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55032198026

    大約2228年左右

    長城是人類歷究上持續修築時間最久的建築工程。它的修建,歷經春秋、戰國秦、漢、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唐、遼、金及明代等10餘個朝代,持續近2000年的時間。

    早在公元前7世紀的春秋時代,楚國最早修築了防禦別國入侵的"楚方城"揭開了中國歷史上長城修建的帷幕。戰國時期,齊、魏、趙、秦、燕和中山等國也相繼修建了"諸侯互防長城"。其中,秦、趙、燕三國和北方強大的遊牧民族匈奴毗鄰,在修築諸侯互防長城同時,又在北部修築了"拒胡長城"。

    秦統一後,廢棄了隔離各國的長城,將秦、趙、燕北部邊境的長城連線起來,並加以擴充套件和修繕,第一次形成了一條西起臨洮,東至遼東萬餘華里的長城,萬里長城由此出現。

    明代,是長城修築史上的極盛時期。歷數各個朝代,明長城修築的刻間最長規模最大、質量最高、建築也最為精美。洪武初年,為了防止元朝蒙古貴族南下騷擾,明王朝就開始修築長城。明中葉後,東北建州女真興起,對明朝形成新的威脅,長城的修築更顯重要。在明代統治的270餘年間,長城修建貫穿始終,從未停止。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長城高大雄偉,形成中國北部東西向的堅強防線。

    長城是迄今世界上最長的建築。據專家研究,秦長城長5000餘公里,明長城超過7300多公里,若把歷代修築的長城會計計算,總數應在5萬公里,即10萬華裡以上。萬里長城,何止1萬里!

    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它並非簡單孤立的一線城牆,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把長城沿線的隘口、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連線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同時,長城沿線還建造了大量敵臺與烽火臺,有效地提高了長城的防禦作戰能力和軍事通訊能力。

    長城是中國古代農業社會和平安定的保障。在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歷代統治者憑藉長城,多次擊退了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為封建社會農業經濟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了相對利平的生產環境,也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安定。

    長城不僅是民族間戰爭與衝突的戰場,也是長城內外各民族貿易與文化交流的陣地,是凝聚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漢代,在戰爭間隙實行和親,互市政策,為中原地區經濟恢復和發展提供了安定的社會環境,同時促進了漢族和匈奴族的融合和交流,還使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學會了使用鐵農具和農耕,出現了"邊城晏閉,牛馬遍野"的局面。明代,蒙漢間實現"封貢互市",不僅官方在許多關口開放了馬市、茶市等市場,而且民間也有民市、月市和小市,私人貿易非常活躍。蒙漢間思想又化和生活習俗互相薰染融合,甚至蒙古族部落首領三娘子也喜愛穿大紅綵緞獅子漢服。清代,開放古北口、獨石口、山海關作為重要的關卡和稅卡,使民族間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更加有序。

    今天,在多民族統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裡,長城早已生去了它本來的軍事意義,成為人們憑古吊今和欣賞自然風光的旅遊勝地。座座雄關險隘,建築雄奇壯美,古韻猶存,地勢危峻險要,風光秀麗,在祖國的大地上散發著奪目的光彩。

    慕田峪關口修有一座三樓相連的正關樓,中心樓臺沒有樓門,須透過兩側配樓方可進入,形制非常奇特。關城內"青山當戶牗,溪水繞門庭",民居依山高低錯落,石板小路幽靜古樸,一派恬然的田園風光。站在山頂放眼眺望,蒼松翠柏遍佈關城內外,蘋果、梨、桃、紅果、核桃、栗子掛滿枝頭,與逶迤的長城相映成趣。

    黃崖關坐落於天津薊縣與河北興隆縣交界處,關城東側陡壁峭立,岩石呈黃褐色,每當夕陽西下,層層山崖金光燦爛,因而得名黃崖關。關城設有"九門九洞"城內巷道設計棄直取彎,多作"T"形,走進關城,宛如進入"八卦迷魂陣"。關北泃河上原建有敵樓和鐵柵組成的水關,現已了無痕跡,但在河床上一座拔地而起的百米孤峰頂端,一座圓形敵樓仍巍然屹立,令人歎為觀止。

    八達嶺位於居庸關"關溝"的溝口,四周青山險峻,僅有一線相通,是西北通往北京的咽喉。八達嶺長城寬大堅固,儲存完好。早在20世紀50年代即已開發為長城旅遊景點。居席關的過街塔基"雲臺"上,儲存著精美的元代漢白玉雕刻四大天王威武雄壯,金翅鳥、大龍神、大蟒神活靈活現。券門和浮雕間用 6 種少數民族文字雕刻著陀羅尼經咒文,是研究佛教和少數民族又字的珍貴資料。

    山西代縣雁門關,自春秋時即以句注塞而著名,此後一直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重要關塞。如今,關外古道雄風依舊,關門樓卻被焚於日本侵略軍的炮火中。東門外頹圮的靖邊寺內,紀念漢代引導李牧的古碑還在默默訴說著故人的輝煌業績。

    嘉峪關是明長城的終點,背依白雪皚皚的祁連山,面臨黃沙滾滾的戈壁灘,素有"天下雄關"、"長城主宰"之稱。關城由內城、甕城、東西羅城和城壕組成,城牆高達10.7米,城上危樓高聳,臺堡林立,在孤寂的大漠荒沙中分外醒目壯觀。"一塊磚的故事"、"擊石燕鳴"、"冰道運石"、"山羊馱磚"、"關城移址"等關城修建中的傳說故事,在嘉峪關地區世代相傳,婦孺皆知。

    長城還是文化藝術的搖籃。許多文學家、藝術家用詩詞歌賦、書法繪畫謳歌長城,給中華民族留下了大量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夜聞隴水兮聲嗚咽,朝見長城兮路杳漫";"秦時明日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有多少氣吞山河的詩篇由長城引發而出,又傳之幹秋萬代。

    長城地帶也是民間文學生長的沃土。孟姜女哭長城、楊六郎鎮守倒馬關、戚繼光坐鎮薊州、烈大血染九門口、媳婦樓的傳說、喜峰口的故事……優美的傳說,動人的故事層出不窮,表達了人民大眾對正義善良的讚歎,對邪惡暴力的鞭撻以及對和平幸福生活的嚮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胃癌都有什麼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