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大提琴心聲

    “無慾無求”是修行的人必須做到的“淨空”。主要是對修心養生方面有非常大的好處,瑜伽,坐禪,打坐,面壁,靜坐都要求我們人的大腦首先要放空。

    “無慾無求”也可以作為一個的自身修養境界,於外界物質誘惑沒有必然聯絡,完全存在於“我行我素”的行為之中。

    “無慾無求”也可以是我們普通人學習的一種目標,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學會“冷靜處世”,可爭可不爭,可欲可不欲,可求可不求這樣的一種意識意念的自我培養。如此長久訓練自我,一樣無師自通於領會各種各樣的精神書籍和宗教信仰中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無慾無求”最高修煉境界是“空則不空”!

  • 2 # 花仙子74

    《修仙篇》之三:少私寡慾、寵辱不驚

    雪峰

      生命體由肉體和靈體構成,也就是由魂魄構成,魂,指的就是精神、意識、心靈;魄指的就是體魄,由物質構成的生命的載體--肉體。

      修仙者,注重對魂的修煉,對魄適可而止,也就是說,注重精神、意識、心靈超過肉體。

      觀察大街上熙熙攘攘的芸芸眾生,我們只看見兩個人,一個人爭名,另一個人逐利,爭名逐利是人類大眾的常態,如果我們不保持清醒的頭腦,加入爭名逐利的行列中,必然是本末倒置,貽誤寶貴人生。

      功名利祿、榮華富貴是修仙的陷阱;榮耀恥辱、寵幸落賤是修仙的障礙。只有少私寡慾、寵辱不驚,才能踏上修仙的路徑。

      小人以身殉利,文人墨客以身殉名,科學專家以身殉知,大丈夫以身殉功,凡夫以身殉家,政治家以身殉國,聖人以身殉天下,仙人以身殉道。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是世俗社會普通大眾的人生觀,重利必為利所困,貪利必為利所傷,重名必為名所困,求名必為名所傷,求取功名利祿的慾望是無底的深淵,溝壑一旦毫無節制地張開,其人必然得寸進尺,得隴望蜀,得了雨衣還要傘,作了宰相想皇位,不死在名利慾望的熏熏大火中絕難復返。名利慾望必然使人利令智昏,敲詐勒索、虛偽欺騙、坑蒙拐騙、殘害無辜、貪汙盜竊、貪贓枉法等無所不用其極,最後必然是自釀苦酒、自掘墳墓、自遺其咎、自取滅亡。

      少私寡慾是修仙的起點,私不除,必陷入凡俗人生;欲不止,必慾火焚身。修仙者必須減少私心,降低慾望,在功名利祿、聲色犬馬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要以人役物,不能讓物役人。老子主張"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一旦追逐功名利祿,必然"爭名於朝,爭利於市,"甚至冒死輕生,身敗名裂。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過分地追逐名利,勢必招來災禍和不幸。再說"良田千畝,夜眠八尺,"飛鳥在林,只棲一枝,何苦呢!

      所以修仙者要少私寡慾、知足常樂、清靜無為、恬淡自然,如此,才能不患得患失、避免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和糾紛,"夫唯不爭,天下莫能於之爭。"我與你不爭,你與我爭什麼?

      逢兇求吉、趨利避禍、得寵心喜、受辱心冷也是世俗之心,古往今來,在寵辱這條大道上人們演出了一幕幕酸甜苦辣、驚心動魄的悲劇,得寵則洋洋自得、欣喜若狂、失寵受辱則氣急敗壞、惱羞成怒,卻不知,得寵就是得了被奴役的身份,失寵受辱就是迴歸了自己的本性,何必計較於心呢。

      重視世俗的富貴功名,就難以保持自己人格的完整。寵辱皆驚是一種奴性的表現,是一種極端的利己主義,得寵就趾高氣揚、忘乎所以、為虎作倀、殘害忠良;失寵就死氣灰臉、灰心喪氣、搖尾乞憐、可憐兮兮,修仙者必須戒之。

      寵辱皆驚易喪失天性,天性即失,不要說成就仙的品質,恐怕人不人、鬼不鬼了。所以,一定要淡泊名利寵辱不驚,超凡脫俗,做自己心靈和情感的主人。

      "隱逸林中無榮辱,道義路上無炎涼,"看白雲秋月瀟灑自如,觀花開花落去留無意,太極佛山自由自在,蓬萊天山雲捲風疏,無極萬年無始無終,碧雲滄海自然淳樸,這才是仙心仙情仙樂仙境。

    (生命禪院網)

  • 3 # 只緣無事可思量

    《無求無慾》是什麼樣的感覺?(無求)則(心地~清淨平等),(無慾)則(心安~恆樂常居)。(心清淨)則無(煩惱愁憂)故(安詳恆樂)也,由於(清淨)故無(分別)所以(平等~永恆如一)。(清淨平等)則與(自然合一)心身長居(清涼境地),故能遊歷(任何法界)而不迷(身輕氣爽)而不倦(智慧常存)。總之(無求無慾)對(身心康健)與眾不同,其中奧妙(一言難盡)入境忎受便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很想忘掉卻又忘不掉的青春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