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03564729493

    如果你是湖北人,尤其是武漢人一定知道不服周這句話,這句話作為湖北人的口頭禪使用頻率非常高,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不服周”在湖北的意思就是不服的意思,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這句話的來由。

    中國地域廣闊,在發展中出現過分化和統一,因而使漢語產生了方言。武漢人說話也有自己的特色,遇到不服氣、不甘心的時候,習慣說一句“不服周”,比如“個板馬,你不服周?”、“老子就是不服周”,這種方言起始於先秦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

      不服周

      歷史上,武漢隸屬楚國,商朝時期,楚還是部落,商衰周興之時,部落投靠周文王,參加了周滅商的戰爭。《史記·楚世家》記載: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牧野大戰之後,楚國見到周的強大,逐漸轉為中立,甚至資助商王。因此引起周的怨恨,埋下了千年仇恨。

      周天子

      周得天下後,大肆分封諸侯,可是楚國只被授予“子爵”。對於楚,周始終怨恨在心,而對於周朝,楚國也是若即若離。其後數百年,兩方相安無事,周在北方強大,楚在南方興盛。直到周朝第四任君主周昭王上位,他想擴大周朝版圖,就親率大軍,南侵一向不和的荊楚。

    自立為王

      伐楚遇漢水

      《古本竹書紀年》有記載,昭王伐楚有三次,第一次是公元前985年,“伐楚,涉漢,遇大兕”;第二次是公元前982年,“天大曀,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第三次是公元前977年,“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貫紫微,其王南巡不返”。周昭王興師動眾伐楚,第一次找不到人;第二次渡漢水時遇大風,損失慘重;第三次兵敗漢水,全軍覆沒,昭王更是溺亡。

      昭王溺亡

    昭王溺亡

      伐楚失敗對周朝的打擊很大,自此以後,周朝再也不敢對楚國用兵,而是在南方封申、鄧、息三個國家抗楚。周夷王上任後,周朝進一步衰弱,天子的威嚴在諸侯中大大降低。此時的楚國君主是神箭手熊渠,能征善戰,收復了許多部落,儼然成為南方第一勢力。

      楚君熊渠立子為王

      熊渠覺得自己的先祖當過周文王的老師,可是分封諸侯的時候,只得子爵,心中忿忿不平。於是分封三個兒子為王,兒子熊毋康為“句亶王”,二兒子熊摯紅為“鄂王”,三兒子熊執疵為“越章王”。(史記: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執疵為越章王。)

      熊渠不敢稱王,卻半開玩笑、半試探的將兒子們都封王,這樣,他就成為王的父親了,這就是楚華人最早的“不服周”。楚國原本弱小,但是敢拼搏,敢於挑戰強者,敢於冒犯強大的周朝,因此,“不服周”這個詞語就流傳了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心超人一共有幾部?分別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