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可以確定,蒜頭瓶要早於梅瓶。

    蒜頭瓶的胎,屬於長頸胎,梅瓶的胎,叫做短頸胎。

    胎型的出現早晚,並不是基於製作技術。因為兩種胎型的塑胎和燒製難度差別不大。

    在古代,人們還沒有把瓷器當成賞玩品的時候,最看重的,是實用性。蒜頭瓶削肩圓腹,而梅瓶豐肩瘦底,顯而易見,蒜頭瓶的重心更穩。

    1973年在河北武安磁山首次發現並得名的磁山文化,據放射性碳素測定,距今7900年以上。它早於仰韶文化,是黃河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的代表。該文化出土了很多陶器,主要有鼎、罐、盤、豆、三足壺、三足缽、雙耳壺等,器物以素面無文者居多,部分夾砂陶器飾有花紋。

    除了原料和釉料以外,陶器燒成溫度一般都低於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瓷器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 這是由當時的生產力所決定的。

    無可否認的是,陶器是瓷器的祖先。

    磁山文化出土的陶器,看以看到,形式跟蒜頭瓶相似。

    1980年,在山西夏縣東下馮遺址出土的一批原始青瓷片,屬距今4000餘年前的龍山文化晚期。有大量出土的青釉瓷可斷定中國支援在商代中期就已發明了瓷器。當時的青釉瓷生產以長江中下游較為發達,釉色多呈青黃,在氧化焰中燒成。

    早期的瓷器,所看重的都是實用性。從出土文物的形狀上來看,早期瓷器的胎型都跟蒜頭瓶類似,最大的共同點是,都比較矮。

    因為越高越細的形狀,越不穩定。

    到了西漢時期,上釉陶器工藝開始廣泛流傳起來。多種色彩的釉料也在漢代開始出現。東漢至魏晉時製作的瓷器,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多為青瓷。這些青瓷的加工精細,胎質堅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層青色玻璃質釉。

    一直到了南北朝時期,白釉瓷出現,瓷器的觀賞價值增加,這時,才出現了大量形狀高細的瓷器,也就是梅瓶的雛形。

    所以,梅瓶的出現,要晚於蒜頭瓶很多。那自然是蒜頭瓶的歷史更久了。

  • 2 # 彩雲東昇戴寶山

    瓷器中的梅瓶出現得早些,大概在北宋。蒜頭瓶要晚些,大概在明初。但是青銅器中就有蒜頭瓶了,大概在春秋時期。為什麼蒜頭瓶在瓷器中出現較晚呢?因為它很難用瓷器製造,而用金屬製造就比較容易,因為金屬的韌性和延展性很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構密封膠是不是結構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