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圖帝

    1948年以色列宣佈獨立,然後與阿拉伯國家打了一場戰爭,也就是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隨後對周邊的阿拉伯國家,採取一種主動進攻的戰略。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第二次戰爭,即第二次中東戰爭,對手是埃及。以色列為何發動戰爭?主要是埃及從蘇伊士運河與蒂朗海峽,對以色列進行海上封鎖。一、蘇伊士運河埃及雖然在1922年就獨立了,但英國軍隊一直駐紮在埃及。二戰後英國其實也有從全世界適當撤兵的打算,蘇聯盟友波蘭、東德、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這些國家地處中歐和南歐,幾乎就在列強的家門口。英國最重要的還是保住在西歐的利益,堵住蘇聯西進的步伐。1954年,埃及要求英國全面撤軍。英國正好也有一個臺階下,於是打算用兩年的時間撤離埃及大部分地區。英國有個底線,蘇伊士運河這個戰略要地,英國不但不撤離,還要保留經營權,這當然遭到埃及拒絕。蘇伊士運河連線地中海與紅海,南北長約163公里,北端在地中海有塞得港,南端在紅海有蘇伊士港。穿過蘇伊士運河比繞道好望角,可縮短7000公里航程。蘇伊士運河水面寬度從南端280米到北端345米不等,航道浮標間平均寬度約135米。航道深度約22.5米,最大吃水深度19米,允許21萬噸排水量的船隻透過。1956年,英華人在埃及其他地區撤兵完成,但仍佔著蘇伊士運河。英國在十幾年前還是日不落帝國,手段毒辣沒的說。埃及驅趕英華人,英國則來一個“分而治之”,策動蘇丹從埃及獨立。1956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南邊的蘇丹宣佈獨立,給埃及當頭一棒。若埃及去收復蘇丹,得到英式裝備的蘇丹軍必然把埃及拖入持久戰,那樣英國就能重獲蘇伊士運河控制權。不過埃及認為安內必先攘外,小不忍則亂大謀,他們決心先把英華人徹底驅趕走,再來征服蘇丹。1956年7月26日,埃及派兵進入蘇伊士運河沿線,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此前英法兩國的企業擁有蘇伊士運河超過九成的股權。此時埃及與蘇聯走的很近,軍事裝備從華約國家得到加強,因此底氣十足。英國不能失去蘇伊士運河這個咽喉要地,另一個列強法國同樣不能失去隨意通航的權力。既然埃及鐵了心要趕走英華人,英法決定教訓不知天高地厚的埃及人。不過英法兵力不足,於是又拉了一個盟友以色列。蘇伊士運河的通行權對以色列同樣重要,但埃及封鎖以色列的,可不僅是蘇伊士運河,還有亞喀巴灣。二、亞喀巴灣亞喀巴灣,是紅海東北部的一個大海灣,也是東非大裂谷的一部分,位於西奈半島以東,阿拉伯半島以西。亞喀巴灣最深處有1850米,最寬處約24公里,長約160公里。如今亞喀巴灣海岸線分屬四個國家:埃及、以色列、約旦和沙烏地阿拉伯。亞喀巴灣有三個重要城市:埃及的塔巴、以色列的埃拉特和約旦的亞喀巴。其中埃拉特和亞喀巴,是以色列和約旦在紅海唯一的出海港口。亞喀巴灣入口處稱為蒂朗海峽,有兩座島嶼,中間的是蒂朗島,東邊的是塞納菲爾島。蒂朗島80平方公里,塞納菲爾島(薩那費島)53平方公里,島上極為乾燥,都沒有植被覆蓋,是兩座無人小島。在奧斯曼帝國時期,周邊都是奧斯曼帝國控制範圍,所以無人問津。1882年,埃及成為英國的“保護國”。兩座小島守護蒂朗海峽,略地位凸顯出來。1906年,英國從奧斯曼帝國奪得這兩個小島,以便控制蒂朗海峽,進一步控制亞喀巴灣。蒂朗海峽寬度約13公里,由於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阻隔,航道在西奈半島與蒂朗島之間,只有5到6公里寬。1922年,埃及名義上從英國獨立出來,但英國還有大量軍隊駐紮埃及,埃及只能算是從殖民地到半殖民地。第二年,英國把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兩島送給埃及隔海相望的沙特。這種分而治之的套路,英國在退出全世界殖民地時,玩了很多次。當時沙特還沒有統一,紅海沿岸稱為漢志,東邊沙漠地帶稱為內志,英國把這兩個島送給內志,以此削弱埃及。在英華人幫助下,內志得到兩島後一年,就把漢志兼併了,這個國家還在不斷擴張,主要是攻佔奧斯曼帝國勢力範圍。1932年,沙特宣佈建國,不再是英國的保護國,並且南下攻打葉門。沙特在阿拉伯半島崛起,英國必須遏制沙特進一步發展,便出面調停阻止葉門滅亡,不讓沙特進一步壯大。1950年,為了對付以色列,沙特把兩個小島讓給埃及。如此一來,埃及只要封鎖蘇伊士運河與蒂朗海峽,以色列通往亞洲的海上通道就全部切斷。三、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河戰爭)埃及一方面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一方面派兵封鎖蒂朗海峽,以色列早就想進攻埃及,此刻與英法一拍即合。英國、法國和以色列在巴黎會盟,三方主要談論的是如何進行軍事合作,一舉滅亡埃及。這次會議三方瞞著美國,當時美國在1953年剛打完北韓戰爭,又於1954年在法國手中接盤南越,美華人的大戰主要在亞洲。1956年10月29日,第二次中東戰爭打響。參戰兵力,英國4.5萬,法國3.4萬,以色列17.5萬,埃及則有15萬大軍。此戰英國派出7艘航空母艦,畫面震撼,日不落帝國餘威猶存。戰爭打了九天,英軍攻佔地中海塞得港和蘇伊士運河沿線,以色列攻佔西奈半島和蒂朗海峽等地。傷亡方面,英法以三方合計傷亡不過一千多,埃及傷亡和失蹤2萬多人,軍事設施幾乎全毀,空軍宣告滅亡。11月6日,三方在節節勝利時,卻宣佈停戰,原因還是來自蘇美的壓力。蘇聯威脅英法,若不停戰,蘇聯在必要時將使用核武,這給英法形成巨大的壓力。美國接盤南越後,正捲入持久戰泥潭,若英法滅亡埃及,英法的實力將大為增強,這也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美華人透過經濟手段,拋售英鎊,導致英鎊兌美元下跌15%,重挫英國經濟。圖-以色列人三方把埃及痛打一頓後,也只能停戰撤兵,第二次中東戰爭結束。以色列在各方壓力之下,到第二年3月,才心不甘情不願地撤兵。埃及雖然避免了亡國,但用蘇伊士運河與蒂朗海峽封鎖以色列紅海航運的戰略也失敗了。

  • 2 # 期待房子A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那時候大多數阿拉伯國家還是蘇聯在罩著呢。應發作為美國的盟友和準盟友,要和蘇聯對抗,肯定選擇以色列來支援。再者這也是英法傳統的勢力範圍,一個統一的強大的阿拉伯國家,可不是他們想要的。可以去看一下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你可以瞭解一點的。

  • 3 # 東方森林1968

    二戰之後,以色列的崛起就是倚仗美英法的支援,猶太人的組成多數來源於西方,領導人中多數參加過二戰的西方盟軍,建國後加盟於西方也是歷史的必然,以色列始終在保重在中東地域內西方各國的利益,特別是英國,至今以色列在中東屹立不倒打遍周邊,除了自身的奮鬥之外外部強國的支援是獲勝的關鍵因素之一,中東數次對以戰爭均已以色列勝利告終。

  • 4 # 天道酬勤勇者無敵

    英法兩國對蘇伊士運河有著貿易利益,而以色列則需要開啟運河,以讓以色列船隻得以通航。

    1956年7月26日,納塞爾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透過運河的收入來獨自修建阿斯旺水壩。由於蘇伊士運河是歐洲國家到東方貿易的重要航道,而且英國企業和銀行擁有運河44%的股份,納塞爾的決定引起英法兩國的極度不滿。在埃及國有化蘇伊士運河幾個月後,英國、法國和以色列在巴黎郊外的塞弗爾舉行了秘密會議。這次會議的詳情直到多年之後才被曝光,而且會議的詳悉記錄已經被銷燬。會議的三方制訂了周密的重奪蘇伊士運河的計劃:首先由以色列向西奈半島發動襲擊,然後英法兩國介入,要求雙方軍隊在蘇伊士運河兩岸停火,之後再由兩國軍隊進駐蘇伊士運河區,從而達到接管蘇伊士運河的目的。

  • 5 # 四川達州人

    主要是因為埃及。

    二戰後,新國際秩序中,英法依舊佔有不小的發言權,主要體現在英法所擁有的殖民體系實在龐大。對此,蘇聯美國(包括新中國)都在共同努力破除英法的殖民體系,蘇聯高呼民族自決,美國不斷在背後使絆子,中國則在中南半島狠狠打擊法國,在1954年日內瓦印支會議上聯合蘇美迫使法國退出。

    對此,英法處於極度焦慮中。失去殖民地的資源掠奪與市場(英國已經失去印度了),英法都將必然墮落為美國跟班,所以迫切需要一場大戰來阻止國勢下滑趨勢。

    此時,埃及宣佈蘇伊士運河國有。這當然嚴重損害了英法股份的利益。隨後兩國就不斷施加壓力,埃及不願屈服,公開斷絕英法輪船透過蘇伊士運河。

    安理會否決英法關於蘇伊士運河國際化的提議之後,英法開始策劃戰爭,因兵力問題就與埃及的主要敵人以色列合作。以色列船隻也被埃及拒絕透過,當然同意參加英法對蘇伊士運河與西奈半島的軍事行動。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的入侵行動開始,埃及雖被擊敗,但拒絕了英法調停。英法隨後發動進攻,佔領賽德港及部分運河區。但國際社會紛紛譴責三國,蘇聯宣稱要對英法軍隊進行核打擊,美國始終不表態保護英法,不僅拋售打擊英鎊還照會說,只有蘇聯進攻歐洲與埃及進攻英法艦隊,北約才有保護的義務。

    11月7日,英法被迫宣佈撤軍,8日,以色列宣佈撤軍。英法灰頭土臉退出中東,代表其殖民體系的崩潰,世界正式進入蘇美爭霸局面,此後數年,英法主要殖民地紛紛獨立。

    經過此事,英國徹底墮落為美國附庸。法國則充分認識到美國是靠不住的,國內不久發生動亂,戴高樂復出之後,即開始推動獨立自主的外交,退出北約軍事體系,自己搞核武器和獨立軍工體系。

  • 6 # 優己

    第二次中東戰爭就是英法自己想打仗,當時的埃及宣佈對蘇伊士運河的主權收回,這本是英國的產業,英國是恨得咬牙切齒但是又不便於自己出面,所以就推一個以色列出來當打手,然後背地裡拉偏架支援以色列,實際上在對埃及作戰的時候英法兩軍打的比以色列狠多了,幾乎就是披著以色列的軍裝在打仗。

    當時英法不便直接出兵的主因有四個,第一個是國民反戰情緒,這兩國剛剛打完第二次世界大戰,整個國家內元氣大傷,國內人民都不想再介入一場新的戰爭。尤其是法國,法國剛剛還在越南吃了敗仗,想打也沒實力。

    第二個原因是殖民者身份不好。當時恰恰處於殖民地獨立浪潮當中,包括埃及本身也是英國殖民地,英法作為曾經最大的老牌殖民帝國,一旦英法出動軍隊打埃及那麼會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其他殖民地的不安,這是容易牽一髮動全身。

    第三個原因就是英法需要前進基地,當時的英法兩國海軍已經大幅衰弱,沒法單獨靠海軍艦隊,海軍航空兵以及海軍陸戰隊來取勝。需要一個陸戰支點,而以色列的地理位置剛好可以滿足這一點。

    第四個原因就是蘇聯也在爭取埃及,不排除埃及會倒向蘇聯。英法擔心蘇聯介入導致英法不敵,所以拉以色列出來當代理人可以限制蘇聯出兵,同時還可以把美國拉下水,因為猶太人在美國很有分量。

  • 7 # 閒人水瓶座

    其實說英法和以色列結盟,實際都是利益惹的禍,第二次中東戰爭,先說一下主角很受傷的埃及,蘇伊士運河是連線歐亞最便捷的海上通道,在二次中東戰爭之前,蘇伊士運河一直被英法控制,是其主要的海運動脈,有豐厚的利潤,以色列呢對蘇伊士運河也是相當依賴。蘇伊士運河是埃及的固有領土,難道埃及不看重嗎?這樣的黃金航道,被英法控制,當然是不能接受的,於是埃及就收回了蘇伊士運河的經營權,觸碰了英法蛋糕,這樣的老牌帝國怎麼能忍氣吞聲,導火索也就點燃了。

    以色列對蘇伊士運河也是相當依賴的,三個臭皮匠到一起,一拍即合就算計埃及了,以色列攻打西奈半島,英法聯軍攻打蘇伊士運河,讓英法沒想到的是遭到埃及頑強抵抗,沒能如願拿下蘇伊士運河,只是佔領了一丟丟,雖然埃及損失大,但英法傷亡也不小,到是以色列攻佔了西奈半島。

    第二次中東戰爭同樣也受到了兩大陣營的前蘇聯和美國的關注,蘇聯給以色列下了通牒,想不想有國家了,如果繼續在埃及就,就你看著吧。並通知美國約束英法,在蘇聯和國際壓力下,英法不得不恢溜溜撤出埃及,沒有撈到半分好處還偌了一身臊。

  • 8 # 劉洋61368

    以色列和英法有共同的敵人,埃及。納賽爾革命後收回了英法控制的蘇伊士運河,觸犯了英法的利益。作為阿拉伯大哥的埃及也不能讓以色列存在,納賽爾也有統一阿拉伯世界的夢想,這些都是在阿拉伯世界有很多利益的英法和剛剛在約旦河西岸立足的以色列不能容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系統性和理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