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卿上王

    不是呂蒙殺了關羽,關羽是自盡的,然後呂蒙又將其首級砍下,一代英雄自盡後在砍其首級是為自己邀功,顯示自己的本事有多大,這種小人得志的做法怎麼能稱其為英雄,如果這樣也稱為英雄的話豈不是助長不正之風

  • 2 # 老小魚

    關羽敗走麥城是自盡的,沒人能殺他。關羽之所以被稱為英雄還是因為一個“義”字。現在我們提起“義”字一般想起的人都是關二爺。就連曹操都把他讓兄弟。千里尋兄,斬顏良誅文丑,華容道放走曹操,哪個不是義舉。關羽死後呂蒙砍下他的頭顱後孫權都高興不起來。這樣的人怎麼會被我吳殺呢,然後將頭顱送於曹操秘密處死了呂蒙。呂蒙死時只有30歲出頭,這也是他的悲劇。如果當時關羽自盡呂蒙留其全屍或厚葬也可能不會留下這千古罵名。殊不知人死後割其首乃小人所為。

  • 3 # 搬磚心理諮詢師方浩

    1.受羅貫中的影響。老羅站在蜀漢的立場寫的小說,價值導向肯定偏向關羽。另外關的形象相對來說是飽滿的,越是飽滿,讀者的代入感越強。英雄死了,必然惋惜。反觀呂蒙,白衣渡江,看起來做的不厚道,看起來小偷行徑,為人不齒,但其實是高明的戰術。反觀關羽手上也不乾淨。叫囂拒絕孫權的兒女聯姻。我想,即便關不想聯姻,至少也得穩住東吳那邊,這個做法確實不妥。另外,關水淹七軍,收編于禁降卒,居然跑去搶了東吳存在湘關的糧食,真心不厚道。雖然明面上東吳沒說什麼,但也給兵敗埋了禍根。

    2.二元論思想。很簡單又很滑稽的邏輯就是,關羽是英雄,呂蒙殺了關羽,那他就肯定不是好人。這就是一般讀者的二元對立的思想。從古至今都存在著這樣的思想。簡單舉例,海瑞。伴隨海瑞沉浮的,就是與之對立的人。若起,反對之人則被定為壞人,就被貶黜流放。若貶,反對之人則重新啟用。這就是簡單的二元思想。每個人都會有。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

  • 4 # 地球知識局

    關羽的英雄形象其實是因為他自己的事蹟在民間的流傳而逐漸形成的,並非是這個人物本身一出來就具有這樣近乎神格的形象。

    關羽於民間的形象早在宋代其實就已經差不多定型了。我們今天津津樂道的斬顏良誅文丑、三英戰呂布、千里保皇嫂、刮骨療毒、水淹七軍等故事,在宋代人的筆記裡就已經出現了。考慮到當時的資料查詢不便,文人筆記大量出現自己頭腦中的概念,這些故事在宋人的評話裡應該已經是膾炙人口的了。等到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出現,關羽的人物形象越來越豐滿,從三國時期的一名有性格缺陷的武官逐漸變成了“武聖”。他的經典形象手持青龍偃月刀、坐騎赤兔馬、身高樣貌等都是小說所雕塑。而後人更引此形象將關羽神話,造就了民間偶像。

    這樣的一位民間英雄人物,已經成為了華人心中神的象徵。按照心理分析的解釋法,這種神格是帶有某種父格的,能夠讓人們在這位人物身上找到父親應有的仁義、忠恕的性格特點。這樣一來,殺害關羽的呂蒙就變成了受眾的弒父者。”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你一定不會把自家的殺父仇人當成英雄人物來看待吧?

    而且在小說演繹中,呂蒙殺關羽還不是在戰場上堂堂正正地決一勝負,而是用的陰謀詭計。

    當時,關羽攻討樊城。呂蒙設計宣稱自己病危,用毛頭小夥子陸遜代理都督。關羽看不起陸遜,撤去後方的守兵,專心攻打樊城。緊接著呂蒙白衣渡江,冒充商人攻下了關羽的後方。關羽自知形勢孤窮,於是退走麥城,死於朱然、潘璋的伏擊。

    雖說兵不厭詐,但華人對這種使用陰險計謀取勝的戰例一向評價不高的。中計的又是最堂堂正正的關二爺。呂蒙沒被人罵死就不錯了。

  • 5 # 小二喝口茶

    並不是戰勝者就是英雄,英雄的形象往往被人們寄託了更多道德上的內涵。比如忠孝仁義信之類的等等。

    關羽本身是一個忠於漢室,重誠守信的名將,同時在民間傳說中又給他附加了很多的傳奇色彩。比如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這些故事使得人們在他身上寄託了很多美好的光環,作為忠義的化身被一代代崇拜。封建統治者也需要這樣一個典型來宣揚忠於王室的觀念,所以對關羽的神化推波助瀾,使得關公的影響越來越大。

    反觀呂蒙不過是一個優秀將領,其偷襲荊州的方式也談不上光明正大,所以在民間的形象並不好,不被當做英雄崇拜也是理所當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而不死是為妖是什麼意思?怎麼傳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