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基金行業的冠軍魔咒是怎麼回事?
6
回覆列表
  • 1 # wyb燕子

    基金都是由基金經理來操作的,每個人操盤風格是不一樣的,象每個人的性格是不同的,長線佈局,中線佈局,短線操作應該不一樣,象大盤原來還是跌跌不休的品種,有的已經正在逐漸建倉,加倉,但沒有啟動的。但持有茅臺,方大炭素的基金已經漲的太漂亮了。那麼我們這些小白應與主力同時建倉,太美麗的你也賺到錢的可以賣一賣了,百分之二十已經到手吧

  • 2 # 樂道微言

    所有的經濟表現都有其商業邏輯。

    假定每年業績冠軍的基金經理具有連續性,那麼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大致有這麼兩種情況:基金業績良好,吸引了更多的投資者;業績良好的根本原因,是持倉的股票漲勢喜人。

    從基金分析的角度看,這恰恰對應了兩個重要原理:

    1.在基金界有一句名言,“基金資產規模:勝利是最大的失敗”。什麼意思呢?基金的規模並不是越大越好。過大的基金規模會抑制較高回報的獲得,有三個主要理由:基金投資組合可選擇的股票範圍的縮小;交易成本的增加;投資組合管理變得越來越結構化,以組織為導向且更少地依賴有見識的個人。

    2.均值回覆法則:業績優良的基金的回報率會降到平均水平,而業績較差的基金的回報率會升至平均水平,向市場均值的回覆是長期基金回報率的決定性因素。不但在基金領域,股票市場也依然體現了均值回覆法則。兩個市場的均值回覆不斷被相關研究所證明。

  • 3 # 西格瑪的化學

    很簡單嘛,基金單年度冠軍經理和模擬炒股冠軍是同一個人,都是不要命地賭一把,結果賭贏了。買單年度冠軍有可能因為某一次賭輸了虧幾十點。所以單年度冠軍不可靠。連續五年以上的冠軍那就可靠多了。可惜連續業績好的總是會被每一年的賭徒給遮擋。不懂分析的基民就吃虧了。

  • 4 # 羅元裳

    為什麼不能單純按照近期收益率排名來篩選基金呢?我們曾經做過大資料測算——選取了2005年至2016年,共11年的時間裡,所有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進行資料輪動測試,看每年表現最強的前10%的基金,在之後的表現如何。結果讓我們大跌眼鏡!

    我們先來看下它們在第二年的表現。

    在取得了上一年度前10%的優秀業績之後,無論是所有的混合型基金,還是其中的偏股型基金,又或者是投資策略相對自由的靈活配置型基金,在第二年,依舊可以保持住同類排名前10%成績的基金比例,分別是13.47%,17.35%和11.43%,也就是說,只有不到兩成的基金可以保持住去年同樣的輝煌。而更令人咋舌的是,上一年度前10%的基金,甚至有近一半,在第二年,連同類的平均值都無法超越。這一資料在股票型基金裡表現得更為“亮眼”,僅有4.44%的基金能夠在第二年維持住前一年10%的業績排名,而能跑進同類前50%的基金,竟然不足三成。

    除此之外,我們又以2011年表現最好的前10名基金為例,分別追蹤了它們在之後5年的業績排名情況,結果依舊令人沮喪。

    從上面兩幅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股票型,還是偏股混合型,2011年排名Top10的優質基金,在之後的幾年間,表現都變得非常不穩定——有些年份排名尚可,有些年份甚至在同類型基金裡排名墊底。

    A股市場雖然發展多年,但尚不成熟;投資者也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更不成熟,所以版塊輪動的現象非常明顯,也就很容易出現基金經理一次“賭”對,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登上冠軍寶座的現象,但這往往不可複製。因此,在盈利能力這一維度上,應該選擇業績始終,或者大部分時間是優秀或者良好的基金。

  • 5 # 南方基金

    我覺得可以簡單總結為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基金排名僅代表過往的業績,並不代表未來。在基金運作過程中,由於基金經理變更、投資風格轉變等因素的影響都可能造成基金業績的反轉。

    大部分人在選擇基金的時候純粹根據基金某時間段內業績排名進行選擇是比較片面的,還要動態觀測基金運作過程中的其他資訊,比如季報、年報等等。

    第二,市場風格是在不斷變化的,這種市場風格輪動變化也會引起基金業績表現的變化。

    比如,2013年創業板指上漲了82.73%,但代表大盤股的上證50指數則下跌了15.23%。到了2014年又正好相反,上證50指數上漲了63.93%,而創業板指僅僅上漲了12.83%。

    因此,如果2013年根據基金排名選出的是主投中小創板塊的基金,在2014年的業績表現就不遠不如投資大盤股的產品。

    第三,冠軍基金會迎來大量的申購。對於主動管理型基金來說,基金規模過大,會對基金經理運作產生壓力,間接影響基金業績。

    看完以上三個總結,我想大家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選基金不是簡單的業績排名。

    需要結合基金規模、投資策略、持倉風格、市場變化以及基金經理的管理水平等多角度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

    這個篩選的過程也並不是簡單地列幾條篩選標準就可以的,需要結合實際的市場環境,綜合考慮各類因素,並且長期跟蹤、定期回顧。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6 # 揭幕者

    基金行業內有一個冠軍魔咒,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只要這一年排名靠前,或者多的冠軍,第二年的表現都非常一般,甚至可以墊底。

    老揭我認為,這是因為市場上沒有常勝將軍,特別是有些基金經理非常激進,他採取押寶式的投資,豪賭重倉某一行業,賭對了就上天,賭錯了也沒有什麼懲罰。耶魯基金管理人大衛·史文森曾經指出:“很多投資人都是根據短期業績選擇基金,而回避近期業績欠佳、中長期表現較好、資產管理能力較強公司的產品,這種做法最終會讓投資人損失慘重。”

    很多中小投資者買基金時,最喜歡直接看收益率排名,尤其鍾愛那些去年業績出色的基金,一看去年排名前十,馬上買買買。這是完全錯誤的決定。

    老揭告訴你,一般在挑選基金時都,老手會先看看“三年業績表現”。為什麼要看這個資料呢?專業點說就是——基金經理的業績回報主要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從長期來看,基金經理的業績主要來自於他是否能夠創造超額回報(阿爾法)。但是如果我們只看其短期業績,那麼他的回報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波動率(運氣)的影響。

    這也是我們在挑選基金經理時遇到的最大挑戰: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資料,我們很難斷定,該基金經理的業績回報是來自於他的阿爾法,還是波動率。

    簡單來說就是——短期靠運氣,長期靠水平,需要足夠的時間來檢驗基金經理能力。有人做過一個計算,要得到完全可信的歷史業績參考,需要67年,這無疑是難以實現的,所以基本上官方基金賬號在文章後面基本都會加一句“中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請注意風險……”之類的話。

  • 7 # 度小滿金融

    題中所說的,就是公募基金中的“冠軍魔咒”。

    所謂冠軍魔咒指的是前一年業績排名靠前的基金,在下一個投資年度往往表現平平,甚至是倒數。所以,在這樣的“魔咒”籠罩之下,我們是不是要避開年度的冠軍基金,才是保險之策呢?

    其實也不盡然,下面就從投資策略和挑選基金的方法兩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每年市場行情相比上一年變化較大

    一般每個投資年的市場行情不同,比如上一年度的牛股,在下一年度不一定能夠延續佳績,而是隨著市場的變化、行業的變化等等因素而出現不同變化。而在市場風格發生轉變時,公募基金重倉上一年度的牛股,騰挪不易,就會導致這段時間的業績表現不佳。

    基金應看重長期業績,而非短期目標

    回顧自開放式基金成立以來,截至2016年為止,偏股型的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16.52%,而債券型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也達到了8.05%。可以看出,公募基金長期持有是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而非專注短期業績,不追求次次踩準市場,而是尋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如何挑選一隻基金?

    綜上所述,基金的短期業績表現並不能體現出基金本身是否有優勢,相比之下,投資人更應該關注基金的以下方面:

    ① 歷年業績表現:短期業績不能說明基金本質,可以關注基金的長期業績,看是否在長時間內都處於同類基金的前列。

    ② 基金是否經歷完整的牛熊轉換:也就是關注基金經理有沒有經歷過一個完整的牛熊市,能夠在市場變化時有調整投資策略的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場均大勝35分,連贏兩支東部勁敵,本賽季的籃網有希望奪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