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魁哥說歷史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迎接漢獻帝,取得了挾天子令諸侯的政治優勢。此後曹操先後滅呂布,平袁術,除袁紹,定劉表可謂是威風之極。曹操雖然實力強大,但在很多人眼中仍然是“亂世奸雄”,甚至是欺君罔上的國賊。

    在三國中就有這樣三個人,雖然在曹操手下做事,但仍然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大漢忠臣。有的反對曹操,有的沉默不語,有的直接就攻打曹操。那這三人是誰呢?關羽只是其中最出名的一個,看看其他兩人都是誰?他們的結局又如何?

    首先就是關羽,如果說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人,估計最出名的就是關羽了。關羽為人忠義無雙,勇猛非常,很得曹操賞識。在關羽心在估計“漢”是指劉備,而“曹營”就是指曹操了。曹操率軍討伐徐州時,擊敗劉備張飛。又設計誘使關羽出城迎戰,把關羽圍困於土山之上。因曹操愛惜關羽才能,就命好友張遼前去勸降,經過張遼的好言相勸,關羽為了保護劉備夫人,於是情願歸降,但也提出了“三約”讓曹操去考慮。

    三約為:一,降漢不降曹;二,按皇叔俸祿贍養二位夫人;三,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都要去投奔。當然這個條件是十分苛刻的,甚至曹操都有點不情願,但最終還是答應了三約。這三約也是關羽對劉備的一片忠心,不但保全自己的忠義之名,也保護了兩位夫人,為日後與劉備相見留下後路。

    當然曹操對關羽也是十分好的,甚至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金,下馬銀,珍珠寶貝美女服飾賞之不盡。甚至很多曹操的舊將都十分眼紅,產生嫉妒之心。關羽對曹操也是十分夠意思的,在白馬之戰中,袁紹手下大將顏良一連斬殺曹操兩員大將,甚至都擊敗了猛將徐晃,此時可以說曹操沒有能戰勝顏良的將軍。可是在此時,關羽卻幫曹操斬殺了顏良,取得了白馬之戰勝利。其後又與曹操擊殺河北名將文丑。曹操表奏關羽為漢壽亭侯,曹操對關羽可以說也是煞費苦心。

    可惜關羽不久就知道了劉備在袁紹處的訊息,曹操得知情況後,不見關羽。關羽不愧是千古忠義楷模,曹操既然不見,就掛印封金而去,把曹操所賞賜的東西一一封存,一件不帶。帶領夫人與隨行人員一起闖關斬將而去。面對曹操的厚恩,關羽不為所動,心中只有大漢皇叔劉備,千里走單騎,成為了千古佳話。

    關羽一去不復返,甚至在公元219年,率領荊州軍攻打襄樊地區,成為了曹操勁敵。關羽攻佔襄陽,斬殺龐德,擒獲于禁,一時威震華夏。但此時關羽因為孤軍深入,被東吳呂蒙襲取了後方,前軍又被大將徐晃擊敗,最後於公元220年,被東吳殺害,可憐一代忠君報國的名將,最後身首異處。

    其次就是謀士徐庶了,徐庶本是諸葛亮之友,與之同師從水鏡先生司馬徽。在劉備馬躍檀溪後,毛遂自薦投奔了劉皇叔。徐庶深有韜略,是個難得的謀臣。劉備前半生可謂處處碰壁,敗軍之數甚多,基本上都是被曹操追著猛打。但劉備得到徐庶後,不但大敗曹操大將曹仁,還趁機奪取了樊城,使劉備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戰果。

    曹操在知道徐庶為劉備軍師後,採納謀士程昱的建議,把徐庶之母軟禁在京城,並且命人模仿徐母的筆記,招徐庶回北方效力,以全母子之情。果然徐庶因急失策,告辭劉備後來到許都。徐母知道後大怒,認為徐庶這是棄明投暗,不識好歹,於是羞憤而死。徐庶在失去母親後悲痛欲絕,發誓不為曹操獻一謀,出一計。就有了後來的“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典故。

    徐庶是個悲劇英雄,一生短暫閃光後就淡出了歷史舞臺。雖然心中只有劉備一個漢室正統,但再也沒有機會建功立業了。魏文帝黃初年間(公元220-226),徐庶在魏國官至中郎將、御史中丞。後數年,病卒。

    最後一位就是三國中赫赫有名的荀彧先生了,一提到荀彧如果不是熟讀三國的朋友,基本都不知道荀彧是何人。如果說諸葛亮是劉備的肱骨重臣,那荀彧就可以比喻為曹營中的諸葛亮了。

    荀彧是早期跟隨曹操的謀士,被曹操稱為是“吾之子房也”。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戰術上,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在政治上荀彧作為曹操的總參謀長,為曹操推薦了戲志才,郭嘉,程昱,荀攸,陳群等諸多謀士。可以說如果沒有荀彧的付出,曹操就沒有雄偉的功績。

    但是作為曹操最倚重的謀臣,卻有一顆保衛漢室的忠心。在曹操想進位魏王的時候,百官都阿諛奉承,為曹操前呼後擁,只有荀彧站在了曹操的對立面,在朝堂上無情阻止曹操的魏王野心。從此荀彧也被曹操所嫉恨,在曹操南征的時候,荀彧託病不出,曹操命人送一禮盒,開啟後卻空無一物,於是荀彧會意自盡。

    荀彧是可悲的,辛辛苦苦的輔助曹操建立霸業,但最後卻發現曹操是僭越的國賊,也被奸雄所殺,不禁引起後人的感嘆。

    三國三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人,其中關羽是最出名的那一個,剩下兩人分別是徐庶和荀彧。以上三人雖然對“漢”的理解不一樣,但卻都是忠義之臣,為後人所傳頌。都可謂“身在曹營,心在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四五時期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