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怊之浪子
-
2 # 霞6112
小人的特點一般是心口不一,兩面三搗。表裡不一,喜歡在暗中造遙聲事,獻害他人,外面還裝著一幅假善來折蓋自己。
-
3 # 慎小七
可以參考孔子對小人與君子的界定方式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誰第一次用道德來區分君子與小人? A.孔子
“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三字經之中的“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混。”
從字面即可理解,若要展開講的話,會很多。
仁義禮智信的意思是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
溫良恭儉讓的意思是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
忠孝勇恭廉的意思是忠心、孝悌、勇敢、謙恭、廉潔
“仁義禮智信”指的是人應崇尚、追求的五種高尚品德,“溫良恭儉讓”指的是人應培養、陶冶的五種高尚品性,而“忠孝勇恭廉”指的是人應信守、踐行的五種高尚品格。品德之於品性,側重的是德性,更多的是對人的為人處世原則的概定;品性之於品格,側重的是性情,更多的是對人的自我性情秉持的概定;品格之於品德,側重的是風格、人格,更多的是對人的持家理政風格、人格的概定。三者中,品德是基礎,品性顯現的是品德自身的外現形態,品格顯現的是品德表象化後的典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實為裡、表的關係,多種美德實際上統籌於一個核心,分野為三個方面、三種層面,它們相互拱戴、相得益彰、水乳交融。
一切不利於自己的和自己作對的都可以稱之為小人,小人的存在阻礙了我們自身的發展,這時候就需要想辦法規避小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