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剛子聊歷史

    朱高煦的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如果用一句話來總結他的一生也很簡單,那就是想學學他的父皇:搶皇位。作為明朝歷史上知名度頗高的藩王,他之所以名聲在外,不光是因為早期他曾隨朱棣南征北戰,在“靖難之役”中立下了赫赫戰功,而是他最後的死法“獨一無二”,頗像今天的一道名菜:瓦罐雞。

    由於宣宗朱瞻基的震怒,這位昔日的“靖難”猛將,當今的皇叔,就這麼被壓在300斤重的銅缸底下,堆滿柴火後被活活燒死,屍骨無存。

    靖難之役中,不光展現了朱棣的雄才大略,朱高煦也出盡了風頭。

    1399年,朱棣起兵靖難,雖然經歷多次磨難,但因為朱允炆的瞎指揮,多方有利條件都倒向了朱棣,最終以一方藩王之力扳倒了有絕對優勢的朱允炆。

    如要論功行賞首當其衝該是軍師姚廣孝,如若不是這個和尚的運籌帷幄,恐怕朱棣真坐不了皇位。再就是手下的猛將,衝鋒陷陣立下了不少功勞,這其中就有自己的二兒子朱高煦。

    朱高煦外表俊朗,況且能征善戰,靖難中有多次救駕的功勞,因此朱棣十分喜歡他。相比之下大兒子朱高熾就有點不盡人意了,不僅身材肥胖常年多病,還有點瘸,路走多了都要人攙扶著。

    可以說朱高煦對靖難的勝利有一半功勞,不僅作戰勇猛,極大的鼓舞了士氣。還多次救朱棣於危難之中,若沒有他,恐怕朱棣早就兵敗身亡了。

    比如在浦子口一戰中,朱棣被擊敗,都想著要議和了。就在這關鍵時刻,朱高煦率領生力軍朵顏三衛前來助陣,朱棣一高興就說錯了話:“再晚一步老爸就死了,你哥身體不好,你好好努力"這句話頗具內涵,在朱高煦認為,老爸將來要傳位給他了,自然跟打了雞血一樣,玩命的往上衝。

    成祖的食言讓朱高煦很窩火。怎麼辦?聯合三弟一起扳倒大哥吧。

    1401年,朱棣靖難成功,順利登上皇位,但此時他卻忘了當年對二兒子說的話。封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只得了個漢王的封號。對父皇的食言,朱高煦很窩火,自己拼了命的衝鋒陷陣,最終還是要在大哥手底下裝順民,這哪能甘心呢?

    他先是仗著成祖的寵愛,屢次拒絕就藩。接著就開始和三弟趙王朱高燧想法設法的陷害太子了,朱高熾的老師丘福剛好是三弟朱高燧的親信,這也為他陷害太子提供了便利。

    從永樂8年起,朱棣連續五次御駕親征蒙古,每一次都讓朱高熾坐鎮南京監國,這樣更把常年受到成祖猜忌的朱高熾,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在朱高煦的陷害下,太子朱高熾身邊的親近大臣不斷的有人遭罪。先是大學士解縉,因被誣陷“擅與太子謀,恐不軌”被處死。接著在永樂十二年(1414年),成祖親征蒙古大勝歸來,隨行的朱高煦又趁著成祖高興誣陷太子。回到南京後,僅僅是因為監國的太子迎駕慢了點,就引來朱棣的大發雷霆,甚至動了廢太子的念頭。危急時刻,太子身邊的幾個大臣主動承擔了罪責,紛紛被下了大獄。

    父皇的反不敢造,哥哥的反沒來得及造,輪到侄子做皇帝了一定要博一把!

    大哥朱高熾當了10個月皇帝就死了,上位的是年輕的侄子朱瞻基。朱高煦根本沒把侄子放在眼裡,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藉著向宣宗朱瞻基進獻元宵燈籠的機會,開始刺探朝廷虛實。

    八月,朱高煦以為時機成熟,效仿朱棣正式起兵舉事,不想侄子朱瞻基速度太快,一轉眼打到了自己的城下,慌亂中軍心大亂紛紛出城投降,到最後朱高煦才發現自己居然成了孤家寡人,只好出城受縛。

    好好的“逍遙王”不做非要作死,最終如願成了“瓦罐悶雞”

    按說謀反是要誅九族的,但由於明宣宗朱瞻基剛剛繼位,根基未穩,所以他並沒有殺掉二叔朱高煦,只是將他軟禁在北京的逍遙城裡,除了限制他的自由外,其他一切供給都十分豐富,還時常賞賜一些東西。

    按說朱高煦也該滿足了,可他就是要作死。

    有一天朱瞻基突然興起,到逍遙城來看望朱高煦。朱高煦一見到皇帝,心中的不平之意再次升起,竟然趁著皇帝走過身邊的機會,伸出一隻腳去,把皇帝絆了一個大跟頭。宣宗驚魂未定,惱羞成怒。命人將二叔朱高煦罩在一口300斤重的銅缸下,四周圍起柴火,將朱高煦活活燒死了,連帶著處死了朱高煦的幾個兒子。

    一代猛將朱高煦,就這麼死了,既沒有戰死沙場的壯烈,也沒有寧死不屈的光輝形象,最後竟然以這種結局收場,還順道害死了自己的兒子,可以說很是悽慘。

    頗有成祖遺風的朱高煦,為什麼奪位失敗了?

    朱高煦在戰場的表現勇猛果敢,很像年輕的燕王朱棣,這也是早年朱棣喜歡他的原因,但朱高煦太狂悖了,不懂得收斂。

    成祖後期,朱高煦常常以李世民自詡,永樂十三年(1415),朱高煦還秘密建立了一支效忠自己的親兵隊,這讓朱棣對他的態度逐漸由喜愛變成厭惡。

    正式起兵後又過分的自信,明宣宗御駕親征都快打到城下了,他還在城裡幻想著皇帝美夢。

    總結來說朱高煦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要知道成祖在“靖難”早期,為了保命,還裝瘋賣傻了好幾個月。可是朱高煦從一開始就表現得十分張揚,是個人都知道他想搶皇位。成祖的“靖難之役”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跟建文帝的瞎指揮有關係,可朱高煦面對的是聖明果敢的明宣宗,豈有不敗的道理?

  • 2 # 菊花仙子888

    朱高煦這人就是一個奇葩,雖然擁有很高的軍事才能,但他的情商真不如三歲孩童一般,如不是他要屢犯一些幼稚的錯誤,明宣宗真的不會背一個“殺死皇叔"的罪名,而將他做成“瓦罐燜雞`了,但是他如此下場,也算是自作自受。

    朱高煦這人打仗非常厲害,朱棣能成功的將皇侄建文皇帝拉下馬,朱高煦絕對功不可沒,所以未棣非常喜歡他,曾經多次向他暗示,他哥這人身體不好,如果哥哥如朱標一樣早死,以後皇位繼承人就是他了,所以朱高煦一直做著當皇帝的夢,不但如此,他不人自恃自己勞苦功高,整天不務正業,還橫行霸道,欺壓百姓,即使舅舅好心相勸他也不聽,這激怒了未棣

    永樂二年,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讓朱高照離京至雲南就藩,但是朱高煦以為自己不久就可以當太子,不肯離京,未棣生氣列出他十項罪名,要將他處死,多虧了太子朱高熾為他求情才免於一死明仁宗朱高熾沒多久病逝,這時朱高煦認為機會來了,暗暗派人在半路上伏擊太子朱瞻基,哪知朱瞻基對他早有防備,選擇另一條路線成功避開朱高煦的伏擊,順利到北京登基稱帝稱為明宣宗。

    朱高煦見沒能殺死明宣宗,立即起兵造反,沒多久就被明宣宗所敗,自己也被俘虜,但明宗顧念親情,只將他貶為庶人關押起來,一日明宣宗去看他,儘管他被押,也擺出一付嘴臉,不屑一顧,這徹底擊怒了明宣宗,讓人拿一口大銅鍋,四周堆滿柴火,將他燜死。

  • 3 # 葭明通半瓶歷史

    朱高熙這個人自小就不是好孩子,頑劣異常,連最護犢子的朱元璋也討厭他(性兇悍...言動輕佻,為太祖所惡。——《明史·朱高熙傳》)。

    在朱棣的兒子們中,朱元璋喜歡的是老大朱高熾,親自立其為燕王世子,而朱高熾是一個殘疾人,雙腿不良於行。

    老天也算公平,給了朱高熾一個好腦子,最會玩儒雅仁愛買人心,可以說,朱高熙就是被自己的大哥一步一步玩弄死的。

    為什麼這麼說?

    初,朱高熙跟著朱棣北京打到南京,征戰沙場,立功不少,很有人望,尤其在一眾武將之間,不少人都心中認定了世子朱高熾一個肥胖異常的殘疾人早晚會被廢,將來的太子之位鐵定是朱高熙的了。

    人們這樣認為不奇怪,朱高熙長得一表人才,三軍陣前勇冠絕倫,身體棒的很,熬也熬的死他大哥朱高熾那個死胖子呀。(真熬死了,朱高熾47歲就死了)

    而朱棣也很喜歡朱高熙,還對他說過:“勉之,世子多疾!”——《明通鑑·卷十三》。

    這助長了他的驕橫之念,非分之想,他又生性頑劣,就做了很多不法之事。這時候真該有人好好以威強壓制他才是,對不對?頑劣的孩子就要棍棒教育他。

    所謂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棍棒教!

    重點來了:為什麼說朱高熾害死了朱高熙?他反其道而行之。第一次

    永樂十四年,朱棣終於對朱高熙的頑劣忍無可忍舉起了棍棒,剝奪了他的冠幅,關進了小黑屋,準備把他廢為庶人,讓他做個老百姓,也不失為好辦法呀,對不對,說不定可以做個富家翁終其一生呢!

    朱高熾扛著“兄弟之情”的大旗,苦苦哀求自己的父親饒過弟弟一次吧,結果,朱棣看著老大的面子,感念他們兄弟深情,誅殺了朱高熙的所有親信,然後一切照舊。

    朱高熾是不用教的一等人呢!會不明白“慣弟如殺弟”?好快的大長刀!

    第二次:

    永樂十五年,朱棣實在討厭朱高熙討厭的不行了,把他趕到了樂安洲(今山東惠民)就封國去了。

    生性的頑劣嘛,還是抑制不住自己胡說胡搞。身邊的親信早被殺完了,他又不能保護自己的親信性命,“好人能人”自然也不願意被他所用了,用的全是不知所謂的人,自己的一言一行京城朱高熾全部知道。

    朱高熾這時候一再寫信勸他做好人,只是不採取行動讓他停止胡說胡搞。反而反手把朱高熙的胡說胡搞拿給朱棣看。

    至此,廟堂朝臣皆視朱高熙為“痴人”了。

    第三次: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病逝,朱高熾繼位。朱高熙無兵無將的竟然也想反叛,學自己的父親朱棣,問題是他已經搞的天下人盡知他想反叛,卻無兵無將,只是在哪裡過嘴癮!

    朱高熾把他召回京城,長了工資,另外賞了很多財寶,竟然又把他放回去了。

    這是太瞧不起人了,朱高熾根本就不怕他造反,有本事你回去造反呀!弄死你合理合法。

    如果朱高熾真有兄弟情,應該把他放在京城養著才是。不應該放他回去坐等他造反。

    欲擒故縱是也!

    典型的“鄭伯克段於鄢”重演。

    而朱高熙不讀書,以勇武能事,身邊親信又被殺盡,無人提醒。

    以至於往滅亡的終點狂奔。

    最後,他還真"造反"了!

    不過,他的造反只是一個笑話,一仗未打就投降了。因為他既無兵也無將,滿城的人聽說他造反了,第一反應是抓住他去領賞,他為了保命只有投降自己的親侄子。

    替他打輿論仗的只是一個管120個兵丁的百戶小連長,文臣武將無一跟隨響應。120人也造反,鬧呢!

    後世被王守仁滅了的寧王也比他厲害,起碼人家寧王有成萬綠林好漢呀!

    投降之後,還是繼續頑劣,階下之囚了,竟然敢伸腳絆子去絆自己的皇侄子——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怒,把他做了“瓦罐燜雞”,其實用的是一個大銅罐子,據說第一次被他掀翻了銅罐子,不得已,捆住了,又來了一次。

    結論

    朱高熙是一個妄人,不讀書的妄人,無可理喻的妄人。

  • 4 # 臨石觀海

    朱高煦是一個堅定而又失敗的造反派,一方面他不折不撓,不放過任何能翻盤的機會,一方面他又沒有把握機會的能力,所以最後死的很有藝術性。

    朱高煦何許人也,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熾親弟弟,朱高煦在朱棣靖難期間,還是立下過大功的,多次救過朱棣,還是有一定的軍事能力的,所以朱棣也向他開過空頭支票,一句“世子多疾”,讓朱高煦心花怒放,也更加堅定了他的造反之心。

    說起朱高煦不得不提下他哥朱高熾,朱高熾是個有殘疾的大胖子,其貌不揚但心地仁慈寬厚,而朱高煦卻恰恰相反,身體健全,但性情兇狠殘暴。

    對於自己的接班人朱棣也有過為難,但大才子解縉的一句“好聖孫”,徹底打消了朱棣的顧慮。什麼意思呢,因為朱高熾有個深得朱棣喜歡的兒子朱瞻基,也就是後來的明宣宗,而這兩位皇帝雖然在位時間不長,但卻締造了“仁宣盛世”,也證實了朱棣的眼光還是不錯的

    而正因為這兩位皇帝都比較仁義,所以使得跳樑小醜朱高煦有了很多次表演失敗的機會,在朱高熾還是太子時,他就蠢蠢欲動,多次陷害太子,但太子卻沒記恨他,繼位後更善待他,但朱高煦毫無悔改之意,而朱瞻基繼位後也對他仁至義盡,但他變本加厲,終於走上了造反之路。

    最後,朱高熾在一系列的騷操作之後,終於惹怒了老實的朱瞻基,在人生的終點以極具藝術氣息的“瓦罐燜雞”結束了奇葩的一生,令人哭笑不得。

  • 5 # 春秋硯

    朱高煦獨特的人生,尤其是他的死亡方式,在歷史上絕無僅有,那麼他是怎樣的人呢?

    被慣壞的孩子

    明朝的皇帝很重視子弟的教育,朱元璋曾將秦、晉、燕、週四王的孩子召到南京,指派飽學之士加以教導。但這些王子皇孫,自小受到溺愛,無數的僕役、太監服侍左右,說的話就是金科玉律,不論對錯,下人們都絕對服從。

    燕王次子朱高煦跟隨大哥朱高熾一同來到南京,但他無心學習,更喜歡的是舞刀弄棒。因此,學習時肆意妄為,教授的儒師也無可奈何。朱元璋親自考較,朱高煦言行輕佻,太祖很不高興,但也沒做過多表示。畢竟還是有品行優良的孩子。

    其實,年少之時,正是心智發展的關鍵期。明皇室教育的失敗體現在朱高煦身上,他的要求百分之百的給予滿足,不當的行為沒有人進行規範,從而養成了極度任性的性格,永遠以自我為中心,貪婪無知。再加上秉性兇殘,如果獲得權力,勢必給更多人帶來災難。

    明太祖駕崩,建文帝繼位,朱高煦返回北平的路上,肆意妄為,殺人越貨,還在涿州擊殺驛丞,受到人們的指責。

    孔武有力的戰士

    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朱高煦隨軍出征,作為勇士他的能力得到了發揮。

    1400年,白溝河之戰,朱高煦親率精騎衝陣,斬殺都督瞿能父子。東昌之戰,大將張玉戰死,朱棣危在旦夕,朱高煦率軍殺到,救了父親。

    1402年,朱棣在浦子口擊敗之際,又是朱高煦趕來,率軍擊退南軍。

    朱高煦的能力在戰場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勇將,僅此而已。

    權慾薰心,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靖難之役時,朱棣多次瀕臨危難,多虧有朱高煦的捨命拼殺。他曾感動地說,“好好努力,你大哥身體不好。”傳位之意溢於言表,朱高煦以為有了承諾,恃功自傲。但新立的儲君卻不是他,朱高煦恨不平衡,不滿壓抑在心中,不時地迸發。

    1404年,朱高煦被封為漢王,藩國雲南。他拒絕前往,隨後陷害力主朱高熾為太子的大臣,搬弄是非,陷害太子。1415年,朱高煦被改封到青州,成祖催促就藩。朱高煦仍不肯動身,並私募精兵三千人,擊殺兵馬指揮徐野驢,僭用御用車馬器物。

    1416年,朱棣從北京回到南京,獲悉了朱高煦的作為,對其做了處理,1417年徙封到樂安州。

    1424年,明成祖病逝,朱高熾繼位。朱高煦心中不滿,但在明仁宗重賞之後,暫時蟄伏下來。

    1425年,明仁宗病逝,太子朱瞻基從南京趕往北京繼位。朱高煦意圖半路設伏,沒有成功。本來,大哥當皇帝,朱高煦還勉強可以接受,畢竟那是嫡長子。可現在侄子做皇帝,他心理忿忿不平。

    任性、幼稚、不作不死

    1426年,朱高煦招兵買馬,任命官吏,意圖奪權,他處處仿效朱棣當初的做法,意圖重演靖難之役。宣宗御駕親征後,朱高煦發現他的周圍無人響應,無奈投降。

    返回北京後,朱高煦被廢為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他的同夥都受到了懲罰。

    事情本來應該到此就結束了,但朱高煦任性的毛病又犯了,在宣宗來探視他時,故意伸腿絆倒皇帝。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扣住朱高煦。

    朱高煦神力驚人,竟頂起大缸。

    宣宗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烤死在銅缸內。

    朱高煦勇武有力,但只是一個莽夫。究其原因,早年的經歷及教育養成了他桀驁不馴、狂妄自大的性格,製造了他最後的悲劇。

  • 6 # 品茗讀史

    前言:朱高煦是一個勇猛善戰的軍事將領。在靖難之役中,屢次立下大功,其父朱棣多次忽悠了他,使他一直都在期盼著當皇帝的那一天。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次子。他不同於朱棣的長子朱高熾,朱高熾是個文弱書生,而朱高煦卻是武勇得很,極似其父朱棣。因此,朱高煦備受其父朱棣的喜愛。

    建文帝即位之後,著手削藩。於是,燕王朱棣起兵靖難。

    靖難過程中,朱棣也是坎坎坷坷,屢經磨難。在一次慘敗之後,朱高煦率軍前來增援,扭轉了被動的戰局。因此,朱棣大為欣慰;為了激勵朱高煦,朱棣對他說:“好好幹吧,兒子。你哥哥身體不好,打下的江山,以後都是你的。”

    所以說,朱高煦是被他的老子朱棣作為接班人來看待的。而朱高煦本人也確實爭氣,在靖難之役中屢建功勳,更加贏得了朱棣的喜愛。

    朱棣奪取了天下,登上皇帝寶座以後,也確實在兩個兒子中間仿徨了許久。他確實是想讓朱高煦繼承自己的皇位的。但是,天下太平後,文臣們在朝廷中逐漸佔據主流,他們力挺朱高熾,說他仁愛孝順,是最理想的接班人。

    最終,朱棣在形勢面前選擇了朱高熾。朱高煦失去了皇位繼承人的資格,被封藩雲南。

    朱高煦很憤怒。既恨父親不守信用,又怒哥哥無功受祿,於是他就陰謀反叛。

    最終,朱高煦謀反失敗,被圈禁起來。可是他始終不甘心失敗,一直是耿耿於懷,最後被明宣宗活活給悶烝死了。

    結語:朱高煦是一員勇猛善戰的武將,不擅長搞政治。他的悲劇就在於他的父親朱棣。朱棣在危機重重的戰爭中,為激發兒子的鬥志,許下了空頭支票,害慘了朱高煦。

  • 7 # 月古史話

    朱高煦,可以說是一個性格乖張的人,一個目無法紀的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但是他同時又是一個戰場上的猛將,多次拯救朱棣於危難之中,同時他又是一個不能認清事實,有著不切實際幻想的人,總以為自己離皇位很近,但是到最後都是鏡花水月,因為這不切實際的幻想,最終導致自己慘死。

    性格乖張,目無法紀,屢教不改

    朱高煦從小性格就比較兇悍。小的時候,朱元璋曾經把一些世子召到京城去學習,但是朱高煦不願意學,而且說話也吊兒郎當的,這讓朱元璋當時非常討厭他。後來朱元璋,去世之後,朱高煦和自己的大哥朱高熾一起去見建文帝。當時他的舅舅,見他每天遊手好閒的,品行不端,就告誡他要改掉這些毛病,但是朱高熾去非但不聽,還把他舅舅的寶馬給偷了。而且在回家的途中還經常殺人,導致當時整個朝廷的大臣們都指責燕王朱棣,說他沒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等到朱棣登記為帝之後,朱高煦更加肆無忌憚。當時朱高煦願意去封地,讓朱棣把他留在了南京。他在南京,私自挑選士兵,殺害軍中將領,僭用御用車馬器物,違法的事情做了一大堆。從這些都可以看出朱,高煦他是一個性格非常乖張的人,目無法紀,而且也聽不進別人勸,屢教不改。

    戰場上的猛將,多次拯救朱棣於危難之中,屢立戰功

    朱高煦可以說在性格上有很多的問題,但是他在戰場上可以算得上是一位猛將。可以說他是一個為戰場而生的人。當時朱棣起兵靖難,世子朱高熾因為長得胖,腿又有點瘸,沒法隨軍出征,朱棣留守在北平。朱高煦就跟著朱棣一起南征北戰,而且經常是作為先鋒。

    在整個靖難時期,朱高煦多次在朱棣瀕臨危難的時候,把朱棣救了出來,而且憑藉自己的勇武改變整個戰局。史書曾記載,朱棣曾經對朱高煦說過讓他努力,說他大哥朱高熾常常生病。估計也是從這裡開始,朱高煦的野心開始膨脹了。其實不考慮他的個人性格,我覺得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整個靖難的時候,只有他跟隨著朱棣南征北戰。可以說朱棣靖難成功,朱高煦立下了汗馬功勞。

    朱棣也不是沒想過。當時也有人向朱棣請求過立朱高煦為太子,朱棣也猶豫過,因為朱高煦跟自己還是挺像的,但是因為朱高煦的品行問題,最終還是立了世子朱高熾為太子。

    妄圖奪取皇位,失敗後仍不知自醒,最終慘死

    朱高熾立為太子之後,朱高煦還是沒有自知之明。他仍然心懷奢望,仗著自己曾經跟朱棣南征北戰,朱棣絕對他有虧欠,寵著他。所以,經常陷害他大哥,說朱高熾壞話。後來他在南京做的違法的事情,被朱棣發現以後,本來朱棣是準備將他貶為庶人的,還是靠朱高熾求情才逃過一劫。

    朱高煦被趕到自己的封地後,仍舊不死心,等朱棣去世,自己大哥繼位一年,也因身體原因緊跟著去世以後,他就忍不住了。在朱瞻基奔喪的時候,要不是因為朱高煦準備的太過倉促,說不定朱瞻基就被他殺了。

    等朱瞻基繼位稱帝以後,朱高煦再也忍不住了,直接起兵叛亂,但是在大勢面前沒法成功,剛繼位沒多久的的明宣宗朱瞻基知道以後御駕親征,直接把朱高煦圍在了樂安城中。這時候朱高煦內部軍心不穩,朱高煦也知道大勢已去了,就投降了,一場可笑的謀反輕易被鎮壓了。

    明宣宗對朱高煦還算不錯,因為就算是謀逆的罪名,一開始也沒有把朱高煦父子殺了,而是貶為庶人,圈禁了起來。但是朱高煦這個性子,在明宣宗去看他的時候,心懷不忿,就把宣宗絆倒了。這就讓明宣宗爆發了,就用300公斤的銅鼎把朱高煦扣在裡面,然後周圍點上木炭,直接用大火把朱高煦烤死了,後來他幾個兒子也接連被殺了。

    從上面所分析的,我認為朱高煦是一個天生的猛將,對戰場有著極為靈敏的嗅覺,不然他也不可能在靖難之役中屢立戰功,但是他不適合做官,也不適合當一個皇帝,沙場才是他真正的歸宿。如果可以讓他持續的為大明徵戰,或許他會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

  • 8 # 77de8

    朱高煦是明成祖(永樂大帝)朱棣的次子,身材高大、孔武,善領兵,在朱棣造反時期屢次救主於危難之中,朱棣甚至一度有立儲於他的想法,怎奈連闖禍端又屢教不改,朝野和民眾聲望都極低,最後其兄朱高熾坐上了太子之位,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還被封為皇太孫。

    但朱高煦是個不安分的主,極有野心,一直挑撥朱棣與朱高熾的關係,差點就被朱棣廢為庶人,還是當上太子的朱高熾勸說,才讓朱棣收回成命。

    即使其兄對他很夠意思,但他絲毫不領情。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有一次祭奠作為皇帝的朱高熾不慎摔倒,這位卻哈哈大笑還出言輕佻,引起朱瞻基不滿,這恐怕也是奇葩死法埋下了伏筆。

    朱高熾駕崩後,朱瞻基登基,是為明宣宗。朱高煦學其爹起兵造反,結果慘遭失敗,無奈下投降。宣宗將朱高煦父子廢為庶人,關押在皇城西安門內,還親自把平息朱高煦叛亂一事編寫成《東征記》,昭示群臣。但此時朱瞻基還沒有殺其之心。

    俗話說不作死就不會死。一次,宣宗去探監朱高煦,這本是一次改良叔侄關係的機會,但這個連舅舅寶馬都要偷的主,卻在宣宗進監時,故意伸出拌腿將宣宗絆倒,宣宗下不來臺,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這時朱高煦還不老實,憑藉勇武有力的身軀,硬將大缸頂起,將“忤逆”做到了極致。宣宗在做太子時期對這位叔叔就有看法,這次觸發了心中的怒火,於是,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做成了“瓦罐燜雞”。就連其幾個兒子最後也全都被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穆里尼奧和克洛普先後質疑曼聯點球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