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姜維,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正史裡,對他的記載是中規中矩、既無拔高也無低估。姜維是三國後期的人物,可以說他一生只與一個敵國(魏國)一個敵將(鄧艾)對壘,他的表現也是中規中矩並無什麼出格表現。與三國前期那些多出身草莽的將領不同,姜維履歷完整。小小年紀已經參與平定羌、戎叛亂的戰事,投奔諸葛亮後深得信任,被諸葛亮選為悉心培養的接班人,27歲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並稱“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如果說關羽、張飛是出身草莽的將領,那麼姜維就是科班出身的學院派將領了。學院派與草根派的區別就是,他們軍事素養高、行事作派有規有矩,什麼事情都講個一二三四五,但不會幹什麼出格的事,不會給你什麼驚喜。比如張飛那種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的事,他是不會幹的。所以,讓他詐降鍾會以圖東山再起,也是多半不會成功的。諸葛亮選他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也許就是因為看到他身上具有這種特質吧。其實,這也是當時的天下情勢決定的。魏蜀吳三強鼎立的局面形成後,過去那種有日沒日、有前方無後方,一日轉戰千里,今天與這個打明天與那個打的軍閥混戰形式早已不復存在,戰爭已變成國與國之間的正規戰爭了,有時候就由不得你發揮了。總的來看,姜維在日後的軍事生涯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他基本上忠實地執行了老師諸葛亮的戰略思想。《三國志》評曰“鹹以姜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以是貶削,不復料擿,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料擿”是思考探索的意思,即人們認為姜維投錯陣營、身死宗滅,隨意貶低他,而不以實際情況加以考慮分析,這樣是不符合《春秋》褒貶一個人的要義的。
對於姜維,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正史裡,對他的記載是中規中矩、既無拔高也無低估。姜維是三國後期的人物,可以說他一生只與一個敵國(魏國)一個敵將(鄧艾)對壘,他的表現也是中規中矩並無什麼出格表現。與三國前期那些多出身草莽的將領不同,姜維履歷完整。小小年紀已經參與平定羌、戎叛亂的戰事,投奔諸葛亮後深得信任,被諸葛亮選為悉心培養的接班人,27歲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並稱“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如果說關羽、張飛是出身草莽的將領,那麼姜維就是科班出身的學院派將領了。學院派與草根派的區別就是,他們軍事素養高、行事作派有規有矩,什麼事情都講個一二三四五,但不會幹什麼出格的事,不會給你什麼驚喜。比如張飛那種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的事,他是不會幹的。所以,讓他詐降鍾會以圖東山再起,也是多半不會成功的。諸葛亮選他作為自己的接班人,也許就是因為看到他身上具有這種特質吧。其實,這也是當時的天下情勢決定的。魏蜀吳三強鼎立的局面形成後,過去那種有日沒日、有前方無後方,一日轉戰千里,今天與這個打明天與那個打的軍閥混戰形式早已不復存在,戰爭已變成國與國之間的正規戰爭了,有時候就由不得你發揮了。總的來看,姜維在日後的軍事生涯表現也證明了這一點,他基本上忠實地執行了老師諸葛亮的戰略思想。《三國志》評曰“鹹以姜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以是貶削,不復料擿,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料擿”是思考探索的意思,即人們認為姜維投錯陣營、身死宗滅,隨意貶低他,而不以實際情況加以考慮分析,這樣是不符合《春秋》褒貶一個人的要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