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心理學上有一個“12秒自救機會”,即地震發生後,若能鎮定自若地在12秒內迅速躲避到安全處,就能給自己提供最後一次自救機會。地震來了,生死一瞬,此時你該做些什麼?姿勢地震中的標準求生姿勢身體儘量蜷曲縮小,臥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護住頭部,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一個固定的物品。如果沒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護頭部的物件,則應採取自我保護姿勢:頭儘量向胸靠攏,閉口,雙手交叉放在脖後,保護頭部和頸部。藏 就地蹲下,尋找“三角區”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由於時間緊迫,每半秒鐘都是自救的關鍵,所以容不得半點遲疑,應當立即採取防護措施。近年來美國國際救援隊隊長庫普總結的“生命三角”法,以及美國紅十字會災難教育部提倡的“伏地、遮擋、手抓牢”兩種避難措施都比較流行,但到底哪一種才是最安全、最能保命的方法呢?對此,李宗浩指出,兩者之間並不矛盾,具體採取哪種方法應該視情況而定。何永年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許多震例表明,強烈地震時有不少人就是因驚慌失措跑來跑去,結果不幸被墜落的東西砸傷、砸死。地殼劇烈震動時,人會感到頭暈、四肢疲軟無力,連移動都很困難。地震時,如果你所處的房屋不是危房,建議馬上抱頭下蹲,就地躲藏。但如果住的是平房,且離門很近,則應在12秒鐘內衝出門外。 在室內發生地震時,躲藏時應立即蹲下,並儘量蜷縮身體,利用堅硬的寫字檯、桌子或長凳周圍的空間,或身體緊貼內部承重牆作為掩護,然後一手捂住口鼻,另一手抓牢固定物體,即“伏地、遮擋、手抓牢”。如果附近沒有寫字檯或桌子,應儘量將頭向胸靠攏,閉口,雙手交叉放在頸後,保護頭部和頸部,蹲伏在房間的角落。 如果睡覺時發生地震,應該抓緊枕頭保護頭部,然後滾下床,抱頭下蹲。當然,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則應該迅速移動到事先找好的家中藏身地,在牆邊蹲下,利用承重牆、堅固的傢俱或廁所等小空間形成的“三角區”,更有效地躲避垮塌物體對人體的傷害。
躲避時一定要記住:
不可跑向陽臺;
不可跑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
不可跳樓;
不可使用電梯;
注意遠離玻璃製品、建築物外牆、門窗以及其他可能墜落的物體,例如燈具和傢俱;
不要靠近煤氣灶、煤氣管道和家用電器;儘量靠近水源。
在戶外發生地震時,應選擇開闊地點蹲下,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人多的地方;避開樓房、水塔、立交橋等建築物;遠離電線杆、路燈、廣告牌等危險物、懸掛物;避開狹窄街道、危牆等場所;如果正在開車,應立即把車停在路邊;如果在野外,要避開山腳、陡崖等,以防山崩、泥石流;在海邊,要儘快向遠離海岸線的地方轉移,以避免可能發生的海嘯。逃生 住再高,也要往下 。12秒的主震過後,仍不能掉以輕心,要當心餘震帶來的危害。餘震雖然能量不及主震,但疊加起來,經過多次打擊的建築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因此,主震後無論如何都要從建築物內迅速撤離到戶外。撤離時,應選擇樓梯,千萬別乘電梯。要避免驚慌,以免出現踩踏、擠傷。可以將身邊較軟的物品頂在頭上,也可用手護在頭上。
地震心理學上有一個“12秒自救機會”,即地震發生後,若能鎮定自若地在12秒內迅速躲避到安全處,就能給自己提供最後一次自救機會。地震來了,生死一瞬,此時你該做些什麼?姿勢地震中的標準求生姿勢身體儘量蜷曲縮小,臥倒或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護住頭部,一手捂口鼻,另一手抓住一個固定的物品。如果沒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護頭部的物件,則應採取自我保護姿勢:頭儘量向胸靠攏,閉口,雙手交叉放在脖後,保護頭部和頸部。藏 就地蹲下,尋找“三角區”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由於時間緊迫,每半秒鐘都是自救的關鍵,所以容不得半點遲疑,應當立即採取防護措施。近年來美國國際救援隊隊長庫普總結的“生命三角”法,以及美國紅十字會災難教育部提倡的“伏地、遮擋、手抓牢”兩種避難措施都比較流行,但到底哪一種才是最安全、最能保命的方法呢?對此,李宗浩指出,兩者之間並不矛盾,具體採取哪種方法應該視情況而定。何永年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許多震例表明,強烈地震時有不少人就是因驚慌失措跑來跑去,結果不幸被墜落的東西砸傷、砸死。地殼劇烈震動時,人會感到頭暈、四肢疲軟無力,連移動都很困難。地震時,如果你所處的房屋不是危房,建議馬上抱頭下蹲,就地躲藏。但如果住的是平房,且離門很近,則應在12秒鐘內衝出門外。 在室內發生地震時,躲藏時應立即蹲下,並儘量蜷縮身體,利用堅硬的寫字檯、桌子或長凳周圍的空間,或身體緊貼內部承重牆作為掩護,然後一手捂住口鼻,另一手抓牢固定物體,即“伏地、遮擋、手抓牢”。如果附近沒有寫字檯或桌子,應儘量將頭向胸靠攏,閉口,雙手交叉放在頸後,保護頭部和頸部,蹲伏在房間的角落。 如果睡覺時發生地震,應該抓緊枕頭保護頭部,然後滾下床,抱頭下蹲。當然,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則應該迅速移動到事先找好的家中藏身地,在牆邊蹲下,利用承重牆、堅固的傢俱或廁所等小空間形成的“三角區”,更有效地躲避垮塌物體對人體的傷害。
躲避時一定要記住:
不可跑向陽臺;
不可跑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
不可跳樓;
不可使用電梯;
注意遠離玻璃製品、建築物外牆、門窗以及其他可能墜落的物體,例如燈具和傢俱;
不要靠近煤氣灶、煤氣管道和家用電器;儘量靠近水源。
在戶外發生地震時,應選擇開闊地點蹲下,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人多的地方;避開樓房、水塔、立交橋等建築物;遠離電線杆、路燈、廣告牌等危險物、懸掛物;避開狹窄街道、危牆等場所;如果正在開車,應立即把車停在路邊;如果在野外,要避開山腳、陡崖等,以防山崩、泥石流;在海邊,要儘快向遠離海岸線的地方轉移,以避免可能發生的海嘯。逃生 住再高,也要往下 。12秒的主震過後,仍不能掉以輕心,要當心餘震帶來的危害。餘震雖然能量不及主震,但疊加起來,經過多次打擊的建築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因此,主震後無論如何都要從建築物內迅速撤離到戶外。撤離時,應選擇樓梯,千萬別乘電梯。要避免驚慌,以免出現踩踏、擠傷。可以將身邊較軟的物品頂在頭上,也可用手護在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