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來現實
-
2 # 非著名驚奇隊長
“過午不食”,最早只是佛教的規定。
原因一,佛教認為,清晨是天食時,即諸天的食時;午時是佛食時,即三世諸佛如來的食時;日暮是畜生食時;昏夜是鬼神食的時候。
原因二,早先的僧人是不用從事勞動的,而且天黑之後的照明條件有限,所以夜間活動也少。因為活動少,消耗的體力也少,有些寺廟甚至還要求日中一食,就是說一天就吃一頓。僧人四處化緣,討取食物,為了減輕對施主的壓力,就提倡過午不食。
原因三,飽暖思淫慾。吃得少,餓得東倒西歪的,人就沒性慾了,只能老老實實打坐參禪,不胡思亂想,魔不入寸心。另外,僧人也忌食韭菜香菜之類的“小五葷”,因為這些玩意兒,能壯陽。
到了漢朝,僧人開始參與耕種,有了體力活動,過午不食就無法支撐消耗了。而隨著生活條件逐步改善,加之晚上有照明後活動增加,過午不食也就不再是漢傳佛教的一條必須遵守的嚴格節律了。
古代的“過午不食”,是從和尚那裡傳出來的說法,他們的解釋是有利於修行,為此搬出了知名法師的語錄:飽暖思淫慾啦,腸胃有負擔啦,不易悟道,不易禪定,不易解脫,佛祖是這麼交代的啦等等高高大大上上的說詞。一天就吃兩頓就行,過午能不吃就不吃。
更實際的便不敢說。也不好意思說,是為了節約成本。
節約成本的同時,便於隊伍管理,即使吃飽了不思淫慾,一幫吃飽了沒事幹的年輕和尚為了消化腸胃,滿院子溜達,鬥個嘴掐個架,帶頭人看了也煩。
“過午不食”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對於和尚這個群體,也是能夠承受的。那是因為他們的生活習慣與老百姓不一樣。老百姓為了吃飯要天天賣力氣耕種,不吃飯下不了地。和尚不用下地幹活,每天除了嘴皮子和手腕子使用的頻率高,別的器官不受累,敲個木魚念念經耗費不了多少卡路里,他們有這個本錢。
所以這種說法在民間始終難以推廣,條件允許,還是能夠多吃一頓就是一頓。在苦難的戰亂年代和饑荒時節,老百姓都逼得“易子相食”,哪裡又去顧得上過午不過午。
現代女性又有撿起古代和尚這個傳統習慣的趨勢,以“減肥”之名,行“愛自己”之實。殊不知,這是害了自己。
醫學專家早就給出了答案,三頓飯還是要保證夠數的,晚餐可以少吃一點,清淡一點,保證胃液有點東西消化,沒有食物的供應,分泌過多的胃液也會反噬自身的健康細胞。
經歷過饑饉年代的老人會記得這樣一個事實,那時的婦女同志懷孕率特別低,沒有用武之地的胃液會侵蝕掉自身的生育功能。
沒有特殊原因,不要把自己的身體逼到絕境。胃液不信佛祖,更相信實實在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