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賽馬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詳。
田忌在孫臏的建議下,以自己的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以上等馬對中等馬,三局兩勝贏了一次齊威王。此前田忌一直輸給齊威王,只贏了一次便名垂青史。重點是田忌當面贏了齊威王,可見一點都不給齊王面子。
再往前孫臏也是當時出名的人物,被龐涓陷害後逃到齊國,孫臏並沒有直接到齊國入仕,而是到田忌手下做了門客,為田忌出謀劃策,這就很耐人尋味。田忌在孫臏的幫助下不僅贏了齊威王,戰場上也是如虎添翼,幾場大戰把魏國的霸主地位徹底打沒了,可惜田忌最後並沒有得到封賞,反而被迫出奔楚國。田忌與鄒忌不和,就讓自己人冒充田忌的下手,到集市上找人占卜,卜問“欲行大事”的兇吉,也就是謀反。鄒忌將占卜師抓住獻給齊威王,田忌解釋不清楚,只好帶領家臣攻打臨淄,要求交出鄒忌。雜牌軍沒有打過正規軍,於是田忌被迫到楚國避難。
成侯鄒忌惡田忌,使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為將三戰三勝,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執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臨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
如果仔細看這段史料,會發現田忌如果真的要謀反,只要打完桂陵之戰或馬陵之戰,帶著士氣高昂的齊兵殺入臨淄城即可,更不會拙劣地去大街上卜問。齊威王是有名的賢君,怎麼會相信鄒忌拙劣的演技呢?結論可能是齊威王願意相信,或者齊威王就是事件的導演。
後來齊宣王繼位後,知道田忌是被冤枉的,就召他回國。然而冤枉好人的鄒忌卻沒有被處罰,問題出在哪裡呢?田忌可能是一位功高震主的權臣,這就說得通了。田忌是齊國宗室,戰國名將,幾次打敗魏國,以至於齊國只知田忌而不知齊威王,像孫臏這種人才都直接去投奔田忌了。無論田忌有沒有謀反的心思,但他具備了謀反的能力,這就觸及了君主的底線。
作為國君,齊威王是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的。於是齊威王授意鄒忌誣陷田忌,在田忌沒有掌兵權的時候。作為田忌處理得也非常巧妙,他帶領手下攻打臨淄,只要求交出鄒忌,卻沒有打出謀反的旗號,做事留有很大的餘地。而齊威王拔除了眼中釘,也沒打算對鄒忌趕盡殺絕,人才出奔與迴歸在那個年代是很平常的,說不定哪天還用得到田忌。
田忌到楚國有足夠的政治資本,首先田忌本身是名將,楚國不要白不要。其次田忌率兵攻打臨淄,表示與齊國決裂,楚國也覺得田忌有利用價值,就給田忌封侯。這樣齊威王與田忌的君臣角力就完美了,雙方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且都留有迴旋的餘地。
田忌賽馬的故事想必大家耳熟能詳。
田忌在孫臏的建議下,以自己的中等馬對齊王的下等馬,以上等馬對中等馬,三局兩勝贏了一次齊威王。此前田忌一直輸給齊威王,只贏了一次便名垂青史。重點是田忌當面贏了齊威王,可見一點都不給齊王面子。
再往前孫臏也是當時出名的人物,被龐涓陷害後逃到齊國,孫臏並沒有直接到齊國入仕,而是到田忌手下做了門客,為田忌出謀劃策,這就很耐人尋味。田忌在孫臏的幫助下不僅贏了齊威王,戰場上也是如虎添翼,幾場大戰把魏國的霸主地位徹底打沒了,可惜田忌最後並沒有得到封賞,反而被迫出奔楚國。田忌與鄒忌不和,就讓自己人冒充田忌的下手,到集市上找人占卜,卜問“欲行大事”的兇吉,也就是謀反。鄒忌將占卜師抓住獻給齊威王,田忌解釋不清楚,只好帶領家臣攻打臨淄,要求交出鄒忌。雜牌軍沒有打過正規軍,於是田忌被迫到楚國避難。
成侯鄒忌惡田忌,使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我為將三戰三勝,欲行大事,可乎?”卜者出,因使人執之。田忌不能自明,率其徒攻臨淄,求成侯。不克,出奔楚。
如果仔細看這段史料,會發現田忌如果真的要謀反,只要打完桂陵之戰或馬陵之戰,帶著士氣高昂的齊兵殺入臨淄城即可,更不會拙劣地去大街上卜問。齊威王是有名的賢君,怎麼會相信鄒忌拙劣的演技呢?結論可能是齊威王願意相信,或者齊威王就是事件的導演。
後來齊宣王繼位後,知道田忌是被冤枉的,就召他回國。然而冤枉好人的鄒忌卻沒有被處罰,問題出在哪裡呢?田忌可能是一位功高震主的權臣,這就說得通了。田忌是齊國宗室,戰國名將,幾次打敗魏國,以至於齊國只知田忌而不知齊威王,像孫臏這種人才都直接去投奔田忌了。無論田忌有沒有謀反的心思,但他具備了謀反的能力,這就觸及了君主的底線。
作為國君,齊威王是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的。於是齊威王授意鄒忌誣陷田忌,在田忌沒有掌兵權的時候。作為田忌處理得也非常巧妙,他帶領手下攻打臨淄,只要求交出鄒忌,卻沒有打出謀反的旗號,做事留有很大的餘地。而齊威王拔除了眼中釘,也沒打算對鄒忌趕盡殺絕,人才出奔與迴歸在那個年代是很平常的,說不定哪天還用得到田忌。
田忌到楚國有足夠的政治資本,首先田忌本身是名將,楚國不要白不要。其次田忌率兵攻打臨淄,表示與齊國決裂,楚國也覺得田忌有利用價值,就給田忌封侯。這樣齊威王與田忌的君臣角力就完美了,雙方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且都留有迴旋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