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在傾聽與幫助的步驟中,我們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我們的目的並不是“幫助” 對方或幫助他解決什麼問題,我們要做的只是真誠的瞭解對方的感受,因為對方在大多數情況下,真正想要的並且需要的其實是你的一丁點兒理解而已。
可是我們常會犯錯,比如一個人遭遇了什麼不幸,我們多會以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價值觀,來善意的幫助他。比如“既然事已至此,我們只能……”,“你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可是我們卻沒有專注於別人的想法、感受和價值觀。
表達“共情”不只是簡單地用話語,有時候更需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結合行動去引導對方。簡單的“說教”、單純地動一動嘴巴,因為沒法真正走進對方的心裡,因而往往難以觸動對方,也就無法與對方產生“共情”。產生不了“共情”,自然也就無法引導對方。
面對一位認為自己是一隻蘑菇、於是就像一隻蘑菇那樣蹲在角落裡不吃不喝的精神病人,你會怎麼做來引導他呢?一般人很可能會習以為常地對著他大吼:“趕緊起來,你不是什麼蘑菇!”甚至過去用手拽他站起來。但不論怎麼說或拽,他往往依然無動於衷。那麼真正的心理醫生又會怎麼做呢?他通常不會簡單的“說教”,而是會從“共情”的視角出發,也蹲坐在那位病人的身邊,結合話語和起身走動、吃飯等動作,逐步引導病人,漸漸地很自然地將他引向像正常人那樣生活。
其實共情很簡單,不是讓我們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擺出來,而是讓我們好好地清空自己,等待別人來向你表達情感,當我們沒有給予他人什麼的時候,給他的卻是無價之寶。
共情能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在傾聽與幫助的步驟中,我們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我們的目的並不是“幫助” 對方或幫助他解決什麼問題,我們要做的只是真誠的瞭解對方的感受,因為對方在大多數情況下,真正想要的並且需要的其實是你的一丁點兒理解而已。
可是我們常會犯錯,比如一個人遭遇了什麼不幸,我們多會以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價值觀,來善意的幫助他。比如“既然事已至此,我們只能……”,“你可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可是我們卻沒有專注於別人的想法、感受和價值觀。
表達“共情”不只是簡單地用話語,有時候更需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結合行動去引導對方。簡單的“說教”、單純地動一動嘴巴,因為沒法真正走進對方的心裡,因而往往難以觸動對方,也就無法與對方產生“共情”。產生不了“共情”,自然也就無法引導對方。
面對一位認為自己是一隻蘑菇、於是就像一隻蘑菇那樣蹲在角落裡不吃不喝的精神病人,你會怎麼做來引導他呢?一般人很可能會習以為常地對著他大吼:“趕緊起來,你不是什麼蘑菇!”甚至過去用手拽他站起來。但不論怎麼說或拽,他往往依然無動於衷。那麼真正的心理醫生又會怎麼做呢?他通常不會簡單的“說教”,而是會從“共情”的視角出發,也蹲坐在那位病人的身邊,結合話語和起身走動、吃飯等動作,逐步引導病人,漸漸地很自然地將他引向像正常人那樣生活。
其實共情很簡單,不是讓我們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擺出來,而是讓我們好好地清空自己,等待別人來向你表達情感,當我們沒有給予他人什麼的時候,給他的卻是無價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