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光荏苒

    司馬氏被罵的慘有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曹魏的江山完全是曹操一拳一腳打出來的。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曹操只是藉著漢獻帝的名義,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整個北方,並且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使以前白骨皚皚的中原大地恢復了生機,可謂是功在千秋。而司馬氏卻完全是趁曹魏皇室衰微,以陰謀、詭詐掌握大權,從而取代曹魏。

    二.治國能力。不說曹操,就是曹丕曹叡也頗有功績。再看司馬氏,晉武帝揮霍不已不提,大肆分封諸王,給天下埋下動亂的伏筆。晉惠帝更是有名的大白痴,“官私蛤蟆”,以及那句有名的“何不食肉糜”真是貽笑千古。

    三.曹操曹丕對待漢獻帝都還不錯,曹操將自己的女兒兩個嫁給他,曹丕更是封劉協山陽公,允許他在封地繼續當皇帝,還能使用漢朝禮儀和服侍,終其一生沒有加害劉協。劉協的山陽國一直到晉朝還存在。劉協去世,魏明帝曹叡親自帶領群臣哭祭,以漢朝天子禮儀葬於禪陵,諡號孝獻皇帝。而司馬氏上位的高平陵之變就大肆屠殺曹爽兄弟及曹魏大臣,後來司馬昭更是殺了皇帝曹髦,惹人非議。

    四.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司馬炎的大肆分封諸王,從而造成八王之亂。五胡趁亂而入,造成了漢民族最大的災難,從此中原淪陷,中國歷史進入了最黑暗的時期。從這一點來說,司馬家族可謂是千古罪人,被罵得慘很正常。

  • 2 # 時光山人

    其實曹魏與司馬晉都一樣,我覺得兩者差別就在於兩個王朝的境遇不一樣。曹魏算是一個比較穩定的朝代,出了曹操和曹丕這樣的有為君臣,軍事實力雄厚,文化燦爛。而晉朝呢,司馬炎還湊合,自他之後一代不如一代,最後相繼出現了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給廣大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這樣的君主和朝代後世能有什麼好的評價呢?如果司馬氏開創的是一個盛世,那後世肯定是又一番定論吧。

  • 3 # 伊耆角木

    司馬氏被罵主要不是因為篡魏。如果僅僅從篡逆的角度來講,曹氏和司馬氏都被罵得很慘,甚至曹氏還更慘點。司馬氏被罵主要是晉一統天下後的各種問題。

    若說篡位,司馬氏大概主要給人留下的映像也就是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至於其他的如司馬懿殺曹爽、司馬師專權,甚至司馬炎逼曹魏禪讓說白了也不過是複製了一下曹魏篡漢的流程,對曹魏而言,一報還一報罷了。曹魏就不一樣了,而且都不用真正篡漢的曹丕,直接在曹操那邊該罵的都罵過了,什麼“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更兼小說戲曲等的渲染,說到白臉奸臣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曹操吧。所以說要說司馬氏被罵,主要跟篡位關係不大。

    那真正原因是什麼?還是晉這個朝代實在太爛了。從司馬炎一統三國開始,晉朝的問題就沒斷過。先是司馬炎貪圖享樂,集全國美女於後宮,每天不知道臨幸誰就坐著羊車四處兜風,後宮女子插竹葉、撒鹽水吸引羊車駐足。古代觀念,一般認為沉迷後宮的皇帝都不是什麼好皇帝。那自然對司馬氏不會有什麼好印象。接下來是石崇鬥富的故事。他跟國舅王愷比富,極盡奢華,糖水洗鍋子、蠟燭當柴燒、絲綢做屏障之類的。作為皇帝的司馬炎不僅不阻止,還借出皇宮裡的珊瑚鼓勵他們繼續鬥,在這種奢靡之風帶動下,全國上下風氣不正,搜刮民脂民膏,自然造成混亂。

    然後是著名的白痴皇帝司馬衷,大臣說百姓沒飯吃,他問了一句為什麼不吃肉糜。如此不識民間疾苦的皇帝,肯定會被罵了。

    接下來就是八王之亂,因為司馬炎恢復了分封制,一群司馬氏王族都擁有兵權,結果司馬衷在位期間,八個諸侯王你方唱罷我登場,一個個輪流起兵作亂把持朝政。國家陷入長久戰亂。

    晉朝內亂,少數民族政權興起,五胡亂華,北方陷入長期分裂戰亂,東晉退守建康,偏安一隅。十六國輪番上場,後來南北朝時期南北都區域性統一,依然是戰亂不斷,民不聊生。國家陷入長達三百年的大分裂直到隋朝才重新統一,這筆帳,只能算到司馬氏頭上。

    因此,罵司馬氏不是因為篡魏,而是因為晉朝的表現實在不像話

  • 4 # 矢車菊飛一會兒

    曹操是打下的江山,雖然是從漢獻帝手裡得的江山,但是他出道時候江山早丟了,是曹操一步步奪回來的。

    司馬家族在打天下時候沒有多大功勞,然後趁著曹家孤兒寡母奪了天下。這種行為為人不齒。

  • 5 # 三水共工

    曹魏篡漢,一樣揍得周邊胡人磕頭進貢,司馬篡魏,結果導致五胡亂華,這就是原因,內部的事情,內部解決,內部的事情,找外人來解決,還最後被外人給欺負了,那就是自己的愚蠢,呵呵。。。

  • 6 # 絕筆歷史

    曹操者,英雄耳。自漢末黃巾起義,曹操以身效國,因平定黃巾有功,官拜驃騎校尉,後十常侍作亂,又經董卓霍亂臣綱,時曹操舉兵,聯合諸侯進行討逆之戰,而諸侯皆非天下豪傑,曹操蔑視爾等之後離去。

    其陳留起兵,後迎回流亡之帝劉協,在以弱勝強,打敗四世三公之袁本初,一統北方之大半,又東征北伐,平定大後方,天下土地靠其收復大半,實為三國第一英雄。

    其創業,和漢室毫無瓜葛,乃曹操一己之利,憑藉其一眾謀士,及其手下一眾兄弟,方有北方中原之一統。故天下為曹,有何過之有,漢室頹廢,何曾為天下出力半分。

    司馬懿者,大竊國賊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毫無忠義,身為魏臣,官居高位,乃託孤之臣。而魏明帝曹叡一無亂政,二無禍國殃民,三無不義不忠之舉,託其輔佐少帝曹芳,其卻藉機竊取他人江山,實乃大賊也。

    試問,天下英雄,如若似其一般乎!大漢焉能有四百年江山乎?君託其臣便可自立者,天下又何來安定。自古君臣有別,臣當忠君,君當愛臣,此乃一國穩定之根基也。

    觀其司馬懿,不過權謀加面厚而已,焉能和魏武相比,差之甚遠矣。

  • 7 # 四川達州人

    曹魏代漢,是迴歸本源,因為曹魏天下是曹操打下來的,相比之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並沒獲得什麼實質利益。

    司馬代魏,完全是司馬懿憑藉活得比其他人更長,積累的經驗與人脈無人可比,最後依靠裝瘋賣傻和欺騙手段才戰勝曹爽兄弟,國土人口都繼承自曹魏。

    最令人扼腕的是,司馬懿完全沒有獲勝者應有的寬容。以貓戲老鼠方式玩弄失敗者,最後再殘酷滅族,本性極其陰暗。

  • 8 # 銳海同創

    曹操畢竟是靠自己一路打下的天下 如果沒有曹操估計大漢天子早掛啦 或者被其他諸侯打下天下 但司馬家族一直是依靠著曹氏集團生存下來的 但最後卻奪了主子的基業 有點不忠不義 但是也有說法是司馬家族不得不反 否則司馬家族就沒了 誰對誰錯現在都不重要啦 在那個時代成王敗寇 活著才是有意義的事情

  • 9 # 棄子有天命

    司馬懿是“篡”魏,曹操是“替”漢。司馬家直接殺光曹家,篡位為帝,是造反之舉,古之大忌;而曹操是挾天子,而後安民、養軍、換臣、謀政、惜才養德,逐漸替代了“漢”,期間老闆姓早已不分“漢”還是“魏”,只要不戰,使之安居樂業便是明君,掌權官員也全部換成了“曹姓”官員,所以曹操除了“劉姓”罵之曹狗外,少有他人唾其名。

  • 10 # 楷書13

    這是個天大笑話的演唱會。到現在仍有不少人在說,“一報還一報”。其實初看相似,內裡仍有很大不同。曹篡漢,晉篡魏,手法差不多,好像後者效仿前者,可是細分究一下,天壤之別。後漢到了獻帝,已經是名存實亡,即使子牙也無回天之力。這時的曹操雖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嫌,甚至連嫁數女於皇上,都被不少人以為不懷好意。可是權謀之術草木之人雖不懂,但必須實事求是地講,終結“三國”局面,亦就結束分裂,曹氏功不可沒。即使從“挾天子”來看,名義上的皇帝仍有尊嚴,曹氏的行為尚屬光明正大,不似司馬懿父子那樣搞陰謀詭計,躲在陰溝裡興風作浪。試想一下,作為“家臣”,誰最犯上做亂、大逆不道?

  • 11 # 遠方說歷史

    三國時期曹氏篡漢,建立魏國之後沒多少年,司馬氏又以同樣的方法篡魏,當然這兩件事情都遭到天下人指責,但是相比之下,司馬氏篡魏比曹氏篡漢被罵的更厲害,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來從曹氏篡漢來分析,早在曹丕之前他的父親曹操就已經挾天子以令諸侯很多年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多多少少已經逐漸的淡忘那個昏庸無能的漢獻帝了,知道的只有曹操,何況在曹操的領導下,曹操屬地的子民過的安居樂業,經濟也很繁榮,在曹操晚年,曹操稱魏王,當時的曹操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但是他遲遲不願稱帝,最後還是曹操去世,曹丕在眾臣的簇擁下篡漢稱帝,雖然當時天下有很多人罵曹丕,但是卻無人反叛,因為百姓過的都安居樂業,罵曹丕的都是一些士子和曹氏的敵人。而司馬昭篡魏,全天下的人都在罵司馬氏,第一,司馬懿雖然是世家大族,但是他的政變是很突然的,而且司馬懿政變成功後,非常血腥,基本上把曹氏一族,夏侯一族全部殺了,而且對於各地的反叛也是夷滅三族,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由於司馬氏建立的晉王朝導致五胡亂華,漢人遭災,是漢族人難以抹去的痛苦吧,所以相比之下,罵司馬氏篡魏比罵曹氏篡漢的人更多。

  • 12 # 津城沐雨

    這主要基於兩方面原因:

    第一,方式不同。

    曹魏篡漢,好歹也是曹操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打出來的,曹操經過不斷征伐統一了北方,結束了東漢末年北方地區的戰亂,曹魏篡漢,是曹氏集團不斷努力的結果;而司馬氏就不同了,司馬氏以司馬懿時期打下了基礎,但是更多的是陰謀詭計,不是“君子”作風,為世人所不恥。

    第二,結果不同。

    曹魏取代漢朝,對內改革政治,穩定秩序,興修水利,使北方戰亂結束,恢復生產;在對外政策上,曹魏抗擊遊牧民族的入侵,保衛了邊疆,使北方地區蒸蒸日上;再就是曹魏的皇帝,沒有一個是昏君(當然朝代短也有關),曹魏失去政權也不是因為皇帝昏庸或無能。

    而司馬氏就不同了,司馬氏分封諸王,結果造成八王之亂,遊牧民族趁機南下,造成了五胡亂華的黑暗歷史,司馬氏自司馬炎後,幾乎沒有什麼雄才大略的皇帝,成為一段“遺忘”的歷史。

    這就是曹魏篡漢和司馬氏篡魏的不同。

  • 13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這是很好的問題。

    司馬家篡魏,確實被罵得很厲害。即使到了東晉時期,司馬家自己的後人,晉明帝都說,他看到自己祖先得位的歷史,覺得羞愧難當。

    我認為主要有幾個原因:

    1、安天下者有天下,曹魏可謂是安定北方,司馬卻是全力鬥爭上位;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掃蕩中原,平定叛亂,才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當時,漢朝氣數已盡,天子早已沒有威信,被不斷挾持。即使沒有曹魏,換做袁紹、孫策,也是要取而代之的。

    司馬篡位時則不同。他雖然征戰各地,也有戰功,可是,功勞卻沒有大到足以稱帝。主要依靠統治者內部矛盾和皇室成員的失誤趁亂取得地位的。

    因此,性質截然不同,一個是幫天下取得安定,才有的帝位,一個是權力鬥爭的結果。

    曹操的創業史,是一部征戰史。司馬呢?是裝病嗎?

    2、治國結果不同;

    得位不正者,若勤政愛民,如李世民,也是會被後人敬仰的。

    魏國主政時期,北方經濟恢復,人口增長,國力日漸昌盛,即使政治鬥爭,也都侷限在統治集團內部,沒有殃及百姓。

    晉朝時期,先是腐朽享樂,甚至出現了白痴皇帝。後是八王之亂,惹亂天下。

    最重要的是,統治者權力鬥爭時,借重匈奴等胡人勢力,導致五胡亂華,九州幾近沉淪。

    司馬家自己也不爭氣,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的災難。

    在整個中國歷史上,確實出現過統一強大的遊牧民族入侵中原。但是,像晉這樣,讓一群並不強大的胡人入侵,禍亂中原的,這是唯一的一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糖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