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蒂芬的專欄

    說說供應鏈的幾大職位,以及什麼樣的人能做這些工作。

    SQE

    這個崗位,工藝/製造工程師,質量工程師都能轉。

    從質量工程師轉SQE是順利成章的,同行轉變。關鍵要精通質量標準,掌握怎麼建立成套的質量體系(quality system)。

    要去管理供應商,那就不能事後放炮,而是想著如何提前一步,建立起來完善的質量體系,去預防問題的發生。這就要求你多思考你現在公司的質量體系是如何運作的,為何這樣設立,仍有哪些可以改善的地方。

    再說從工藝/製造工程師轉SQE。由於懂生產流程的細節,知道出了問題如何解決,所以工藝/製造工程師轉過去也是很有優勢的。

    成本工程師(cost engineer)

    這個崗位IE工程師可以轉。不過注意,有的公司的IE就是指工藝工程師,要注意看每個崗位的具體職能,不能只看職位名稱。IE工程師的話,很大一部分是和時間打交道的。對他們來說,時間就是金錢。

    製造工程師(manufacturing/process engineer)

    這個崗位也是由精通各種工藝的製造工程師轉來的,如,最基本的機加工,衝壓,模具,組裝等。對工藝的精通是首要的,除此外,還要有分析,解決和溝通問題的思路,有系統的思維和完整的框架。

    SDE

    與上面的製造工程師是一樣的。

    採購計劃員(purchasing specialist)

    是工廠裡的生產主管、業務或業務跟單員(工程的外貿跟單、外貿業務員也算)、生產計劃員等。注意,不同性質的企業,對生產計劃員的叫法不同。臺灣企業將之稱為生管,香港的則叫做PMC或OMC, 外企的叫做物流計劃員

    採購工程師(sourcing engineer)

    這個崗位一般是由其他崗位的慢慢轉過來的,很難一步到位。打個比方,你可以先從供應商質量管理或計劃採購員開始,再內部轉或者跳槽到採購工程師。

    供應鏈管理只有外企才重視,所以練好英語還是有必要的。生產計劃員是很適合做採購計劃員的,但絕大部分都不會說英語。而業務跟單員,英語雖然還可以,但也只是個傳話筒,對生產計劃知之甚少,所以能同時滿足這兩個的人就很少了。

  • 2 # 印跡供應鏈資訊

    採購是一個門檻不高,但如果想做專業的採購需要花費很多精力。 首先,採購需要對終端產品有所瞭解,需要對原物料的設計製程瞭解,需要了解市場行情和供應狀況。以便尋求替代料和把握採購品類動態。 第二,需要了解財務和稅務知識,以及關務知識,當然還要國際貿易常識,以便成本分析。 第三,需要商務知識,如談判和溝通技巧等等。 這些是一個合格採購人員的基本能力。 如果說行業潛力,成為一個採購專家是畢業五年到十年的成長階段。然後轉換為專家採購,需要更專業。 採購的崗位在企業中是十分重要的,採購節省的是企業淨利,採購還可以幫助企業帶來技術的更新換代,還可以利用供應鏈的佈局帶來市場客戶訂單。總之,採購,前景廣闊。建議去生產型公司。

  • 3 # 物流與供應鏈知識星球

    如果去甲方企業從事供應鏈管理工作,最好是在釆購、生產、銷售、售後、IT等相關環節的部門輪崗,這樣才對企業具體的供應鏈有全面深入的瞭解,更好發展。

    如果是去乙方企業從事供應鏈服務工作,最好的崗位是解決方案部門,要求你瞭解行業特點、客戶需求、運輸倉儲模式、成本費用結構、運作效率等多方面內容,前期壓力很大,但成長快。

  • 4 # 冒冒的蘇州生活日記

    這個問題回答的人竟然這個少?今天我以一個已從也多年的的供應鏈的人士來回來這個問題,首先在講臺上講《供應鏈管理基礎》等相關課程的理論基礎,以及裡面提到的策略和理論知識我就不說了,書本比我專業多了。我想說點實在的親身體會,給沒入行或者中途轉行的人的一點點經驗。

    1. 理論基礎知識很重要。

    門外漢或者徘徊在門外漢的先找書看,基本概念的書就行,弄清楚供應鏈管理的大概念以及每一個板塊是啥東西,具體都在做些什麼。這個需要個人花點去花點時間和心思。有人會推薦CPSM和CSCP認證的教材,目前我也很感興趣,但是一看考試的價格,打退堂鼓了,還是先找本書看看。可以看英文的,提升英語的同時,還可以學的專業知識。當然也有中文版的。APICS的這倆認證考試都是針對有供應鏈從業經驗的人的,教材對於沒有從業經驗的人來說,如對牛彈琴,很多外行看著就像天書加死記硬背,沒有必要剛開始就入手這個。不管怎樣先對供應鏈管理形成大概念。

    2. 從計劃(Planning)開始學。

    最好能轉到公司做計劃部門(需求計劃Demand Planning、生產計劃Production Planning以及原材料計劃RM Planning),從計劃開始學習保管比從其他任何地方著手都快。除了部分物流和倉庫倆環節以外,市場、銷售、生產運營、採購以及研發等這些所有環節基本上都要靠計劃部門來銜接。換句話說計劃是能全面、系統且近距離接觸這些所有部門的最佳點,能很快讓你形成大局觀並瞭解整個供應鏈的運作;另外做計劃有助於個人形成良好的資料思維和邏輯思維,鍛鍊你的資料分析技巧。計劃對資料要十分敏感,而且要善於從資料中發現問題,並且還要善於利用其它工具來分析這些資料,展示這些資料。

    3. 認真學好ERP系統的相關模組。

    重點是物料管理模組MM和生產計劃模組PP,有些公司雖然有SAP及ERP系統,但是沒有很好的利用起來,資料不及時更新,有些老員工因為自己的惰性不學習新東西,甚至會說ERP系統不重要。不瞭解ERP系統的人沒有做現代供應鏈管理的資格。ERP系統表面上是為了方便企業的管理和日常操作,事實上它每個模組背後是有十分嚴密的邏輯和演算法支撐的,這些邏輯及演算法恰恰是供應鏈管理的基礎思維。學習ERP系統的過程就是理順這些邏輯和演算法的過程,等於讓你基礎紮實,後面做各種策略工作都有很大幫助。

    4. 多方瞭解採購、物流和倉庫管理的知識。

    這個是根據企業供應鏈管理部門的職能設定情況所決定的。許多企業供應鏈管理部門管理範圍寬泛,會包括採購、倉庫、庫存管理、計劃和物流,會對一個職位以外的經驗有要求,例如要求做庫存管理的要有logistic背景,做計劃的要有buyer背景之類的,像我在做Planner,也有進出口物流管理的經驗。對各個崗位的基礎知識和運作都有所瞭解會成為個人很大的競爭力,而且越往後做職位越上去有多方面經驗和背景會有極大的幫助,

    總的說來我認為供應鏈管理是一個基礎性的工作,也是一個光紙上談兵成不了氣候的職業,要一邊做一邊學一邊對工作進行改進的過程,結合現有企業的實際運營去真正瞭解它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東西。透過學習瞭解了基礎後,理論知識反倒十分有助於快速提升。有時也會發現做供應鏈管理的,屬於企業的邊緣人群,但是實際上一個企業供應鏈運轉的好,會是一家非常優秀的企業,類似寶潔和沃爾瑪。

    又買了一些書,一起共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丁太升批評劉維是綜藝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