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史漫談

    貞觀之治的出現是必然的。在強盛隋朝滅亡慘烈教訓的刺激下,身為新王朝的建立者,貞觀時期的君臣整體上都有很強的危機感和責任心。當然,在君權至上的體制下,皇帝李世民個人尤為關鍵;但人總有弱點,為了避免獨斷造成戰略錯誤,他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來進行輔助。而魏徵,則是這個體系中的佼佼者,但並非不可替代。

    出現貞觀之治,隋煬帝楊廣“功不可沒”

    包括李淵、李世民在內,初唐的朝廷大員,要麼是隋朝的舊臣,要麼出自各路起義軍。甚至魏徵,在跟隨李建成之前,曾當過隋朝官員,還在李密手下服務過。

    身為隋末亂世的親歷者,初唐君臣對於統治失道帶來的巨大災難有著深刻體會。因此,在史料中我們會時常看到,李世民頻繁與那些隋朝老臣就楊廣的為政得失進行討論;隋朝的官方史書《隋書》正是由魏徵牽頭主編;而除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句名言外,李世民還表達過“前事不遠,吾屬之師也”這樣的感觸。

    隋煬帝為何敗壞強盛的家業?原因雖然很多,但首先與他憑藉個人出眾才華、剛愎自用密切相關。

    李世民時常閱讀楊廣留下的書作《隋煬帝集》,看完後發出這樣的疑惑:“看他的文字,處處包含著堯舜之道,但為啥行桀紂之事?”

    那些隋朝舊臣(包括魏徵)的口徑很一致:“依仗絕世才華,剛愎自用,不聽人言。犯了錯誤自己卻茫然不知。”

    李家與楊家同為關隴貴族,李淵甚至還與楊廣是表兄弟,可以說,他們本就是同行或自己人。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李世民建立了一些列的制度來對皇權進行匡正、輔助。

    貞觀年間監督、制衡體系的開創性打造

    這裡主要列舉兩項對唐朝政治影響最大的制度:

    其一,被空前重視的諫官制。

    中國曆朝歷代都有諫官,但給不給他們說話的機會、是否聽取意見,都取決於皇帝本人。為了發揮這一監察崗位的作用,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登上皇位不久的李世民立即釋出了一道詔令:

    自今中書、門下及三品以上入閣議事,皆命諫官隨之,有失則諫。

    而大名鼎鼎的魏徵,起初就是擔任諫議大夫。加上他原為李建成手下,開起火來更不客氣,成了最猛的嘴炮。甚至李世民私下讓他給自己留點面子,別在朝堂上懟得那麼狠。

    但李世民這是不是做戲?筆者認為並不是,他是真的怕走楊廣的老路:弄死一個魏徵輕而易舉,但接下來誰還會再提意見?反之,自己能如此容忍李建成的手下,其他人還有啥顧忌?大膽提意見吧同志們!

    更別說事實證明,人家魏徵的絕大部分意見確實正確。

    第二:五花判事制

    “凡軍國大事,則中書舍人各執所見,雜署其名,謂之五花判事”

    這項制度包含兩層意思:

    就同一件事,負責起草政務命令的中書舍人(中書省具體幹事的,中書令的手下),要如實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

    而且要把自己的意見親手寫在相應的檔案上,以便核實查證。

    這在皇權高度集中的封建社會,是一項意義重大的創舉,有效的減少了人治時代獨斷專行帶來的危害。

    其結果也立竿見影:據史書記載,自實行五花判事制後,貞觀年間的大小決策“鮮有敗績”。

    貞觀之治的出現,正是在強烈危機意識下,透過一系列的制度創立才得以實現。魏徵只是在其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但並非不可替代,皇帝本人才是最重要的主角。

    但這些制度,說到底也是皇權意志的產物,是否能發揮作用,還是得看皇帝自己。在唐高宗時期,武后干政,諫官逐漸失去了應有的作用;後來雖在唐玄宗前期再度迴歸,但隨著他逐漸驕奢淫逸,曾經做出過重要貢獻的那些制度逐漸有名無實。安史之亂後,唐代更是陷入了藩鎮割據、宦官干政的泥潭,逐漸步向了末路。

  • 2 # 一個90後工科男

    魏徵即魏徵,性格剛直、才識卓越、敢於犯顏直諫。作為唐太宗的重要輔佐,他曾懇切要求太宗使他充當對治理大唐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為對皇帝一人盡職的“忠臣”。每進切諫,雖然激怒太宗,而他卻神色自若,太宗也為之折服。為了維護和鞏固大唐,曾先後陳諫200多事,勸戒太宗以史為鑑,勵精圖治,任賢納諫,本著清靜無為、“仁義”行事,無不受到採納。貞觀十三年所上《十漸不克終疏》,在當時和後世都有重要影響。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兼聽則明,偏信則闇。”魏徵的很多諫言人們耳熟能詳。太宗曾把魏徵比作良匠,自己比作金子,金子原在礦石裡,它之所以稱貴,是由“良冶鍛而為器,便為人所寶”。 魏徵對於太宗、對於大唐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可謂大唐的護國柱石。

    李世民即位後,廣納諫言,他擴大了諫官的權力,鼓勵群臣可以對其錯誤的決策進行批評。魏徵廷諫200餘次,在朝堂上直陳皇帝的過失,在早朝上更是多次讓李世民尷尬、下不了臺的情況,李世民對此雖然不滿,但知道他的諫言是對的,忠言逆耳,並沒有因此責備處罰魏徵。因此,李世民是一位有度量的皇帝,他在位期間任用人才,完善各種法律、制度,從諫如流,執政期間百姓可以做到門不閉戶、路不拾遺,是一位有真本領的皇帝,又怎麼會需要用別人來標榜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堅持的意義是什麼?你生活中都堅持過什麼有意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