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中拾遺

    先說一下兩者的簡單情況。夏朝距今大約4000年到3500年。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一般認為夏朝是多個部落聯盟組成的國家,最典型的代表是二里頭文化。 齊家文化距今約4200年至3600年。大約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已經進入銅石並用階段,主要遺址位於甘肅臨夏市廣河縣齊家坪遺址。齊家坪遺址1924 由考古學家安特生所發現。是探索中國古代早期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

    先說有關聯的方面。

    從時間上看,兩者重合時期非常長。可以說是同一時期共同存在了很長時間。

    從自然環境看。竺可楨在研究後曾說:即從部落文明開始,一直到夏朝,此時的年平均溫度比現在高2℃左右。後來很多科學手段也證明,得益於當時溫暖溼潤的自然環境,熱帶、亞熱帶的象、水牛等在北方都能看到,當時的西北地區很多地方,包括甘肅南部環境很好,水草遠比現在風貌,是以農業為主的。且使用的陶器符合農業社會的特點,不同於遊牧民族。這一點上雙方都有共同的基礎。其實到到商朝時,氣候才逐漸變冷,逐漸趨於現在的情況,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和我們傳統的觀念西北是以牧業為主不一樣。當然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年代,西北地區半農半牧也是很常見的。

    再說一下文化交流。早年《光明日報》上有篇探討的文章,大意是,從考古發掘來看,有一個脈絡:青銅文化是從西向東傳播的。陶瓷文化是從東向西傳播的。當然只是作者自己的觀點。但是足以說明的是在4000年前,人類的交流之頻繁,範圍之廣闊,是今人所不能想象的。也可能那時候齊家和二里頭已經有緊密聯絡,相互影響了。

    再說不同的地方。

    從地域範圍來看,傳統認知是夏朝的活動中心在今天的河南,以及以此中心的周邊地區。如果說夏朝是一個明確的國家,他的疆域西不過陝西。大禹分天下為九州,雍州在包括今天陝西,甘肅,青海的一部分,但是這如同傳說,不好界定。而齊家文化位於甘肅臨夏廣河縣。從地域來看,兩者相差比較遠,作為夏文化一部分可能性不大。

    再說一下文化傳承。從考古發掘來看,以玉器為例,夏朝包括之前的部落時代出土的玉器,二里頭最突出的是兵器玉。如玉戈、玉戚、玉鉞、玉刀等等。但是至今為止,沒有發現同時期南方地區出土的玉琮。說明南北方互相聯絡不是很緊密,到了商朝時期,玉器才出現了大融合,很多玉器才逐步統一規範,發展,比如玉琮,玉璧,玉璋、玉鉞等等。此後出土的玉器南北方基本趨於一致。這也從側面印證,夏文華是逐步融合的,他吸納了周圍的文化,逐步發展為自己的文化。它有可能也吸納了西北的齊家文化。但是齊家文化出土有玉琮,應該說他和中國南方地區的文化傳承應該大於北方。

    再者,如果屬於同一種文化,同一時期一般會用同一名字來命名,比如仰韶文化,很多地方都有相同的文化遺存。能各自命名,說明還是有各自的特色。

    可以說,齊家文化和二里頭文化並存,且互相交流。都是華夏民族早期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2 # 青年史學家

    首先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夏朝是否存在至今仍然是一個存在爭議的問題。至於夏文化,如果作為一個商代之前的文化形態的代名詞是沒有爭議的,因為從目前的考古和歷史研究的結果表明,商朝之前的確存在一個文明形態。

    而二里頭文化出現在距今大約3800-3500年左右,其分佈中心在今天的河南中、西部的鄭州和洛陽地區以及山西省西南部的運城、臨汾地區,西至陝西關中東部、丹江上游的商州地區。而根據考古測定,齊家文化距今約4100年左右,因此在時間上,齊家文化要早於二里頭文化。因此,題目中關於二里頭文化和齊家文化的時間排序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從齊家文化出土的情況來看,齊家文化遺址當中有豐富的經濟形態,包括農業、手工業等,並且相比新石器時代早期,齊家文化的經濟形態已經比較完善。值得一提的是,在齊家文化遺址當中,有大量的玉器出土,而根據李學勤先生在《走出疑古時代》一書中的關於早期文明時代的玉器的觀點表明,作為禮器和權力象徵的玉器的出現是一個社會進入階級社會時期的表現之一。所以,齊家文化當中,玉器的大量出土也從側面表明了齊家文化已經進入階級社會或者至少是早期社會時期。

    另一個反映齊家文化進入階級社會的表現是古墓群的出現,在古墓當中出現了人殉的現象,這也是階級分化的體現之一。

  • 3 # 小黑侃大山

    題主這個問題問的是相當專業的,從題主的詳細描述中可以看出題主關注這個問題很久了。

    二里頭文化的核心區域為二里頭遺址。二里頭遺址位於河南偃師西南9公里處,洛河從遺址北部流過。二里頭遺址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自然村。根據最近的調查,二里頭遺址的面積約為300萬平方米。該遺址自1957年發現以來,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一直在進行,也不斷有新的考古發現問世。

    1957年徐旭生對傳說中夏人活動關係密切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進行了調查發掘,在對豫西進行考古調查,在河南偃師發現二里頭文化。並發表《1959年夏豫西調查“夏墟”的初步報告》為之後考古學學界夏商文化的爭論奠定了基礎。遺址出土遺物的碳14測定,二里頭遺址絕對年代,在約公元前1700年左右,相當於夏代晚期。

    因為二里頭遺址是否是夏代都城在學術界還有很大的爭議,2017年4月13日國家文物局在《關於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建設專案涉及二里頭遺址建設控制地帶選址的批覆》明確指出:“原則同意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建設專案涉及二里頭遺址建設控制地帶的選址方案。我局建議該遺址博物館名稱中不含“夏都”。”表明了國家文物局還是充分尊重了學術界的學術自由的討論呢。

    文獻中記載有關大禹的傳說在西北、四川、內蒙、河南、安徽、浙江等地都有,這些地點哪些是附會哪些是史實,現在還不能一一證明。更有甚者如顧頡剛先生則認為大禹是一條蟲子。所以以目前的文獻和考古材料還不能證明夏文化的存在,更不用說早期夏文化在哪裡了。
  • 4 # 愚人

    呵呵,還不能完全這樣說。夏,客觀上來自於姜姓氏族,但這是它的母系,其父系有可能屬於東夷。夏之前的夏,從語言觀念上分析,屬於早期農耕發展時期,巳經脫離原本的“華”,或者說,進入了“諸華”觀念。

  • 5 # 大唐神都

    這個問題問的不嚴謹,因為考古界還沒有對夏都定位。

    二里頭文化,總共分為了四期。到第三期也就是開始興盛的時候(前1600年),而夏朝我們都知道他的歷史是(前2100至1600年)。也就是說,二里頭剛剛繁榮的時候,夏朝也剛剛滅亡。

    而齊家文化(前4500年至3500年),的確是覆蓋了整個夏朝,而且有玉器和銅器,看似能說明問題,實則不然。因為它的遺址面積偏小,雖然分佈的面積很廣,但是缺少了中心都城,而且玉器對比別的地方來說也略顯稀少。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它比二里頭的歷史要早很多,文化遺存也久,也有可能二里頭受到了它的影響。

    目前考古界和夏朝最能掛上鉤的只有山西陶寺和陝西石峁兩座史前的超大型古城。其中山西陶寺被人們論證為是“堯舜”之都,目前反對的人也少。至於說陝西石峁被人們論證為是“禹、啟”之都,他的時間(前4300至3780年),貫穿了大半個夏。

    我們來做一下玉器的對比,山西陶寺就已經發現了大量的玉璋、玉環、玉琮等物品,這些東西足以證明這裡是一座王者之都。

    陝西石峁的玉器更為豐富,他幾乎涵蓋的西起新疆東至遼河,南到良渚北至陰山,這些地方的所有玉石材料。而他的加工也更為細膩,考古學家們說石峁玉器用手一摸就知道,他表面平整的如同鏡子一般,加工水平非常高!所以中華玉石之路研討會就是在神木地區召開的,他也被稱為玉石之路的中心。

    再來對比一下銅器,山西陶寺不僅有普通的銅,甚至還有青銅武器與青銅工具,這與陝西石峁遺址中高度相似。齊家文化中好像少了青銅武器這種武力的象徵。

    另外,山西陶寺有完整的城牆和宮殿,甚至還有天文臺,面積高達300萬平方米。而陝西石峁面積則更大,達到了空前的430萬平方米,也是具有完整的城牆,還有內城與皇(黃)城臺,外面還發現了祭祀臺。這一切都說明,這兩個地方更像是“夏都”!

  • 6 # 周乙探史

    從發現玉琮來看,齊家文化應該是屬於來自良渚的伏羲/炎帝文化,其遷徙路線是良渚――蘇北蔣莊遺址――蘇北花廳遺址――晉南芮城坡頭遺址――延安蘆山峁遺址――齊家遺址,其特點是都發現了玉琮。而陝北石峁遺址沒發現玉琮,其標誌玉器為牙璋――是軒轅黃帝的標誌神器,所以石峁遺址是黃帝鴻的都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經濟“成績單”揭開面紗,誰將晉級GDP萬億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