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軍武資料庫

    這主要在於戰鬥機的發展速度過快了,而導致航電裝置並沒有跟得上戰鬥機發展的步伐。

    在早期的一些第一代戰鬥機中,例如F-86還是有一定的對地攻擊能力的。

    可以攜帶航彈或者對地火箭發射器進行對地攻擊。但是F-86本身被設計成一架制空戰鬥機並沒有攜帶真正的對地攻擊裝備,導致航彈攻擊和火箭攻擊都僅僅能依靠簡單的機械瞄準裝置在低速飛行的時候進行指引。

    而到了第二代噴氣式戰鬥機的時候,往往為了追求速度,很多的二代戰機並沒有很好的低速效能。

    例如美國的F-102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過度的追求飛行速度,沒有安裝機炮,同時可以選擇的武器也只是空空導彈和對空火箭發射器。是完全沒有對地攻擊能力的飛機。而且在F-102的速度下也不能實施有效的對地打擊。靠目視瞄準和修正方位在F-102孱弱的低速效能下也成了一個不可完成的任務。

    在當時高速戰機的階段,要麼對地攻擊、要麼對空攻擊,甚至一個戰機的機型會分為兩種不同的型號。例如F-8和A-7。

    就是對空探測裝置和對地探測裝置爭奪空間的一個案例。

    直至後來航電改進了,這就得到PhantomIII這個機型了,一部分PhantomIII加裝了Thomson-CSF

    雷達。

    這是第一種實用化的可下視多普勒雷達,它能給戰機提供對地面目標的探測能力,這時候高速飛行的戰機才可能在航電裝置的配合下對地進行精確打擊。

    於是在PhantomIII這個戰機上就有一個新的名詞產生了“多用途戰鬥機”,這是指可以同時對空和對地進行攻擊的戰鬥機。

    在PhantomIII的帶領下,各個國家都在新的戰機上裝備了下視雷達裝置,在此之後只能執行對空作戰的戰機也就鳳毛麟角了。

    所以航電沒跟上戰機速度發展步伐的一個小視窗期,還是能挖掘出來幾架只能對空攻擊不能對地攻擊的戰機的。

  • 2 # 國平軍史

    戰鬥機,不管是最早發明的的螺旋槳戰鬥機,以及二戰以後才逐漸開始普及的噴氣式戰鬥機,當然,德國空軍在戰時就率先已經裝備了上千架噴氣式戰鬥機。

    當時,戰鬥機中絕大多數在研發時,就是制空型的戰鬥機,沒有開發專職對地打擊的武器,機載武器是非常簡單各種口徑的機關槍,或者是1-2門20/23/30mm機關炮。

    從反映戰爭題材的影視劇來看,螺旋槳或噴氣式戰鬥機,對地打擊是客觀存在的,主要仍然是用機載機關槍和小口徑航空機關炮的對地掃射,用來對付地面的步兵或是車隊。

    此後,為了增加對地打擊的火力,第一代、第二代的噴氣式戰鬥機,就普遍在機翼上掛載了多聯裝的火箭發射巢,二戰時的強擊機,也掛上了火箭發射巢,用來對付地面的坦克等裝甲目標。

    由於戰鬥機發射的都是無制導的火箭彈,因此,對地打擊的精度,實際上堪憂。無制導火箭彈,對地面目標的打擊精度,完全得憑藉戰鬥機駕駛員,個人駕駛技術的高超,以及對地面目標的瞄準水平了。

    一般在第三代高效能戰鬥機出現以後,才逐漸裝備鐳射制導的精確制導炸彈,有了機載空對地導彈、反輻射導彈等,才能對地面目標實施精確打擊,但不是所有的第三代戰鬥機,都具備對地攻擊能力。

    我軍前期引進的蘇-27高效能戰鬥機,裝備的基本上都是空空導彈,對地打擊仍然是航空機關炮,以及聊勝於無的無制導火箭彈。

    因此,蘇-27作為第三代戰鬥機,對地打擊精度,真的可以忽略不計,軍中歷來就視作蘇-27不具備對地打擊能力。包括我軍裝備的殲-10A戰鬥機,也是一架特別強調製空的戰鬥機,儘管可以外掛無制導的火箭巢,但軍方和軍迷仍將其視作不具備對地打擊能力。

    殲-10C,作為我空軍第三代改進型戰鬥機,配裝了先進的相控陣雷達等航電系統,具備中近距制空能力,對艦打擊手段,以及對地打擊能力,是一架多功能戰鬥機,有效履行使命任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 3 # Severus96wang

    因為戰鬥機要對地攻擊的話,速度不能過快,不然很難發現目標,或者說發現了也來不及攻擊,和空優戰鬥機講究速度和機動性不同,對地攻擊主要體現在雷達的搜尋能力,續航時間和彈藥載量上面,任何一款戰鬥機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尤其是在考慮成本的時候。最關鍵的是,空戰用的武器和對地攻擊的武器不太一樣,空對空導彈一般體型都比較小,如果是對地攻擊的話或者是對艦攻擊都是要求比較大一點的導彈,不然沒有意義,那樣的話就可能塞不進戰鬥機的肚子只能外掛,但那樣又會損害你的隱身效能。還有雷達,頂級戰鬥機由於要考慮到載重的限制,不能裝過大的雷達,只能裝火控雷達,搜尋範圍相較於專業的對地任務的雷達肯定是不足。

    當然到了今天一款好的戰鬥機想要改成有好的地面作戰能力也不算太難,很多國家已經不再單獨研發先進的攻擊機了,像今天美國的F15E,我們中國的殲16,還有歐洲雙風,都是一個作戰平臺有側重對地攻擊的型號,攜帶不同種類的彈藥和副油箱,就可以參加不同的任務。

  • 4 # 緣生已空

    有的戰鬥機對地攻擊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低空效能差,所以對地攻擊能力也就不行,不過目前有了空對地導彈,這種對地攻擊的能力大大增強。

  • 5 # 夢之鷹007

    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問的太小白了點兒,那麼為什麼有些飛機不能對地攻擊呢?其實在三代機出現之前,軍用飛機按其分工的不同是有著明確類別劃分的,比如截擊機也叫戰鬥機專門用來防空截擊使用,說白了就是專門負責與敵機空戰的基本不具備對地打擊能力。轟炸機專門負責對敵進攻,拔除地面目標的只有老實轟炸機帶一些炮塔和機槍火力可以對空自衛,而現代戰略轟炸機是不配備炮塔的,因為人操炮塔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擊落各種現代對空導彈的,因此只具備被動防護能力,比如紅外、箔條等各種干擾彈。強擊機專門負責對地近距離支援也就是專門配合支援陸軍作戰的機種,兼顧一些空中自衛能力所以一般帶有近距格鬥導彈和機炮,當然機炮也兼顧對地掃射,不過就他那點自衛火力在截擊機面前真的是不夠看的,所以有敵方空優戰機來了還是趕緊跑路吧。還有其他各種特殊用途的飛機不一一列舉。三代機出現後以美方為首為了降低後勤的壓力,壓縮經費的開支,提出了一機多能的設計思路,所以可以看到在現在的戰鬥機身上已經無法再用以前的所謂戰鬥機轟炸機強擊機的標準去嚴格劃分了,因為一架戰機把這些活全都幹了,就像中國才服役不就的殲—16戰機,可以根據任務需求的不同掛載各種武器組合,執行對空任務時可以遠、中、近距的掛一身的對空導彈,執行對地任務嘛,他有個外號叫“炸彈卡車”形容其能掛很多炸彈或者空對地空對海導彈,當然了掛一堆小炸彈和火箭巢也能執行對地近距支援,還有如果給他掛一枚搭載了核彈頭的空射巡航導彈時他又能秒變戰略轟炸機。好了,囉裡八嗦說了一大堆也不知道你明白了沒有,本人也只是一個小軍迷而已,很不專業的,有些解釋的不到位的地方還請大家見諒,多批評指正,謝謝能邀請我來回答問題。

  • 6 # 使用者108719141903

    對地攻擊應該都可以。我們說的不能對地攻擊是指不能使用精確制導彈藥對地精確打擊。所以,廣義上說是飛機都可以對地攻擊,俠義的說,只有安裝了對地攻擊軟體使用制導武器實行精確打擊才算具有對地攻擊能力。明白意思嗎?

  • 7 # 九品侍衛

    為什麼有的戰鬥機不能對地攻擊?原因其實非常的簡單,那就是機載雷達。當世界剛剛進入第三代戰鬥機的行列時,機載火控雷達的能力還比較單一,有的雷達只能負責對空搜尋,而有的雷達只能負責對地搜尋。

    早期的火控雷達效能比較落後,樣子有點像家中用了小型衛星天線,在開機工作時這個火控雷達會慢慢移動,大多數都是左右搖擺移動,這也就是為什麼過去的飛機索敵時,會出現一個夾角區域,而不是180度的大範圍。

    還有一種飛機在飛機的機頭內,安裝了只能向下照射的火控雷達,它可以詳細的搜尋地形地貌,為轟炸做好前期的情報蒐集,可是由於對地搜尋雷達的安裝,負責對空警戒的雷達就要相對應減小,畢竟兩個雷達都只能裝在飛機的機鼻內,所以這類飛機偏重對地攻擊,對空搜尋就要稍微弱一點。

    可是在各國的空軍序列當中,戰鬥機是用來爭奪制空權的,而對你攻擊只屬於是支援類,所以安裝對空搜尋雷達,側重於空戰的飛機都屬於是高階戰機,例如美國的F14、F15。而偏重於對地攻擊的戰鬥機,則屬於是在爭取到制空權後的輔助戰機,所以屬於是二類低端戰機,美國的例如F16、F18等。

    可是這隻屬於是早期型號,隨著科技的進步,機載火控雷達方面已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當出現了機載相控陣雷達之後,這種戰鬥機用法單一的窘境則徹底得到了改變。

    與傳統火控雷達不同,相控陣雷達的雷達陣面上安裝了許多密密麻麻的雷達板,這些雷達板在工作時就像超聲波一般不停的傳送與接收電磁訊號,獲得的畫面就如同多普勒一般是連貫的影象,比之前的搖擺罩型雷達不知高了多少個檔次。

    再加上雷達板的佈置可以隨意調節,只要將一部分雷達板衝下,就能夠完成對空搜尋與對地搜尋的雙重任務,這也是為何最先進的戰鬥機已經不必再區分哪個是空優戰機哪個是對地戰機了。而其中最具代表的,當然就是蘇霍伊系列。

    早期的蘇27蘇30戰機只能負責空戰,可到了蘇30MK蘇33蘇35的時代,就屬於是多功能戰機,對空對地兩面開花。當然也不乏於蘇34那種側重於對地空炸的戰機,然而蘇34仍然可以空中格鬥。

    綜上所述:能否對地攻擊並不是因為飛機的型號,而是因為其內部搭載的火控雷達,只要安裝了最新型的火控雷達,即便是老舊的飛機型號,仍然可以變身為多功能戰機,而這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美國的F15SE,或是俄羅斯的蘇30MK。

  • 8 # 一葉楓流

    戰鬥機都能對地攻擊。把副油箱改掛炸彈,導彈掛架掛火箭發射器。都很容易。

    難的是發射導彈和導航自動轟炸瞄準。

  • 9 # 皇家橡樹1972

    不具備對地功能的戰鬥機不在少數,比如說圖片上的F–14“雄貓”戰鬥機,它屬於海軍大型專業化截擊機範疇,美軍研製它的目的就是在遠離航母800公里外,攔截蘇聯攜帶巨型反艦導彈的遠端戰略轟炸機。圖–16“獾式”中程轟炸機這樣近距離的跟蹤“突擊者號航母”在戰時是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早就在500公里外被F–14戰鬥機擊落了。

    早年間受技術水平的限制,並且根據所執行任務不同,戰鬥機被分的比較細化,基本上一種飛機有多種型號,比如說:美軍戰後的海空軍戰鬥機加一塊兒不下20個型號之多,這些戰鬥機當中有專業的制空型也有多用途型,就拿海軍戰鬥機來說,很知名的有:F–8、F–4、F–14、F–18,F–8勉強可攜帶30枚70毫米火箭彈可以執行對地攻擊任務外,就是一型空優戰鬥機;F–14則是在退役前也勉強具備了攜帶制導航彈能力,其它兩型則是多用途戰鬥機。F–14戰鬥機噴塗的卡通畫,“大貓”指使“不死鳥”去打擊敵機。

    另外,上世紀50~80年初空軍的作戰思想也是專職專業,戰鬥機在一個方面能力突出肯定要比兩頭兼顧的好,所以才出現了F–14這樣的極致專業的戰鬥機,空軍的F–15早期的型號也是專施制空。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飛機設計的理念轉變,認為“一機多型”代價過於昂貴不適宜在繼續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型多機” ,也就是先設計一個主型號的基本型戰鬥機,然後根據作戰任務的不同再改進成其它任務的機種,如果能利用現有的機型更好...比如:圖片上的蘇–30戰鬥機就是由蘇–27UB雙座教練機改進而成、而F–14戰鬥機由於改進的餘地不大最終被退役。當戰鬥機進入到1980中後期,由於微電子科技發展,容量更大、處理速度更快的高效能計算機出現,使得雷達、航電裝備效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這個時候的機載主動雷達可以同時具備空域和地面雙模式掃描,也是讓戰鬥機具備了對空/對地雙功能,效能不再單一!F–18“大黃蜂”戰鬥機上的AN/APG–65雷達與F–4“鬼怪”戰鬥機上的APQ–70雷達在效能上的對比,不論是探測距離和空域放大都提高了數倍。

    有了裝備效能的提高,再加上“一型多機”的設計理念,進入到1990年代後各國在原有戰鬥機的基礎上紛紛進行改進,目前改進比較成功的就是美軍的F–15和俄羅斯的蘇–30系列,這兩型戰鬥機不但具備強大的空戰能力,對地攻擊能力也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F–15E戰鬥機是目前攜帶對地彈藥量最大的戰鬥機,超過了11噸!這樣大的攜彈量已經超過了1960年代的中程轟炸機水平,同時它還具備了強大的空戰能力,作戰能力不遜於任何現役的戰鬥機,也正是具備了這種雙功能美軍在“海灣戰爭”後歷次的戰爭當中都使用F–15E,有效的執行戰術戰役作戰任務,比如:海灣戰爭期間F–15E戰鬥機就攜帶一枚5000磅級別的GBU–28鐳射制導航彈摧毀了伊拉克軍隊的多個深達地下30米的地下堡壘。F–15E戰鬥機目前使用的AN/APG–63(V)3雷達被認為是效能指標最好的雷達。

    進入到21世紀後,微電子科技進一步提升,使得戰鬥機的雷達先程序度又提高了數個等級,並且從“多普勒雷達”向“有源相控陣雷達”方向發展,探測距離和精確跟蹤能力又有了很大的進步!對地探測能力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已經到了可以在100公里外發現並且精確跟蹤“悍馬車”大小的高速移動車輛能力,其先進效能可見一斑。F–18“大黃蜂”的雷達也在進步,已經從APG–65升級到了APG–79,效能又提高了很多。

    總之,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對於戰鬥機作戰任務的需求,大多數型號的戰鬥機都具備空戰和對地/對海攻擊能力,過於專業的戰鬥機已經被淘汰了!就連F–22這種第五代大型專業制空戰鬥機,目前也被升級成為具備投擲小型精確制導彈藥的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燴菜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