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硬是一定要將長期失眠和心理、情緒等因素扯到一起?我們不能將心因性的短期失眠與生理性的長期失眠等同起來,這完全是兩種病!治療方法也完全不一樣!失眠和抑鬱到底哪個是因,哪個是果?這是個值得分析的問題!
7
回覆列表
  • 1 # 水說心理話

    一般情況下,長期失眠的症狀是要先去檢查一下器質性原因的,例如:腦部問題、腸胃、心血管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擾亂人正常的睡眠。在心理諮詢之前,心理諮詢師也會建議來訪者先去檢查器質性的問題,排除一些生理原因之後,再去從心理方面入手會更有針對性。

    但是,就於15-30歲之間的年輕人來說,心因性的失眠的確發生的機率比較高,這個年齡階段,心理成長還處於較為波動的時期,加之社會、家庭壓力的突然增高,所以,這個年齡階段,調整好情緒狀態的確是有助於睡眠的。當然,還有一些所謂的失眠和長時間形成的生物鐘有一定的關係,經過調整便可以恢復正常。

    從心理根源上來說,失眠其實也是一種無助狀態的體現,人們透過減少睡眠來獲取更多方向,但是很容易陷入一種惡迴圈,就是越不睡越焦慮,越焦慮就越睡不著。

    其實,抑鬱與失眠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雖然抑鬱也有可能是生理性造成的,但如果是心因性的,抑鬱導致失眠,失眠加重抑鬱,基本上就是這種關係。抑鬱在一定程度上不僅造成了心理損害,同時也造成了生理上的一些問題,例如:失眠、頭疼、腸胃方面的問題等等。

  • 2 # 酷炫腦科學

    為什麼長期失眠和心理情緒因素有關呢?因為失眠現象和情緒異常,往往是共生的。一個長期失眠的人患情緒障礙的機率會大大的增加,而一個有情緒障礙,比如說抑鬱症的人,他的睡眠通常也會出現問題。

    睡眠是抑鬱症的重要影響因素。大約有四分之三的抑鬱症患者都有失眠的症狀。此外,有40%的年輕抑鬱症患者和10%的中年抑鬱症患者有過度睡眠的問題。因為正中存在的睡眠問題有兩種,一種是失眠,睡不著覺,另外一種是睡得太多。抑鬱症患者或者每天早早醒來後就再也睡不著,或者變得很嗜睡,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人口統計學調查發現,不抑鬱的人如果有失眠的問題,會增加他們得抑鬱症的風險。失眠也會增加抑鬱症患者自殺的可能性。抑鬱症伴隨的失眠問題如果能夠被治癒,患者全面康復的機會可能會提高一倍。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睡眠不足都更容易得抑鬱。比如說,在一個研究中,美國杜克大學在2017年對一千多名在校大學生的大腦進行了核磁共振掃描檢查,掃描的同時讓他們完成一個獎賞性的任務。結果發現,那些大腦腹側紋狀體對獎賞比較敏感的人,他們平時的情緒也不容易受到不良睡眠的影響——這些人即使睡眠不足,也不容易產生消極情緒。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科學家猜測可能的原因是他們在生活中更容易受到平時“小確幸”的激勵,生活中遇到一點好事,他們就會得到很大的情緒提升。彌補了晚上的睡眠不足。這其中體現出來的差異其實就是一個人天生的基因差異。

  • 3 # 一盞茶的恬靜

    精神科大夫,可以談一下想法。

    也沒有一定將長期失眠和心理、情緒等因素扯在一起。任何的身體不舒服首先得排除因為身體有具體的疾病引起的,失眠也有一些是由具體疾病引起的呀,比如內分泌疾病。當然除了這些具體原因引起的失眠,那總得要找出失眠的原因或者把失眠調理好才行。

    失眠的原因,顧名思義就是為什麼睡不著?很多人還是能找得到的,比如說“最近要考試了,我很擔心會掛科,所以心情緊張、睡不著”……所以,還需要多舉例子嗎?這就是心理、情緒原因呀!不是強加的為什麼就能改變它存在的事實。當然也有些人就是沒有這些具體原因的就是睡不著。其實也不是,要深究還是有心理方面的因素的。臨床多見的是焦慮。焦慮有些是隱性的,不一定達到症狀的標準。也舉個例子吧,一個母親來訪會說“我幹活幹勁十足,可是就是吃的不多,睡不好,不知道怎麼回事?”其實深究你會發現她生活中是諸多顧慮,擔心孩子的婚事啦,孩子三十幾歲了還沒有結婚怎麼找老婆?找了老婆又怎麼辦能不能懷上孩子等。這就是一種焦慮!還是A型性格的一個人(焦慮質)!這樣睡不好也是需要聯絡在情緒因素裡面的。

    關於題目長期失眠的這個問題,題目著重表述的是因為長期失眠和短期失眠不同,短期失眠是心理因素,長期失眠就不是心理因素?也不是這樣的!有環境的改變,會導致一個人適應不良,也是會失眠的。每個人面對新環境的應激都不一樣,這和一個人的性格有關聯的。多血質、膽汁質的人大大咧咧,根本不受絲毫影響,倒頭就呼呼大睡自然沒有問題;可是就會有人短期無法適應也會失眠,但隨著對環境慢慢熟絡,這問題也慢慢環境,這幾種是大多數人的情況。但還是有小數人始終適應不良的,就會長期處於慢性的應激中,出現長期的失眠,甚至長期的不良情緒中,這也是心理因素呀!

    還有大家都知道,失眠是會加重一個人的心理負擔的,失眠過的人都知道,整晚眼光光,越想睡就越清醒,越想睡就越睡不著。從長遠看就會形成一種恐懼心理。(這裡又提到心理了哦!)到後來睡眠節律也改變了,變得沒有規律,整個生物鐘紊亂。還會慢慢成為神經衰弱。

    這些種種說法來看,不是人為強行把失眠和心理情緒因素聯絡在一起,而是這本來就是事實,是大多數失眠的原因!從治療看,一個是部分人透過自我調節緩解;有些需要求助心理諮詢師;還有些需要藥物治療,焦慮因素抗焦慮治療有效。不管是自我調節,還是心理治療,還是藥物治療,本身就是應用心理學或者精神科的相關知識解決失眠問題。因此,這顯然是心理、情緒因素佔主要地位的一系列問題了!當然有原發病的需要治療原發病!

  • 4 # 繪心橋心理健康聯盟

    失眠與心理、情緒互為因果關係

    抑鬱是情緒問題,

    情緒問題是自我感覺的問題(自我感覺好、情緒一定好,自我感覺欠佳、情緒一定好不到那裡),

    自我感覺受思維模式的影響(如某人思維模式與您同步,您一定喜歡他,對他感覺好,否則某人與您唱反調,您一定對他的感覺不如與您同步的時候)

    所以說情緒受思維的影響,

    思維影響情緒,

    情緒的好壞程度、持續時間的長短,決定著一個人是不是抑鬱。

    人為什麼需要睡眠?

    肌體,身體、心理修整的需要,

    睡眠是除了管理睡眠的腦細胞上班工作,

    其餘的腦細胞安靜、休息;

    失眠是晚上應該安靜、休息的腦細胞無法安靜、休息,

    管理睡眠的腦細胞無法完滿的完成任務。

    睡眠是絕大多數腦細胞停止工作、不主動工作即停止思維,

    失眠是本該不工作的腦細胞還繼續工作、思考問題。

    這應該可以解釋您認為的“心因性”“失眠”

    您認為的“生理性的長期失眠”應該是長期失眠導致生理性失調。

    長期睡眠的人一定會肌體失調,

    長期“心理、情緒”存在問題的人一定會失眠。

    不是牽強的認定“將長期失眠和心理、情緒等因素扯到一起?”

    而是他們互為因果關係。

    想徹底解決失眠問題非心理治療莫屬

    睡眠狀態好了,肌體自我修復能力自然提高,

    一味用鎮靜藥緩解睡眠,治標不治本,其後果想必地球人都知道,

    您覺得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開一家小店鋪,選址方面有什麼忌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