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赫茲少女0324

    強推《肖申克的救贖》,他的越獄方式雖然普通,但他蘊含著擺脫心靈上的束縛的道理,是一部值得深思的好電影。

    1994年,被譽為上帝想看電影的一年,因為有36部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橫空出世,且都為日後的無法超越經典之作。其中,《阿甘正傳》《低俗小說》和《肖申克的救贖》在第6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三足鼎立,不分伯仲。《阿甘正傳》當之無愧的捧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等12項大獎,而《低俗小說》以他獨特的環狀結構和多角度敘事手法拿走了最佳原創劇本的桂冠,唯獨《肖申克的救贖》在十項提名裡顆粒無收。

    村上春樹曾在他的小說《挪威的森林》中寫到,真正的藝術,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且任何年齡段都能從中獲取共鳴的。《肖申克的救贖》在電影的藝術性和文學性上取得了近乎完美的平衡,從電影欣賞角度來說,奧斯卡的失利和時間的考驗,反倒讓它背後所蘊含的人文底蘊得到了完全的展露與昇華,使其成了影史上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每個人都處於體制之中

    電影中,有一個叫布魯克的老頭,年輕時進了監獄,關了好多年。他本應是憎恨監獄,渴望逃離的,但當他得知自己刑滿釋放時,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為了能繼續留在監獄裡,一向溫和的他,居然企圖用舉刀殺人的方式再次犯下罪行,以求在監獄中繼續服刑。出獄之後,也無法適應社會,鬱鬱而終。瑞德在得知布魯克自殺後,說: “監獄裡的高牆實在是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

    正如許多人在大學畢業後,選擇考公務員或進入體制,後來,就會發現他們的談吐、言行逐漸趨於一致,他們的生活、所關注的東西逐漸處於同一維度,雖各自沉浮,生活卻難以拓展。我父親有很多同學都是這樣,進入體制後過得順風順水,一旦退休,就變得十分暴躁,不斷地念叨著這大半生的可憐功績,有種人走茶涼的悽苦。

    體制化的真實會讓你不堪一擊,就像被圈養的動物,一旦擺脫枷鎖,放逐野外,就會因缺乏必要的生存技能,遭受滅頂之災。

    再舉個例子,監獄裡有固定的上廁所時間,影片末尾,瑞德發現沒有監獄的口令,自己連尿都尿不出來,這是一件十分荒謬的事。可見,體制化甚至可以內化到了人的身體,讓你長期沉浸於表面的穩定,剝奪自我意識,對一切不合理的制度習以為常,然而,一旦形成無形的監獄,便會扼殺一切對自由與希望的嚮往。

    監獄長在罪犯入獄之前便說:“把思想交給上帝,把身體交給我。”是否每個人都曾有違背自我志願,迫於社會壓力而逆來順受的時候呢?有人說,《肖申克的救贖》只是復刻了《基督山伯爵》的越獄傳奇,我不認同,肖申克的現實性不亞於生活,人人都處於或大或小的監獄,都服從著或多或少的體制,只是因所處環境而喪失了突破集體桎梏的能力。

    要自由,先學會隱忍與謀劃

    安迪在入獄之後,並未選擇和瑞德一樣,去嘗試假釋,而是和周圍的環境慢慢周旋,然後找出破綻,各個擊破。他本來是一個很厲害的銀行家,所以在監獄裡,他幫助道貌岸然的典獄長洗黑錢,並且為監獄其他獄警謀取各種鑽漏洞的非法收入。他利用自己在金融方面的才華和本領,最大化地展示了自己的價值,儘可能地為自己找到一個有利的位置,從而為越獄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不難看出,即使在監獄之中,安迪始終也以一種高姿態出現在每個惡劣的處境之中,曾有過獄卒的毒打,混混的刁難,也有過完全絕望的時候,唯一能證明他清白的證人被典獄長暗殺,與此同時,正在承受著三個月寒如死寂的禁閉,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依舊密謀著驚天大逆轉。所以說,安迪並非自命清高不妥協,而恰恰在於會審時度勢,謀劃佈局。

    本片並未高談闊論人生哲理,也無過分吹捧自由可貴,而是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讓觀眾即使在黑暗的監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自由之光。記得有一幕,安迪在房頂上為十幾個犯人朋友每人爭得了兩瓶Tiger啤酒。安迪或許會想,在長達大半生的牢獄中,擁有個人意識與短暫自由便是如此,坐著喝啤酒,Sunny灑在肩頭,彷彿是個自由人,感覺就像在裝修自己家的屋頂。

    監獄充滿了壓抑和晦暗,每個犯人都如同被奴役的機器,人生而自由,但是當長期喪失自由後,人就會再也意識不到這項人生基本權利。安迪擴建圖書館,帶領獄友學習、欣賞唱片,這些藝術,修養的建設,都為了重新喚起眾人對於自由的意識。影片中有一場戲是安迪冒著觸犯禁忌的危險,為所有囚犯送上一份充滿自由氣息的豪禮:在監獄喇叭裡播放《費加羅的婚禮》。優美的女聲從擴音喇叭裡流淌出來,獄警、囚徒們都被莫扎特動人心魄的音樂深深感染。音樂消滅了他們的階級差別,讓所有人都感受到一樣的、來自上帝的饋贈。那一刻,無論你是獄警還是囚犯,你受到的藝術感染是同樣的。安迪之所以如此重視知識文化對人的作用,是因為他深知,正是書籍、音樂、知識修養的薰陶才得以讓他突破了現實的困境。

    “有些鳥兒是不能關在籠子裡的,他們的羽翼太耀眼了。”安迪不可思議的謀劃和隱忍,在自由與希望的驅使下,以破釜沉舟的方式,用小錘子挖掘地道,足足挖了二十年。最終爬過五百碼的汙水管道,忍受著常人無法想象的惡臭,一邊吐著,一邊逃離了肖申克。如果說,牢房象徵女人的子宮,在這個子宮裡,安迪日日夜夜孕育著不屈的靈魂,那麼長長的監獄汙水道,就是母親的產道,與初生的嬰兒一樣,他的再一次生命,也必須透過汙穢、惡臭、黑暗、擠壓,破除降生時的重重艱難險阻,獲得生命。

    過想要的生活,本來就是件痛苦的事,它需要你去忍受無數的屈辱與磨難。安迪戰勝的,不僅僅是這個世界的規則,其實還有他自己性格里所有的弱點,懶惰、恐懼和自私,用自己全部的勇氣和智慧,站在世界之顛,凌駕於的規則之上,或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肖申克的救贖》是專屬於安迪的傳奇故事,每一個處於體制之中的我們,是否考慮過人生旅途的意義?生活中不乏有人因為沒有毅力而失敗的例子,卻沒有幾個人能和安迪一樣,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每個人皆處於肖申克之中,可以逃離的人卻寥寥無幾,人生的越獄,註定是最孤獨的一趟旅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縣尉是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