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澹奕

    館陶公主出生時,其父漢文帝劉恆13歲,卻已有四個兒子。

    康熙帝玄燁第一個孩子出生的時候,他僅僅才13歲而已。

    古人的生育年齡一直都是個謎,反正要比現代人早很多,幾乎就是孩子做父母。

    秦武王嬴蕩舉鼎而亡的時候已經23歲“高齡”,但他膝下卻沒有子嗣,因此王位最終落入了他的異母弟弟嬴稷的身上,嬴稷就是後來的秦昭襄王。

    不過嬴蕩是突然離世的,嬴稷繼位可並不是他本人的意思。

    勇猛尚武的秦王,最終過頭而亡

    秦武王嬴蕩,秦惠文王與惠文後所生之嫡子,先秦時代最銳意開拓的君王之一,雖然其母親惠文後乃是魏國公主,但這並不妨礙秦國揍魏國。

    從三家分晉之後開始,魏國就成了秦國東出函谷的巨大障礙,秦魏打來打去一直沒斷過。

    不過戰國就是這樣,一邊打來打去,一邊又結親聯合,而結親的方式很直接,那就是聯姻,惠文王的王后,就是魏國公主。

    換言之,嬴蕩身上有一半的魏國血統。

    小時候的嬴蕩就天生神力,喜歡與勇士們一起做角力遊戲,烏獲、任鄙這兩位大力士在惠文王時期就因為作戰勇猛得到重用,自然也被嬴蕩親近。

    秦人崇尚勇武,在惠文王眼裡,這個孩子不僅有嫡子的尊貴,而且很符合秦人的風格,因此格外疼愛,早早將其冊立為儲君。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嬴駟薨,嬴蕩繼位為秦武王。

    嬴蕩登基後沒多久,就籌謀著滅掉周王室,由此奪取天下,雖然當時的周天子早就成了空架子而已,但諸侯沒誰去動這個忌諱,武王之舉的確驚世駭俗。

    出於試探,武王決定先行伐韓,因為周王畿就在南韓腹心之地,由於當時韓魏聯盟,為免得魏國偷襲,秦國先派甘茂前往魏國拖延遊說。

    秦國軟硬兼施之下,魏國倒戈,不僅不幫南韓,反而助秦攻韓,不多久南韓被打得七零八落只能投降,派人前去秦國求和。

    武王趁伐韓由頭帶兵進入周王畿,準備取走九鼎,結果,就在嬴蕩親自動手搬起龍文赤鼎的時候,腳下一滑被大鼎砸中,當場氣絕身亡。

    無子繼位,只得兄終弟及

    儘管當時武王已經23歲,在古代這個年紀早就做了父母,但他並沒有子嗣,其生母惠文後也就這麼一個親兒子,嬴蕩沒有其他同母弟弟。

    王位不可虛懸,但到底立誰成了個問題。

    雖然惠文王就這麼一個嫡子,卻有一大群的庶子,另外,與惠文王同輩的兄弟覬覦王位的也並不在少數。

    由於王位之爭,秦國陷入大亂,惠文後想要扶持庶長子公子壯,而羋八子想要扶持親子公子芾為秦王,還得到了惠文王的弟弟樗裡疾的支援。

    其實,羋八子雖然只是嬪御,無法與惠文後爭,但她的孃家兄弟們爭氣,而且關鍵是樗裡疾這個在秦宗室中有巨大分量的人物也支援她。

    但這還沒完,隔壁的趙國也想橫插一腳,他們支援的乃是公子稷。

    事實上,嬴稷也是羋八子的孩子,只不過當年年幼被送去了燕國作為質子,對羋八子來說反正都是自己的孩子,立公子芾或者公子稷都沒關係。

    那時的趙國是趙武靈王在位期間,實力不可小覷,迫於趙國的壓力,加上羋八子態度鬆動與魏冉等外戚支援,遠在燕國的質子嬴稷成功回到咸陽繼位。

    不過,嬴稷的繼位還是受到惠文後與其他大量臣子的反對。

    嬴稷登基第二年,天上突然出現彗星,庶長子公子壯與其他支援他的宗室、大臣紛紛公然反叛謀逆,史稱“季君之亂”。

    嬴稷命舅舅魏冉帶兵剿滅,最終季君之亂很快被平息,參與此事的七位公子都被誅殺,惠文後因此死去,而武王遺孀武王后被送回了魏國。

    秦武王年紀輕輕,為何沒有子嗣

    根據史料的記載,秦武王只有武王后一位正妻而已,其枕邊並沒有其他人,不過先秦時代的史料記載往往有所遺漏,未必是真。

    嬴蕩是惠文後獨子,雖然深受寵愛,但就這麼一個獨苗肯定不保險,為以防萬一,惠文後必然會盡早考慮,給孩子安排親事以有後代。

    但奇怪的是,武王並沒有留下兒子,甚至連女兒也都沒有相關記錄。

    秦國時期,女子十四歲,男子十六歲就已經到了結婚的年紀,平民不婚是要罰款加稅的,貴族自然更要以身作則。

    所以在武王迎娶武王后之前,必然已經有了身邊伺候的人。

    有一種說法是武王本身沒有生育的能力,不過這個可能不太高,他被立儲很早,若是長久沒有子嗣,被懷疑沒有生育能力,惠文王不可能不為秦國的江山安定考慮。

    其實主要的可能是,武王本身有孩子,但卻早早夭折了,或者兒子沒保住,只有女兒,但不論如何,他是身體健康的,惠文王才會放心傳位。

    另外還有個可能,那就是嬴蕩真的是沒時間。

    作為秦國曆史上稍有的銳意君王,武王嬴蕩崇尚武力,從小就跟角力之士待在一起,對於兒女之情似乎也沒什麼興趣。

    君王也是人,或許武王真的是那種忙於事業,對自己的事情反而沒興趣的人物,現代像是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

    如果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也可以理解,當時天下征戰不斷,武王可能就是想著先趁年輕銳意開拓,建立功勳之後再去考慮子嗣的問題。

    但是沒想到,他在洛陽舉鼎意外離世,沒能留下子嗣,王位也意外落入不起眼的公子嬴稷的手中,歷史充滿巧合,非人力能更改。

  • 2 # 青悠論史

    秦武王,秦惠文王之子,贏姓,趙氏,名蕩。由於其身高體壯,天生神力,特別喜好大力士,更喜歡和他們比武,因此當時天下著名的大力士如孟賁、任鄙和烏獲等人都前來投奔他。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來到東周都城洛陽後,看到大禹九鼎後非要與烏獲、孟賁比賽舉九鼎之一的“龍文赤鼎,眾大臣勸阻不成,終因大鼎脫落砸斷脛骨,氣絕而亡,享年23歲。

    雖然秦武王因為舉鼎而死在歷史上留下了魯莽的名聲,但是歷史上的秦武王確是一位胸懷大志的君主,對秦國的統一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登基之初就與魏襄王在臨晉會盟,以鞏固秦魏聯盟。

    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派甘茂平蜀國內亂,設定三川郡,並派兵攻打義渠、丹梨等地。政治上設定丞相官職,分設左右丞相。

    秦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假道魏國伐韓。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攻克宜陽,斬首六萬,迫使韓襄王派使來秦謝罪。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雖然秦武王在位短短四年,但是這四年他無論在內政還是外交方面都成績不菲,再加上他英年早逝,因此可能很少有時間考慮繼承人的事情。

    由於秦武王駕崩比較突然,所以沒有時間立繼承人和交代後事。但也因此給秦國造成了巨大的動亂。

    秦武王駕崩的訊息傳回秦國後,秦武王生母惠文後與秦武王王后主張立秦惠文王庶長子公子壯即位,而秦昭襄王生母宣太后卻主張立涇陽君公子芾即位,由此引發了長達三年的“季君之亂”。

    此時的秦昭襄王(公子稷)正在燕國做人質,趙武靈王也非要派兵迎立在燕國的公子稷即位,最後秦國在趙國的壓力下立公子稷即位,是為秦昭襄王。

    秦國大部分朝臣反對立他為君,但是在以他的舅舅魏冉為首的一批大臣的擁護下,最終他成功即位。

  • 3 # 孔六十三

    公前307年,秦武王在佔領南韓的宜陽之後,又親率大軍佔領了周王室的都城洛陽。秦武王勇武好戰,最大的願望就是滅掉周王室,威懾六國,成就帝王霸業。所以他在到達洛陽之後,就要去看一看大禹鑄的象徵天下九州的九鼎。秦武王本就力大無窮,崇尚武力,所以他身邊的近臣也都是任鄙、烏獲、孟說這些大力士。一幫大力士看到九鼎如此氣派,肯定有要舉一舉的念頭,尤其是秦武王,心想若自己能舉起大鼎,不就預示著自己能統一九州嘛!所以能舉起九鼎中的一鼎對秦武王來說是意義重大的。奈何這鼎非常沉重,足有千斤,所以結果可想而知,秦武王在舉鼎時被砸斷脛骨,氣絕而亡,年僅23歲。由於秦武王無子,秦國王位由秦武王的異母弟弟嬴稷繼承,就是秦昭襄王。那麼秦武王為什麼會沒有兒子呢?

    古人結婚都比較早,大概十四、五歲就會結婚成家,秦武王死時已經二十三歲了,應該已經結婚多年,為什麼會沒有子嗣呢?做為一國君主,後宮肯定會有很多嬪妃,但卻多年無子,有很多人據此推出秦武王可能沒有生育能力,我認為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秦武王繼位的時候已經有二十歲了,他有沒有生育能力此時應該也看的出來了,若是沒有,秦惠文王怎麼會把王位傳給他呢?要知道秦惠文王是有很多兒子的。所以最可能的事情就是,秦武王在當太子時已經有孩子了,可能是隻有女兒沒有兒子,也可能是已經有兒子了,但後來又夭折了(古時孩子夭折率很高的),總歸是有生育能力的,秦惠文王才會放心把王位傳給他。

    秦武王舉鼎而亡,是猝死,所以並沒有留什麼遺詔、遺言說要傳位給誰,嬴稷能夠登上王位,是各權力角逐的結果。嬴稷能登上王位,第一功臣應該是他的舅舅魏冉,魏冉是秦國的一名武將,手握軍權,在秦武王死後,他力挺自己的外甥嬴稷為王。嬴稷的母親羋八子是楚華人,所以還有楚國的暗中支援。而此時的嬴稷在燕國為質,燕趙兩國一聽說秦武王沒了,就秘密保護嬴稷回國爭王位,以期讓秦國大亂,他們好在其中撈好處。嬴稷人也回國了,又有魏冉和楚國的支援是不是就能繼承王位了呢?顯然還不夠,楚國的支援影響並不大,魏冉的實力也沒到左右朝政的地步,嬴稷能上位,應該還有一位位高權重大臣的支援,他就是樗裡疾。

    樗裡疾是秦惠文王的弟弟,秦武王時又被任命為右丞相,所以他既是王公又是大臣,有名望又有實權。那麼他為什麼要支援嬴稷繼位呢?因為他想要消除秦國內的魏國勢力,嬴稷背後的在秦國的楚國勢力可以幫他。在秦惠文王和秦武王期間,無論在後宮還是前朝,魏國在秦國的勢力一直都不容小覷。秦武王的母親惠文後和妻子武后都是魏女,在秦國為官的魏籍人也很多。秦武王在位時對秦國做的最大貢獻就是攻下了南韓的宜陽,打通了兵出函谷關的通道,這場戰爭能夠勝利也離不開魏國的支援。但秦武王和秦國王室都是非常忌憚魏人在秦國的力量的,秦武王在位時,就開始著手解決秦國中央的魏籍權臣問題,驅逐張儀(魏華人)就是很好的例子。但秦武王在位三年就去世了,所以這個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所以做為王公的樗裡疾肯定會繼續秦武王的策略的。擁立嬴稷為王,嬴稷有母親羋八子,做為魏女的惠文後就不可能掌權,這可以有力的打擊魏人在秦國的勢力。所以有了德高望重的樗裡疾和手握兵權的魏冉支援,嬴稷順利的做上了王位。面對秦國君臣的打擊,在秦國的魏人勢力也是做出反抗的,那就是“季君之亂”。季君是指嬴稷的哥哥嬴壯,秦昭襄王二年,嬴壯連合諸公子、大臣等謀反,並兵敗被殺,同時魏冉把那些圖謀不軌的諸公子都殺了。這看似是秦國王室的內鬥,其實也跟魏人脫不了關係。從嬴壯謀反被平後,惠文後被殺、武后被遣回魏國也能看出來,嬴壯謀反是得到了兩人甚至是魏國的暗中支援的。

    自此以後,魏人在秦國的後宮日漸勢微,楚人開始做大。秦昭襄王的母親、妻子、兒媳三代後宮之主都成了楚人。

  • 4 # 花開花落緩行客

    秦武王崇尚武力,為秦國開疆拓土,而且正當有為之年,可能還沒有把培養繼承人放在計劃日程上,所以沒有留下兒子在他去世後來繼承王位。

    至於為什麼傳位給兄弟秦昭王,個人觀點如下:

    首先,可能兄弟感情比較深厚,而且秦武王死得比較突然,自己還沒有兒子,沒有合適的繼承人,所以會傳位給秦昭王。。

    其次,秦昭王才能出眾,秦武王認可自己的弟弟,覺得其是合適的繼承人。

    最重要的是,成王敗寇,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無論秦武王有沒有傳位給秦昭王,作為最後成為王位的繼承人,秦昭王需要正當的繼位理由,可能是其自圓其說。

  • 5 # 小生聊歷史

    秦武王為什麼沒有子嗣

    秦武王,嬴姓,名蕩,是秦國國君。性格爭強好勝,長的人高馬大,力氣更是大於常人。先來說說秦武王為什麼沒有子嗣和死因,這兩件事情是有些關聯的。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八月,秦武王召集了身邊的任鄙、烏獲、孟賁等幾位大力士參與舉鼎,要放到現在來說就是舉重運動員, 秦武王好武,對於力氣大的人那是越看越喜歡,於是這幾位也就順理成章的當了大官。眾人圍繞著大鼎,烏獲、孟賁兩人都使出了全力硬是沒舉起來,可想而知這鼎是由多重。秦武王要舉鼎,甘茂、白起連忙勸阻,但是秦武王不聽勸阻非要舉鼎,結果兩眼出血,脛骨折斷,到了晚上就已經氣絕生亡。秦武王在位時娶了魏國秦武王后,生卒及姓名不詳,但是並沒有為秦武王生下子嗣。要不英年早逝或許就不會斷了後。

    傳位秦昭襄王

    秦武王舉鼎死亡,而秦武王沒有子嗣,國家不可一日無主,那麼該誰來繼承皇位呢?秦惠文王的幾個兒子當中,朝中大臣最看重的是贏壯,嬴芾,嬴悝,嬴悝因為年幼暫不在考慮的範圍之內,嬴芾稍年長最受宣太后的寵愛,但是宣太后在後宮失勢,沒什麼話語權。而贏壯是惠文後的二兒子,加之秦武王后和後宮勢力朝臣的支援,成為了最有可能新任秦君的人選。在這場皇位爭奪戰中,嬴芾也不甘失去皇位,外聯樗裡疾,內與宣太后緊鑼密鼓的的佈局爭奪皇位。

    此時遠在燕國還有一位皇子,在燕國做人質的嬴稷!趙國國君趙武靈,想扶持一個親趙的秦國,與魏國對抗。便與燕國昭王共謀,派遣大將軍護送嬴稷回秦國繼位,嬴稷是宣太后的兒子,這對宣太后來說是天大的好事,自己本來已經無路可走了。於是宣太后與魏冉等人便轉頭一致支援嬴稷為君。屈於趙國的壓力,嬴稷登基為秦王,是為秦昭襄王!

    點評:一代君王死於打腫臉充胖子,還是這等微不足道的小事,實在可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這很正常,但是要量力而行,秦武王是太相信自己的力量了,明明只能喝一斤酒,就非要喝十斤,這下不就把自己給喝斷氣了。一代君王召集眾人舉鼎,眾人包括自己都舉不起來這就不會有人說什麼了,畢竟大家都舉不起來,是鼎太重了。而秦武王非要舉起來,把自己壓死了豈不是天大的消化,滑天下之大稽!

  • 6 # 榮耀歷史

    秦武王舉鼎而亡,因為沒有後代,幾個兄弟爭奪秦王位。秦武王在位期間是有娶魏國宗室為王后,至於為什麼沒有兒子,誰知道呢?這個問題能給你說一堆的人基本上都是在胡說八道,其實最有價值的問題是:為什麼遠在燕國做人質,無論是出身還是排序都不佔優的嬴稷能夠上位。

    秦惠文王一共有8個兒子,長子嬴壯,次子嬴雍,這兩人後來參與奪位之爭;三子便是嫡子嬴蕩,也就是秦武王,生母惠王后;嬴稷是第四個兒子,他和嬴悝、嬴芾都是羋八子所生。

    秦武王意外去世後,奪位之爭首先發生在惠王后和羋八子之間。惠王后就秦武王一個親生兒子,所以她想立一個對她親近的公子為秦王,以保證自己未來的權勢和地位。羋八子在秦宮中地位本來很低,但在後期受秦惠文王寵幸,地位不斷提高,也擁有了野心,她想擁立自己的兒子為秦王。

    惠王后選擇的是公子嬴壯,作為秦惠文王長子,論資排輩也應該是他上位,而且相較於一眾沒有長大的弟弟,(秦武王才23歲,秦昭襄王登基時也不過20歲,其他弟弟年齡更小)他有處理朝政的能力。因此嬴壯不僅得到惠王后的支援,宗室重量級人物丞相樗裡疾也表態支援。

    羋八子選擇的是公子嬴芾,秦惠文王最小的兒子,嬴芾的出生年月並沒有記載,但是以一眾哥哥的年齡來看,估摸著也就10~15歲。立未成年的兒子為秦王,羋八子大概此時已經規劃新王登基後她執掌大權的場景了吧。

    兩方都不退讓,一直僵持,誰也沒有想到在北方冰天雪地裡的嬴稷。秦國國內沒人想到,卻有人幫他們想到了。趙武靈王是一位英主,推行“胡服騎射”改革,趙國迅速崛起,他也有了更大的野心。秦國王位空懸,政局不穩,他認為這是對秦國政治施加影響力的最好機會,嬴壯還是嬴芾,無論支援誰都是錦上添花,而且他們都在秦國國內,趙武靈王也無法與他們接觸,錦上添花遠不如雪中送炭,於是他把目光轉向了在燕國的嬴稷。

    燕王也有同樣的想法,於是燕王送嬴稷離開燕國進入趙國,趙國派出軍隊護送嬴稷回國,同時派出使臣提前進入秦國為嬴稷拉票。嬴稷的舅舅魏冉第一個跳出來支援嬴稷,但是也只有他支援而已,這遠遠不夠,嬴稷需要更多人的支援。

    魏冉首先說服自己的姐姐羋八子,羋八子起初不同意,但是她也沒能力讓嬴芾更進一步,反正嬴稷也是自己的親兒子,於是同意支援嬴稷上位,秦國朝堂上的楚國勢力都轉而支援嬴稷。

    但是嬴稷還必須獲得秦國宗室的支援。外有燕趙兩國的支援,內有羋八子、魏冉的支援,嬴稷的贏面已經高於嬴壯,宗室代表樗裡疾識時務為俊傑,在魏冉等勸說下轉而支援嬴稷。於是乎,突然殺出的嬴稷在多方勢力的共同支援下登頂,即秦王位,這便是秦昭襄王。

    惠王后、嬴壯、嬴雍等人並不甘心失敗,密謀發動叛亂,結果被魏冉平定,三人都被魏冉斬殺,至此秦國國內再無反對力量,秦昭襄王坐穩了王位。但是由於“年幼”(實際上已經快20歲),且沒有處理政務的經驗,秦國大權被宣太后(即羋八子)、魏冉等操持,秦國開始了快速崛起之路。

    趙武靈王是嬴稷登基之路上的至關重要的人物,然而他的算盤落空了,嬴稷登基後大權旁落,宣太后等與楚國親近,而且是他一手送上位的嬴稷,將在幾十年後的長平一戰坑殺趙國40萬降卒,徹底斷絕趙國的大國夢。

  • 7 # 歷史逸事

    秦武王名如其人,孔武有力。秦朝的尚武精神在他身上發揮得淋淋盡致。如果不是炫耀武力,扛鼎意外而亡,以他霹靂手段恐怕秦朝統一程序還會提前。

    他在位四年,23歲而亡,根據古代人早婚傳統,應該會有後代,可是秦武王就是沒有兒子。

    各種史書裡對秦武王子嗣這塊也沒有記載。他是秦惠王的嫡子,他對這個嫡子寄予厚望,從名字可知,希望他能蕩平天下,建立千秋功業。可是秦武王浮躁冒進的缺點,這也讓惠文王頭疼不已。

    在司馬錯討伐巴蜀時,為了鍛鍊贏蕩,給他起個胡人名字以普通士兵跟隨司馬錯去軍營鍛鍊了。使他無法親近女人。剛剛上臺的秦武王雄心勃勃,渴望建立不世武功。我們再看看短短四年他做的幾件大事:

    與魏王、韓王會盟;向西“伐義渠”;宜陽大戰擊潰五國聯盟;向東逼近週週都城洛陽,第一次表現出“窺周室”的野心。

    他的意外去世,給了他的弟弟們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誰能成為下一任秦王呢?

    最有實力問鼎王座的是武王的兩個兄弟,一個是公子壯,一個是公子稷。公子壯是秦武王的親弟弟,根正苗紅,最有資格繼承王位。

    他得到惠文王后與武王后的支援。公子稷是秦惠王的庶子,當時還遠在燕國當質子,看上去即位可能性很小。可是他的母親卻是個厲害角色。沒錯,她就是《羋月傳》裡的大女主羋八子,華夏第一太后宣太后。

    雖然她的地位比不上惠文後尊貴,但是她頗有手腕。惠文王在世時,也比較喜歡她,然後她不失時機地在惠文王面前推薦他的兩個弟弟。一個是她同父的弟弟羋戎,一個是她同母的弟弟魏冉。兩個人後來都受到惠文王的重用。

    特別是魏冉文武皆通,沉穩且有才略,在惠王時做了櫟陽令,櫟陽曾經是秦朝國都,地位不言而喻。而且他與惠文王紅人張儀、名將樗裡疾關係都很好。羋戎做了藍田將軍。

    到了武王時期,依然非常器重他,秦武王去世後,魏冉已是一位將軍,鎮守首都咸陽。能夠有能力強硬扶持自己的外甥坐上秦王寶座。

    宣太后又把名將樗裡疾任命為丞相。樗裡疾是秦國曆史上偉大的將領,一生從未敗績,戰功赫赫。他南征北戰,幾乎與所有強國都交過手,有戰必勝。

    除此之外,秦國大夫向壽也是羋八子的外族親戚。

    從羋八子佈局來看,她和軍方聯絡緊密,關係非同一般,惠文後根本就不是她的對手。

    而外部勢力也摻和進來,秦武王死後,一代霸主趙武靈王敏感嗅到一個機會,他派人秘密從燕國接回公子稷,然後再由趙國出面把贏稷送回秦國,期望贏稷繼位,使秦趙關係緩和,為自己的改革騰出時間。

    贏稷繼位可以說是眾望所歸。可是背後依然有毒辣的眼光,惠文後和武王后不甘心失敗,扶持公子壯為秦王。

    公元前306年,贏稷正式即位,史稱秦昭襄王。

    公子壯,被封為季君,他也想做秦王,況且背後還有惠文後的支援,於是發動叛亂,內戰整整持續了三年。在魏冉的鐵腕下,昭王的軍隊徹底打垮了季君的軍隊。

    大權在握的羋八子、魏冉姐弟,誅殺了所有作亂的公子、大臣、諸侯,惠文後“不得良死”,只有一個人免於一死,她就是秦武王的王后,被逐回自己的孃家魏國。

    當然也有記載說,原來惠文王在世時就屬意嬴稷,可是他是庶子,估計得不到支援,就強壓下自己偏好,並與贏蕩立下約定:三十無子,立嬴稷為儲君。電視劇就採用這種說法。具體怎樣,我們不得而知。

    秦昭王年齡尚幼,宣太后與魏冉開始代理國政,從此後宣太后嚐到了權力的甜頭,欲罷不能,遲遲不放權,最後還是秦昭襄王利用范雎才收回王權。

  • 8 # 夢想做個穿越者

    秦武王四年(甲寅,公元前307年),在位僅四年的秦武王赴洛陽觀周太廟時,結果鼎被舉起半尺時,正砸到他的右腳上,右腳足骨當即被壓碎。等到太醫趕來,武王已不省人事,但仍自言自語:“心願已了,雖死無恨。”當夜,時年二十三歲的武王氣絕而死。秦武王一死,秦惠文王的其他兒子就開始動亂,只因秦武王膝下無子,秦國的王位只有可能在他們幾個兄弟之間產生。於是,每個人都想趁此機會爭上一爭。秦國魏冉是羋八子的異父弟弟,在秦國的權勢無人能敵,是真正的掌握實權的權臣。羋八子有一個兒子,就是公子稷,但是公子稷此時卻在燕國做質子。羋八子和魏冉決定讓公子稷繼承王位,就想辦法將公子稷從燕國接回來,並且全力扶持公子稷坐穩了王位。

    秦武王在位時,迎娶魏姬為秦武王后。秦武王后一生沒有為秦武王生下子嗣。在政治上,設定丞相,驅逐張儀,結盟魏國,聯越制楚。軍事上,攻拔宜陽,設定三川,平定蜀亂。經濟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築堤修橋。

    秦武王喜好比武角力,據此推測秦武王似乎不好女色,除了政事和征戰外,就是和力士遊鬥。也有人推測說秦武王有不育症,只當做笑談而已。秦昭襄王二年(丙辰,公元前305年),秦國平定季君公子壯及一些大臣們的叛亂後,悼武王后被驅逐回魏國,此後事蹟不詳。

  • 9 # 遖唻苝暀

    秦武王是個智勇雙全的人

    當然

    他也不是非常聰明

    所以才會去舉鼎

    傳位給嬴稷

    是因為贏蕩相信嬴稷的能力和潛力

    他不考慮個人利益得失

    完全是為了秦國的將來

    秦武王嬴蕩

    有功於秦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主持稿優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