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先去看結局,而且看完後還又從頭開始看起,這明顯不是一般人理解的為了節約時間成本,使時間效能最大化,而很可能是內在的思維模式使然,下面,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分三點來解釋這種可能:

    一、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安全感是一種渴望安全、穩定的心理本能需求,屬於個人的內在精神層面,樓主朋友看劇時提前看完結局,不想一點一點看,經受難受和折磨,很可能是為了滿足內心深處那種無所不在的安全感需求。

    在過去的養育模式下,很多人都有安全感缺失的問題,精神分析的理論指出:父母(尤其母親)在孩子幼小的時候,如果給予孩子足夠持續的、穩定的、合理的、持之以恆、前後一致的愛,孩子就會體驗到安全感,繼而發展出對他人及世界的信任,並且感覺到自尊、自信、以及對現實和未來的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此外,現代人與社會、與他人的聯絡日趨減少,個人的自由度與責任感日趨增大,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體驗不到足夠的安全感,而當內心深處對外界缺乏信任,對周遭一切持懷疑態度之後,在看書、電影、連續劇時先看結局的心理,就不難理解了。

    建議你的朋友下一次看劇時,嘗試不要看結局先,而在觀看過程中,如有難受或煎熬時,不妨大膽接受,如實傾訴,這不免為釋放內心不安全感的方法之一。

    二、為獲得掌控的快樂感。

    控制感是我們人類最原始的基本需求之一,每天我們都在作出很多選擇和決定,只是經常沒有被我們意識到而已。現有的科學研究表明,當個人的控制感受到威脅時,人會表現出負面情緒,如不安、憤慨和狂怒,而當個人失去了控制感,人則很會表現出抑鬱、悲觀、甚至絕望。所以對事態瞭然於胸的掌控感,會讓我們獲得足夠的快樂感。

    但是,不容小視的是,當個體的外在控制感越強時,他的焦慮或抑鬱情緒就會越高,價值感、全能感、和幸福感等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因此,努力把外在的變成對內在自身的控制感,會更有效的提升我們的幸福健康指素。

    三、對掌握資訊有優越感。

    當發現別人對自己全然瞭解的結局一無所知時,人的內心會很容易升騰出優越感,這是一種優於別人、越過別人的沾沾竊喜,而這種優越感的本質,很可能是為了擺脫或多或少的自卑感。

    此外,希望樓主的朋友不是為了獲得這種優越感,而刻意掩蓋逃避思考的真相,因為精神的真正充實,往往不在別處,而是在創造和體驗的奇異曲調的過程之中。

    最後,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尊重自己內心的聲音,不要逃避,更不要懼怕改變舊我,因為,建立真正的安全感,它只可能來自於一個地方,那就是你的內心,還有內心源源不斷的積極正能量。

    但願,我們都不在乎有的,不惦記沒的,不害怕失去的,不追求強扭的,對得到的適可而止,對失去的心無畏懼。加油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刮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