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在印度旅行很少見到當地有華人?
4
回覆列表
  • 1 # 羊者無敵

    今年三月份在印度孟買吃早餐見一個,七幾年小時候家人帶著由北京去的,現在五十多歲,在地攤早點上幫人刷盤子打雜,那個B樣真無法形容,如果回北京看看立馬會自殺

  • 2 # 雲南花臘魯蜂業

    在印度的華人華僑只有6000多,其中4000多人在加爾各答,1000多人在孟買,500多人在首都新德里,剩下的在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和班加羅爾等地。不久前,記者在走訪加爾各答華人社群時發現,幾乎每家都有人移民海外,留在當地的絕大多數都是老人和孩子,年輕人非常少。當地甚至有華人認為,按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華人可能會在印度銷聲匿跡。當然,也有人認為,隨著中印貿易的發展,來印度定居的華人會超過離開的華人,扭轉華人在印減少的局面。

  • 3 # 鋼鐵俠312

    印度有個邦(記不清名字)六星紅旗。學中文喜愛武術。龍的傳人。東印度黃種人多(包括藏南)。西印度人種膚色不同,按姓氏分貴族和平民。黃面板人種在當地地位最低。排擠華人。當地華人生存空間有限。留下來的人不多的原因。

  • 4 # 至印Zhind

    區別於其他亞洲國家,印度的華人區顯得更為冷清,鮮有人問津。印度華人比較集中的地方就是德里和加爾各答了。德里的中國大使館逢年過節也會組織在當地的華人攜親眷共同迎接傳統節日,同時在古爾岡等地區(有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入駐)也有一些中餐館。在印度北部也可以常見黃面板但是講印地語的人,已經完全融入到當地生活了。

    印度唯一的華人區在加爾各答,其中最著名莫過於的塔霸了。

    塔霸華人區有條街上滿是中餐館,多是華人經營,以北京飯店最為著名。代表菜有北京烤鴨(需要提前一天預定),四川的麻婆豆腐,成都的擔擔麵,家常的番茄炒飯和蛋炒飯,東北水餃等等,店裡也有一次性筷子提供。收銀臺前供奉著財神菩薩,室內設計也頗具中國特色。只可惜店裡基本全是印度籍員工。當地也有華人學校,名為梅培中學。提供小學和中學的國文教育。也有華人的奶茶鋪、殯儀館等等。

    但是隨著時間的更迭,加爾各答的華人區的華人數量也越來越少。上世紀初期,來自廣東的70個家庭漂洋過海來到了這裡,從皮革加工開始慢慢在印度落戶生根。近20年,華人之間的相互聯姻越來越少,有部分選擇與當地印度人聯姻,而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選擇加拿大和澳洲等國家開始新的生活。(因為在中國已經沒有土地和家人,加拿大和澳洲華人較多,相對容易開始新的生活。)

    我們在旅行中遇到的華人數量確實不多,一方面旅行時候大多數時間行程匆忙,遇不到居民生活景象(例如塔霸華人區的早市只在上午6點至8點開放,僅供當地居民吃早飯和買菜需求,我們如果不仔細打聽,遇到的機率會很小很小。),二是因為華人在當地的基數確實不多,從事旅遊業相關的就更少了,更多情況下只是短居的遊客。不過近年來由於小米等公司對於印度市場的前景看好,增加了很多駐印度人員的派遣,有時我在德里的超市也可以看到些工程師模樣的華人。

  • 5 # 清水之濱

    印度是一個被成功基因厭惡並放棄的土地,那裡的氣候,環境都非常令人噁心!即使是印度的白豬,也只是在歐洲政治鬥爭中失敗的劣質基因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攻入了印度並取得了勝利,然後把失敗的噁心給予了原住民!(種族姓氏)我和許多盆友交流過,如果我是帝王,如果可以拿下印度,我都不要他!那片國土不是好地方。會迅速的降低基因的品質!例如,長壽!堅強,堅韌,勇敢與頑強等!

  • 6 # 一都旅行

    以前還真沒注意過這個問題,但是到了印度之後,發現還真是,在當地還真的很難見到華人。當然來旅行的的除外。

    目前在印度的華人族群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印度華僑華人、新華僑華人(含中國海外公民)和中國流亡藏人。印度華人族群總人數約為107000人,其中,約有老華僑華人6000餘人,新華僑華人(主要是留學生)1000餘名,此外,還有分佈在39個“西藏村”的約10萬流亡藏人。總體來看,印度老華人華僑地位較低,新僑數量較少,流亡西藏人則是身份尷尬、處境艱難。

    清朝中後期,一批以廣東客家人為主的華人漂洋過海,來到當年英國殖民時期的印度首都——加爾各答。他們在距離該城市65公里的鑽石港落腳生根,繁衍生息,使之成為了印度的第一個華人聚居地點。印度華僑群體一直規模不大,根據《印度華僑志》的統計,1959年印度共有華僑56781人,達到了鼎盛時期。這些人按籍貫可以分為兩支,一支是來自廣東梅縣的客家人,另一支為來自湖北的天門縣人。

    1962年10—11月中印邊境戰爭前後,印度開始逐步實行排華政策,主要措施之一就是修改之前的法律,取消了當地華僑的永久居留資格。事實上,早在1958年8月,印度政府就以“反印活動”和“間諜活動”為由,對華僑進行了普遍的甄別和登記,並透過修改《外華人法》,剝奪了1954年以前旅居印度的華僑無須申請即可在當地永久居留的權利。此後,印度當局採取了諸如關閉華文學校和華文媒體、逮捕華僑、沒收財產等手段,到了1963年2月,印度政府已經拘禁華僑2308人,1963年4—8月,中國一共接回受難華僑2300多人。20世紀60年代印度的排華運動對當地華僑社會造成了嚴重衝擊,使得大批華僑被迫回國,還有不少人開始向第三國移民,排華成為了印度華僑社會的轉折點,此後華僑社會在印度逐漸走向了衰落。

    就地區分佈來看,印度的華僑華人中,有4000多人居住在加爾各答,1000多人居住在孟買,500多人居住在首都新德里,剩下的則散居在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和班加羅爾等地。大部分在印華僑華人都有親戚移民澳洲、加拿大等地,留在印度當地的華僑華人中很多也有了移民的計劃。

    就職業構成來看,華僑華人在印度主要從事的是工業,這不同於華僑華人在世界其它地區以從事商業為主的情況。以加爾各答為例,該地區的華人從事的主要是皮革業。值得注意的是,按傳統的印度教思想來看,加爾各答華人所從事的職業沒有一樣是與高階種姓相關的——無論是理髮業、餐飲業、製革業,還是客家人的製鞋業、廣東人的木工業以及湖北人的牙醫業都是如此。印度教種姓制度的根本理念是基於潔淨與汙穢的區別,器官的排洩物是不潔淨的,因此,吃飯、性交、排洩、月經等行為也是不潔淨的。此外,所有的人、動物和事物,由於進行這些活動或者與處於不潔淨狀態中的其他人交往接觸,都可能暫時處於不潔淨的狀態。所有的生命與事物都可能被汙染,都可以根據他們相對被汙染的程度進行等級劃分。職業是劃分的一個重要依據,因為某些職業會使從事這些職業的人受到更大的汙染。例如,處理人類垃圾的人如清掃工、理髮師和洗衣工,與從事其它較小汙染職業的人相比,總是處於一種更加不潔的狀態。根據其所從事職業的潔淨與否而確定的族群地位的制度裡,製革業被看作是最不潔淨的行業之一,這是因為這個行業與死牛相關,除了必須處理獸皮,接觸死牛也使人的全身成為汙穢物,屠宰神聖的牛更增加了這種汙染。

    較低的社會地位和較少的發展機會使印度華僑華人團體處於萎縮狀態,很多人透過再移民而遷往其它英聯邦國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坦克內部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