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絢彩年華火熱青春
-
2 # 大國系列真贊
周武王是西周的開國君主, 他開創了中國的周朝,在一夜之內消滅了商朝,統一了中原地區,他推行的分封制對後世影響深遠。
周朝正是孔子一直在唸叨的王朝,是孔子給予了充分尊重的王朝,孔子一直認為周朝是一個講求禮教的國家,雖然他代表的其實是沒落貴族的利益,但是他的確真的有考慮天下蒼生,他到處收弟子,不管弟子的家庭是貧窮還是富裕。他的七十二弟子對春秋戰國的局勢有著不小的影響。
孔子的想法是受到周武王的建立的周朝的影響的,這說明周武王也是一個擅長看破人的心理,並利用人心達成自己目的的人,他同時能夠針對當時的形勢制定處合理的制度去約束在中華大地上生活著的人,他使得中國在總體上延續了四百多年的和平,相比同時期地球上其他地區的國家,周朝的文明地區是煥發出極大文化光彩的。
-
3 # 欲雲談史論今
周武王是周朝承前啟後的一位王,他是周朝八百年基業的肇始者,也是開創者。然而,他也是普通人,由於過於勤政且揹負了太大的壓力,身體過早的透支而早亡,留下了一片沒能穩固的江山,也算是他人生的一大遺憾吧!周武王執政期間,最偉大、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創舉,就是“帝藉”制度。
清華簡《系年》記載:“昔周武王監觀商王之不恭上帝,禋祀不寅,乃作帝籍,以登祀上帝天神,名之曰千畝,以克反商邑,敷政天下。”
所謂“藉”,即藉法,也就是助法,是古代中國實施的勞役租制度。周人所實施的“藉法”,類似於原始農村公社。在周國,土地被分為公田和私田:公田為集體所有,藉助全體公社成員之力共同耕作,公田上的產出都歸公社集體所有。公田上的農活幹完之後,公社成員就可到自傢俬田上幹活,私田上的產出都歸個人。
姬發創立的“帝藉”制度,就是在“藉田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不同的是,姬發宣稱“帝藉”之田上的產出,要全部進貢給神仙享用。以敬獻“神仙姐姐”的名義來耕種田地,就是為了吸引迷信鬼神的商人。商紂王對“神仙姐姐”大不敬,但普通商人卻還是對“神仙姐姐”敬畏有加。既然“帶頭大哥”不能帶領大家敬神,那麼何不到周國來,周人可提供機會讓你自己去祭拜神仙。更為吸引人眼球的是,周武王宣佈:每位投奔周國的商人,不管是誰、是什麼身份,只要把“帝藉”之田侍候好了,就可免費獲得“私有”份地;“私有”份地上的產出,不用再交稅,全部歸農夫家庭所有!
姬發審時度勢,創立“帝藉”制度,其功效卻是妙不可言。
商人底層大多是奴隸,深受商人剝削和壓迫,早有反抗和逃離商國之心。殷墟卜辭中,常常可看到“喪眾”、“焚廩”、乃至“邑人震”之類的記載,足見當時商國的社會矛盾有多麼激烈:奴隸們不但常常逃跑,還經常燒燬倉庫,甚至集體公開暴動!(《井田制與貢、助、徹》王希巖著)現在周國推出“帝藉”制度,不但充分尊重商人的信仰自由,還給他們分田分地。如果能從壓迫深重的商國逃亡到周國,無異於是從地獄逃到了天堂!
此可見,建立“帝藉”制度,就是周人在三千多年前率先推行的一場“土地革命”!商人治下的奴隸們聽說此事,一傳十、十傳百,紛紛用腳投票,不顧一切地要投奔到周國。
就這樣,很多商國土地上的民眾幾乎都是不戰而降。牧野之戰中,佔商人軍隊絕大多數的奴隸倒戈相向,其政治基礎就是源於此。與其說牧野之戰是周人武力戰勝了商人,不如說是周人建立的“帝藉”制度戰勝了商人!
周武王執政期間,第二大功績是取得了關鍵性戰役——黎國之戰的勝利周武王八年,周人主動出擊,一舉攻佔了黎國。(《清華竹簡·耆夜》)黎國,也就是《史記·周本紀》中所提到的耆國,位於今天山西省長治西南。史料對於周人佔領黎國,並沒有太多的濃墨重彩。但是,黎國對於商、周之間的對決,其戰略意義之大,卻怎麼來形容都不過分!
長治,古稱上黨、潞州、潞安府,《荀子》稱之為“上地”。上黨地區位於黃土高原東部,緊臨太行山, 是中國大陸第二階梯和和第三階梯的過渡區。其東面為太行山,與河北平原(南界黃河,北至燕山,西鄰太 行山,東瀕渤海)相連;西面是太嶽山,與河東地區(包括運城盆地和臨汾盆地)相接;南面為太行山、王屋、中條山,與中原(河南省)相臨;北面是沾嶺山、八賦嶺等山地,與太原盆地相近;其正中央,主要就是上黨盆地。上黨居太行之巔,從中原和華北平原兩個方向仰望上黨地區,有如在天上,故稱上黨。漢劉熙曰:“黨, 所也。在於山上,其所最高, 與天為黨, 故曰上黨。杜佑曰:‘上黨之地, 據天下之肩脊。’”
上黨因其地勢高峻且險要堅固,到處是天然屏障而被稱為“天下之脊”, 古人謂其“肘京洛而履蒲津,倚太原而跨河朔”。所以,歷來上黨都被視為“用武之國” 和“兵爭要地”,再加上長治盆地的易守難攻之勢,素有“得上黨可望得中原”之說。從長治出發,沿著濁漳河一路向東,翻越太行山脈,就可居高臨下,直搗黃龍,徑直衝向商王國的政治、經濟核心地帶——商王都。
這可是老天都難以撼動的地利優勢!
周武王的第三大功績,就是取得了周人第一次東征的勝利周人第一次東征的意義,在此不用多言。但是周武王敢於以弱勝強,毅然亮劍的決心,卻是千古揚名了。
總而言之,周武王一生的奮鬥目標,就是滅商。在他去世前,這一目標終於達成。
但在他臨終前,依然清醒地意識到天下大局未定,念念不忘向東遷都:“嗚呼!旦!我圖茲殷,其唯依天。……自洛汭延於伊汭,居陽無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過於三塗,我北望過於有嶽,丕願瞻過於河,宛瞻於伊、洛,無遠天室。其曰茲曰度邑。”意思是,“唉,姬旦!要想平息殷人,只有依傍天室(即嵩山)。……從洛水以北一直到伊水以北,地勢高陽,沒有屏障,那裡曾經是有夏人居住的地方。我從那裡向南望過三塗(今河南陸渾縣),向北望過太嶽山,回頭望過黃河,向前望過伊水、洛水,而且離天室也不遠。就叫此處為度邑吧!”(《逸周書•度邑解》)
人們常說,“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其周武王之謂乎? -
4 # 楊朱學派
對於武王伐商紂。上古時代,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種是法家和黃老學派。主張君主以刑罰捍衛君權,奴役臣民。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韓非謂之: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殺之柄。主而誅臣,焉有過!黃老謂之: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主上,執大分,以生殺,以刑賞。
基於此,法家和黃老認為,湯武是亂臣賊子。臣弒君,是大逆不道。
另一種是儒家、道家、楊家、墨家、鬼谷、名家等各個學派,以及卿大夫、士農工商各個階層的普遍觀點。認為商紂王這樣奴役人民的暴君,必須誅殺。孔子謂之:湯武革命。孟子謂之:湯武誅獨夫。
在漢景帝時,有一場湯武弒君與湯武伐桀紂之辯。
黃生代表黃老和法家。儒家大師轅固代表儒家和道家。展開了一場唇槍舌戰。
黃生依據法家和黃老思想。認為湯武作為臣子弒君。儒家居然歌頌湯武。是教唆臣子弒君。是天下大亂的根源。
儒生轅固辯駁道:以子之言,漢高帝推翻暴秦。劉邦也是亂臣賊子。你這是詆譭先帝。大逆不道的不是儒家,而是黃老和法家。
然後質問道:漢高帝劉邦,究竟是不是大逆不道的亂臣賊子?!
黃生無奈,只有說高帝是推翻暴秦,替天行道。這等於承認湯武伐桀紂,也是剷除暴君,替天行道。
這場辯論以儒家的完勝而告終。之後,法家和黃老學派,再也不敢提湯武弒君之說。
周武王因推翻暴政,而名垂千古。
-
5 # 歷史裡的經驗
周武王伐紂的故事大家都聽過,那麼歷史上的周武王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怎麼客觀地評價周武王呢?
1,任用賢才
周武王即位後,以姜子牙為太師,周公旦為輔相,還有其他文王時期的大臣也都在周武王身邊輔助,幫助周武王完成大業。
2,得到民心
周武王早已得到天下的民心。當週武王帶領大部隊討伐紂王的時候,紂王的軍隊在戰場上背叛了紂王,周武王很快攻佔了朝歌。
3,賞罰分明
周武王即位後,就嚴格地制定了賞罰之法。在伐紂取得勝利後,分別依次獎賞有功之臣,分封諸侯。
4,仁義
周武王也是一個仁義的君主,他命令手下將馬散放到華山之南,將牛散放到桃林的曠野,放下干戈,班師解散軍隊,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綜上所述,周武王是一個任用賢才、得到民心、賞罰分明、仁義的君主。
-
6 # 浪兄筆記
總體評價如下:
周武王有著廣闊的心胸和長遠的眼光,同時有著果斷地處事能力,在看到商朝的無道,他打出了為民請命,替天行道的旗號來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從而大大的擴大了自己的實力和影響力,在伐紂的過程中,他以大無畏的精神親自帶領兵馬直搗朝歌,打了紂王一個措手不及。同時周武王有著很傑出的個人魅力,他也因此受到人們的愛戴,這也是他獲得人們支援的一個重要原因。
看看他的幾個典故,有點意思:武王封貔貅
姜子牙助武王伐紂時,一次行軍途中偶遇一隻貔貅,但當時卻無人認識,姜子牙覺得它長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設法將它收服並當做自己的坐騎,帶著它打仗屢戰屢勝。周武王見貔貅如此驍勇神奇,就給他封了一個官,官號為“雲”。
武王與臊子面
臊子面起源於周朝。相傳周武王伐商時在岐山遇到像“龍”的怪獸。殺了怪獸,為了鼓舞士氣,決定每人分吃怪獸肉。但是人太多,不夠分,就煮湯每人分喝一碗,感到很好喝。這也是岐山臊子面的雛形。
巨橋發粟
巨橋,古橋名,位於今河北省廣宗縣張葛集村。周武王滅紂後,遣南宮括散發巨橋倉的糧食,賑濟饑民,史稱巨橋發粟。巨橋發粟表明了周王朝與殷商王朝截然不同的施政方式,即由“敬神賤民”變為“敬天保民”,是周武王實施仁政的具體體現,為周初穩定民心起到了表率作用。
回覆列表
周武王是一位賢孝!、仁德!、很關心人民百姓生活疾苦的人!
他在周文王被商王囚禁在羑里城時,和大哥伯邑考、四弟姬旦爭著用自己的死換得他父親姬昌被釋放!!!
但是伯邑考被商紂王剁而蒸成人肉包,
姬發免於一死!周武王打敗商紂王,商紂王自焚而死後,周武王姬發被八百諸候推舉為“天下之主”!周武王取得了江山時,商紂王已自焚而昇天去了!對商紂王的兒子和親族不但不殺戮,還對商紂王的兒子和親族大多分封給了官職,讓商紂王的兒子繼續管理商故地,把商紂王的一個哥哥封給了“宋”地…………
周武王把商故地安排妥當後,又封賞了眾諸候和自己的親族之人!
從此,周武王當上“天下共主”!稱“周武王”,接著傳命:“紂王已誅,天下太平!兵器鑄鼎!、馬放南山!…………”
把國家一干事情都安排好後,周武王不休息就到全國各地招訪名人!、能人到京城參與治理好國家的各方面的工作人員!!!出訪了三年招到了很多能人,把歷朝歷代為中國發展做出很大貢獻的名人一一不辭辛勞而去拜訪!其中就有把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的的祖先公劉某,那時公劉某已家敗落,人到中年還無錢娶妻,周武王費了很長時間多方打聽才打聽到了先祖后稷的同父異母兄弟“公劉……的僅存後代公劉某”柳不遠千里把公劉某找了出來做官!接著又把先祖后稷的另一個同父異母的兄弟的後代千方打聽找了出來做官,那人的後代後來生下了“道教”的創始人“李耳”,大唐的歷代皇帝都尊“李耳”是他們的先祖!
周武王對商紂王的將官“飛廉、惡來不但沒殺,還封了官,他們的後代開創了“大秦帝國”和“大宋王朝””…………但周武王歷經三年多時間不辭辛勞地為新興的王朝的興盛訪賢納士終因勞累過度而患病,病情越來越加重,
久治不愈而獻出了自己年輕的寶貴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