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適情雅趣
-
2 # 適情雅趣
1944年6月22日,二戰東線蘇軍和德軍的最大一場戰役,史稱巴格拉季昂戰役,德軍為何只能發動“添油”式反擊?
因為:參加這次戰役的是德國中央集團軍群(A集團軍),經過3年的蘇德戰爭,原屬A集團軍的那些優秀的低階和中級指揮官,都已調到其它戰線或陣亡或被俘。剩下的官兵戰鬥力只能算二流,加上前線經常人事調動,指揮官不瞭解自己部下,沒有戰爭初期的默契,實力大打折扣。而且A集團軍在庫爾斯克會戰、基輔戰役損失折將,處境極其危險。在1946年6月,戰線己被縮短,撤至烏克蘭東部抗擊蘇軍進攻。德軍對蘇軍進攻準備一無所知,而且為了對付蘇聯南方危局,德軍將A集團軍三分之一的火炮、一半的自行火炮及百分之八十八的坦克調往南方前線,因為希特勒估計蘇軍將在南方發起下一輪主要進攻。
1944年6月22午夜剛過,一百多萬蘇聯軍隊攻向德國A集團軍,德軍亳無準備,遭受重大損失,防線立刻瓦解,在12天內,德軍就損失了25個師超過30萬人,在接下來幾周內又損失了10萬人。我們來看看雙方參戰的兵力,蘇軍:共有四個方面軍,合計140萬人,5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3萬1千門火炮和迫擊炮,5000多架飛機。
德軍:A集團軍加上南北增援部隊合在一起為63—66個師左右,120萬人,坦克在200一400輛,加上增援部隊的坦克總數僅900輛。火炮和迫擊炮9500門,飛機1350架,但卻只有40架戰鬥機可以飛行。
從上面的兵力上看,德軍不可能集中組織兵力進行大的反擊,也只能採取“添油”式反擊。
-
3 # 使用者6505597769
1.鐵路運力不足。因為東線主要在蘇聯境內,而蘇聯的鐵路公路建設極其落後,而且蘇聯鐵路與德國軌道寬度不同,導致了德國前調兵力及補給的困難,使得德軍的作戰時常因兵力不足而停滯。
2.希特勒對國防軍干預。希特勒為了控制軍權,不斷的架空德國陸軍。這造成了一個災難性的後果,幾乎所有陸軍重要的作戰和調動都需要希特勒的批准,但由於希特勒的軍事素養有限,這導致了很多不合理的作戰部署,在斯大林格勒的第六集團軍覆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是限制德軍的最主要原因。
3.兵力不足,兵源不足。這個問題一直伴隨著德軍從二戰開始到結束,因為兵力不足,德軍從來都是與數倍的蘇軍作戰,戰爭前期德軍可以依靠優秀計程車兵和軍官以及突然發動戰爭來獲取勝利,但戰爭後期隨著優秀士兵及軍官的損失,蘇軍在戰火中的成長,使得德軍只能被動防禦而無進攻的能力。
4.武器產能不足。這和德軍自生武器設計思路也有關,德軍武器向來是設計精緻的,但同時也給生產帶來了麻煩,而且到了後期,工廠又收到盟軍的空襲,這更加劇了這種情況。武器產能不足使得部隊必須推遲行動以接受裝備。
5.其他戰線的影響。德軍的作戰部署不止是東線,也受到西線的影響,舉個例子,庫爾斯克戰役,就在德軍突破蘇軍庫爾斯克防線即將把蘇軍包圍時,因盟軍可能在西西里及巴爾幹登入,而不得不把庫爾斯克的部隊調去防守,使得突出部戰役功虧一簣。
-
4 # 使用者6505597769
1.鐵路運力不足。因為東線主要在蘇聯境內,而蘇聯的鐵路公路建設極其落後,而且蘇聯鐵路與德國軌道寬度不同,導致了德國前調兵力及補給的困難,使得德軍的作戰時常因兵力不足而停滯。
2.希特勒對國防軍干預。希特勒為了控制軍權,不斷的架空德國陸軍。這造成了一個災難性的後果,幾乎所有陸軍重要的作戰和調動都需要希特勒的批准,但由於希特勒的軍事素養有限,這導致了很多不合理的作戰部署,在斯大林格勒的第六集團軍覆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是限制德軍的最主要原因。
3.兵力不足,兵源不足。這個問題一直伴隨著德軍從二戰開始到結束,因為兵力不足,德軍從來都是與數倍的蘇軍作戰,戰爭前期德軍可以依靠優秀計程車兵和軍官以及突然發動戰爭來獲取勝利,但戰爭後期隨著優秀士兵及軍官的損失,蘇軍在戰火中的成長,使得德軍只能被動防禦而無進攻的能力。
4.武器產能不足。這和德軍自生武器設計思路也有關,德軍武器向來是設計精緻的,但同時也給生產帶來了麻煩,而且到了後期,工廠又收到盟軍的空襲,這更加劇了這種情況。武器產能不足使得部隊必須推遲行動以接受裝備。
5.其他戰線的影響。德軍的作戰部署不止是東線,也受到西線的影響,舉個例子,庫爾斯克戰役,就在德軍突破蘇軍庫爾斯克防線即將把蘇軍包圍時,因盟軍可能在西西里及巴爾幹登入,而不得不把庫爾斯克的部隊調去防守,使得突出部戰役功虧一簣。
回覆列表
1944年6月22日,二戰東線蘇軍和德軍的最大一場戰役,史稱巴格拉季昂戰役,德軍為何只能發動“添油”式反擊?
因為:參加這次戰役的是德國中央集團軍群(A集團軍),經過3年的蘇德戰爭,原屬A集團軍的那些優秀的低階和中級指揮官,都已調到其它戰線或陣亡或被俘。剩下的官兵戰鬥力只能算二流,加上前線經常人事調動,指揮官不瞭解自己部下,沒有戰爭初期的默契,實力大打折扣。而且A集團軍在庫爾斯克會戰、基輔戰役損失折將,處境極其危險。在1946年6月,戰線己被縮短,撤至烏克蘭東部抗擊蘇軍進攻。德軍對蘇軍進攻準備一無所知,而且為了對付蘇聯南方危局,德軍將A集團軍三分之一的火炮、一半的自行火炮及百分之八十八的坦克調往南方前線,因為希特勒估計蘇軍將在南方發起下一輪主要進攻。
1944年6月22午夜剛過,一百多萬蘇聯軍隊攻向德國A集團軍,德軍亳無準備,遭受重大損失,防線立刻瓦解,在12天內,德軍就損失了25個師超過30萬人,在接下來幾周內又損失了10萬人。我們來看看雙方參戰的兵力,蘇軍:共有四個方面軍,合計140萬人,5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3萬1千門火炮和迫擊炮,5000多架飛機。
德軍:A集團軍加上南北增援部隊合在一起為63—66個師左右,120萬人,坦克在200一400輛,加上增援部隊的坦克總數僅900輛。火炮和迫擊炮9500門,飛機1350架,但卻只有40架戰鬥機可以飛行。
從上面的兵力上看,德軍不可能集中組織兵力進行大的反擊,也只能採取“添油”式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