的原石稱作“瑋”。
由於和氏璧已經失傳,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樣,今人已經無法得知,只能透過有限的文字記載(包括文學創作)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從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璽的故事來看,和氏璧與出土的常規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來看,應有明顯的不同。經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為10釐米,其並非古人儒家學者佩戴的環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僅僅是一個經過簡單粗加工的璞玉。同時,由於相傳和氏璧被秦始皇製作成了傳國玉璽,而隨著朝代的更迭,該玉璽又相傳在唐後失傳,和氏璧原有樣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經無法得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