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1745885768

    IP地址的概念及產生

    (1)MAC地址:物理地址(48位),每臺機器出廠時規定的唯一地址。如果根據物理地址來判斷某臺主機,資料將十分龐大且不利於管理。

    (2)IP地址:邏輯地址 (32位),可以由使用者根據規定進行更改和設定。

    這兩類地址,需要解析協議 ARP 與逆地址解析協議RARP來進行翻譯。

    由於透過各種物理網路存在異構性,利用 IP 協議就可以使這些效能各異的網路從使用者看起來好像是一個統一的、抽象的邏輯互連網路,稱之為虛擬網際網路。

    IP 地址就是給每個連線在因特網上的主機(或路由器)分配一個在全世界範圍是唯一的 32 位的識別符號,它一種分等級的地址結構,由因特網名字與號碼指派公司ICANN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進行分配。

    02

    IP地址的格式

    每一類地址都由兩個固定長度的欄位組成,

    (1)網路號 net-id:它標誌主機(或路由器)所連線到的網路

    (2)主機號 host-id:它標誌該主機(或路由器)。

    IP地址通常由點分十進位制的方式來表示。

    03

    IP地址的分類

    根據網路號和主機號的不同,分為A,B,C,D,E類。其中,A類網路號少,網路內主機號多,通常是比較大的網路,如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網路。

    同理,B類或者C類,網路號逐漸增多,但每個網路內的主機號逐漸減少。比如我們某個學校或者公司的網路,可以容納的數量有限,通常使用的C類網路。

    D類和E類屬於比較特殊的網路,分別用於廣播和備用 。

    04

    子網劃分

    兩級劃分有以下缺點:

    (1) IP 地址空間的利用率低。

    (2)給每一個物理網路分配一個網路號會使路由表變得太大

    (3)兩級的 IP 地址不夠靈活。

    因此,需要子網劃分

    (1)在IP 地址中增加了一個“子網號欄位”,使兩級的 IP 地址變成為三級的 IP 地址。

    (2)從主機號借用若干個位作為子網號 subnet-id,而主機號 host-id 也就相應減少了若干個位。

    (3)透過子網掩碼與IP地址相與,可以求得子網號。

    05

    子網劃分結果

    子網劃分後,雖然從外界轉入的路由器地址不變,但透過路由器轉入的資料,可以透過子網掩碼來進行分發。

    06

    變長子網掩碼 VLSM及無分類域間路由選擇 CIDR

    由於劃分子網的方法還是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IP地址的需求,又提出了VLSM及CIDR,他們有以下特點。

    (1) 變長子網掩碼 VLSM (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可進一步提高 IP 地址資源的利用率。 在 VLSM 的基礎上又進一步研究出無分類編址方法CIDR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2)CIDR 消除了傳統的 A 類、B 類和 C 類地址以及劃分子網的概念,因而可以更加有效地分配 IPv4 的地址空間。

    (3)CIDR使用各種長度的“網路字首”(network-prefix)來代替分類地址中的網路號和子網號。

    (4)IP 地址從三級編址(使用子網掩碼)又回到了兩級編址。

    特別提示

    IP地址的分類及子網劃分是IPV4的概念,目前IP地址不夠,正逐漸向IPV6過渡。IPV6是將來的發展趨勢,是逐漸代替IPV4.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為《三國演義》,人們對三國曆史有哪些錯誤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