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縣隸屬於甘肅省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介於東經107°41′至108°34′,北緯35°15′至35°52′之間,東與子午嶺,南與涇河與陝西省相接,西北、東南分別與合水縣、西峰區及正寧縣相鄰,馬蓮河自北向南穿縣而過,為寧縣最主要河流,總面積2633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夏商時期,寧縣屬雍州,是周族發祥之地。
秦始皇數遊北地郡,蒙恬奉命修直道。直道途經縣屬子午嶺主脊約60公里,使寧縣成為輔翼咸陽的軍事要地。
漢置泥陽、大要、弋居、彭陽、襄樂、義渠6縣(道)。公元30年,徵西大將軍馮異進軍義渠縣,兼領北地太守事,控制了這一軍事要地。
魏晉時寧縣地屬雍州安定郡。
北魏先後置華州、班州、邠州、豳州,轄西北地、趙興、襄樂3郡,領10縣。轄區南到陝西永壽、旬邑,北至陝西吳旗。
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3年)以“撫寧戎狄”為名,改豳州為寧州。
隋、唐時,數度置州轄郡領縣,成為當時的京畿重地。
宋、元時,寧縣為軍事州,轄五縣,地處邊關前哨。
明時,寧縣仍置州領縣。
康熙二年,析慶陽等四府以置甘肅省,寧州遂屬甘肅省。
民國二年(1913年)改寧州為寧縣。
寧縣轄10個鎮:
新寧鎮、平子鎮、早勝鎮、長慶橋鎮、和盛鎮、湘樂鎮、新莊鎮、盤克鎮、焦村鎮、中村鎮、8個鄉:米橋鄉、良平鄉、太昌鄉、南義鄉、瓦斜鄉、金村鄉、九峴鄉、春榮鄉,257個行政村,13個社群。
寧縣隸屬於甘肅省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介於東經107°41′至108°34′,北緯35°15′至35°52′之間,東與子午嶺,南與涇河與陝西省相接,西北、東南分別與合水縣、西峰區及正寧縣相鄰,馬蓮河自北向南穿縣而過,為寧縣最主要河流,總面積2633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夏商時期,寧縣屬雍州,是周族發祥之地。
秦始皇數遊北地郡,蒙恬奉命修直道。直道途經縣屬子午嶺主脊約60公里,使寧縣成為輔翼咸陽的軍事要地。
漢置泥陽、大要、弋居、彭陽、襄樂、義渠6縣(道)。公元30年,徵西大將軍馮異進軍義渠縣,兼領北地太守事,控制了這一軍事要地。
魏晉時寧縣地屬雍州安定郡。
北魏先後置華州、班州、邠州、豳州,轄西北地、趙興、襄樂3郡,領10縣。轄區南到陝西永壽、旬邑,北至陝西吳旗。
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3年)以“撫寧戎狄”為名,改豳州為寧州。
隋、唐時,數度置州轄郡領縣,成為當時的京畿重地。
宋、元時,寧縣為軍事州,轄五縣,地處邊關前哨。
明時,寧縣仍置州領縣。
康熙二年,析慶陽等四府以置甘肅省,寧州遂屬甘肅省。
民國二年(1913年)改寧州為寧縣。
寧縣轄10個鎮:
新寧鎮、平子鎮、早勝鎮、長慶橋鎮、和盛鎮、湘樂鎮、新莊鎮、盤克鎮、焦村鎮、中村鎮、8個鄉:米橋鄉、良平鄉、太昌鄉、南義鄉、瓦斜鄉、金村鄉、九峴鄉、春榮鄉,257個行政村,13個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