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妖師星星
-
2 # 南國城事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由弱變強,由盛而衰,這原本就是社會發展和歷史更迭的必然規律。
經過了西東兩漢400餘年的經略,抗匈奴伐交趾,不斷開疆拓土,大漢王朝的領土得到空前的擴大。威震四方,萬邦來朝。但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作為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她無論曾經多麼強大,總會有走向衰落的時候。
到東漢漢和帝和漢質帝時期,由於皇帝壽命短與政治體制隱患顯性化,外戚與宦官專權的弊病出現並且惡性發展,政治腐敗,經濟衰落,豪強坐大,東漢開始衰落了。而到了桓帝、靈帝和獻帝時期,是東漢大廈將傾到滅亡的時期。這時的東漢已經病入膏肓,發生了黃巾起義,而後軍閥割據。
中平六年,董卓奉詔率兵進入洛陽,廢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自為相國,獨攬朝政。次年關東諸侯推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卓敗,挾持漢獻帝劉協西走長安,並驅使洛陽數百萬人口西遷長安。行前,董卓士卒大肆燒掠,洛陽周圍二百里內盡成瓦礫。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呂布所殺。
歷時三年的董卓之亂,時間雖短,卻使東漢政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董卓專權暴政引起的諸侯討伐,為群雄割據局勢打下了基礎。東漢政權日趨衰敗,三國群雄在此期間先後登場,軍閥混戰的三國亂世由此開啟。
那會曹操還什麼都不是,但他是一個很有抱負之人。他幾乎算是白手起家。
透過努力,他在二十歲那年,當上了洛陽北部尉(管理京城北部治安的官員)。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懸掛在衙門左右。他立下禁令,誰要是犯了禁,不管他是豪門大族,都用大棒責打。
那時候,蹇碩有個叔父,是個出名的惡霸,依仗蹇碩的權勢在洛陽橫行不法,誰也不敢惹他。有一次,他在夜裡帶刀亂鬧,觸犯了曹操的禁令。曹操不管他來頭多大,把他抓起來,用五色棒一陣痛打。那個惡霸經受不起,當場就死了。這件事轟動了整個洛陽。大家都稱讚曹操不怕權勢,執法嚴明。宦官對他又恨又怕,後來,把他調出洛陽,去當一名縣令。
黃巾起義的時候,漢靈帝封曹操為騎都尉,派到潁川(治所在今河南禹縣)一帶鎮壓起義。他打敗了波才領導的黃巾軍。東漢王朝認為他作戰有功,把他提升為濟南相。過了幾年,他才重新回到洛陽。
後來董卓亂政,十八路諸侯一共十幾萬人馬,在陳留附近的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集合,組成一支聯軍,大家推袁紹做盟主,統領聯軍討伐董卓。但是,討董聯軍卻互相觀望,按兵不動。有一次,各路將領在袁紹的大營開會,曹操對大家說:“大家起兵,為的是討伐董卓。現在董卓劫走天子,燒燬宮室,全華人心惶惶。這正是消滅逆賊的好時機,為什麼還要猶豫不決呢?”袁紹猶豫不決,又剛愎自用,曹操被迫帶兵單幹,後來被董卓大將徐榮擊敗。不過曹操經過這一次討伐戰鬥,覺得跟這些人一起,根本成不了大事(事實確實如此),就單獨到揚州(今安徽淮水和江蘇長江以南)一帶招募人馬,準備重整旗鼓。最後在謀臣荀彧的建議下,挾天子而令諸侯,打拉結合,網羅人才,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扛著皇帝的旗號把“有不臣之心”的各路諸侯打得屁滾尿流,並透過官渡之戰,徹底把袁紹打趴下,從此天下歸心,大有一家獨大之氣勢。
而劉備一開始就比較寒酸落魄,雖然頂著劉皇叔的頭銜,帶著桃園三結義的把兄弟關羽張飛到處耍狠鬥勇,但長時間都是到處寄人籬下,勉強找到一口飯吃。不過他作為漢室宗親,一直有匡扶基業,光復漢室的抱負。後來擼起袖子自己幹,但也只能小打小鬧,只圖溫飽。直至三顧茅廬,請到了臥龍諸葛亮出山,才為他制定了一個戰略規劃,那就是接管荊州,佔領益州,有了自己的根基後,再聯合孫權,對抗曹操,先三分後一統。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定下了天下三分的基本“國策”。諸葛亮也鞠躬盡瘁地去輔助劉備,蜀漢政權日漸壯大。
諸葛亮在《隆中對》稱孫吳的江東集團“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所謂的“江東集團”,是一個歷經了兩代三世建立起來的地方割據政權,它的創始人是孫堅,奠基者是孫策,真正的領袖是孫權。曹操說的“生子當如孫仲謀”說的就是孫權,可見其的厲害之處。
其實早在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的七年之前,江東集團的謀臣魯肅也為孫權制定了一個戰略規劃,那就是先取荊州,再去益州,由三分而兩立,和曹操劃江而治,然後再求一統。江東人才濟濟,如周瑜、張昭、魯肅、黃蓋、呂蒙,陸遜等,再加上有少年老成、雄才大略的明主,何愁大業不成。
由於十八路諸侯都是一群烏合之眾,眼高手低,自私貪婪,剛愎自用,成不了大氣候。所以曹魏、蜀漢、孫吳這三股力量就成了決定國家命運和歷史走向的決定因素。經過了一系列的陰謀陽謀,明爭暗鬥,打打合合,也就是《三國演義》(不是《三國志》)裡那些著名的“舌戰群儒”、“智激周瑜”、“火燒博望坡”、“攜民渡江”、“舌戰群儒”、“智激周瑜”、“周瑜空設計”、“群英會”、“草船借箭”、“苦肉計”、“諸葛祭風”、“火燒赤壁”、“智取南郡”、“三氣周瑜”、“割須棄袍”等著名事件,最終把三國鼎立從戰策變成了現實。
-
3 # 知常容
三國鼎立是偶然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劉備當時沒有拿下蜀地的話,曹操拿下了,那麼整個天下就肯定統一了,因為孫權好幾次表面上都承認了,曹操的正統性,不要忘記孫權的吳王,可是曹魏封的。
三國之所以三國,主要原因不在於曹操,而是在劉備,因為劉備始終扛著大漢的旗幟,所以他跟曹操對著幹,曹操就沒有辦法統一全國。
不過也從另一個方面可以看出劉備的大才,曹操看的沒錯啊。
回覆列表
不是偶然。
有其偶然性,卻也有其必然性。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江東孫吳據長江之險,唯有劉備一路跌跌撞撞以落魄皇族身份招兵買馬,收賢才,納賢良,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上將,才與曹,孫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