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人蟻

    1題主說的這個是儲蓄年金保險,繳費完,5年後才能領取,一般用於家庭未來現金流規劃,比如養老金和教育金規劃,用來補充社保養老金的,這種年金保險都被銀行工作人員包裝成高收益理財產品,誤導儲戶把存款變理財保險。

    2這類保險分儲蓄賬戶和理財賬戶,儲蓄賬戶有分紅,但是是預設的不確定收益,不寫進合同,5年後不領取,進入萬能賬戶,有一個保底利率,寫進合同你確定拿到的,一般大保險公司年檢保險保底利率只有1-2%,比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還低,中小保險公司目前市場上產品最高保底利率是3.5%。受益很低,因為本身不是理財產品範疇,主要是用於現金流規劃,注重安全長期,但是收益低,跑不過通脹,而且鎖定長期現金流。年金保險合同,前兩年退保損失會很大,因為需要扣除管理費和業務員高佣金,兩年後才有保單的退保現金價值積累。一般都會用假定的高收益宣傳來誤導儲戶買這類保險。都是假定6% 8%的高收益演算,鼓吹複利增值,其實都不寫進合同,你確定拿到的是寫進合同的保底利率,而不是業務員吹的演算利率,小心數字遊戲和高收益誤導。

    3 保險是買保障,把大額不確定開支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不是投資理財,增加財務風險,年金險是長期鎖定現金流,不具備高收益,佔用家庭現金規劃比較大的保險產品,三思而後行。別給自己財務添負擔,合同一旦簽訂,退保都是扒層皮。銀行是存錢的地方,可以靈活週轉,保險不能盤活現金流。

  • 2 # 財智成功

    保險的意義在於風險防範,而不應當作理財的重要選擇,銀行裡售賣的保險,一般都是不靠譜的。

    如果確實需要保險的話,那麼首先應該有社保和醫保,這畢竟帶著社會福利屬性,價效比更高。有了社保醫保後,還可以加入支付寶的相互寶,覺得不夠還可以購買消費型的好醫保或者微保,一年幾百元,比一年幾千元的重疾險更靠譜。至於理財型的保險,不管是年金險還是分紅險壽險,統統不要買,保障太少,真實收益率太低,實在沒有意義。

    之所以說銀行賣的保險不靠譜,有如下原因:

    一、預期收益率很高,實際收益率很低,還不如三年期存款利率高

    2019年一般銀行三年期存款都能達到3.0%-3.6%的年利率,5萬元以上還可以存大額存款,三年期年利率可以達到4%以上。

    銀行兜售的保險往往誇大收益,號稱收益率5%以上,實際存了之後往往3%都到不了。關鍵收益往往會分成三檔寫在合同裡,宣傳的是最高收益,實際往往在最低收益和中等收益之間。有合同說事,即使發現收益率很低也沒辦法,打官司都打不贏,幾年後再找銀行,人都已經找不到了,視訊記錄也沒有了,說什麼也沒用了。

    二、保險流動性差,中間如果不願意繼續繳費就視為退保,會損失大量本金

    每年交一萬元,今年手上資金寬裕很輕鬆,但是五年內如果有一年手上資金很緊張怎麼辦?如果不繳費,就會視為退保,甚至會損失80%的本金,比炒股虧得都多。

    三、一些保險很坑人,到期後不能直接取出全部本息,有的甚至會在幾十年後才能取出本金

    存款變保險的案例非常多,一些消費者就遭遇過保險82年後才能取出本金的情況,至於三五十年後才能取出的並不少見。

    銀行存的保險並不能直接看到合同,因此一旦出現問題更加麻煩。到期後只能取出部分本金和利息的話,每拖一年實際收益率就會下降一截,最後2%的年收益率都不一定能保障。

    總而言之,銀行賣的保險不靠譜,不要買。如果一不小心被忽悠了,一定要珍惜15天的猶豫期,及時到退保,並且向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投訴舉報。

  • 3 # 王小玲56

    不管買什麼東西,一定不要只聽業務員口頭說,一定一定一定要看書面的合同條款,帶回家仔細閱讀,讀懂後再決定,買還是不買。

    看不到合同條款,就不知道,你買的什麼服務。

    如果你嫌合同太長,看不懂,那就簡單的看合同的除外責任,這部分說明。

    這部分保險理賠,不賠償的部分,你懂了,能接受,你再想想自己買保險是為了什麼,與你的目的吻合,再考慮掏錢。

  • 4 # 浮雲財經觀

    保險之所以稱之為“保險”,其最根本的目的和意義不是為了保值增值,而是為了在萬一發生風險的時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我們的資產安全,免除我們的後顧之憂。

    所以選擇保險類產品為了增值,方向就搞錯了,選購了之後其收益率大概率是達不到預期的,甚至我們的本金還會被百般推遲返還。

    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為什麼銀行的工作人員都會熱衷於推銷保險類產品呢?甚至新聞上銀行存款變保險的“狸貓換太子”也屢見不鮮?——還用多思考嗎?當然是由於利益了呀!很多保險類產品推銷出去,相應經手的人員就能拿到保單金額 20% 甚至是更多的業績提成,這麼可觀的收益,他們當然會打著雞血一樣去推廣啦!

    那麼,對於我們購買者而言是有利還是有弊呢?或許弊端更多一點吧。

    1、預期收益率大概率是達不到的。保險類產品為了吸引投資者選購,其標註的收益率往往是虛高的預期收益率,真實情況下大概率是達不到的,甚至到期後,收益只有其一半也是存在可能性的。

    2、本金到賬時間有可能很緩慢,被拖延。有些保單,雖然標註著會退回本金,但是往往到期後本金會被分數年、數次返還。要知道時間就是巨大的成本,每年貨幣都在以 8%甚至是更大的幅度在貶值,假使推遲 10 年,我們的本金就會被縮水將近 55%!

    3、萬一想要中途退保,會損失很多的本金,而且一分錢利息都沒有。大部分保險過了 15 天猶豫期之後,假使反悔、退保,就會損失30%甚至更多的本金。而且資金的流動性很差,急用錢時除了退保,並沒有其他選擇。

    總結

    定期存款變保險的例子曾經常出現,也曾引起了媒體、福斯的廣泛探討,部分銀行工作人員為了提成,這樣昧著良心的事情都能做出來。。。

    所以呢,對於工作人員推薦的保險產品,我們還是需要三思,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對於自己而言是否真的實用。

  • 5 # 小兵一枚

    在銀行裡買保險,實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理財型保險一個可以用來理財,另外可以用來保障,聽起來兩者都可以兼顧真是美滋滋!不過,既可以理財又可以保障最後理財和保障都不給力!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有保障功能的保險產品能跑贏理財,銀行本身的理財產品還有什麼臉面?大家全都跑去買保險好了!

    銀行工作人員把保險推銷給你是想完成業績,但買不買是你的自由!以這個太平人壽保險為例,每年交一萬,共交五年,估計你聽到的也是一個很誘人的年化收益率。但是,宣傳的年化收益率不一定是到手收益率,五年時間你會發現你到手的利息比預想的差,這也是在銀行賣的保險引起很多糾紛的原因:不知道是工作人員的有意誤導還是客戶的誤解!

    對於這類保險,到期本金返還是沒什麼問題的,本息也會有一點,但如果中途想不投入或者想把錢拿回來就不行了,存在損失的可能性,這個在合同中會寫得很清楚!

    去銀行的初心就是通過理財來賺錢,所以研究銀行理財產品就行了,沒必要再多此一舉又買保險,無論再怎麼厲害的保險年化收益率都跑不過純正的銀行理財產品。

  • 6 # K濤資本

    對於老百姓來說,如果你是為了防止意外發生、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為家人和自己買點財產險、意外險、養老保險等等這些都是值得的,我們也沒必要對保險一味地牴觸,但是,如果是被工作人員忽悠買一些理財性質的保險,那就讓人很反感了,尤其是騙那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更是可恨,要知道,那些錢可能是他們隨時要用的救命錢,簡直一點道德底線和職業操守都沒有!

    如果是要想做理財的話,我不建議大家買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一方面,是因為保險的理財產品大都時間很長,不能提前支取(提前支取要扣本金),流動性很差,如果碰到急用錢,那不僅白存了,而且還要扣本金,另一方面,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收益並不比銀行高,所以,如果是做理財的話,還不如去買銀行的理財產品!

    需要說明的是,根據央行釋出的資管新規規定,現在任何理財產品都不得承諾保本保息,購買理財產品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不過,是否存在風險以及風險的大小,最終還是得看你買的理財產品的型別,有的理財產品雖然不得承諾保本保息,但其實是沒有風險的,而且收益也比較穩定,例如:貨幣型基金、債券逆回購、大額存單、國債等等!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了脾胃寒吃乾薑外,身體其它部位受寒也可以吃嗎?注意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