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佌綪巳茫然
-
2 # 歷史檔案館
當然是守城容易。
華夏的軍事技術經歷了兩千年的發展,到唐宋時期,已經臻於大成,一支優秀將領率領的高素質的古典軍隊,應當熟稔各種戰法。如果選擇堅守一座城池,那麼一定是其認為不適宜會戰,通常是敵強我弱之下的選擇。
事實上,宋代有一句軍事術語——牆貴低、門貴多、若無反擊,勢難堅守。
城牆本身不是單薄的一道牆而已,那些影視劇裡攻方扛著梯子衝向光禿禿的高高的城牆,守方只知道站在城牆上拿著弓箭對射的垃圾劇情只怕要被古代武人們笑死。
對於守方而言,城牆不是一道牆,而應當是一個有機動縱深的防禦體系:至多四五人高,但是寬厚而曲折的牆體,密集的馬面,城牆馬面上應該有射樓,佈置強弩甚至床弩,城牆內有高臺,架設拋石機和大型床弩,城牆下有羊馬牆、護城河、拒馬樁等設施,城門應當小而多,方便守軍出城支援,城門內外應當有甕城遮護。更講究的城池會有小型的臨時堡壘設定在外圍,如果城池臨河,還要設定夾河甬道,甚至是臨河的堡壘來保護渡口。
古典時代的攻城作業是一個極其複雜而殘酷的過程,守城方以肉搏兵在羊馬牆內,而非城牆內列陣,隨時準備出擊。各個城門開啟而非關閉,城內的預備隊在甕城內集結,隨時準備出城援助背城而戰的袍澤。
攻城方會在城外堆設土山,來取得視野和射程的優勢,在上面架設拋射器械會對城池進行無差別轟擊,主要目標是城牆的牆體和城樓,以期削弱守軍火力,掩護攻城。當然也不排除為了總體上削弱守軍的力量,會向城內無差別的投擲縱火物和染上瘟疫的死人。
攻城開始之後,攻方要頂著來自羊馬牆後(前方),城牆垛口(斜上方),射樓上(斜側上方)和城牆後高臺上(正上方)四個方向的火力,推著衝車、對壘、壕橋和雲梯等攻城器械靠近城牆,首先要拔除護城河前的拒馬樁(城池下的拒馬樁不是拒馬用的,是阻擋敵人工程器材用的),然後用壕橋橫過護城河,先登要順著壕橋衝過去,攻擊羊馬牆後的守城方,否則羊馬牆後的守城士兵可以像射兔子一樣把攻城方填壕計程車兵民夫射死在護城河邊。
在先登用命爭取的時間當中,攻城方需要頂著三面火力,用土石、柴草和屍體填平護城河,把攻城器械推過護城河。在這個過程中,羊馬牆後和城牆、射樓上的強弓勁弩會如同雨點一樣射下來,城中的拋石機和弩炮會按照早已經測試好的固定目標進行射擊,遮斷第一攻擊波身後的通路。
在攻城方以累累死屍為代價終於填平壕溝之後,羊馬牆後聚集的守方肉搏兵會衝殺出來與攻城方進行肉搏,而城牆上的火力會進行曲射,射擊先登背後前來支援的攻城方士兵。
等到攻城方拼死拼活殺散了這群守城者,還要再把羊馬牆挖掉,平整出一條道路,把攻城器械推上來,這個過程中,頭頂的弓弩是不會停下的,而城內守軍有足夠從容的時間整理陣型,從最近的城門殺出側擊你的攻城部隊。衝出來的甚至有可能是大隊的騎兵……
就算是攻方謝天謝地終於靠近了城牆,攻城塔會被守方以火箭攢射,更是床弩最喜歡的目標。床弩一般架設在城樓上,發出的弩箭如同長矛,箭䃚有斧頭那麼大。從側面對攻城塔抵近直射,有一些重箭上捆著配重,用來對攻城器械進行物理損毀,有些上面捆著點燃的硫磺包。一般攻城塔都會有各種防火設計,但是如果被點著了,裡面的幾十上百號人全要變成掛爐烤鴨。
如果你有幸躲在一架頂棚的衝車下面,你可以不用擔心箭矢、滾木、礌石,但需要面對的是從頭頂扔下的點燃的瀝青和硫磺,還有裝在陶瓶裡砸下來的生石灰,城牆下瀰漫的大量有毒的煙氣和石灰會讓你的眼睛和呼吸系統被灼傷壞死。而且你頭頂上的厚重木板雖然不容易點著,但是如果被澆上了瀝青火油,照樣會燒成一個大號的柴火堆,你的下場大概是燜雞。
雲梯上計程車兵是最慘的,他們會被滾木礌石、箭矢投槍、推杆狼牙拍、甚至是金汁(煮開的屎湯)和火油對付。
如果運氣好到爆炸,靠著攻城塔或者雲梯登上了城頭,早就已經結陣完畢的守方肉搏兵們好整以暇,以密集陣型堵在你的登城點,長槍如林攢刺。
只有經歷了以上各種九死一生的經歷,你的先登部隊精銳強悍,殺光了一段城牆上的敵軍,在城牆上建立起了一個穩固的前進陣地,要不斷地頂住從兩側衝上來的敵軍的反撲,剩下的就是添油戰術,看誰的人能死扛著耗到對手士氣崩潰,就能贏。
另一種情況是你的拋石機和床弩很有幸的轟塌了一段城牆,這是小機率事件,因為一支優秀軍隊駐防的城市,必定遵循牆貴低、門貴多的原則,城牆上窄下寬,地基寬度比高度少不了多少,以當時攻城器械的精度,在百米開外能砸塌牆體,絕對是公輸班開眼,就算是砸開了缺口,你衝鋒計程車兵可是要受到三面夾射,如果敵人的肉搏兵堅定敢戰,在缺口處堵住了你的衝鋒,後面計程車兵只能傻站在城牆下面捱揍。
第三種情況是挖地道,從李光弼、劉仁恭到努爾哈赤,都是此道的高手,但是守軍也不是吃素的,他們會在城牆後面挖掘一條很深的壕溝,你從土裡鑽出來的時候,會發現在你頭頂上一兩米高的地方,敵軍士兵攥著長矛、石頭和大棒對著你微笑。而你挖的洞會被火堆點上溼草發出的濃煙灌滿,你後面的兄弟基本上要變成燻肉。
第四種情況,也是最滅絕人性的情況,決水灌城,歷史上倒這個黴的老是開封,王賁灌過大梁,李自成淹過開封(存疑),除此之外楚國國都郢也被白起這樣折騰過,但是這種事情只能適用於大河邊地勢低平的城池,自古以來這種戰例不多。
綜上所述,守城戰也是作戰,其烈度和殘酷性不亞於野戰集團之間的會戰,守城一方需要至少有背城而戰的的勇氣和高水平的指揮官,在軍事素質大致相同的情況下,守城戰仍然是以少勝多的有效手段。
-
3 # 李三萬的三萬裡
公平來講,是守城容易,但如果對方人多,或者像曾國藩那樣圍你一二年,那你就得哭了,古人守城有很多辦法,我們今天來介紹其中二種:
撞車 用來撞擊雲梯的一種守具,又名“撞竿”,外形與用法與“衝車”類似,只不過體積略小。其製作方法是在四輪車兩側各立一木柱,柱中間裝橫樑,橫樑下吊一根加裝鐵撞頭的撞木。當敵人以飛梯、雲梯攀城時,用撞車撞翻或搗毀梯子。“在安徽合肥一座三國城址中,曾出土一件鐵撞木:尖首、方腹、圓柄,長39 釐米,重24 斤。”
叉竿 又稱“抵篙”,“如槍,刃為兩岐,用叉飛梯及人”一般長約兩丈,用硬杉木製成。當敵軍用雲梯攀城時,利用叉竿前端的鐵叉推翻雲梯,或俟敵人將要爬至城頭時,用叉竿由上向下推,鐵叉上的橫刃可斬斷敵手。還有一種鉤竿,形制如槍,“兩旁有曲刃,可以鉤物”。如敵軍快要攀至女牆時,用鉤竿搭住,將其鉤入城中,用刀斧殺死。張巡守睢陽時,就用叉竿和鉤竿配合,挫敗了叛軍的多次進攻。
-
4 # 菸酒閣小學士
菸酒閣大學士文章:不要被現代影視劇誤導,古代攻城容易守城難。古代州、縣城池,被攻下是常態,能守住才是奇蹟。攻城的野戰大軍,是國家的主力和野戰精銳,和守州縣的地方軍,在裝備、經驗、戰鬥力完全不是一個級別,守方在沒有野戰部隊增援下,是很難守住城池的。
明末孫傳庭在河南敗於李自成,退守潼關,以孫傳庭之能、潼關之險,李自成一戰即破;宗澤守開封、于謙守北京,依仗天時地利人和守住都城,成為千古名將典範(說明守城之難)。
三國演義雖然是部小說,但書中能守住城池的戰例也是鳳毛麟角吧?即使最不擅長攻城的遊牧民族南下,也能勢如破竹,輕易攻下大多數城池。
我們來具體對比、分析古代攻城與守城難易度: 第一、古代州縣城牆不是影視劇裡的高達數十米的大牆。明以前多為泥制土牆,其高度與強度堪憂。古代一般州、縣的城牆也就2層樓高,僅約4、5米,遠不是影視中高達20多米的城牆(宋都城開封城牆高為13米)。
明以前的城牆,多為夯土牆,大多年久失修,經常會發生下陷,甚至會在雨天坍塌,平時也就起個防賊防盜的作用。
如唐安史之亂張巡守城,命人制造大量泥磚和泥漿,城破哪裡補哪裡,說明古代城牆質量不堪。
明朝開始雖然有了磚制城牆,大大提高了城牆的高度和強度,由於威力巨大的火炮替代了投石機,實際更增加守城難度。 這樣的夯土牆,可挖斷牆根造成坍塌。
二、絕大多數州、縣是沒有護城河的,防護簡陋。甕城之類的設施只有戰略要地和京城才有。中國古代大多數州縣依水而建,有水門和碼頭,很難建設護城河系統。攻城方可直抵城門,用簡易衝車撞擊城門、城牆。古代城門是木製外蒙鐵皮,很難經受撞擊,木製城門也無法抵禦火箭齊射。
古代遊牧民族騎兵南下,攻城時下馬登梯,能輕易攻下大多數城池(用人梯,或製作簡易木梯、板車加大樹幹製作簡易衝車)。 專門攻打城門的攻城錘。
三、州縣守備將校、士兵與攻城的名將、野戰軍根本不是一個級別。如果攻方主力是二十萬野戰精銳,而守方要防守的城池有100座,守方總兵力相當,該如何迎敵?守方一定是集中兵力,或尋機決戰,或固守重要關隘,而不是分散到各個城池。
州縣守城的武將,只是縣尉、校尉,和身經百戰攻方大將作戰,無疑是以卵擊石。歷史上州縣極少能在沒有野戰軍增援下守住城池的,一旦守住能名動天下(如楊延昭用水澆牆,結冰退敵)。
守備州縣的地方部隊數量很少,多為幾百上千,官兵大多沒有實戰經驗,守城臨時徵召的城市居民,不但缺乏紀律,甚至連護甲、武器都沒有。
攻方大多數為高速機動的野戰兵團(擁有騎兵)。一天之內可以機動上百里,守方無法做到日夜警戒在城牆上,一旦攻方兵臨城下,守方往往措不及防。
守軍體格和作戰能力,無法與身經百戰的野戰軍相比,如明朝倭寇作亂,53個倭寇連續攻破20多座城池,殺傷守軍5千餘人,這53人居然一個沒死,古代州縣地方軍戰鬥力,可想而知。 唐代石頭建成的城門與城牆。
四、守方武器簡陋,嚴重缺乏弓箭手和弓箭。守城最好的武器是弓箭,但對於古代州縣來說,弓箭手是稀缺的兵種,弓箭是極其昂貴的軍事物質,無法大量採購和儲存。
失去弓箭的守城部隊,是無法形成對攻城方的威脅的,而攻方弓箭手能直抵城下,近距離射殺城牆守軍(野戰軍多的是神箭手)。
攻城的危險在於攻擊大城、都城和戰略要塞,這些城池有護城河、高牆、甕城、野戰軍,攻城方式與州縣完全不同,主戰場一定是在城下的野戰。如北京西安襄陽這種戰略要地,守軍(包含野戰軍和平民參戰)往往需要10萬以上。在大城守城戰中,防守方不能全部部署在城內,主力需駐紮在城外,甚至分兵到離城較遠的山丘、水源紮營,與城池互為犄角。
城下守軍以壕溝、木柵、拒馬、護城河等作為防線,任務是防止敵軍和攻城設施靠近城門和城牆,城牆守軍以弓箭、火炮等火力配合支援。
在這種戰法下,攻方被層層阻擊,很難找到薄弱環節,因為城外守軍在城牆火力掩護下可以快速機動,彌補薄弱地段,失利時可退回城內。 這種戰法叫“守險不守郫“。與守江必守淮同個道理,就是任何情況下不失去主動權。
電影《聖女貞德》、《特洛伊》就體現了這種戰法,袁崇煥率關寧軍在北京城下大戰皇太極也是如此。 所以大城的攻城戰第一階段,只是野戰的延續。 大型登城梯,突出部位不低於城牆高度。
如果攻方已隔絕孤城外界聯絡、攻城錘開始撞擊城門、搭起雲梯等重型裝置爬牆頭的時候,那是攻方佔絕對優勢,守方到了絕境(守方無野戰力量),城破只是時間問題。
古代戰爭不會輕易攻擊大城市,攻擊方清楚,一旦攻擊大城市,有可能將已方優勢消耗在攻城戰中,只有關乎戰爭命運的戰略要地才會不惜代價攻打。
如都城、長安、潼關、洛陽、襄陽、徐州、合肥等,劉秀守昆陽、哥叔翰守潼關、呂文煥守襄陽、王堅守釣魚城、袁崇煥守北京、太平軍守安慶,都是決定國家命運的守城大戰。
對於慘烈的攻城戰,第一批士兵為何明知必死,還要前赴後繼的往前衝呢?這是因為古代有嚴厲的戰場制度和異常豐厚的獎賞。一是戰前動員,主帥會曉喻各軍,攻破此城的重要性,頒佈退縮不前的制裁措施,第一個登上城樓的獎賞。還有一些特殊政策,如破城後允許洗劫三天等等,更先好酒好肉犒勞三軍一頓。
二是古代軍中有嚴厲的軍中連坐法:主官如帶頭衝鋒,士兵必須奮勇向前;主官戰死而士兵逃回者,一律處斬。另外攻城時設立督戰隊,主帥未下令收兵,官兵退縮者殺無赦。
三是首先登上城樓者,獎賞異常豐厚,諸如封侯、連升三級,可謂升官發財,官兵無不踴躍。戰時主帥除指揮作戰外,還要細緻觀察是誰第一個登上城樓,攻城官兵士氣大振。
四是攻城與野戰的危險性並沒有多大區別,在陣地戰、野戰中的生存機率和攻城戰並無多大不同。亂世士兵就是衝著吃飽飯來當兵的,現在多了升官發財的機會,會更加賣命。
回覆列表
《孫子兵法》說: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攻城戰拼的是雙方部隊的硬實力,實力強於對方才能攻城,雙方差不多或不如對方就沒有攻城的條件。拋開整個戰略局勢、城池所在地理位置和一些偶然因素,只談用大部隊圍攻一座孤城的話,攻城方要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