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李笑談古今事
-
2 # 魔方歷史觀
梁武帝蕭衍,字叔達,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在位時間有四十八年。
蕭衍在建立南梁後,在執政初期還是很出色的,首先,勤於政務,一年四季,不論什麼天氣,他都是五更天起床,批閱奏摺;還有就是在聽取意見上,廣開言路,讓人在門前放兩個盒子,一個叫謗木函,一個叫肺石函,讓朝堂之中如果是有人有意見,就寫出來放到肺石函中,如若是百姓,想要提建議,就寫成書信投放到謗木函裡。
作為一個皇帝,蕭衍在節儉方面相比於歷史上的其他皇帝也是比較突出的,這位皇帝不講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過好幾次的,吃飯也是蔬菜和豆類,有時候太忙,就吃點粥充飢。
此外,蕭衍在經學、史學、詩文、音樂、書法等方面也頗有建樹,特別是在佛學方面,蕭衍曾傾注大量精力研究佛學,他把儒家的“禮”、道家的“無”和佛教的涅槃、“因果報應”揉合在一起,創立了“三教同源說”,在中國古代佛教思想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但梁武帝也是因為佛教,使得晚年怠政,蕭衍晚年篤信佛法,甚至好幾次出家做了和尚,也每次出家後,大臣們都用鉅款將他“贖”回,而也正是蕭衍沉迷佛法,沒有多餘的精力治理朝政,使得朝堂上奸臣當道,朝政昏暗。
而在最終,經歷了“侯景之亂”後,梁武帝在臺城皇宮淨居殿駕崩,享年八十六歲。
-
3 # 陳相因631
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唱道: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探桑南陌頭。
十五嫁為盧家夫,十六生兒字阿侯。
-
4 # 貽生
獨有一蕭衍老翁,儉過漢文,勤如王莽,可謂南朝一令主。蕭衍性格勤儉虛飾,深沉機略,他到了晚年,因看破紅塵,醉心於佛教,不理政事,最終倒致侯景之亂,最後蕭衍連餓帶病加生氣,八十六歲死於淨居殿,死後諡為武帝,廟號高祖。
-
5 # 乘風破浪的水哥
梁武帝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是南朝諸帝王中執政最長的;蕭衍博通文史,為“竟陵八友”之一;早年伐齊建梁,勤於政務,克己為民,對南方經濟的復甦很有作用;晚年篤信佛法,大興寺廟,如唐杜牧所寫《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可見南朝佛法之興盛;人精力畢竟有限,早年的豐功偉績早已在他四次捨身佛同泰寺中一次次磨滅,再大的家業也打不住太多青壯年捨身入佛教,社會生產力加劇減少,最終的侯景之亂也就不意外了。一生的榮耀與建立的帝國卻在晚年瞬息覆滅,落得被囚絕食。
-
6 # 六朝風流
梁武帝蕭衍在南北朝皇帝之中算得上一位翹楚,和其子昭明太子蕭統,簡文帝蕭綱,孝元帝蕭繹並稱為“四蕭”,這父子四個幾乎是全才,在歷朝歷代皇帝父子中沒有超越過他們四個的,梁武帝的軍事才能也非常厲害,從西部起兵奪天下,成功奪取天下的幾乎沒有。蕭衍從雍州起兵一路勢如破竹奪了南齊的江山。早期他非常勤政,史家稱為天監之制,晚年剛愎自用,好大喜功聽不進別人的話,才有侯景之亂,所以86歲自我解嘲:天下自我得之,又自我失之,又有什麼可遺憾的呢?看來還沒有老糊塗。也有可能他能超過乾隆的89歲,因為蕭衍是餓死在臺城的 ,老皇帝身體一直都很好的。
-
7 # 趣觀歷史
在南北朝分裂對峙的動盪時代,短短一百七十年中,就有九個王朝和五十六位皇帝先後登場。在這麼多的帝王之中,有一位皇帝給這段黑暗歲月帶來了些許光明,而且橫跨三朝、熬死了二十四位其他政權的君主。他就是梁武帝蕭衍。
▲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劇照
蕭衍,字叔達,出身蘭陵蕭氏,乃是漢初名相蕭何的二十五世孫,生於劉宋政權大明八年(公元464年),距離劉宋王朝滅國只剩15年。隨著劉宋王朝覆滅,天下又陷入諸侯混戰,蕭衍族叔蕭道成趁機崛起,建立了南齊王朝。青年時期的蕭衍,親身經歷了劉宋王朝滅亡和南齊短暫的“永明之治”,深刻意識到其弊政所在,任職期間注重安撫百姓並累遷至雍州刺史,頗受齊明帝蕭鸞厚遇。
▲今人仿建的南朝宮殿
南齊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因東昏侯蕭寶卷荒淫無道,並冤殺了蕭衍之兄蕭懿,蕭衍遂起兵討伐。行動成功後,蕭衍擁立齊明帝第八子、蕭寶卷胞弟蕭寶融為帝,自己則升任大司馬,掌管中外軍國大事,享有“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特殊待遇。兩年後,蕭衍在心腹的勸說下覺得時機成熟,於是開始散播民謠“行中水,為天子”,同時又不斷逼迫蕭寶融禪位。中興二年(公元502年)四月初八,蕭衍正式祭告天地,接受百官跪拜朝賀,建立南梁政權。這一年,蕭衍不過39歲。
▲南梁、東魏、西魏政權疆域圖
蕭衍稱帝后,充分吸取劉宋和南齊的經驗教訓,不僅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糾正種種朝政弊端,還從自身做起,帶頭縮減宮廷用度。在他的帶領下,南梁一度達到了“自江左以來,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獨美於茲”的盛世之景。毫不過分地講,如果蕭衍晚年不怠於政事、任命小人的話,其功績足以稱為千古一帝。誰也沒有想到,這位皇帝會因為晚年收留一人,竟落得活活餓死的可悲下場。
▲南北朝時期權臣劇照
此人便是東魏高歡手下大將侯景。由於侯景作戰能力高超,高歡對其頗為倚重,不料侯景卻是個反覆無常的奸詐小人。自高歡死後,侯景先是為禍東魏,接著又南下投靠蕭衍。蕭衍此時已經年邁昏聵,一時心軟就聽信了侯景的效忠之言,想利用他進行北伐大業,以便一統天下。沒過多久,梁朝在對東魏的戰事之中失利,蕭衍開始與東魏權臣高澄和談,但東魏方面提出必須以交出侯景作為和談前提。侯景聽說話,決定先下手為強,集結部隊發動叛亂,攻入建康,將梁武帝蕭衍圍困於臺城多日,一代帝王蕭衍最終因飢寒交迫而死,享年八十六歲。
▲清人所繪梁武帝蕭衍畫像
令人意外的是,這位下場淒涼的君主卻是南北朝時期經歷最傳奇的皇帝。南朝一共有宋、齊、梁、陳四個漢人政權,蕭衍經歷了其中三個,同時見證了北朝24位皇帝的登基更替。要知道,南北朝總共就只有56位皇帝,蕭衍一人幾乎就見識過其中大半。值得一提的是,蕭衍比名垂青史的北魏孝文帝要大上三歲,與他是同時期的競爭對手,然而在孝文帝曾孫繼位執政時期,蕭衍仍把持南朝政權,不得不令人佩服其壽命之長。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十二·梁紀十八》《梁書·武帝本紀》
-
8 # 三潭映月12
值得尊敬的一代文武雙全的帝王。蕭氏能出勤耕苦讀文攻武衛的象樣家族,真令人驚訝仰慕!…梁武王屬蕭何二十五代孫。吾輩姓蕭。事隔千年,雖不敢苟合牽強,但上蒼自賜蕭姓於已,特感榮光…
-
9 # 醉愛侃足球
蕭衍是南蘭陵郡武進縣人(大致位於今江蘇省丹陽市)。其祖上也是名門望族,據記載他應該是西漢宰相蕭何的第二十五世孫。他小時候就展現出了自己那份獨特的聰明才智,稍大一點師從竟陵王蕭子良,成了他徒弟中最知名的一個。而後齊武帝病重,其孫蕭昭業即位,但這位年輕的皇帝只知道貪圖享樂而不知道處理政事。這可急壞了執掌超綱的蕭鸞,他試圖廢掉蕭昭業而自立為帝但又害怕篡位會被天下人恥笑。這時蕭衍給他出了個好主意,他讓蕭鸞把蕭昭文帶回京師,隨後擁立其為帝。
此時的蕭昭文年僅十五歲,朝政大權自然是掌握在蕭鸞手中。不久後他不甘為人臣子而逼迫小皇帝退位,隨後自立為帝。登基之後他沒有忘記蕭衍曾經的指點,於是他任命其為中書侍郎,不久後又提升他為黃門侍郎,就這樣蕭衍的地位漸漸的顯赫了起來。蕭鸞在位五年去世,其子蕭寶卷即位。這個皇帝的昏庸與無能和蕭昭業相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蕭寶卷濫殺忠良賢臣,蕭衍與他漸漸的開始不對付,但一直一來也沒有撕破臉面。直到蕭衍的哥哥被殺他終於沉不住氣了,而後他集結大臣試圖廢掉蕭寶卷,同時這個想法也得到了眾人的認可。
不久後蕭衍結合南康王蕭寶融以及徵虜大將軍王珍國舉兵建康滅了蕭寶卷這個昏君,隨後在他的擁戴之下蕭寶融即位為帝。蕭衍也因為擁戴有功被封了大司馬,從此掌握國事。大權在握的他有心自立為王,但他深知此時不能輕舉妄動因此長時間按兵不動。直到他的朋友沈約三番兩次勸他行動他才把上位一事攤到桌面之上。而後沈約等人逼迫蕭寶融退位,他們還利用百姓的迷信製造出蕭衍是天選之子的假象。其後寶融退位併吞金而死,蕭衍追封厚葬於他後在建康即位。
蕭衍初登帝位時吸取了前朝滅亡的教訓,他勤於政事,處理國家大事不分晝夜,無論春夏秋冬都是五更天便起床做事。他聽人納諫並賞賜那些敢於直言指出皇帝錯誤的大臣,他勤儉治國身為帝王衣服還要縫縫補補直到不能再穿為止。他重視地方官員的任免並要求不管大小官員都要做到清正廉明。在他的統治與治理之下樑朝的江山更加的穩固,百姓的生活也更加順遂。但這樣一個皇帝后期痴迷與佛事置江山社稷於是我危難之中。
可能是因為經歷了愛子的叛變,讓蕭衍有些倦怠生活,老年時的他痴迷於佛事並且不顧朝中大事。據文獻記載,梁武帝後期都城附近有佛寺五百多所,每一個建造的都十分華麗。都城附近的僧人也有十萬餘人,他們還掌握了極大的財富。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梁武帝對佛事的痴迷程度以及他因為嚮往佛門對僧侶的縱容。據悉從公元527年到公元547年這二十年見梁武帝曾先後四次出家,而他幾乎每個人每次出家都需要朝廷花重金將其贖回,二十年間朝廷為了他花費將近4億錢幣。
蕭衍研究經書時不吃葷食他也要求其他僧侶不食,年老的他不近女色也要求其他僧侶不近女色,總之就是在他這裡形成了僧人戒葷戒色的慣例。老年時期的他不聽大臣勸告一心修煉佛法並且不顧百姓負擔大肆修建佛寺,在此種狀態之下樑朝的國力日漸衰退,最終出現了侯景之亂一般的禍事。此事之後八十多歲的蕭衍居住在臺城的宮殿之中,一日他飢渴難耐找人尋找蜂蜜。可偌大的宮殿無一人搭理他,最後這位八十多歲的老皇帝在飢餓與口渴的無奈中逝世。
縱觀蕭衍的一生,他年少成名後仗著家世謀了個高官。但他在其位謀其事而後幫助蕭鸞成就大業也為自己謀得了尊貴的地位,最終他逼迫蕭寶融退位而自立為王建立大梁。建國之初他勤政愛民、生活簡樸,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痴迷佛門,變成了一個愛江山更愛佛門的皇帝。而後大梁王朝也在他的揮霍下變的一天不如一天,他也因為自己的糊塗落了個被餓死的下場。
-
10 # 品點歷史
梁武帝蕭衍,字叔達,南蘭陵中都裡(今江蘇武進)人,南北朝時期梁朝的開國君主。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也是漢初三傑之一蕭何之後。蕭衍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的人生分為兩個明顯的階段,前一階段,他是一個勵精圖治的明君,勤奮和賢明,超過了歷史上大多數君王,但是到後期,他又成了一個昏君,重用小人,偏聽偏信。尤其是崇尚佛學,簡直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甚至幾度拋下皇位,跑去寺廟出家。而他最後,也被叛臣圍攻,一代帝王,活活餓死,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一、初勤於政務,後荒廢朝政不管是《梁書》還是《南史》,皆記載梁武帝在統治前期“性甚恭儉,亦能勤政恤民”。他冬天四更便起床批改公文奏章,手都被凍裂了。而且他“不飲酒,不聽音聲,非宗廟祭祀、大會饗宴及諸法事,未嘗作樂”。登基後不久,梁武帝就下詔遣散後宮樂府人員。在免除了一系列的娛樂活動之後,他開始勵精圖治,完善國家的行政法制。
在完善了法律之後,梁武帝很自然地把重心轉移到整風肅紀上來。他曾經在南齊當過官,認為齊國的官場不良風氣為行政體制混亂、部門交叉、權責不清、互相推諉、貪汙腐敗、執法不嚴。因此,他採取了明察暗訪的形式,瞭解國家詳情。在梁武帝統治前期一系列的改革舉措下,朝廷官治日趨清明,社會秩序有條不紊,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但就在國家的政治根基日趨鞏固,梁武帝本可以穩穩地做一個流芳百世的明君之時,他卻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梁武帝崇尚佛學,到後期更加嚴重,甚至不顧社稷安危、不顧朝臣反對,既不傳位於子,也不託付於人,孑然一身入佛為僧。
據《資治通鑑》記載,梁武帝20年內有三次在同泰寺出家。雖每次都被贖回,但即使還俗,他仍在其位不謀其政,一心向佛。他不僅讓僧人做官,而且把佛學慈悲為懷的思想引入行政法制之中,由此造成貪汙腐敗、賞罰不明,廉潔的人自進無途,貪汙的人懲治無法,直言的人受害,諂媚的人升官。
二、初崇尚儒學,後佞信佛教梁武帝因為統治後期佞信佛教而親手葬送了自己的國家,但是在統治前期,他卻是推崇儒家思想,致力於發展教育和改善民生。他認為,漢朝的興盛源於崇尚儒學,而魏晉以來社會動盪不安的原因多為儒學不興。
因此,梁武帝總結歷史教訓,於天監四年(公元 505 年)下詔建立五館,招收學生,發展儒學。在梁武帝的推動下,全國的儒學教育被推廣開來。眾所周知,儒學倡導仁政,以人為本。但因魏晉以來,國家賦稅繁重,加之戰亂,民生凋敝,人丁不興。鑑於此,梁武帝圍繞富民養民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舉國上下的努力下,梁武帝統治前期,國家得到了快速發展,國庫殷實,人民安居樂業。
但是,梁武帝推崇儒學、振興國家的種種努力,都在他佞信佛教後付之東流、功虧一簣。他雖自身佛學造詣甚高,但因痴迷佛學、廣建寺廟,形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景象。
這些寺廟不僅建造得富麗堂皇,僧尼眾多,而且在梁武帝的影響下,這些僧尼的社會地位頗高,和尚有白徒(勤雜人員),尼姑有養女,並都有資產,幾乎佔總人口數的一半。國家的財政大多投入於此。此外,梁武帝幾次於同泰寺出家,每次都需重金贖出,有兩次都多達一億萬錢。這些無不造成巨大的財政壓力,使國庫虧空,賦稅加重。
而且,梁武帝不僅自己捨身事佛,還倡導平民百姓和文武大臣同樣信奉佛教,致使全國上下空談之風盛行,比西晉有過之而無不及。長此以往,梁的國運日益衰落,為以後的亡國埋下了伏筆。
三、初任人唯賢,後任人唯親南北朝時期,門閥制度盛行,寒門子弟多入仕無望。梁武帝建國之後,主張不論出身,設官分職,惟才是務。除了透過招募、舉薦賢能,梁武帝還將通經與利祿、仕途聯絡起來,使儒學重新成為利祿之途、進身之階,這不但提高了儒學的地位,而且為寒門學子提供了入學和試吏的途徑。比如,他開設五館,建國學,由國家供給食宿,寒門學子多求學於此。
透過一系列任人唯賢的舉措,梁武帝在統治前期培養了一批棟樑之材,鞏固了江山社稷。其實,在南朝時期,各代君主為了平衡宗親和門閥大族的勢力,往往起用寒門庶士和外姓大臣參掌機要。這樣雖強化了皇權,但也增加了君主與宗親之間的芥蒂,導致宗室之間互相殺戮,其中宋齊兩代最為突出。且梁武帝曾親身經歷了齊朝的皇室紛爭,因此他認為只有優待宗室,才能避免自相殘殺。
特別是到了統治後期,他的猜疑之心集中到外姓大臣身上,因此更加任人唯親,軍政大權多交於宗親之手,不管宗親是否算得上將才,他都任命他們為北伐的主帥,結果雖兵精糧足,但無不以失敗告終,而且這些宗親主帥中不乏臨陣脫逃、投敵叛國之輩,但他均未特別降罪。除了過度相信宗親,梁武帝還過度放縱宗室胡作非為,如蕭正德。
初蕭衍膝下無子,於是過繼六弟蕭宏的第三子蕭正德為子。而後蕭統出生,蕭正德還歸本宗。待蕭衍稱帝,立蕭統為太子,封蕭正德為西豐縣侯,食邑五百戶。但蕭正德從此懷恨在心。普通六年(公元 525 年),蕭正德投奔北魏。
然而,到了北魏的蕭正德雖然謊稱自己是被廢的太子,但當時南齊的蕭寶寅已先投靠了北魏,是蕭寶寅向北魏孝明帝上奏說:“哪裡有伯父做天子,父親做揚州刺史,而拋棄骨肉至親,遠投他國的人?這樣的人還不如殺死。”因此,北魏對蕭正德不加禮遇。蕭正德眼看在北魏無法容身,於是在普通七年(公元 526年)又從北魏逃回梁。謁見梁武帝磕頭謝罪,梁武帝並沒有責備他,只是流著淚訓誡他一頓,依然恢復了他的封爵,還任命他為徵虜將軍。
但是梁武帝的恩寵並未讓蕭正德悔改,反而讓其更加有恃無恐。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侯景擬反叛,他看出蕭正德的奸心,私下裡與蕭正德勾結。蕭正德以為這是上天助他,便答應侯景裡應外合。等侯景到達長江邊,蕭正德便暗中將空船弄到江邊,謊稱是運送蘆葦,其實是幫助侯景。而朝廷並不知道他的陰謀,還派他守衛首都建康重要的門戶朱雀航橋。因此,侯景到後,蕭正德便指揮軍隊和侯景一同進軍。
之後侯景擁立蕭正德為帝,改年號為正平,自己為丞相。但是很快,蕭正德就被侯景殺害了。在“侯景之亂”時,不僅有蕭正德里應外合,還有梁武帝的第八子武陵王蕭紀坐視不救,反而自立王。由此可見,梁武帝統治後期任人唯親的做法,不但沒有幫助他籠絡人心、鞏固江山社稷,反而導致這些宗親恃寵若嬌、狂傲自大、自相殘殺。
四、初虛懷若谷,後剛愎自用建梁之初,梁武帝學習古代聖賢的做法,如果功臣和有才之士沒有受到賞賜和任用,便可以往肺石函投書信。如果普通百姓想要給國家提建議和意見,則可以往謗木函投書信。除此之外,統治前期的梁武帝也毫不忌諱大臣對他的過失直言指正。
但是到了統治後期,梁武帝開始變得剛愎自用,聽不進逆耳忠言。大臣賀琛針對時弊給梁武帝寫了一份奏摺,大致分為四個方面:賦稅租課繁重,加上官吏搜刮民脂民膏,百姓無法安居樂業;官場浮誇攀比之風盛行,奢侈浪費現象嚴重,吏治混亂,諂媚之臣作威作福;連年征戰,百姓無法休養生息。”
賀琛整篇奏摺言辭中肯,並不過激,但梁武帝對賀琛的秉公陳述卻大發雷霆,不但聽不進一絲建議,反而口授敕書,逐一反駁,痛加斥責。見此情況,大臣們漸漸都不再敢講真話,朝野上下阿諛之風更加盛行。
最突出的例證就是朱異。朱異之所以被梁武帝賞識,居權要三十餘年,除了他本身確有才華,更大的原因是他阿諛奉承。中大同二年(公元 547年)正月十七日晚上,梁武帝做了一個夢,“夢中原平,舉朝稱慶”。第二天,他把這個夢講給朱異,並說:“我這個人很少做夢,如果有夢,一定應驗。”朱異阿諛道:“這是天下統一的預兆。”
不久,侯景有意歸順蕭衍。雖然當時眾人皆知侯景為人反覆無常,奸詐陰險,其他國家的君主都不願接受他,但是因為侯景當時擁有中原十三州,所以梁武帝更加相信他所做的夢是神靈的指示。然而,在他召群臣廷議侯景之事時,群臣都反對,但群臣的建議與梁武帝的想法是背道而馳的,於是他猶豫地自言自語說:“我的國家現在完整堅固,如今忽然接受侯景十三州的土地,豈是小事?萬一引起麻煩,後悔都來不及!”
雖然聽梁武帝這麼說,但是朱異早已揣摩到他的心意,明白他的想法,於是應聲回答說:“自從陛下登基,在您的英明領導下,無論南北,人民歸心,只因沒有機會,才使他們的心願不能完成。而今,侯景出魏國一半的土地,如果不是上天改變他的心意,賢才讚許他的計謀,怎麼能發生這種事情!拒不接受,恐怕斷絕以後英雄豪傑迴歸的道路。利害非常明顯,請陛下不要有太多顧慮。”朱異此話一出,深得梁武帝心意,於是他不顧群臣反對,決定接受侯景歸順。但也因此引狼入室,最終自己被俘,餓死於囚室,屈辱地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
11 # 電視劇裡看歷史
怪人
欲談蕭衍,先說佛教。佛教是起源於古印度天竺屬國(今尼泊爾境內)的古老宗教,創始人為喬達摩悉達多,也就是華人熟悉的如來佛祖。佛教在東漢時期傳入中國,如今佇立在洛陽的白馬寺就是中土第一家佛寺。
由於佛教包容性和創造性都很強,中國歷史上很多皇帝都偏愛佛教,蕭衍也不例外。蕭衍本是南齊大臣,也算是南齊皇室宗族。梁武帝蕭衍文武全才,曾力退北魏,38歲以軍事政變獲得帝位,在政局動盪的南朝他一口氣做了47年皇帝,在軍事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十分難得,在位期間,勤政節儉,國力強盛,是一位難得的好皇帝。
但是蕭衍有個問題,喜歡當和尚本來這不是大問題,而且蕭衍也從沒有讓佛教中人參與政治,但是這貨居然動不動就要出家,這哪個大臣能受得了?不理朝政,南梁大權逐漸落,最終爆發了侯錦之亂,北周奪取巴蜀後,南朝對北國的優勢徹底消失。
回覆列表
他是一個好領導
梁武帝蕭衍是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建立者。
眾所周知,往往一個朝代的開創者都不是庸碌之人;因為一個新的國家的誕生必然經歷無數的戰火與鮮血,建立一個國家就是一個無比艱辛的創業過程,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莫過如此。
蕭衍不僅在政治上多有建樹,在軍事、藝術領域也都有卓越的成就。軍事上,他多次作為軍隊的統帥對戰北魏的軍隊;藝術上,他是“竟陵八友”之一,而且在音樂和繪畫上多有佳作。
登基稱帝之初,蕭衍還稱得上一位明君。他十分勤於政務,史書上說他無論春夏秋冬,五更起床批改奏章。單是這一點就足以讓不少皇帝望塵莫及了。而且他還很重視採納臣子的意見,專門設立“意見箱”讓他們大膽諫言。這也是一位好領導應有的表現。
把袈裟給朕披上
可晚年的時候,蕭衍變了,他不再是原來那個少年了。他開始崇信佛教,成為了一名虔誠的佛教徒;信佛本也沒什麼錯,可因為自己信佛給國家造成損失就是他的錯了。
南梁普通元年,這一年可是一點也不普通,因為這一年梁武帝開始作了,他給自己起了個法號——冠達。不僅如此,為了方便自己禮佛,他還在皇宮旁邊建造了一座寺廟,命名為同泰寺。皇帝嘛,建造繁華宮殿都不是事兒,區區寺廟自然不在話下。
一天,蕭衍去廟裡參拜佛祖,一幫臣子跟隨在自家老闆的後面;眼巴巴地等了好久,終於是香也燒了佛也念了,大臣們心想這下子皇帝該消停一段時間了吧。可讓他們目瞪口呆的是皇帝竟然脫下龍袍穿上了袈裟,和他們說:“朕要出家!”
皇帝一門心思要當和尚,大臣們雖然懵圈,可該勸還得勸。在一眾大臣苦口婆心的勸解下,三天後,蕭衍才終於同意大臣們把自己“贖回去”。因為當時的風俗是和尚要還俗必須要花錢向寺廟贖身,老李怎麼感覺有點像某些不良場所呢。得,無奈的大臣只能自己掏腰包把老闆給買回去;可這一花就是一億錢,你要問為什麼,皇帝肯定得比別人貴啊!
沒想到蕭衍還上癮了,第一次沒成功,蕭衍還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真是堅持不懈、鍥而不捨!講真的,他當時都八十多歲了還這麼能折騰,真是精力旺盛!皇帝高興了,可苦了一幫官員,每次都得出錢贖人。
要做就做真和尚
歷史上有很多人只是名義的和尚,其實照樣喝酒吃肉、娶妻生子,最有名的當屬《水滸傳》裡的花和尚魯智深了。但蕭衍卻是認真的,佛門的清規戒律他是樣樣遵守。
和尚不吃肉,蕭衍還真的一點葷腥都不沾;不僅自己不吃肉,他還不讓祖宗吃肉:他規定祭祀的時候不準用真的牛羊豬肉,只能用麵糰捏的做的三牲。和尚不近女色,蕭衍從五十歲之後就不再和後宮嬪妃同房。
更誇張的是,他還異常節儉;節儉到什麼程度呢?史書上說他一頂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子蓋了兩年,如果史書記載屬實的話,那梁武帝可真就太厲害了。不過就算不全屬實,起碼可以說明梁武帝不是一位沉迷享受的君王。
一人信佛全國遭殃
皇帝的喜好就是當時社會的風向標。在梁武帝的大力支援下,當時的梁朝幾乎是處處有寺院,家家有僧侶。光是建康城內,就有超過500所寺廟,100000名僧人。
要知道,在當時,寺廟不僅佔有大量土地,而且無需繳納稅賦。和尚們將土地交給百姓耕種,到頭來大量的糧食卻進了他們的口袋。社會資源是有限的,僧人們不勞而獲,百姓卻被逼得生計艱難,國家因此民不聊生。
再加上皇帝崇尚佛教,百官自然上行下效;為了表現自己的忠心,他們把大筆的錢財捐到寺廟。反過來,他們又加倍剝削底層民眾來補貼腰包,這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矛盾。
可以說,蕭衍一個人信佛,全國的百姓都得替他買單!
老李認為倘若蕭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那他信佛自然無關緊要。可作為一國之主,他的所作所為無疑成了禍國殃民之舉。
當你的位置達到足夠的高度,你的一舉一動都牽扯到無數人。權力和責任是對等的,有時候我們眼中的大人物在某些方面是不比我們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