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八員外

    《紅樓夢》難讀,難倒了古今中外的才子佳人。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私塾學什麼?位置在哪兒?有人問這與紅樓研究有關嗎?實際上,這可檢驗自己是否讀懂了《紅樓夢》。越是平凡處,越能看出對紅學主題的把握。

    先看學什麼?書中稱為“義學”,這不是隨意為之,都是有講說的,一字中的學問,你就得這麼研究,否則讀不懂的,它是作者給我們的提示。按中國的五行文化,義屬金,放到丹道中,就是鍊金的學問。再看私塾在什麼地方?“離賈府不遠”,這句很多人就滑過去了,沒有留意,說在哪兒不重要,告訴大家,如果那樣,一定讀不到紅樓的精髓處。這位置在金丹之道最重要了,煉丹、養丹、成丹都在此處,它在身中嗎?不在!它在身外嗎?不在!到底在哪兒?道家稱為玄關,不內不外!你再看文章中寫的“離賈府不遠”,多妙!不在身不離身,私塾就在這兒!

    再看老師,賈代儒,他是教義學的,意思是煉丹的主帥呀,後面賈瑞、香憐、玉愛等打鬧,寫得太好了,不過大多人都讀歪了,看不出那是幹啥?寫到這讀者猜也猜出來,那是起火煉藥呀。所以,私塾沒有問題,只是我們看不懂而已!

  • 2 # 小白的文化之旅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更有一件大事:誰知這樣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雨村聽說,也道:“這樣詩禮之家,豈有不善教育之理?別門不知,只說這寧、榮兩宅,是最教子有方的,何至如此?”

    也許,在《紅樓夢》第九回中,曹公所描述的賈府義學的現狀,正是對這一觀點的闡述。

    從原文中來看,賈府義學建立的初衷,無疑是好的,讓賈府裡請不起私教的貧寒子孫有一個讀書的地方。並且,為了解決義學費用一事,賈府的先祖還定下了這一定則:按爵位、俸祿之高低,出資資助。可見,賈府先祖當日的用心。

    但在這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教師的挑選,從原文來看,義學之中的教師,是眾人推舉的德高望重之人。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賈代儒。

    賈代儒,的確算得上賈府的年長者,我們從他“代”字這一輩就能看出,他同賈代善是一輩的;可以說,是賈寶玉這些人的爺爺輩了,而曹公,還特意為其取了一個“儒”字,或許,他的學問也是非常優秀的,具有持教儒家《四書》、《五經》這樣的資格。但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在於他的德。

    那麼,賈代儒有德嗎?答案是否定的,他不僅沒有作為一個教師的資格,並且,連做一個教育子孫的資格都不具有。

    試看看他的孫子賈瑞,原文中有一句這樣的話,這賈瑞,最是一個圖便宜沒行止的。賈瑞如此不堪的品性,追其源頭,還是在於賈代儒教孫無方,正是因為他本人的不以身作則,才導致了自己的孫子一步一步變的壞。尋花問柳,不務正義,思想邪惡。

    賈代儒,被眾人推為德高望重之人,但無疑辜負了這些人的期望。他早已忘了作為一個老師的宗旨是教育子弟,傳道授業了;而是將教師這個職務,變成了謀取利益的工具。

    如秦鐘上學,他的父親秦業,原本貧寒,為了秦鍾能得到賈代儒的一視同仁,也不得不湊出二十四兩銀子來孝敬他。而如薛蟠那樣,家底雄厚的人,只怕會給他給多的好處。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賈府義學弊端最大的一點,便是賈代儒這個老師本身的德不配位。

    除此之外,賈府義學的弊端還在於賈府族長和當家人的監管不力。

    看過《紅樓夢》的朋友都知道,賈府分為榮國府、寧國府,而寧國府的賈珍,便是賈府的族長;榮國府一房中,賈政是當家人。

    賈珍這個族長,原本就不肯讀書,一味的高樂;而賈政,同賈赦、賈珍比起來,也算是賈府裡的一股清流了,但他,卻以公務繁忙而對賈府子弟不管不顧,任由賈府子弟惡習的流行。正是因為這兩個賈府主子的監督不力,才導致了賈府義學毫無學風的亂。

    同時,賈府的弊端,還表現在如今的義學早已違背了賈府先祖當日的初衷。

    何謂賈府義學?必定是隻有賈府的子弟才能進學讀書,但我們從第九回來看,就會發現,這裡面,不僅僅包括賈府的子弟,還混雜著許多賈府外親。比如,香憐、玉愛;比如,薛蟠;比如,秦鍾。比如,金榮。

    我們從金榮之所以能進賈府義學來看,不難發現,這些人之所以能進入義學學習,還同賈府的管理者私自介入有關。如金榮這樣的託璜大奶奶找王熙鳳而得到了去義學上學的機會;如秦鍾,託寶玉找到賈母這樣的關係。而一旦,有了這些先例,義學的規矩,也自然在無形中被瓦解了。

    因此,從上面的分析來看,賈府義學所存在的弊端主要有這三點,其一:是賈府義學的老師賈代儒雖有學問但無品行;其二:是賈府當家人監督的失職;其三:是賈府的管理者率先開啟方便之門,破壞義學原只為賈府子弟所建立的規矩。

    而這些弊端所造成的後果,便是賈府義學學風的喪失,作為賈府未來的接班人,只知尋花問柳、走雞鬥狗,這樣的人,又怎能成為賈府的希望呢?這也正好應了當日冷子興所說的,如今賈府的兒孫,也一代不如一代了。

  • 3 # 帝國的臉譜

    賈府這樣的世家旺族,對於教育的設定,是比一般殷實家庭更為完備的。比如對於寶玉讀書,賈家是安排了專門的家庭教師專授,稱為“業師”。寶玉第一次會見秦鍾時就曾說:“我因業師上年回家去了,(學業)也現荒廢著呢。”

    而在“業師”請假時,父親便安排寶玉到家塾中去讀書,這就是賈府的“義學”,也謂私塾。那麼,賈府的私塾是個什麼性質?第九回說:“原來這賈家之義學,離此也不甚遠,不過一里之遙,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貧窮不能請師者,即入此中肄業。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給銀兩,按俸之多寡幫助,為學中之費。特共舉年高有德之人為塾掌,專為訓課子弟。”

    可以看出,賈府私塾是賈府先祖所立,擇族中德高望重的人為私塾先生,由現今有官爵的人提供資金,供日常用度,其目的是為貧窮無錢上學的族中子弟提供就學機會,其他族中子弟,亦可入學。

    本來是想辦一件有利於子弟成才、功德無量的好事,但隨著家族勢頹,族中子弟的越來越墮落,使得私塾的風氣也越來越邪。如今賈府的私塾,那真是魚龍混雜,什麼奇怪的人、什麼奇怪的事情都有,問題叢生。那麼,賈府私塾,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呢?

    一是,管理用人不當。賈府私塾請的教師是賈代儒,賈府中“代”字輩長輩,人已經七老八十,兒子早年去世,夫婦倆帶著孫兒賈瑞艱難度日。自己家裡的事情都鋪排不開,一個孫子賈瑞也教育得不好,試想,這樣一位渾渾噩噩的老先生,怎麼可能會教育好賈府那班天不怕地不怕的紈絝子弟呢?另一個間歇式管理人是代儒的孫子賈瑞,代儒有事的時候,私塾就交賈瑞負責,賈瑞最大的毛病就是愛貪小便宜,有時勒索子弟們請他的客,是個好小利沒行止的人,這樣一對祖孫管理下的賈府私塾,是不可能有好紀律好學風的。

    二是,招生把關不嚴。按照當初的構想,賈府私塾是安排族中子弟就學的場所,招生的物件自然都姓賈,然而,到了現今,只要有一點關係,什麼人都能進入私塾,而且表面來讀書,目的卻各各不同。之前有賈璜妻子的孃家侄子金榮,後有薛姨媽的公子薛蟠,後來又有寶玉帶了秦鍾進來,其他七七八八的人還有很多,使這個讀書的清靜之地變得魚龍混雜。

    三是,整體學風不正。賈代儒管理下的私塾,由於他管理上的鬆散,基本情況是學堂的規章制度落實不下,認真讀書的人不多,調皮淘氣的不少,借學堂這世外之地行齷齪私念的不乏其人。比如,寶玉和秦鍾親暱到讓很多人懷疑的程度;“呆霸王”薛蟠因動了“龍陽之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並結交了不少“契弟”,且多被他哄到了手;金榮吃秦鍾和香憐的醋,所以跟蹤二人,還大嚷:“貼的好燒餅!你們都不買一個吃去?”誰“貼燒餅”,當然是指秦、香二人。

    所以,來這學堂讀書的,大都不是為了讀書,寶玉為秦鍾,薛蟠為“龍陽之興”,還有貪圖銀錢吃穿……而賈府裡的私塾,恰如賈府這個大家族的一個縮影,讓人從中一窺賈府之冰山一角,預見其頹敗和沒落的必然。

  • 4 # 萍風竹雨123

    本來,一個宗族的族學,本該是一所質量優異,人才輩出的地方,但賈府私塾卻是藏汙納垢,問題百出。

    一,師資力量薄弱。賈氏義學原是規定“共舉年高有德之人為塾掌,專為訓課子弟。”可是賈氏學校校長兼教師賈代儒先生年高是有之,師德卻有虧欠。他對教學質量不在乎,只教一些《詩經》古文之類的虛應故事。也不負責任,家中有了事,便拋下學生,讓自己的“圖便宜沒行止”的孫子賈瑞代為管理。私下更是亂收費。薛蟠借學時白送他些束脩禮物,秦鍾借學時,秦父東挪西湊了二十兩銀子的大禮做為拜師禮。而賈代儒本身是有工資收入的。

    二,管理混亂。賈代儒是賈氏義學的管理者,但真正的執行人卻是賈瑞,賈瑞作為他的孫子,是個“最是個圖便宜沒行止之人,每在學中以公報私,勒索子弟們請他。後又不住著薛蟠圖些錢鈔酒肉一任薛蟠橫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約反詛咒為虐討好兒”。賈瑞上樑不正,處理事情不公,那些學生們豈會受他約束,自然是我行我素,各行其是。整個學墊如同菜市場一般,即使他想管理,也是“吆喝著都聽”。

    三,生源質量不高。賈氏義學的學生素質低,基礎差,入學目的不純。賈寶玉,秦鍾入學是“戀風流”,薛蟠入學是“動了龍陽之興”,“只圖結交些契弟”,而其他借學的香憐,玉愛,金榮等人貪圖錢物之人,賈薔是“鬥雞走狗,賞花玩柳”之人。整個駕駛醫學只有賈蘭和賈菌才是真正學習者。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賈氏私墊有此種種問題,賈家想要長盛不衰,確實是個問題。

  • 5 # 白馬晉一

    《紅樓夢》裡的賈府,有自己辦的私塾,也就是學堂,專門用來教育賈府子孫——用今時的話來講,就是賈府的先人為自家的孩子們創辦的貴族學校。

    賈府的先人們是憑著軍功獲得世襲的——賈府的忠僕焦大從小跟著寧國公賈演出過三四回兵,曾從死人堆裡把奄奄一息的主子背出來;而現任榮國公賈赦所承襲的“一品將軍”爵位也能證實這一點。但是,先人們打仗是為了能讓子孫們享受到和平的果實。太平盛世誰還打仗呢?沒了軍功的賈府要靠什麼延續富貴呢?總不能說,因為不打仗了,所以賈府就後繼無人了吧?因此,賈府的先人們給後輩子孫規劃了一條轉型之路:讀書——科考——入仕。由武轉文,延續榮耀,得以繼續在朝堂上生存。

    於是,先人們就辦了這個家塾,旨在教育出能夠憑知識當官出人投地的子孫。

    而且,賈府這個家塾並沒有明文規定只接收賈府自家的孩子們入學,有姻親或者遠親家的孩子,也可以因為和賈府的關聯而免費來公證書。於公於私,賈府對於塾的管理可以說是非常人性化了。但是,先人們的願望是好的。可賈府的子孫們不爭氣也是真的。賈府家塾裡的老師,是年事已高的賈代儒。因為和賈府沾親,所以,賈老師並不重視給孩子們上課。經常是想來就來,不想來就讓自己的孫子賈瑞代課。賈瑞是什麼人呢?貪圖錢財,勒索學生們請客;攀附薛蟠,貪圖王熙鳳美色。家塾裡有這樣的代課老師,可想而知,學生們也學不了些什麼好。家塾的老師不咋地,學生就更不咋地了。賈府的家塾不是對姻親和遠親的孩子們免費開放麼?於是,打死人的薛蟠來了,佔便宜的金榮來了,為了能和寶玉膩在一起的秦鍾也來了。這麼些個不為讀書的孩子們聚在一起,能讀好書才奇了怪了!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這話,擱在賈府家塾這裡,再合適不過了。

  • 6 # 每天讀名著

    我們來看賈家義學設立淵源,原文是這樣說的:

    “原來這賈家之義學,離此也不甚遠,不過一里之遙,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貧窮不能請師者,即入此中肄業。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給銀兩,按俸之多寡幫助,為學中之費。特共舉年高有德之人為塾掌,專為訓課子弟。”

    設立義學的目的是解決賈家家族中貧窮子弟讀書問題。應該說初衷是不錯的。從設立家塾看,表面看賈家聚家族之力,打造自己的教育基地,是重視子弟教育的實力之舉。但是,我們看到賈家的家塾至少有以下幾個弊端:

    一是生源良莠不齊。風氣不正。

    比如紈絝子弟如薛蟠之流,也混雜其中,帶壞了學風,甚至歪風邪氣壓倒了正氣。而打著讀書名義求寶玉的秦鍾,也是另外一種逆流,仗勢欺人,假寶玉之名,行齷齪之事,亂上添亂。更有金榮等一幫親戚透過關係擠進來,拉幫結派,各立山頭,讓想念書的賈蘭等“難有一張安靜的書桌”。

    第二,年齡大小不一,不符合因材施教原則。

    有尚處於幼兒園階段的賈蘭六七歲兒童等,更有處於小學階段的薛蟠寶玉等十二三歲的少年。如此混雜一起上課,教學效果自然堪憂。

    第三,主講老師賈代儒一則年紀老邁,嚴厲有餘,資質值得懷疑。

    對自己的孫子賈瑞可謂嚴格,可是都不能應試成功,多少說明教學方法不當;二是師德堪憂,從秦鍾父親秦業七拼八湊給他行賄二十四兩銀子,他坦然收下看,收受外面學生的賄賂是一種慣例,

  • 7 # 我就是竹韻

    賈傢俬塾是寧國公和榮國公所立,本意是怕族中貧窮不能延師者的子弟荒廢了學業。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給銀兩,按俸之多寡幫助,為學中之費。

    按爵位高低、薪俸多少供給,當然寧榮兩府出資居多,也最具有話語權。這樣就形成了很大的弊端。

    一、人情學生太多

    賈傢俬塾,賈家子弟無論貧富是必須收下的,像賈蘭、賈環、賈菌、賈薔、賈寶玉都在裡面讀書,甚至於其他旁支貧寒的賈家子弟也可以入學讀書。

    但除了賈家子弟外,慢慢地塞進來很多人情——附學的學生,時間久了這些附學的學生人數甚至超過了賈家族人子弟。附學的有哪些人呢?

    一是寧榮兩府至親:比如王夫人外甥薛蟠,賈蓉的小舅子秦鍾等。

    二是賈家旁支的親戚:比如金榮。金榮的姑媽嫁給了賈家旁支賈璜,賈璜媳婦善於奉承寧榮兩府主子,求了王熙鳳,把孃家侄子金榮送進了私塾。

    其他的可能有外四路的親戚,給王熙鳳或者賈珍送些禮,巴結他們安進來的,比如香憐、玉愛。

    這些附學的學生,品行良莠不齊,在學未必好好讀書用功,而且喜歡挑起事端,鬧學堂的主要起因就是附學的金榮、秦鍾和香憐、玉愛。

    二、班額過大,師資不足

    過去貴族家庭的私塾很多是一對一教學,不如林如海為林黛玉請的家庭教師賈雨村,就帶林黛玉一個學生。一對一的優點是可以因材施教。

    但賈傢俬塾人數太多了,鬧學堂那次,叫上名字的就有賈寶玉、秦鍾、金榮、香憐、玉愛、賈薔、賈蘭、賈菌、賈瑞9人,估計賈環也在其中,還有一些打太平拳的,起鬨拍手看熱鬧的,總數不下於二十幾人,這些人年齡差別很大,比如賈薔十六七歲,而賈蘭只有七八歲。

    這麼多人,這麼大的年齡差異,很難有統一教學進度。

    這麼多人,只有一位老師,一旦老師有事離崗,師資不足的狀態就暴露了,就出現了管理上的真空。

    賈代儒雖是飽學之士,但嚴厲有餘,迂腐有加,又不能因材施教,那天他有事早回家,只留下一句七言對聯命學生對。將學中之事,命孫子賈瑞暫且管理。但賈瑞又缺乏管理的魄力和才能,就發生了眾孩童大鬧學堂的事件。

    三、老師賈代儒沒有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沒有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

    古代子弟讀書的目的其一是為了科舉考試,為了以後的功名利祿、加官進爵,賈珠是佼佼者,不上十五歲進了學。其二、安邦濟世,就是儒家經典《大學》倡導的“格致誠正、修齊治平”,強調讀書為安邦濟世、建功立業。其三、修身養性,擴充套件視野,陶冶情操,明理睿智。

    但很顯然,賈代儒作為班主任和唯一的教師,班級裡沒有形成一心向學的學習風氣和刻苦讀書的良好風氣,更沒有幾個把安邦濟世作為讀書的目的學生,也沒有透過讀書形成高尚的情操。

    私塾裡大多數學生在幹什麼呢?賈寶玉去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和秦鍾朝夕相處;薛蟠讀書的目的是去搞同性戀,上學只是幌子,白送些束倄給賈代儒,散漫花銀錢結交契弟,有幾個學生圖了他的銀錢吃喝被他哄上了手,比如金榮、香憐、玉愛,包括賈瑞都是他的相好,按金榮媽媽的話說兩三年間就送了金榮七八十兩銀子。

    四、老師不能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在學生中形成了不同的等級和派別

    宦囊羞澀的秦業,知道賈家上下都是一雙富貴眼,少了輕易拿不出手,為把秦鍾送入賈傢俬塾,遂東拼西湊,封了二十四兩銀子給賈代儒作為贄見禮。

    另外,薛蟠上學是假,結交子弟是真,只要銀錢送到,他哪裡還上學讀書?因他賴漫使錢,很多人投在他的麾下,甚至於副學長賈瑞也圖他的銀錢酒肉,遷就附助,一任薛蟠橫行霸道,不但不去管約,反助紂為虐討好兒。

    賈寶玉是榮國府的寶二少爺,賈母的心肝寶貝,出行就有四大僕從四小跟班小廝,也是輕易無人敢動的。

    所以在賈傢俬塾裡形成了按富貴等級的不同派別,這是違背了教育公平,是教育的大忌。

  • 8 # 蘇小妮

    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賈氏私塾學堂的文章,提到關於私塾的問題。其實賈府私塾問題非常大,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可以說,如果他們這樣繼續辦下去的話,那整個賈氏家族的希望就沒有了。

    這些私塾接受的都是那些相對貧窮的賈家子弟,以及與賈家沾親帶故的一些子弟們。這些子弟們都指望著進私塾讀書學得知識,將來能夠靠讀書謀求自己的未來,可是她們在賈氏書房裡面學習出成績,顯然是機會不大。

    首先,學堂的老師不行。

    我們都知道,執掌賈氏學堂是賈家代字輩的老學究賈代儒,所謂的老學究,說實話,就是那種考了多少年,也永遠都沒有考上科舉的人,這種人的水平和能力本身就是存疑的,你負責賈氏學堂,目的是要培養將來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的那一群優秀人才,現在用了這樣一個老師在這兒負責,指望著他能把學生帶到哪個方向去呢?

    賈代儒不僅能力不說,我對他的品行,其實也是存疑。從秦鍾到學校去的時候給了他24兩銀子的贄見禮裡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他平常在收費這一塊一點都不手軟。

    其次,助理教師也不行。

    我們知道賈代儒臨時有事時安排了他的孫子賈瑞當他的助理,賈瑞又是什麼人呢?賈瑞本身也是一個不讀書的人,書中說他是圖便宜沒行止的人,就是說這個人不但能力不行,道德品行也有問題,讓她掌管著這幫孩子們,你說能好到哪裡去?

    再者,學習氛圍不行。

    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的學風就變得一塌糊塗,作者用了整整一回的筆墨,專門來描寫學堂裡面的學生的狀況,打架的鬥毆的找男女朋友的各色人等粉墨登場,各種醜態畢露,學生到了這裡,簡直成了他們玩樂的天堂,哪裡還像讀書的樣子?我們看到學校裡面那麼多的學生裡面只有賈蘭一個人在真正的讀書,其他的人基本上都是參與到熱鬧當中去了。

    平時在講到在上學這件事上究竟是當鳳尾還是雞頭的時候,我經常會說,我可不相信什麼寧當雞頭不當鳳尾,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選擇的是那個鳳尾,相對於雞頭的學校,學校裡面會有一種好的學習氛圍,這種好的氛圍才是學生們學習的基礎,顯然,在賈氏學堂裡面基礎一點都不存了。

    我們回到題目來看,假氏學堂裡面應該說所有的符合學習條件的都不存在,沒有好老師,沒有好氛圍,學生在裡面簡直是放鴨子。也正是因為應該好好學習的條件都不存在,你指望說他能培養出好的學生來,那簡直是天方夜譚。

  • 9 # 書燈幽見

    一個家族興旺與否,在於教育。

    賈府第一代創業者賈源創業不易,用焦大的話說是“九死一生”掙下這份家業。但是“創業不易,守業更難”。

    作為武將出身的賈府後代兒孫中,也只有唯一一個真正的進士賈敬。

    可以說是,偌大的家族,富貴已極,卻後繼無人了,只有一群只知享樂的紈絝子弟。也側面說明,賈府的教育卻是存在非常大的弊端。

    首當其衝應該問責的,就是賈府的私塾。

    首先,私塾內先生賈代儒,本身也頂多就是個秀才而已。

    相對於賈府這樣官銜的門第,這麼多的學生,師資力量未免太弱。

    我們可以拿賈府的師資力量,跟林如海家的師資力量做一個比較。

    林家世代書香門第,到林如海這一代人丁蕭條,所以將女兒黛玉充作男孩養,請來的先生就是已經因為“恃才侮上”,而被革職的賈雨村。

    賈雨村雖然後來滑入官場黑洞的深淵,但他本人卻是出自書香門第,又是科舉出身,根基與才華並行。作老師,他還是相當出色的。

    比較一下看看,賈雨村如此出色,且年富力強,卻只用教黛玉一個學生,黛玉能不出色嗎?

    而賈代儒本身能力與才華都遜色賈雨村一大截,況且又年邁力衰,面對一大群頑童,精力,體力,能力都明顯難以勝任。

    再來,就是賈府私塾內生源魚龍混雜,來附學的親戚們家的學生們也是各懷心思。

    比如薛蟠,金榮等一類學生。

    金榮也時常得薛蟠的資助,其母胡氏 那薛大爺一年不給不給,這二年也幫了咱們有七八十兩銀子。

    薛蟠何故給金榮那麼多錢?只想想他如何捱了柳湘蓮的打就知道了。

    況且,還有香憐,玉愛,寶玉,秦鍾等也是不清不楚的關係。

    名為讀書,實為苟且。這樣混亂的學習環境,註定是沒法培育出好的學習風氣。也別談學習質量。

    又比如賈環。讀書進步與否不重要,關鍵是讀書就領補貼。

    探春理家時,曾經蠲了寶玉,賈蘭,賈環等的

    點心錢。

    探春說:

    ‘凡爺們的使用,都是各屋領了月錢的。環哥的是姨娘領二兩,寶玉的是老太太屋裡襲人領二兩,蘭哥兒的是大奶奶屋裡領。怎麼學裡每人又多這八兩?原來上學去的是為這八兩銀子!從今兒起,把這一項蠲了。平兒,回去告訴你奶奶,我的話,把這一條務必免了。’”

    賈蘭是個喜讀書的不假,似賈環等輩就未免不是看著這項銀子錢去混一點補貼。

    光靠金錢的補貼來鼓勵讀書,可笑可悲。

    再來,就是私塾的助教賈瑞。文字內第九回這樣寫他:

    原來這賈瑞最是個圖便宜沒行止的人,每在學中以公報私,勒索子弟們請他;後又附助著薛蟠,圖些銀錢酒肉,一任薛蟠橫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約,反助紂為虐討好兒”。

    看看,不僅不能助教,反而在學生中間趨炎附勢,助紂為虐,師德何存?

    看一看賈府的私塾,儼然另一個小小的官利場。這樣的教育,賈府即使不被抄家,落敗也是註定的命運。

    (圖源皆自網路,侵刪)

  • 10 # 少讀紅樓

    私塾乃中國古代家庭、宗教或者教師個人所設立的教學場所。它在中國歷史程序中,對於傳播傳統文化,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培養啟蒙兒童,使學童在讀書識理方面,起過重要的作用。

    以封建社會為背景的小說《紅樓夢》中的賈府也有這樣一個私塾,但是這個私塾卻未能培養出一個出色的學生,甚至賈府子孫在這裡愈學愈壞,究其原因不外乎其存在的諸多弊端。

    一是性質模糊導致魚龍混雜。在清末,根據私塾設定情況,分為了義塾、族塾、家塾和自設館。

    義塾帶有免費教育的性質,以出身清貧家庭的子弟作為施教物件;族塾依靠族產支撐,屬於宗族內部辦學,不招收外姓子弟。家塾是富家大戶聘請名師宿儒在家專門教授自己的子女而設定的。自設館是塾師自行設館招生的私塾,不拘姓氏。

    賈府的私塾的性質實在是複雜的很,成立之初賈家始祖的出發點是“恐族中子弟有貧窮不能請師者”,所以賈府的私塾最早的性質為“義學”。

    比如秦鍾本是經過賈母、鳳姐等人同意,以寶玉伴讀的身份進入私塾學習的,但是卻還在家庭經濟拮据的情況下,東拼西湊的二十四兩贄見禮。這二十四兩銀子可是賈府半個主子趙姨娘一年的月錢總和,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秦鐘的這份贄見禮的性質更傾向於學費,從這個角度來看,賈府的私塾又粘上了一點兒自設館的味道。所以,賈府的私塾內有本族姓賈的子弟外,還有薛蟠、金榮、秦鍾等外姓子弟。

    這些子弟,有的是來學習知識圖功名的,如賈蘭;有的是圖結交些契弟的,如薛蟠;有的是圖省家裡的嚼用的,如金榮;可謂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目的各異。這樣混合的如此徹底的私塾,豈會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之處。

    二是紀律鬆懈導致管理混亂。賈府私塾的管理混亂,透過“一人一事”就能說明問題。

    “一人”無可厚非就是男一號賈寶玉。在小說中,賈寶玉是最不願意上學的一個人,反映其私塾學習情況的內容少得可憐,他主動要求去上學的動機,還是因為遇到了有女兒之態的秦鍾,為了達到與秦鍾親密交往的目的,他才要求讓秦鍾來賈府私塾一起讀書。

    小說中對賈府私塾作息時間、學制安排沒有作交代,但是給讀者的感覺是寶玉大多數時間都不在私塾,去廟裡還願、打醮,參加侄媳婦秦可卿葬禮,迎接姐姐省親,參加鳳姐寶釵生日,組建大觀園詩社,到梨香院讓齡官唱戲,和薛蟠琪官聚會喝酒,給林妹妹講耗子精故事,到水仙庵祭奠金釧兒,被魘魔生病了等等,忙得不亦樂乎,唯獨少了去私塾上課。

    如果私塾管理嚴格,寶玉會有這麼自由散漫嗎?“一事”當然指的是“頑童鬧學堂”。這場私塾內的“械鬥”,讓私塾管理的混亂展現的淋漓盡致。

    首先是紀律鬆懈。寶玉、秦鍾還有香憐、玉愛”四人在課堂上注意力分散、思想拋錨,“每日一入學中,四處各坐,卻八目勾留,或設言托意,或詠桑寓柳,遙以心照”,這樣的行為並沒有得到及時的發現和制止。

    其次是學風不正。寶玉到了私塾裡是“竟一味的隨心所欲,因此又發了癖性”,薛蟠是“三日打魚,兩日曬網”,賈薔“亦不過虛掩眼目而已。仍是鬥雞走狗,賞花玩柳”,諸如此類,好孩子在這樣學習氛圍中也會被帶偏帶壞。

    再次是隨意性強。賈代儒有事不能上課,也應該找個靠譜的“代課老師”,偏偏隨意找來的了“圖便宜沒行止的人”賈瑞,眾人不服,才惹出了學堂鬧劇。

    三是用人不當導致師資薄弱。賈府私塾中司塾之人是賈代儒,所謂“當今之老儒”。賈代儒作為賈府私塾的老儒教師,具有三個劣勢。

    一則是年齡偏大。上了年齡的人就會體弱多病,精力有限,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比如寶秦香玉四人關係曖昧,已經達到“詬誶謠諑,佈滿書房內外”的程度,賈代儒作為司塾卻是無所察覺。

    二則是思想落後。“老儒”一方面指的是知識淵博、滿腹經綸的年高之人;另一方面則是迂腐刻板的代名詞,撲面而來的是酸腐之氣。比如賈代儒在對親孫子賈瑞的教育中,一味的束縛,“不許賈瑞多走一步”;一味的嚴苛,賈瑞第一次被鳳姐捉弄,嚴寒天氣裡凍餓一夜,賈代儒還“發狠到底打了三四十扳,不許吃飯,令他跪在院內讀文章,定要補出十天的工課來方罷”,這也為賈瑞後來每況愈下的身體埋下了禍根。

    三則是家事繁雜。在第九回中,之所以會上演了“頑童鬧學堂”的鬧劇,原因就是“這日代儒有事,早已回家去了,只留下一句七言對聯,命學生對了,明日再來上書”。

    還有在賈瑞病重期間,賈代儒要為獨孫請醫問藥,更是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到私塾授課,私塾豈不是處於“放羊”狀態。賈府私塾這樣的師資配備,怎會教出好學生?

    校者教也,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然而沒有正確的理念、嚴明的紀律、負責的老師、良好的學風,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很難培養出長江前浪推後浪、青出於藍勝於藍的有用之才。

  • 11 # 雲隱

    《紅樓夢》中的私塾其實就是清代私塾教育的體現。如第九回《訓劣子李貴承申飭 ,嗔頑童茗煙鬧書房》、第八十一回《佔旺相四美釣游魚 ,奉嚴詞兩番入家塾》及第八十二回《老學究講義警頑心 ,病瀟湘痴魂驚惡夢》, 都對舊時私塾教育有過專章詳細描寫 ,至於其它回中約略提到的地方就更多了。

    《紅樓夢》中裡賈府的私塾的狀況,體現出了的清代私塾教育的特點,諸如尊師擇師的師道傳統 ,科舉仕途的培養目標,以《四書》《五經》為主的教學內容及所產生的教學效果等。當然賈府的私塾弊端,也將清代私塾的弊端呈現了出來。

    《紅樓夢》時代 ,老的如賈敬、賈政 ,小的如寶玉、賈蘭 ,女的如元春、黛玉等 ,寫書人如曹雪芹、高鶚等 ,這些所有的知識分子都是私塾中教育出來的。可見私塾教育是清代除官學之外十分重要的教育方式。

    清代私塾有家塾、學館、村塾、義塾之分。

    家塾是由富有的官宦人家獨家出資延聘教師 , 請先生在自己的家中專門教育自家的子女甥侄等。此類私塾又稱“坐館”或“教館”。《紅樓夢》第二回寫賈雨村“偶遇兩個舊友認得新鹽政 ,知他正要請一西席教訓女兒 ,遂將雨村薦進衙門去。”教黛玉讀書 ,這便是典型的家塾教育。“西席”即家塾的教師或慕友。同回賈雨村向冷子興道 :“去歲我在金陵 ,也曾有人薦我到甄府處館 ,我進去看其光景 ,誰知他家那等榮貴 ,卻是個難得之館。”這是甄府請賈雨村到家中教甄寶玉讀書而設的家塾。

    無業無官 ,未能中舉而頗有文化的知識分子以自己家庭為私塾“校舍”,或租借公用的場所 ,如寺廟、會館等 ,安排個書房教學 ,讓學生來學 ,自家便是塾師。此類私塾稱“學館”或“門館”,也就是私人個人設立的學校。《紅樓夢》時代 ,北京很多 ,甚至貼廣告招來學生。學生來塾讀書 ,要向老師交一些“束脩”,“脩”本是“乾肉”的意思。“束脩”基本與後世的學費同義。《紅樓夢》第八回秦邦業“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兩贄見禮,帶了秦鍾到代儒家來拜見。”這裡的“贄見禮”就是指“束脩”,學費。

    由一村一族集資延師擇址 ,教授該村、該族出資家庭的兒童 ,此類私塾名為“村塾”或“族塾”。有時幾家湊起來請一個先生 ,設一個館。“村塾”這種形式的私塾在《紅樓夢》中幾乎沒有提到 ,蓋因“村塾”多出現在農村 ,是舊時貧家子弟的學堂。

    除家塾、學館、村塾外 ,還有一種“義塾”。《紅樓夢》第九回寫道 :“原來這義學也離家不遠 ,原系當日始祖所立 ,恐族中子弟有力不能延師者 ,即入此中讀書。凡族中為官者皆有幫助銀兩 ,以為學中膏火之費 ;舉年高有德之人為塾師。”這便是義塾。

    “義塾” 是中國舊時一種公益事業的私塾 ,它以祠堂、廟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舉辦 ,又稱“義學”。貧家子弟入學 ,可以不用花錢 ,甚至可以得到經濟補助 ,如發點飯錢或紙筆墨硯錢等。義學要維持長久 ,便要有固定的經費來源 ,有錢的官或官商給予義學的“幫助銀兩”是“學中膏火之費”的來源。如果沒有為官者 ,義塾便難以維持了。

    《紅樓夢》第十三回寫秦可卿為義塾籌劃永久費用的考慮 ,便很能說明問題。“第二家塾雖立 ,無一定供給。依我想來 ,如今盛時因不缺祭祀供給 ,但將來敗落之時 ,此二項有何出處 ? 莫若依我定見 ,趁今日富貴 ,將祖塋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 ,以備祭祀、供給之費皆出自此處 ;將家塾亦設於此。⋯⋯便敗落下來 ,子孫回家讀書務農也有個退步 ,祭祀又可永繼。”這裡的家塾實指上面第九回提到的“義學”。

    清代私塾教育的特點及其弊端在《紅樓夢》中體現的非常明瞭,也是賈傢俬塾的弊端的體現。

    在封建社會里 ,教育一直是統治階級加強封建統治的主要手段之一 ,也是青年學子步入仕途的主要途徑 ,所以封建貴族階級極其重視對子弟的教育。那種從小注重讀書習禮的私塾教育 ,就更符合當時的社會需要。

    綜觀《紅樓夢》中對貴族青年教育 ,特別是私塾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效果等的細節描寫 ,或多或少地體現了作者對腐朽沒落的封建制度及其惡果的批判與否定 ;並透過一些具體的藝術形象 ,提出了自己正面的教育主張 ,表明了作者進步的教育觀。讀者也能進一步理解書中貴族青年的性格形成和道路選擇 ,更深刻地認識封建貴族大家庭、封建社會走向衰亡的原因。具體來說 ,中國古代私塾教育的特點及在《紅樓夢》中的體現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尊師擇師 ———私塾教育的師道傳統

    中國古代詩禮之家的賓客中 ,最尊的一種就是“西賓”。“師”既然上了“天地君親師”的香火牌位 , 人們對他就必須畢恭畢敬 ,父兄尊敬老師 ,學生當然更尊敬老師。

    《紅樓夢》開篇第一回中言 :“當此日 ,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 ,錦衣紈袴之時 ,飫甘饜肥之日 ,背父兄教育之恩 ,負師友規訓之德 ,以致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 ,編述一集 ,以告天下。”

    這其中不無尊師的理念。第二回中 ,林黛玉的塾師賈雨村求林如海介紹他去結識賈府時 ,林如海回答說 :“因向蒙教訓之恩 ,未經酬報 ,遇此機會豈有不盡心圖報之理。” 足見林如海對他的客氣 ,完全是以自家人待他 ,以誠以禮相待。第八十一回 ,賈政帶著賈寶玉到學堂去拜見塾師賈代儒 ,“代儒站起身來 ,賈政早已走入 ,向代儒請了安。⋯⋯寶玉過來也請了安。賈政站著 , 請代儒坐了 ,然後坐下。賈政道 :‘我今日自己送他來 ,因要求託一番。⋯⋯。’說畢站了起來 ,又作了一個揖。”賈政對賈代儒這樣的小戶如此恭恭敬敬地行禮作揖 ,足以證明當時塾師是很受人尊敬的。

    《紅樓夢》第八回秦邦業“又知賈家塾中司塾的乃現今之老儒賈代儒 ,秦鍾此去 ,可望學業進益 ,從此成名 ,因十分喜悅。”另外當代私塾中“師不宜輕換。”唐彪《家塾教學法》雲 :“凡欲從師 ,始須加慎 ,如既得其人 ,則不可輕換。數換師者 ,煩而鮮功 , ⋯⋯古人每一師以終其身 ,雖千里負笈而不憚遠者 ,良為此也。”賈寶玉的塾師一直由賈代儒擔任 ,大概就是這個原因。

    2. 科舉仕途 ———私塾教育的培養目標

    明清時期 ,科舉取士 ,許多“詩書仕宦之族”的讀書人為了獵取功名 ,都必須參加科舉考試。這就決定了明清時期的教育必須與科舉結合 ,私塾教育也不例外地成為科舉應試的預備性教育 ,是走向“仕途”的第一步。

    作為正統封建制度的代表者與維護者的“一家之主”賈政 ,也希望寶玉能夠透過私塾教育而一步步走上“仕途”之路。《紅樓夢》第八十一回 ,賈政親自送寶玉去私塾 ,並對塾師賈代儒說 :“我今日自己送他來 ,因要求託一番。這孩子年紀也不小了 ,到底要學個成人的舉業 ,才是終身立身成名之事。如今他在家中 ,只是和些孩子們混鬧。雖懂得幾句詩詞 ,也是胡謅亂道 ;就是好了 ,也不過是風雲月露 ,與一生的正事毫無關涉。”可見賈政是把科舉考試和仕途道路作為培養目標的。

    “望子成龍”的賈政還對賈寶玉聲色俱歷地訓斥道 :“比如應試選舉 , 到底以文章為主。你這上頭倒沒有一點兒工夫 ! 我可囑咐你 :自今日起 ,再不許做詩做對的了 ,單要習學八股文章。限你一年 ,若毫無長進 ,你也不用唸書了 ,我也不願有你這樣的兒子了。”

    第一百一十六回裡 ,賈政吩咐賈璉一定督促寶玉本年去參加科考 ,理由是 :“能夠中一個舉人 ,也好贖一贖咱們的罪名。” 賈政希望寶玉“中舉當官”的急切心情溢於言表。第八回裡 ,秦鐘的父親送兒子上學 ,他想的也是這個前程 :“秦鍾此去 ,可望學業進益 ,從此成名。”不但家長如此想 ,一般人也如此說。第九回中 ,賈寶玉要上學時 ,賈政的那幾個清客說 :“今日世兄一去 ,二三年就可顯身成名的。”襲人說 :“唸書是很好的事 ,不然就潦倒一輩子了 ,終久怎麼樣呢 ?”甚至黛玉聽說寶玉上學 ,也用類似的語言同寶玉開玩笑 :“好 ! 這一去 , 可是要蟾宮折桂了 !”即便如此 ,私塾教育出來的賈寶玉在作者的筆下 ,仍是痛恨科舉制度 ,反對八股的 ,他“頑愚怕讀文章”。第七十二回雲 :“更有時文八股一道 ,因平素深惡 ,說這原非聖賢之制撰 ,焉能闡發聖賢之奧 ,不過後人鉺名釣祿之階。”

    3. 禁錮、懲罰 ———私塾教育的教學管理方法

    清代私塾中規章極為嚴酷。塾師為了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 ,除對學童授課外 ,與學童“不交一言 ,不示一笑”,猶如一尊菩薩 ,把學生成天禁錮在私塾裡苦讀經書。

    《紅樓夢》中昏庸無能、呆若木雞的賈代儒可謂私塾教師的典型 ,學生不能隨便走出書房 ,甚至連上廁所也要“領出恭牌”,這在《紅樓夢》第九回中就有兩處提到。學塾訂有嚴格的學規 ,義學有“義學約”,家塾有“家塾規”,學童違背了學塾的規章 ,就要予以懲罰。罰法有罰立、罰跪、打手心“、笞臀”、加重課業等。

    《紅樓夢》第十二回寫賈代儒將賈瑞 :“按倒打了三四十板 ,還不許他吃飯 ,叫他跪在院內讀文章 ,定要補出十天功課來方罷。賈瑞先凍了一夜 ,又捱了打 ,又餓著肚子 ,跪在風地裡念文章 :其苦萬狀。”可見賈瑞因一時違規而身心俱受懲罰 ,這是腐儒塾師的慣用伎倆。

    當然 ,除了體罰外 ,對於寶玉這樣的貴族公子 ,賈代儒也採用責令威逼的方式 ,如第八十二回 ,賈寶玉上學來遲了 ,“代儒已經變了臉 , 說 :‘怪不得你老爺生氣 ,說你沒出息。第二天你就懶惰。這是什麼時候才來 ?’”後來又對寶玉說 :“我如今限你一個月 ,把念過的舊書全要理清。再念一個月的文章 ,以後我要出題目叫你作文章了。如若懈怠 ,我是斷乎不依的。自古道 :‘成人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你好生記著我的話。”可以說 ,清代私塾教育裡諸如賈代儒所採用的這些禁錮、體罰、責令、威逼等教育教學管理方法 ,是從封建家長式專制禮教土壤中孳生出來的 ,是封建專制政治在教育領域中的表現。這種學塾中的學生對老師十分懼怕 ,毫無學習積極性可言 ,對學習流於應付 ,也就不可能產生好的學習效果。

    4.《四書》《五經》———私塾教育的主要內容

    私塾教育的教學內容一般單一、呆板、陳舊落後。本文開頭的“村學詩”中所提到的《百家姓》、《千字文》、《鑑略》、《神童》、《大學》、《中庸》等都是私塾中的蒙學讀物。中國元代程端禮所編撰的《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是一部論述家塾教學程式的著作 ,史稱“讀書工程”或“進學規程”。

    書中規定讀書的程式 :8 歲之前 ,讀程逢原增廣的《性理字訓》;8 歲後 , 讀朱熹的《小學》,次讀《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孝經》,次讀《易》《書》《詩》《儀禮》《禮記》《周禮》及《春秋》並三傳 ;15 歲後再“以朱子法讀四書注”,並抄讀以上經書。這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家塾的一個詳細的讀經學文的教學計劃。從中可以看出 ,對《四書》《五經》之類經文的死記硬背是私塾教育的重點 , 寫作教學也只教寫試貼詩和八股文。發展到清代 , 則表現得更加明顯。

    《紅樓夢》中第十二回中 ,賈政說 :“那怕再念三十本《詩經》,也是‘掩耳盜鈴’,哄人而已。你去請學裡太爺的安 ,就說我說的 :什麼《詩經》、古文 ,一概不用虛應故事 ,只是先把《四書》一齊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可見他也極力要求學塾教師對寶玉加強《四書》《五經》學習 ,反對他看一些所謂雜書 ,反對他做詩做對 ,認為“就是做得幾句詩詞 ,也並不怎麼樣 ,有什麼稀罕處 ?”不僅男子如此 ,封建時代官宦人家的女子在私塾裡學的也是《四書》《五經》之類的經書。如《紅樓夢》第三回 ,“賈母因問黛玉念何書。黛玉道 :‘剛唸了《四書》’。”由此我們不妨說 , 讀四書五經 ,練八股文章 ,中舉當官 ,就是中國明清時期全部封建主義教化實踐的概括。

    5. 學堂風波 ———私塾教育的教學效果

    清代私塾教育在禁錮懲罰的教學管理方法和四書五經的教學內容下是否能培養出他們所預想的人才來呢 ?《紅樓夢》第九回幾乎用了整整一回的篇幅 ,繪聲繪色地描述了私塾中一場群頑大鬧學堂的風波。

    這次風波是由貴族青年平日爭友吃醋積怨而引起的 ,公子哥兒們爭風吃醋 ,結果是硯起匣飛 ,墨濺碗碎 ,拳打腳踢 ,滿屋混亂 ,烏煙瘴氣。“原來這學中雖都是本族子弟與些親戚家的子侄 ,俗語說的好‘龍生九種 ,種種各別’。未免人多了就有龍蛇混雜 , 下流人物在內。”象金榮一樣有關係的親戚僕人家 , 一來請不起先生 ,二來也想借進大戶家塾之機結交富朋友 ,尋找附勢進取的機會 ,這樣就使家塾變成魚龍混雜、滋生是非之地。家塾教育中的風氣之亂、弊端之多 ,由此可見一斑。而賈代儒的孫子賈瑞 ,“父母早亡 ,只有他祖父代儒教養。那代儒素日教訓最嚴 ,不許賈瑞多走一步 ,生怕他在外吃酒賭錢 ,有誤學業。”可謂用心良苦 ,然悉心培養出來的賈瑞卻是邪心未改 ,色膽包天 ,短命而死。

    這次風波可以說是將賈傢俬塾的弊端、矛盾爆發出來,讓大家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大家族內在的齷齪,在小小的私塾裡也體現的淋漓盡致。

  • 12 # 紅樓大觀

    第一,進私塾的學員,很多人目的不純。進學校不想學習,肯定把學校搞亂了。

    薛蟠也混進來了,目的是搞基,把幾個人帶壞了。

    寶玉秦鍾,比薛蟠強不了多少,漂亮小男孩,關係親密,留下口舌,也是鬧學堂事件的主角。

    金榮,為結交富家公子,不好好唸書,惹事端。

    賈薔,挑間起火,學生打起來,他跑了。

    這些調皮孩子湊一塊,還能好好學習嗎。

    第二,私塾管理混亂

    既然是義學,代儒收入,靠賈府捐贈,衣食無憂,沒有動力加強管理,所以經常稱病,不在崗位。安排孫子賈瑞代理教務主任,這是個不成器的,本身品行不端,和一眾紈絝子弟沆瀣一氣,造成學校風氣不正,大家都不好好唸書。

    第三,賈府監督不力,沒有及時監督考核

    寧國府掌櫃,賈珍,榮國府的當家人賈赦,成日家好色成性,靠祖宗功德,錦衣玉食,不思進取,不講究學習進步,不重視教育問題。賈政明白問題所在,但地位有限,權利有限,寶玉也沒管教好。

    兩府後輩人大多不讀書,難成氣候,衰落是必然。

  • 13 # 四川達州人

    一、管理混亂

    賈家家學都成淫窩了。

    薛蟠混在其中,以錢財勾引學生。寶玉秦鍾也是一樣。學生們為了錢財,爭風吃醋,打架鬥毆,甚至倚仗狗勢,為非作歹。

    賈代儒年老體弱,無力管理。賈瑞代爺爺領班學生,也是貪財好色。

    二、教育無果

    管理不力,家學自然不可能有成果。少數願意讀書的,比如賈蘭,賈菌等,無法進益。

    多年來,賈家家學沒有新秀才出現,舉人進士就更不要說了。反而是徒費錢糧,實際把學生們越裹越壞。

  • 14 # 南山南5424

    我們都知道紅樓夢當中,加價,因為有寧國府,瀘沽湖,兩家,所以子孫後代特別多,這樣的情況,家族為了,讓自己的子弟能夠有讀書的機會,所以就設立了一個私塾,以共讀子弟讀書。

    但這個私塾的設立,卻出現了非常多的問題,首先第一點,從學堂老師家帶入這裡來說,賈代儒他就像它的名字一樣,是一個傣族,而並沒有實際的管理能力,所以她將學堂的日常管理交給了自己的孫子賈瑞,但賈瑞這個人又有一點不堪,就,勾搭,薛蟠,在學堂裡胡作非為,薛蟠到了學堂之後,會,用金錢,用權力,來拉攏和玩弄,學堂裡的小學生,而學堂的氛圍變得非常的糟糕,大家都不在學習了,最終鬧成了,大鬧學堂的情況

    紅樓夢,大鬧學堂的情景描寫,主要的,作用就是描繪著那樣一個,承載了賈家所有希望的地方,家家把所有的子弟都糾集在一起,妄圖使他們能夠很好的透過學習,讓自己能夠從吳江之家變成書香世家,結果大家在那學堂裡除了鬥雞摸狗,除了狼狽為奸之後,學不到任何的真本事,而其中原本一個不錯的好青年,也因為到了賈家的學堂學壞了,換喜氣勁兒,最終一命嗚呼,悲傷慘死,這就表明賈家那個學堂是一個何等汙穢的地方

  • 15 # 小扇筆記

    賈府的私塾曾經也成功過,賈珠14歲進學就是很好的例證,可是後來卻鮮有成功案例,我認為原因如下:

    一 師資力量不足。

    家學的負責人是賈代儒是個不曾舉業的學究,孫子賈瑞已20有餘,他的年歲也得奔五了。賈代儒教育瑞就存在種種問題,才使得賈瑞看不清自己的處境,一味勾搭家嫂。這樣的老師連自己孩子都教育不好,如何教育族中的子孫呢?代儒有事讓賈瑞代勞,可見家學裡沒有別的老師。

    二 教學能力有限

    孔聖人早就說過,因材施教。代儒有事,不過讓學生們做一對子,還不論學生大小。雖說因為有特殊情況,不得已為之,也可見平日教學。代課的賈瑞自己都學無所成,代課時更是疲於應付,教學質量堪憂。

    三 管理混亂

    寶玉秦鍾一入學,就有什麼香憐玉愛,薛蟠接濟金榮也一年有餘,這些事都是在賈代儒眼皮底下發生的。這麼長時間都沒有發現學生們當中的不正常交往,也沒有采取什麼管理措施,導致新人秦鍾入學就受欺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紀曉波什麼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