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瓜島主
-
2 # 地震博士
全球尺度的地震帶有三個,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及洋脊地震帶。其中最大的是環太平洋地震帶。
圖片來自百度網
環太平洋地震帶是地球上最大的地震帶,是大洋板塊的俯衝帶,環繞太平洋一週,也把大陸和海洋分隔開來,地球上約有8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裡。地震震源機制主要是板塊俯衝引起的逆斷層型,中國的臺灣地震帶和吉林深震帶都屬於環太平洋地震帶,著名的1906年美國舊金山地震、1960年智利9.5級大地震均發生在該地震帶上。
歐亞地震帶又名“橫貫亞歐大陸南部、非洲西北部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地震帶”,主要分佈於歐亞大陸,從印度尼西亞開始,經中南半島西部和中國的雲、貴、川、青、藏地區,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還伸到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發生在這裡的地震佔全球地震的15%左右,是全球第二大地震活動帶。這個地震帶全長兩萬多千米,跨歐、亞、非三大洲。
洋脊地震帶,分佈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嶺(海底山脈)。是從西伯利亞北岸靠近勒那河口開始,穿過北極經斯匹次卑根群島和冰島,再經過大西洋中部海嶺到印度洋的一些狹長的海嶺地帶或海底隆起地帶,並有一分支穿入紅海和著名的東非大裂谷區。這一地震帶震中分佈的條帶綿亙6萬多千米,它是全球最長的一條地震帶,與大洋中的海嶺位置完全符合,在這條地震帶上,地震一般不超過7級,但有時可誘發海嘯。全球約5%的地震能量的釋放發生在這條地震帶中。
環太平洋地震帶從地震發生的頻次和規模都居全球第一,因而是當之無愧的全球第一大板塊。而中國的防震減災也必須充分重視這一地震帶。
-
3 # 震長
透過對歷史地震分析,地震發生的地點在地域上呈現帶狀分佈,俗稱地震帶,實際上,地震多發生在板塊交界處或斷層附近。全球主要地震活動帶有三個:
一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即太平洋的周邊地區,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魯,北美洲的瓜地馬拉、墨西哥、美國等國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島、千島群島、日本列島、琉球群島以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這個地震帶是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帶,全球約8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裡。
二是歐亞地震帶,該帶從歐洲地中海經希臘、土耳其、中國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及阿爾卑斯山,也稱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這個帶全長兩萬多公里,跨歐、亞、非三大洲,佔全球地震的15%。
三是海嶺中脊地震帶,分佈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嶺。
在這三大地震帶中,環太平洋地震帶最大,地震也最多。環太平洋地震帶是一個圍繞太平洋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地區,有一連串海溝、列島和火山、板塊移動劇烈。它像一個巨大的環,圍繞著太平洋分佈,沿北美洲太平洋東岸的美國阿拉斯加向南,經加拿大本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墨西哥西部地區,到達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秘魯和智利,然後從智利轉向西,穿過太平洋抵達大洋洲東邊界附近,在紐西蘭東部海域折向北,再經裴濟、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中國臺灣、琉球群島、日本列島、千島群島、堪察加半島、阿留申群島,回到美國的阿拉斯加,環繞太平洋一週,也把大陸和海洋分隔開來。
環太平洋地震帶發生的地震約佔全球地震總數的80%,這裡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和幾乎全部的深源地震。
回覆列表
環太平洋地震帶是一個圍繞太平洋經常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地區,有一連串海溝、列島和火山、板塊移動劇烈。它像一個巨大的環,圍繞著太平洋分佈,沿北美洲太平洋東岸的美國阿拉斯加向南,經加拿大本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墨西哥西部地區,到達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秘魯和智利,然後從智利轉向西,穿過太平洋抵達大洋洲東邊界附近,在紐西蘭東部海域折向北,再經裴濟、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中國臺灣省、琉球群島、日本列島、千島群島、堪察加半島、阿留申群島,回到美國的阿拉斯加,環繞太平洋一週,也把大陸和海洋分隔開來。該地震帶發生的地震約佔全球地震總數的80%,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0~70千米)、90%的中源地震(70~300千米)和幾乎全部的深源地震(300~700千米)。 環太平洋地震帶附近的國家:阿根廷、貝里斯、玻利維亞、巴西、汶萊、加拿大、哥倫比亞、智利、哥斯大黎加、厄瓜多、東帝汶、薩爾瓦多、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斐濟、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印尼、日本、中國、吉里巴斯、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尼加拉瓜、帛琉、巴巴新幾內亞、巴拿馬、秘魯、菲律賓、俄羅斯、薩摩亞、索羅門群島、東加、圖瓦魯、美國。 環太平洋地震帶附近的海溝:阿留申海溝、布干維爾海溝、克馬迪克海溝、日本海溝、千島海溝、馬裡亞納海溝、中美海溝、秘魯-智利海溝、菲律賓海溝、琉球海溝、東加海溝、雅浦海溝。環太平洋地震帶附近的板塊:南極洲板塊、大洋洲板塊、加勒比板塊、可可斯板塊、歐亞板塊、胡安德富卡板塊、納斯卡板塊、北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菲律賓板塊、南美洲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