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拿果吃
-
2 # 譚映輝副主任中醫師
何謂脾虛?脾為何物?要講清楚那還得先了解中醫對脾的認識。《素問·靈蘭秘典論》:“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中醫藏象學說認為:脾與胃在五行屬土,屬於中焦,共同承擔著化生氣血的重任,所以說脾胃同為“氣血生化之源”。 脾主運化,即消化吸收。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飲食物) 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包括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
運化水谷,即是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脾的運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則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為化生精、氣、血、津液提供足夠的養料,才能使臟腑、經絡、四肢百骸等。反之,若脾的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減退,即稱作脾失健運,則機體的消化吸收機能即因之而失常,而出現腹脹、便溏、食慾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氣血生化不足等病變。
運化水液,也有人稱作“運化水溼”,是指對水液的吸收、轉輸和佈散作用,脾的運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體內發生不正常停滯,也就能防止溼、痰、飲等病理產物的生成。反之,脾的運化水液功能減退,必然導致水液在體內的停滯,而產生溼、痰、飲等病理產物,甚則導致水腫。
脾氣還有升清的作用,是指脾氣的運動特點,以上升為主,故又說“脾氣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升清”,即是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的吸收和上輸於心、肺、頭目,透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故說“脾以升為健”。若脾氣不能升清,則水谷不能運化,氣血生化無源,可出現神疲乏力、頭目眩暈、腹脹、洩瀉等症;脾氣(中氣)下陷,則可見久洩脫肛,甚或內臟下垂等病症。
脾還主統血,即是脾有統攝血液在經脈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脈外的功能。脾統血的主要機理,實際上是氣的固攝作用。所以在習慣上,多以便血、尿血、崩漏等稱作脾不統血。
另脾在志為思。即思考、思慮,是人體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一種狀態。故在思慮過度、所思不遂等常能導致不思飲食,脘腹脹悶,頭目眩暈等症。
脾在液為涎, 涎為口津,唾液中較清稀的稱作涎。它具有保護口腔粘膜,潤澤口腔的作用,在進食時分泌較多,有助於食品的吞嚥和消化。若脾胃不和,則往往導致涎液分泌急劇增加,而發生口涎自出等現象,故說脾在液為涎。
脾還主肌肉四肢,全身的肌肉,都需要依靠脾胃所運化的水谷精微來營養,才能使肌肉發達豐滿,因此脾胃虛弱,必致肌肉瘦削,軟弱無力,甚至萎弱不用。若脾失健運,清陽不升,佈散無力,則四肢的營養不足,可見倦怠無力,甚或萎弱不用。
脾在竅為口,其華在唇,係指飲食口味等與脾運化功能有密切關係。口味的正常與否,全賴於脾胃的運化功能,也即是脾的升清與胃的降濁是否正常。若脾虛,脾失健運,則可出現口談無味、口甜、口膩、口苦等口味異常的感覺,從而影響食慾。
根據上述對正常脾功能及脾虛的表述,在脾虛早期症狀尚輕的時候可以透過飲食調理配合保暖,艾炙,推拿按摩等理療及加強運動煅煉來增強體質,以改善脾虛狀況。
若脾虛症狀未能改善,那就要提據症狀來辨證治療。若脾虛嘔吐,則以香砂六君子東加減健脾和胃止嘔。若脾虛洩瀉,則以參苓白朮散加減健脾滲溼止瀉。若脾虛水腫,則以實脾飲加減溫脾利水消腫。若脾虛出血,則以歸脾東加減健脾益氣止血 。若脾虛帶下,則以完帶湯健脾燥溼止帶。若脾虛多涎,則以五味異功散加減補脾益氣攝津等。
脾虛需忌食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物,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莧菜、茭白、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莜麥等。 還要忌食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物,如鴨肉、豬肉、甲魚肉、牡蠣肉、牛奶、芝麻等。
-
3 # 男科醫生談健康
咱們中醫說脾胃為“後天之本”,這就話怎麼理解呢?“後天之本”說的是人在出生之後,所有的一切生命活動支援都是依靠脾胃消化食物來支援各個器官的新陳代謝。
由於現代人生活壓力過大或生活節奏加快,或者食用過多的涼品如冰淇淋、雪糕等都會導致脾氣、脾陽虧虛。①脾氣虧虛主要表現為:胃裡脹滿,吃完飯後症狀加重,口裡不知食物的滋味,甚至不思飲食,大便偏稀,精神不振,形體瘦弱,四肢無力,少氣懶言,面色發黃,或肢體水腫。②脾陽虧虛表現為:腹痛綿綿,喜溫喜按,納少腹脹,身體怕冷,四肢發涼,面色發白,口淡不渴,大便稀溏,或見肢體浮腫,小便短少,或見帶下量多而清稀色白。對於這兩種型別的患者可以從以下即從面入手保養。
1、飲食補益:脾虛的男士冬季應以補陽運脾為主,多吃性溫健脾的食物,如粳米、蓮子、芡實白朮、砂仁和乾薑。山藥扁豆糕鮮山藥100克、扁豆100克、陳皮10克、紅棗肉200克。將山藥去皮切成薄片,再將棗肉切碎,共合均勻後蒸糕,做早餐食之。
2、針灸養生保健:針刺取穴內關、中脘、足三里、脾俞、關元,每日或隔日針刺1次,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法。4天1次,5次為1療程。灸法取穴中脘、足三里、神闕、胃俞、脾俞等。用艾條或隔姜灸,日1次。
3、飲食節制:對於脾氣虧虛和脾陽虧虛的患者過涼之品應該慎用如剛從冰箱裡拿出的飲料、雪糕、冰淇淋等;難以消化的食物也會增加脾胃的負擔無生吃的三文魚、生牛肉等這些飲食習慣不適合於華人的脾胃所以儘量少服用。
-
4 # 溫田養育
脾,能幫助胃運化水谷精微物質,以供給人體營養。脾氣,指脾的功能及其賴以產生的精微物質或動力。所以健脾胃,首先要補脾氣。
十個孩子可能有九個脾虛的,在這裡,我就針對孩子的脾虛該如何處理進行探討吧!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脾陰虛?1,嘴色呈現鮮紅色,說明孩子脾陰不足
2,舌苔很薄,舌頭髮紅,那麼可能是脾陰虛。
3,一般下眼袋比較大,顏色微微發紅,甚至發紫。
脾陰虛的孩子往往性格急躁,脾氣大,愛動。
如何判斷孩子脾陽虛?1,舌頭顏色淡白,尤其是舌邊上。舌苔上往往佈滿齒痕,也就是俗話說的牙印。
2,嘴唇的顏色發白,或是正常的,表現不明顯。
3,下眼袋較大,顏色呈現淡白色。
4,飯後容易腹脹,身體容易浮腫。
5,怕冷,愛吃熱食,容易腹瀉。
6,不愛說話,也不愛動,一動就出汗,氣喘,四肢無力。
食補:白朮!補氣健脾第一藥!白朮,味甘辛,氣溫,可升可降,陽中陰也。在補氣藥中以健脾、燥溼而見長。白朮的主要作用在脾胃,不僅能健脾胃,而且能夠控制胃潰瘍。白朮有雙向調節的作用,脾胃機能亢進的時候,白朮能夠讓它平穩下來。如果脾胃機能低下了,白朮就讓它振奮起來。
功效:
1,補氣健脾的要藥,用於治脾胃氣虛證,脾虛洩瀉,用於治和中補脾,除溼益氣。
2,燥溼利水,為治痰飲水腫之良藥,用於治各種水腫。
3,益氣補脾,有固表止汗作用,用於治表虛自汗。
4,補氣健脾,而有安胎之效,用於治胎動不安。
白朮食療方子:
組成: 白朮15克,陳皮1克,山藥10克,太子參5克,谷芽5克 。
用法:煲湯或煎水服用
-
5 # 時光不語靜候花開
腸胃不好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有脾虛的症狀。說到脾虛,每個人的症狀也都有所不同,大家總說脾虛的人大多數都比較肥胖,我從醫這麼多年來,我也見過不少消瘦的脾虛的患者,不過大部分還是肥胖的人。而且有的便秘或者腹瀉,有的總流口水或者胃部脹得疼等,無數的病例。
昨天我就有回答關於脾虛的問題,只是希望大家知道的比較廣一些,沒有講的太過細緻,讓很多朋友產生誤解,十分抱歉。我所說的那種大補品,主要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虧待”自己,想要補脾虛,最主要的還是要少碰涼的,或者對腸胃消化造成影響的食物。尤其是在夏天,冰糕、涼飲這類的能少吃就少吃,能不吃就不吃。我記得我家小孩以前最喜歡喝酸奶,而且還喜歡喝冰鎮過的,當時家裡人都覺得反正是酸奶白,也沒什麼事情,所以也就沒管孩子。誰知,後來她就一直咳嗽,孩子媽跟我說了之後,我立馬開了幾副中藥,讓她把孩子的酸奶停掉,沒用幾天孩子就好了。
脾虛其實並不可怕,補也挺好補的,但主要就是不要過度的進行損傷,小心傷到本氣,所謂的本氣就相當於我們的元神,所以即使再熱大家在吹空調時也要有度,一定不要直吹。
如果家庭情況不允許大家吃那麼補的東西,其實大家在平常的生活中就可以借用食療的方法來治癒,比如小米粥、豆漿、八寶粥、玉米、山藥、大棗等,都可以治療脾虛的症狀,順便還能起到養胃的作用。如果脾虛患者體型肥胖的話,建議少吃不好消化的,多吃我上面說的這些,脾虛減肥共同進步,一切都會好的。
回覆列表
現在很多人都有脾虛的情況出現,生活中的飲食習慣或者是生活習慣,都容易對脾造成損傷,
但很多人卻一無所知。
及時發現自己胃口下降了、身體沉重了、身材虛胖了等等情況,還是置之不理,很少主動關
心脾的健康狀態,結果導致脾的運化能力下降,水溼運化不出去,引起脾虛溼盛,溼氣重,
導致身體越來越不健康。
而所有這些的發生都是因為我們對飲食問題的忽視而引起的,一些傷脾的食物正一步步侵蝕
我們的脾,是時候戒掉了。
一、脾虛的“幫手”找到了,3種食物再饞也要忌口,脾會感激你1、甜食
甜食好吃,男女老少都喜歡,但是甜食糖分比較高,而且也不容易消化,要是經常吃,就容
易增加脾的負擔,也容易導致身體產生內溼,加重體內的溼氣。
2、油膩食物
經常吃油膩食物如油炸食品啊,肥膩的食品,也會影響脾胃的消化能力,從而會間接影響水
溼不能順利排出體外,導致體內溼氣加重。
3、寒涼食物
致身體潮溼積聚,加重體內的溼氣。
二、除了這些食物容易導致脾虛、溼氣重外,生活中這些習慣也易影響脾的健康:1、運動少:久坐不動,運動少,也會導致體內堆積的水溼越來越多,排不出。
2、環境:長期待在地下室等比較潮溼、密閉的環境重,也容易讓溼氣入侵體內。
3、吹空調:天天吹空調,不注意通風,也容易讓溼氣入侵體內。
三、脾虛溼盛怎麼辦?在古代醫書《百草養生》中記載了一個經典的健脾祛溼方赤豆養脾茶:即取薏苡仁、紅豆、芡實、梔子、橘皮、赤小豆、大麥、甘草、苦蕎等材料洗淨後,用大火煮成茶湯後再過濾渣飲用即可。能健脾又祛溼,利尿消腫,提高脾的運化能力,促進體內溼氣的排出,脾會感激你。
《外科大成》都有對這些食材進行詳細的記載,其中薏苡仁是常用的利水滲溼材料,能健脾
利溼;紅豆能利水消腫,補脾;芡實能除溼和補脾止洩;橘皮能開胃健脾、祛溼;赤小豆能
入心補脾、強健脾胃;再配合梔子、大麥、甘草、苦蕎的清熱利溼的作用,可以將健脾祛溼
的作用完整發揮出來。
四、生活中再做好3點,脾更健康:1、堅持運動
成年人想要保持身體的健康,運動是不能少的,尤其是長期久坐的上班族更要記得抽空鍛鍊
運動,堅持運動除了能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還能讓身體排汗排溼,讓溼氣排出體外,像一些
比較簡單的運動都適合大部分人,如游泳、慢跑、打球等。
2、注意給房間通風
長期待在潮溼的環境中,或者是經常待在空調房裡,室內的溼氣也會比較重的,所以平時也
要注意給房間通風,讓空氣帶走室內的溼氣。
3、注意保暖
要是待在溫度低的空調房裡要記得注意保暖,或者是天氣比較涼的時候也要注意保暖,不然
也容易影響脾的健康,導致溼氣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