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清香就像蘭花,謙虛的像竹子
擴充套件知識:
出自:東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原文:
清氣若蘭,虛懷若竹。
樂情在水,靜趣在山。
創作背景:
談論魏晉書畫藝術。人們總會將它與“形神之辯”的審美趣尚相聯絡起來,從“形神兼備”發展到“離形神似”,講求自然。順乎神理,在藝術上這是形式表現和精神內涵的關係,既有道家的“飄逸”,又有儒家的“文質”。
華美與質樸的相結合,由此產生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形神兼備”的藝術品格。後來又將它上升到“得意忘形”的境界,使書畫藝術從對外在客觀世界的表現轉向人的內在精神世界的抒發。這在晉代的書法藝術中就出現了追求“韻”的審美趣尚。
從流傳的晉書墨跡來看,晉人尚韻,其主要表現為自然天成、和諧暢達的柔性美。王羲之就是晉代書法的傑出代表,後世尊為“書聖”,其《蘭亭序》法帖也被尊崇為“天下第一行草”。
《蘭亭序》是王羲之47歲時的書作,記述的是羲之和友人雅士會聚蘭亭(今浙江紹興西南蘭清)盛遊之事,其書從容嫻和,氣盛神凝。據傳唐太宗李世民酷愛其書法,認為《蘭亭序》是“盡善盡美”之作,死後將它一同葬入陵墓。
現傳《蘭亭序》之真偽,曾有過大爭論,幾乎要挖李世民的墓了。但是《蘭亭序》的藝術價值卻是一致公認的。宋米芾詩云:“翰墨風流冠古今,鵝池誰不愛山陰;此書雖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萬金。”歷代書家摹本不下幾十種,也是書法史上少有的文化現象。
《蘭亭序》在王書中雖不及其行草書札,但作為一種典雅、雙逸、瀟灑的時代風格是無人能超越或與之相伴的。那種疏朗有致的佈局,挺秀雙逸的風神,變化多端的筆法,縱橫自如的取勢,使後世學書者感到面對的是一座既平凡又神秘莫測的城樓,往往不得其門而入。
單看其用筆的豐富,就有藏鋒、稱飾、掛筆回鋒,牽絲、映帶、由方轉圓、由圓轉方等種種奇妙變化,有些橫與波挑又帶有隸書遺意,變化莫測,時出新愈,平和之中見奇縱,這也是《蘭亭序》永久的藝術魅力所在,所謂“不激不勵,風規自遠”(唐·孫過庭語)正應是對《蘭亭序》之神最恰當的評語。
意思是清香就像蘭花,謙虛的像竹子
擴充套件知識:
出自:東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原文:
清氣若蘭,虛懷若竹。
樂情在水,靜趣在山。
創作背景:
談論魏晉書畫藝術。人們總會將它與“形神之辯”的審美趣尚相聯絡起來,從“形神兼備”發展到“離形神似”,講求自然。順乎神理,在藝術上這是形式表現和精神內涵的關係,既有道家的“飄逸”,又有儒家的“文質”。
華美與質樸的相結合,由此產生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形神兼備”的藝術品格。後來又將它上升到“得意忘形”的境界,使書畫藝術從對外在客觀世界的表現轉向人的內在精神世界的抒發。這在晉代的書法藝術中就出現了追求“韻”的審美趣尚。
從流傳的晉書墨跡來看,晉人尚韻,其主要表現為自然天成、和諧暢達的柔性美。王羲之就是晉代書法的傑出代表,後世尊為“書聖”,其《蘭亭序》法帖也被尊崇為“天下第一行草”。
《蘭亭序》是王羲之47歲時的書作,記述的是羲之和友人雅士會聚蘭亭(今浙江紹興西南蘭清)盛遊之事,其書從容嫻和,氣盛神凝。據傳唐太宗李世民酷愛其書法,認為《蘭亭序》是“盡善盡美”之作,死後將它一同葬入陵墓。
現傳《蘭亭序》之真偽,曾有過大爭論,幾乎要挖李世民的墓了。但是《蘭亭序》的藝術價值卻是一致公認的。宋米芾詩云:“翰墨風流冠古今,鵝池誰不愛山陰;此書雖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萬金。”歷代書家摹本不下幾十種,也是書法史上少有的文化現象。
《蘭亭序》在王書中雖不及其行草書札,但作為一種典雅、雙逸、瀟灑的時代風格是無人能超越或與之相伴的。那種疏朗有致的佈局,挺秀雙逸的風神,變化多端的筆法,縱橫自如的取勢,使後世學書者感到面對的是一座既平凡又神秘莫測的城樓,往往不得其門而入。
單看其用筆的豐富,就有藏鋒、稱飾、掛筆回鋒,牽絲、映帶、由方轉圓、由圓轉方等種種奇妙變化,有些橫與波挑又帶有隸書遺意,變化莫測,時出新愈,平和之中見奇縱,這也是《蘭亭序》永久的藝術魅力所在,所謂“不激不勵,風規自遠”(唐·孫過庭語)正應是對《蘭亭序》之神最恰當的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