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狼叔說遊戲
-
2 # 灼華
分兩種。
第一種,菜是原罪。09年開始接觸DOTA,還清新的記得那時候瘋狂喜愛上了這款經典。喜愛到為了想把它玩好,一個人在家裡打了一個暑假的人機來熟悉瞭解這款遊戲。後來,混過各大對戰平臺,最後是11,天梯1500左右,玩不下去了,因為自己真的就到那一步了,那時候的心情真的是複雜,明明很熱愛,卻不敢再玩了,菜是原罪。到如今,我也就關注比賽,自己已經不玩了。
第二種,錢沒到位。參加工作後,因為沒有女朋友,開銷不大,又加之剛剛畢業,心中癢癢,便進入了騰訊毒奶粉的懷抱。剛開始天真的以為充個一兩千應該可以玩的很舒服了吧。然而,事實就愛給你看血淋淋的真相,漸漸的開始發現,這遊戲,錢,是越充越不夠,簡直無底洞,那時候剛開九十,雖說身上裝備可以說是86版本的頂點了,但是我還是決定放棄了,雖然也捨不得。
-
3 # 二虎和大牛
越是玩不下去,越是特別想玩兒。就像段譽痴戀神仙姐姐,紫霞熱愛至尊寶。“不愧是我喜歡的遊戲,難都難得這麼有個性。”
作為一個操作廢柴但又很喜歡玩兒遊戲的廢柴,《除了植物大戰殭屍》《保衛蘿蔔》《模擬人生》《紀念碑谷》《仙劍奇俠傳》玩通關過之外,基本上其他遊戲我都只能卡在半途,死活進行不下去,比如說最近在玩兒的《模擬城市》電腦版。
一開始,遊戲給你一塊地,讓你規劃商業區、住宅區和工業區。聽起來好像很簡單,於是就隨便亂規劃吧。結果剛開始的規劃不正確,後期土地汙染了,一大批靠近工業區的居民生病死去。醫院的救護車和病房通通告急,要修建大型醫院,錢不夠,超過了預算,破產。遊戲結束。
重新來吧,觀察土地的風向、水源和礦產,讓住宅區遠離工業區,中間用商業建築隔開。結果住宅區和工業區隔得太遠,居民上班路上老是堵車。商業區太過集中,於是一些店鋪沒有顧客,直接倒閉。另一些店鋪生意太好卻沒有貨源,也倒閉。居民們抱怨沒有公交車,有了公交車之後又抱怨沒有學校,有了學校又抱怨沒有電車,有了電車有想要渡輪和火車……城市收入跟不上城市支出,破產,遊戲結束。
再來,學校、商業區、工業區、居民區都儘量想辦法解決了,警察局和醫院也早早準備好了。雖然人越來越多,但是水源和電量都跟上了步伐。人越來越多,城市收入也越來越多。然後,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城裡忽然到處都是犯罪分子,到處都是火災。消防局和警署根本救不過來,把錢用光都不夠。啊,原來已經是特大級城市,人口超標了。該建設偉大工程了。
偉大工程是個什麼鬼?就是在城市外一個神秘的地方建立一個殖民地,讓市裡的居民搬出去,這樣就能解決人口過多帶來的煩惱了。然而這個偉大工程需要一筆巨大的資金,再加各種礦產資源和高科技產品。而這時候由於城市的過度發展,你已經沒有空間去建設各種礦業企業了。如果要剷除原來的工業和商業區,收入又會不夠。又得破產。遊戲結束。
中間還有其他各種結束就不多說了。完了這個遊戲,忽然對一個城市的規劃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同時也對人口與城市的關係有了一點點模糊的概念。此外還有一些有趣的東西:
當城市陷入汙染的時候,那裡的地價會飛速下降,富人們會離開,而窮人們則在那裡生病。但窮人不去治療沒關係,富人不治療就會對城市發展造成影響。
同樣的,各項政策比如稅收等,不能對中高等收入的人太苛刻,因為他們有能力離開這座城市。但是窮人無所謂,他們沒辦法離開,可以由著你薅羊毛。
隨著城市的發展,市長的豪宅可以越修越大,最後甚至可以擁有私人直升機。市民們都會很自豪。他們似乎意識不到這些豪宅是建立在他們交稅的基礎之上的。
光靠警察是制止不了犯罪的,光靠醫院也是救治不了疾病的。只有建立了大學,提高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才有可能從根子上預防犯罪和減少死亡率。然而這很費錢。比把犯人抓到監獄裡費錢。
當你想要對城市進行拆遷的時候,居民區、商業區和工業區都可以隨便碾壓,誰也不會理你。但是如果剷除的是各種行政部門,遊戲會讓你再三確認,否則不會執行。
一個城市發展之初,一定會有一批居民產生宗教的需要。不管是低收入還是中高等收入。
共勉。
-
4 # 髒汙的花痴
媽的,老孃玩了泰拉瑞亞,閨密推薦的,結果玩了半天連個法杖都沒獲得,而且遍地都是墓碑,我閨密都無敵了,我卻連個boss都沒打,到現在還用著一把破破爛爛的木劍,你們說可不可憐
回覆列表
就是有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覺。
《黑魂3》剛發售的時候,興致勃勃地去傳火,結果一整天倒在冰狗前面,最後還是拜託同事幫忙才過BOSS,簡直受挫,後來後來因為工作關係,中斷了一週,再拿出來想玩的時候發現已經接不上之前的遊戲進度了,連基本操作都忘得一乾二淨。之後總想著掏出幾個月時間去好好磨練一下傳火技術,結果無限半途而廢。講道理,作為動作遊戲愛好者,《黑魂3》幾乎是必玩的作品,除了令人望而卻步的難度之外,這款遊戲最吸引我的其實是砍殺敵人的成就感和廣袤的地圖。即便沒玩多久,在我心中也是一款非常棒的遊戲。但直到現在,仍然沒抽出時間好好去玩一下,只能先看看其它UP主的影片先了解了解劇情。
說實在的,對於遊戲媒體人來說,“三分鐘熱血”這種情況早已司空見慣了。很多時候,一款大作推出或者趕上steam打折的時候,都會瘋狂剁手,最後發現遊戲都快長毛了,也從未碰過。不是遊戲不夠吸引我,而是實在沒時間和耐心去玩。更多的情況是上手體驗一下,等熱度過了,就自然而然棄坑,再去玩其它熱門遊戲。看大家說:“我都花錢買遊戲了,為什麼要玩?”也會找到很強的共鳴。想想也很心酸,從前我們有時間有精力去玩遊戲,但卻沒足夠的錢去買,如今買遊戲成了家常便飯,又沒時間去玩了。
雖然職業裡帶著“遊戲”二字,但我卻無法成為真正的玩家,我想這不僅僅“是喜歡一款遊戲又玩不下去的體驗”,更是一種“熱愛一個行業卻因此失去初心的體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