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仰虹軒主
-
2 # 博仁書畫
荀子 -- 先秦最後的儒者 ,戰國末期趙華人。荀子對各家都有所批評,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認為是最好的治國理念。下面我們來看看他的幾則寓言故事:
1.浮陽之魚
選自《荀子·榮辱》。
鯈魚和魾魚,都喜歡浮在水面上曬太陽,所以也稱為浮陽之魚。
一次,它們又在那裡隨波盪漾,曬暖取樂,不知不覺順著潮水漂向沙灘。 退潮的時候,它們依然留連忘返。直到潮水退盡,才發現自己擱在沙灘上,再想回到水中,已經悔之不及。面臨死亡的憂患,方懂得行動謹慎,但已毫無用處了。
寓意:做事要謹慎,貪圖舒服後果不堪設想。
2.處女遇盜
選自《荀子·富國》。
故事:有個少女,脖子上掛著寶珠,腰間佩有玉環,身上帶著很多黃金,在山中遇見了盜賊。 強盜見財起意,持刀搶劫。少女被嚇得魂不附體,不敢正視,急忙彎腰下跪,苦苦哀求,表 示願給強盜作婢妾,然而,強盜還是把她殺了。
寓意:針鋒相對方有望,妥協幻想慘下場。
3.涓蜀梁見鬼
選自《荀子·解蔽》。
故事:在夏首的海邊有個名叫涓梁的人。他為人愚蠢而又十分膽小,看見什麼都害怕。
一次,他在皎潔的月色下夜行。偶而低頭,看見自己長長的身影,以為遇到了爬在地上的魔 鬼;又一抬頭,看見自己的頭髮,又以為碰到立在身後的妖怪。他頓時嚇得魂飛魄散,急心轉身拚命逃跑。
等他跑回家中,已經上氣不接下氣,很快便氣絕身亡。
寓意:疑神疑鬼,庸人自擾自害。
4.蒙鳩為巢
選自《荀子·勸學》
故事:正南方有一種鳥,名叫濛鴻。它用柔軟的髮絲把羽毛編織起來,做成鳥巢,把它系在蘆葦穗上。大風吹來,蘆葦折斷了,鳥蛋摔碎了,雛鳥也死去了。鳥之所以遭此不幸,並不是鳥巢做得不好,而是因為它把巢建在了經不起風雨的地方呀!
寓意:打好基礎的重要性。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要紮實。
-
3 # 火車頭筆談
《荀子》中的寓言與《莊子》“寓言十九”和《韓非子》多達三百多則寓言相比,可謂是鳳毛麟角,但荀子的寓言言簡意賅,一語中的,具有格言性質。試舉三例,以說明荀子假借外物以立論並且要傳達的思想理念。
《荀子·榮辱》浮陽之魚:“鯈魾者,浮陽之魚也,胠於沙而思水,則無逮矣。掛於患而思謹,則無益矣。”荀子告誡人們:貪圖享受則後果不堪設想,因此要謹慎行事,未雨綢繆。同時,要反省自己,不能怨天尤人。
《荀子·富國》處女遇盜:“處子嬰寶珠,佩寶玉,負戴黃金,而遇中山之盜也,雖為之逢蒙視,詘要橈,君盧屋妾,由將不足以免也。”遇到強盜,奴顏婢膝,雖願作婢妾,但未能倖免於難。荀子說:妥協幻想,“則不足以持國安身。”
《荀子·解蔽》涓蜀梁見鬼:“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其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見其影,以為伏鬼也;仰視其發,以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氣而死。”月下行走,自己的身影,以為是鬼;自己的頭髮,又當做了妖怪;轉身回跑,氣絕而亡。荀子闡明瞭一個道理: 凡人認為有鬼時,一定是他內心有鬼。正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憂之。”
讀《荀子》,有二點體會:
第一,荀子受齊文化影響頗深。荀子十五歲赴齊國,五十歲、六十五歲又往齊國,一生在齊國生活了五十餘載,由稷下學士成長為稷下先生。其所作的寓言“浮陽之魚”、“曾子食魚”和“東野失馬”三則,無不烙上齊文化的印記。
第二,荀子的寓言簡短、質樸是其特點。寓言雖然在《荀子》一書中佔比不大,但對荀子的說理論證起到了獨特的作用,無疑對全面研究荀子有其特殊的價值。
荀子把自己認為正確的道理、有益的教訓,透過虛構的簡短故事加以傳達,值得人們學習與細細品味。如果能從荀子的寓言中獲得與眾不同的感悟,那就真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了。
回覆列表
梧鼠五技而窮。出自《荀子.勸學》,說的是田野裡有一種小動物,名叫梧鼠,因為它會五種本領:會飛,會走,能游泳,能爬樹,又會掘土打洞。但是,它學會了這幾種本領,卻一種也沒有精通。說它會飛吧,它飛不到房頂上;會游泳吧,連一條小河也渡不過;走吧,還不如人走的快;掘土打洞,還不能把自己身體掩蓋起來。名義上是學會了五種本領,用起來,卻一樣也不中用,這怎麼能說它有本領呢?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荀子.勸學》這是說南方有一種叫鷦鷯的鳥,用羽毛做巢,還用髮絲編織起來,但卻把它託在蘆葦穗上,大風一來,蘆葦被吹斷了,鳥巢隨之掉下來,鳥蛋打破了,小鳥也跌死了。鳥巢並不是不牢固,而是所託的蘆葦太脆弱了啊!西方有一種名叫射干的植物,莖只有四寸長,但由於長在高山上,又面臨七十丈的深淵,遠望過去高不可攀。植物本身並不長,只是因為生長在高山上的緣故啊。這是《荀子》裡的兩則寓言,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