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生最服王陽明
-
2 # 流殤千年止於思念
王陽明,曾被當年明月譽為“千古第一等人”,精通儒釋道三家,開創“心學”,被認為是可以直追孔孟的聖人。“心止念絕真富貴,私慾斷盡真福田。”什麼是私慾,超過了基本慾望就是私慾,違背良心的慾望就是私慾。人都有慾望,我們應該把慾望控制在一個合適的度內,千萬不能任由其野蠻生長。
-
3 # 禪悟人生U其樂無窮
如何區分私慾?
在《傳習錄》的第六章第三節,陸澄接著又問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好色、貪財、慕名、虛榮等心,固然是私慾,但像平日的那些閒思雜念也是私慾嗎?”
王陽明的回答堪稱一絕,他說:“閒思雜念,歸根結底還是從好色、貪財、慕名、虛榮等這些病根上滋生的,如果能從本源上尋求,就一定能找到問題的答案。比如,你自信絕對不會有搶劫、盜竊,甚至強姦的想法,這是為何呢?因為你自己本身根本就沒有這份心思,如果你對色、財、名、利等這些心思,根本就不動心,在自己內心深處都剷除乾淨了,你的內裡只剩下完完全全的心的本體,還何來閒思雜念呢?而這便是‘心本身的寧靜不動’,便是‘感情的未發之中’,便是‘心胸寬廣,大公無私’。這樣,人心自然會與萬事萬物感應相通,自然可以做到情感上的中正平和,沒有了閒思雜念和外物的干擾,遇到事情時就會很坦然很從容的自如應對”。
王陽明真不愧為一代心學集大成者,他的這一“祛除私慾要做到心淨”的觀點,充分證明了他在心學上的高度認識和深刻理解。在王看來,只有做到本心不動(本心良善),世界才會變得更純,更美好,罪惡或邪惡才會減少。如果一個人心裡整天裝的都是亂七八糟、低俗惡毒之物,那你還能指望他做出些好的事情或高貴的舉動出來?
-
4 # 夕佳亭主
陽明學說,論及多端,然而細究之,通篇都是教人如何去“私慾”。
《傳習錄》上篇《徐愛錄》中談立志用功時說:“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幹,及其有幹,尚未有枝,枝而後葉,葉而後花。實初種根時,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葉想,勿作花想,勿作實想。懸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沒有枝葉花實?”
一提到“私慾”,人們立刻會聯想到“自私自利”、“損人利己”、“中飽私囊”,等等。然而陽明先生所說的“私慾”,並非僅限於此。而是指“以個人的主觀願望,違反事物的發展規律。”
就如上段中的“枝葉花實”一說,從“根”到“枝”到“葉”再到“花”最後“實”。反映了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而人在自然規律面前,能做到的是,把握規律,順規律之勢而為。反之,就要接受規律的懲罰。
比如賺錢,“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這個“道”,就是規律。自然,“損人利己”、“中飽私囊”、“貪贓枉法”,是違反了這個規律的。沒有經歷“根枝葉花實”的過程,想發財就去坑蒙拐騙搶銀行,自然會得到懲罰。
讀書做學問,搞科研,為官等等無不是如此。
所以,要想成功,唯一的途徑就是腳踏實地,勤奮努力。如果你是一粒種子,一段樹根,就創造合適的環境讓它發芽;如果你處於抽枝散葉開花階段,那就認真施肥灌溉,讓它茁壯成長,使之欣欣向榮。如果變成了果實,那就把頭低下來,審視一下幫助你成功的枝枝葉葉們,以及腳下那塊土地。去感謝它們,回饋它們,報答它們。
如此,人生便會順利,便會坦然,便會完美。
回覆列表
私慾就是見不得光的慾望,有違天道人道,讓天看不起的慾望。
比如,希望所有人都莫名其妙倒黴,就是他最名利雙收的時刻,希望所有人都相互莫名其妙傳染式擴大式仇恨和爭鬥,就是他最酸爽,最有成就感,最值得吹牛的時候,希望認知下行的人更蠢萌,更容易洗腦,更像殭屍,更多,就是他富貴的最大資本,最希望比他有本事能莫名其妙去撞牆,或被當牆撞,這是他前進路上一帆風順最好風景,最希望受到他負能量場影響的其他團伙都能“自覺”用他最忠心耿耿的通訊員,這是他永遠保持資訊優勢地位,永遠能讓別人想撞牆就撞牆的人,就可能是世界上最有私慾的人,也肯定是人走到哪哪就是風水最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