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老沈一

    “列子的原名叫什麼?”

    不知題主問的是“列子”這個人,還是《列子》這部書。

    先說“列子”這個人。

    “列子”,《莊子》一書中幾次提到。可見,列子的生活年代在莊周之前。

    《漢書.古今人表》載,列子活動於韓景侯和魏武侯之間。

    錢穆先生上世紀二十年代著有《先秦諸子系年》,關於列子,他認為,其生卒為公元前450-前375年。

    除了《莊子》之外,《慎到》《韓非子》等先秦古籍,亦說到列子。

    列子實有其人,應該不假。

    不僅有列子這個人,先秦還有列子一派。

    《漢書.藝文志》將列子與先秦諸子一併介紹,並收錄其著作八篇。

    只是,司馬遷的《史記》中,講到了老子和莊子,但沒提列子。或許,太史公覺得列子對道家的“理論貢獻”不夠大,因而忽略也未可知。

    列子,在先秦,是一種尊稱。據古籍載,其名“禦寇”,也作“圉寇”“圄寇”,鄭華人氏。

    關於列子本人的其他資訊,就很難尋覓了。

    再說《列子》這部書。

    現存《列子》,共八篇——《天瑞》《黃帝》《周穆王》《仲尼》《湯問》《力命》《楊朱》《說符》。

    這八篇名目,與《漢書.藝文志》所載相同。與據稱西漢劉向作序和東晉張湛所言的八篇亦同。

    但唐宋以來,不少大家,如柳宗元、朱熹等,皆主張《列子》為“偽作”,即非出於列子之手。

    清乾嘉學派已降,多數學者,如錢大昕、姚鼐、俞正燮等,認為《列子》成書於魏晉。

    近現代,馬叔倫、楊伯峻、陳三立、梁啟超、呂思勉、錢鍾書等,也認為《列子》成書於魏晉。

    當代學者提出,《列子》一書中,確實保留了相當內容的先秦資料,或由列子及弟子所傳承,但在漢代以後,有人加以整理補充,成為流傳至今的版本。

    從今本《列子》看,文法獨到、邏輯嚴密、首尾呼應、絕少枝蔓,因此,很可能出於一人之手;而且,此人還堪稱高手。書中或有很少內容、文句又由後人補綴。

    《列子》八篇,首篇《天瑞》,是另七篇基石。

    《天瑞》開宗明義,闡發道家“虛”之核心思想。其雲:“或謂子列子曰:‘子奚貴虛?’列子曰:‘虛者無貴也。’子列子曰:‘非其名也,莫如靜,莫如虛。靜也虛也,得其居矣;取也與也,失其所矣。’”

    有人問列子:先生您為什麼特別以虛為貴?列子答說:虛無本身無所謂貴賤。列子又說:要否定人為的名義,就不如保持清淨,保持虛無。這樣,就掌握了道之所在;索取、給予,會喪失道之所在。事物的本性被毀壞了,再舞弄仁義的說教,也不能使之復原。

    所謂“天瑞”,即“天地之靈瑞”。從使用這個詞彙的角度說,《列子》的確像是漢代,特別是東漢以後的著作。

    這一篇,講的如莊子所說的“化”,但莊子認為“萬物皆化”,列子則不同,認為有“不生不化者”,也就是“道”。正是這個“不生不化者”,才導致其他“萬物皆化”。

    總體上,《列子》的思想,延續著老家的脈絡,但與老子和莊子皆有不同。其比老子樂觀,但又不如莊子超脫。從語言風格上,也是老子深奧,莊子恣肆,《列子》樸實。

    所以,很多學者認為,《列子》在道家理論上,貢獻不大。又回到前面所說的,或許正如此,司馬遷即便見到了列子的著作,可能也會認為不夠重要而忽略過去了。

    但是,“理論性”不強,不代表思想性不強。《列子》文中,與樸實的文風相契合,蘊含著一種內在的執著力量,這從“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等寓言即可以看出。

    《列子》的文學價值尤其值得欽佩。

    劉勰《文心雕龍》稱讚:“列禦寇之書,氣偉而採奇。”

    柳宗元認為《列子》非列子所作,但又說:“其文辭類莊子,而尤質厚”。

    無論如何,《列子》,仍堪稱一部優秀的古代文化典籍,很值得一讀。

  • 2 # w俠客w王

    列子原名列禦寇,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學家。著有《列子》。

    為了表示對有學問的人的尊敬,人們喜歡把其姓氏後面加個”子“。因之,列子者,列禦寇是也。

  • 3 # 萌妹子軟軟

    列子,名寇,又名禦寇,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道家代表人物、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主要作品有《列子》一書。他對於後世的哲學、文學、樂曲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歷朝歷代皇帝得到重視,如唐玄宗把列子封為沖虛真人,其著作《列子》也稱為《沖虛真經》;宋徽宗封他為致虛觀妙真君。

  • 4 # 鴻雁27259

    列子,又名禦寇,所著《列子》,又名《沖虛真經》是道家學派經典著作,亦是古代先秦思想文化史上的著名典籍,屬於諸子學派著作,是一部開啟心智的智慧之書,其書默察造化訊息之道,發揚黃老之幽隱,道家義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纓槍桿應該是屬於木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