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oks
-
2 # 雪域鷹中王
伯伯告訴你,一個人再厲害,也不能脫離他的背景也就是靠山,就像你在幼兒園再厲害,你爸爸如果不管你了愛上另外一個阿姨,你就要被人打了懂嗎?
-
3 # 展翎
這個問題問的……你想問的是哪個方面更厲害?小小的蚊子也能傳播給獅子瘟疫讓它死去,一隻螞蟻鑽進人的耳朵也能讓他痛的死去活來!沒有說清楚比較哪個方面這個你讓他們怎麼比?
蘭博是美華人心目中的硬漢,在西方認知度很高,優美的線條肌肉,嫉惡如仇的思想,還有單槍匹馬就能衝進敵人老巢把壞蛋殺的頭破血流的能力……這點也讓不少西方美女為之側目!
冷鋒,新出的中國個人式硬漢英雄,和蘭博的套路相差不大,但是從發點比蘭博更廣泛點!蘭博推崇的是個人英雄主義,冷鋒宣揚的是愛國主義和無差別對待的人權主義!這點在救工廠工人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不分國籍膚色,大家一起努力突破重圍!這點比蘭博要強上不少!
所以以這點比較,肯定冷鋒勝出啊,缺點就是蘭博已經形成了系列片,續集讓蘭博在熒屏讓有持續的曝光和活力,而冷鋒到目前為止才出到第二部,如果吳京打算繼續把《戰狼》系列拍下去,那冷鋒無疑會弔打蘭博!現在唯一不足的就是蘭博憑藉著《第一滴血》系列電影讓世界的人都認識到了他,知名度比冷鋒高太多!而冷鋒需要的就是繼續在世界上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這點也相信吳京會努力的!
蘭博是突出了重工業電影的優勢,讓觀看的人熱血沸騰,而冷鋒的坦克大戰也同樣不差,而這僅僅只是《戰狼》系列的第二部,所以吳京打算繼續拍下去,冷鋒值得我們期待!
如果單純的讓冷鋒和蘭博面對面赤手相搏,那無疑是冷鋒贏——蘭博現在都多大年紀啦?現在的冷鋒可是正直壯年啊!但是,如果把時空對接都選擇在壯年,武力值的頂峰時對比的話,那毫無疑問冷鋒會落下風!但是蘭博就算是贏,最後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畢竟,蘭博的扮演者史泰龍出演的第一部片子《洛奇》中,也是一位拳擊手,這點給蘭博加分不少!
但是如果把他們兩個人拉到叢林裡持槍械單挑,我的看法是勝率五五分,蘭博是軍隊出身,但是冷鋒也是特種兵出身,對槍械和叢林並不陌生!而在野外,有著太多的不穩定因素和運氣成份,但是兩個人的實力都不弱!
作為華人都希望冷鋒贏,但是不要盲目自大而忽略了對手的長處!蘭博是美華人的驕傲,而冷鋒同樣也讓華人為之自豪!
-
4 # 在路上實現一個小目標
親,這問題很難回答。
就好像關公戰秦瓊。華人認為戰狼厲害,那些美國的乾兒子們和美華人會說蘭博厲害。各有各的長處。
就好像冷鋒是刺客,他是狙擊手出身,其餘的技能也不會弱,他怎麼說也是精英中的精英。兒蘭博明顯是肉搏高手,其餘技能也不會差,他是從戰爭中走過來的。
所以說不能一概而論,就是關公戰秦瓊吧。
個人觀點,拋磚引玉,大家多指正
-
5 # 穿插游擊隊
循跡曉講·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從1982年算起,《第一滴血》已問世了有四十個年頭。作為好萊塢大片的代表之作,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如果說沒看過《第一滴血》,幾乎等同於沒看過好萊塢大片。
正所謂樹大招風。不少人做宣傳時往往將《第一滴血》作靶子。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說法:“某電影超越美國《第一滴血》”,或者“蘭博那麼能打,我們拍電影就不能有幾段誇張點的情節?”,更有甚者,將電影視作意識形態戰爭的一部分,動輒上綱上線,比如“喜歡蘭博那就是崇尚美帝個人主義”。
那麼問題來了,《第一滴血》講的到底是怎樣一個故事?其內容真的是瞎編嗎?為什麼說其仿作只能是東施效顰?
01
《第一滴血》的基礎
《第一滴血》這個IP,廣為人知的是其電影五部曲。但第一滴血的背景卻遠比這豐富。它是有原著小說作支撐的,不是隻有打打殺殺的簡單動作片,而是有思想核心在裡面的。
我們要從其原著說起。《第一滴血》的作者是美國超級暢銷書作家戴維·默萊爾。除了《第一滴血》,戴維·莫萊爾還創作了許多風靡全球的小說。他的作品有二十餘部,總印刷量達到1800萬冊。並被翻譯成二十餘種語言。
想超越《第一滴血》?你有類似的文學作品打基礎嗎?第一滴血不僅僅是一部電影,這個IP的誕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和幾個階段的打磨。絕對不是迎合民粹主義情緒的速成電影可以比擬的。
|《rambo》第一部海報 圖源於網路
不少人說《第一滴血》反映了美國稱霸世界的野心。說這話的人,大機率看都沒看過這部作品。
《第一滴血》原著和電影第一部跟其他國家沒關係。講的是叫蘭博的退伍老兵在美國流浪,當他到了一個小鎮上,卻被作為“不安定因素”被當地警察提瑟驅趕。屢次驅趕蘭博失敗後,提瑟將蘭博帶到了警察局關押。受到刺激後,蘭博殺死了一名警察,逃離了警所,為了躲避追捕而大開殺戒的故事。
|蘭博:你是鎮上霸主,我是叢林之王! 圖源於網路
裡面與蘭博鬥智鬥勇的是美國警察和軍方,並且主題是“為什麼越戰使美華人的思想發生了轉變”。
第一部作品明明是在反省,不是要黑人小孩叫自己爸爸。人家主題是反戰,不是宣傳為國捐軀。這種題材,我覺得某些導演碰都不敢碰。
真要模仿《第一滴血》的話,也不該拍特種兵去國外團滅僱傭軍的故事。
此外,不少人說《第一滴血》的情節很誇張。藝術作品有一定誇張是常事。有句名言說得好“改編不是亂編,戲說不是胡說”。
我們來看看原著是怎麼說的,“蘭博的眼睛朝提瑟的左側掃過,落到警長的手槍上。根據槍柄的長度,他斷定這不是警察通常佩帶的左輪手槍,而是勃朗寧9毫米半自動手槍。因為他自己也曾經用過這種手槍。粗大的槍柄一次可裝十三發子彈,而大部分手槍僅能填塞七或八發子彈。”
透過這段文字,可以斷定《第一滴血》的原著作者對武器裝備,戰術運用是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後再進行的創作。
02
東施竟然笑西施
在五部電影中,蘭博一般只在結尾高潮與敵人起正面衝突,大半時間是與數倍於己的敵人周旋。
|蘭博善於在野外偽裝自己,並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圖源於網路
電影中的槍戰場景。儘管蘭博的殺傷率很高,但往往是他佔有絕對的火力優勢。
比如在《第一滴血1》中,國民警衛隊使用火箭筒時,蘭博並沒有開無雙,而是主動退卻。到影片最後,經過漫長的潛伏,蘭博得到了M60機槍,才大戰缺乏火力的警察。
在《第一滴血4》中,還是同樣的做法,蘭博搶到了一挺有鋼板護盾的車載重機槍,為隊友提供火力掩護。他的隊友包括手持反器材狙擊步槍的精確射手,還有使用自動步槍的突擊兵,通力合作才突突了數十人。
自然是有誇張的成分在裡面,但用重武器的確可以一打多,大口徑槍械將人打成碎塊也在情理之中。
|第一滴血4裡蘭博操作的是一支改造過的M2機槍,畫面相當血腥
至於不少人詬病“憑什麼美國電影中人被打了幾槍都不死?他怎麼能一個打一百個?”,這是學豬八戒——倒打一耙。這些場景在《第一滴血》中倒還不那麼常見,但在批判者自己製作的電影中倒是一抓一大把。
《第一滴血》打鬥場面極其利落,基本是槍槍爆頭,一刀斃命。而在一些仿作中,人物打鬥拖沓不堪,雜糅了武俠元素,看上去拖泥帶水,並破壞了電影整體性。
我們可以看到,周圍的人長槍短炮,火力全開。而兩個人似乎置身事外,你一拳我一腳的互毆,還不忘“抖機靈”,互相叫罵嘲諷,像是傳統京劇中的“鬥將”。
不過有些人就是吃這一套。
|本質上是一部披著現代戰爭外衣的武俠片
電影一些橋段更是脫離了“藝術誇張”的範圍。
眾所周知,RPG-7初速在每秒117米左右,火箭發動機點火會將火箭彈加速到300米/秒。一個人手舉鋼絲床真的可以攔截住RPG?
|為體現主角的神武,就硬編
至於用鋼絲繩掀翻四五十噸重的坦克就更不用說了。這些好萊塢電影真的編不出來。人家到底還是在拍軍事動作電影,不是在拍科幻片。
批判《第一滴血》誇張之前,先問問自己的作者有沒有人家專業,再問問自己誇張的程度和人家是不是同一個級別。
這些人的批判,恰恰從反面證明了《第一滴血》的成功。從《第一滴血》問世到現在快有四十年了,蘭博的演員史泰龍都已經七十歲了。就這麼一部老掉牙的電影,竟然到了新世紀還有一群人追著趕著要“超越”它。
《第一滴血》的確做得不錯,特效以現在的眼光看也是合格的。不像某些仿作,一邊把好萊塢視作假想敵,一邊請人家的團隊幫忙製作。
|圖源於網路
但有一說一,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還算不上好萊塢電影的巔峰時期。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的那段時間才是美國電影產出成果最豐碩的時候。特別是1994年,被稱為“上帝都在看電影”的一年。
再到本世紀,好萊塢軍事題材電影一抓一大把。把《第一滴血》作為好萊塢戰爭電影的代表,很多人都會不服氣。它嚴格意義上講,還算不上是寫實軍事片。
長江前浪推後浪,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為什麼有些人就跟《第一滴血》槓上了呢?我覺得一些人對“外國電影”的記憶,僅限於剛改開時引進的那些好萊塢電影。也就是說,除了幾部古董影片,他們啥都沒看過就開始抗議“好萊塢文藝霸權”。
還有一種可能是,柿子撿軟的捏。如果拿好萊塢新片比,怕比不過。《黑鷹墜落》是奧斯卡影片,藝術等級製作條件就不用說了;《勇者行動》的原型是美軍“河流特種部隊”,裡面披露的特種作戰細節是教科書水平的;《孤獨的生還者》是基於真實事件紅翼行動,裡面各個人物都有名有姓;《美國狙擊手》更是真人真事,有回憶錄打底。
|《勇者行動》圖源於網路
論原著水平,你有那麼多靠譜的紀實小說嗎?論硬核程度,道具師有美國老兵對武器裝備的瞭解深嗎?論歷史還原,有美軍實戰經歷多嗎?
魯迅曾說過:“有些勝利者,願意敵手如虎,如鷹,他才感得勝利的歡喜;假使如羊,如小雞,他便反覺得勝利的無聊……然而我們的阿Q卻沒有這樣乏,他是永遠得意的:這或者也是中國精神文明冠於全球的一個證據了。”
不過,《第一滴血》是不是軟柿子還說不定呢。它也許在製作上沒有後來的新作那樣考究精細,但仿作連超越這部“老爺片”都存在不小困難。
03
無法模仿的核心
為什麼所謂的“個人英雄主義電影”,只有歐美國家拍出來的可信度高,其他國家卻學不來?
因為其他國家從來沒有“個人主義”,至少沒有西方語境下的個人主義。既然如此,任何模仿《第一滴血》的嘗試,註定只能是東施效顰。
先來說說最初的《第一滴血》。原著小說的最後,蘭博回憶起自己大開殺戒的原因時,是這麼總結的:“為了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他決心要抵制任何干涉自己的人。所以就某種意義而言他是為了信念而抗爭。”
|飽受戰爭折磨的蘭博在得知戰友貝瑞去世後,流浪到了一座名為“希望”的小鎮 圖源於網路
而他曾經的長官,在得知蘭博闖下的大禍後來到小鎮上。他對提瑟是這樣定性的:“你尊重別人為你效勞的制度。但對於那些從戰場上回來的人,你卻無法忍受他們身上的死亡味道,不能理解他們頹廢無助的內心世界。”
對蘭博則是這麼評價的:“你說他應該回到汽車鋪去,這話未免然太冷酷了。他三年戎馬生涯的結果是一枚榮譽勳章、精神失常以及一份給汽車上潤滑油的工作。你把他視為以屠殺為生的瘋子,慷慨激昂地要和他進行一場生死決戰……在血腥的戰爭中,我們迫使他學會了如何殺人如何逃生,現在他把這一切都帶回了家鄉”。
如果沒有這些段落,《第一滴血》應該算是一部軍警圍攻殺人狂的警匪片。正是越戰背景使得《第一滴血》主題得以豐富。
|反越戰遊行 圖源於網路
關於越戰,乃至後來的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歐美人不願意承認的一個事實是:這場戰爭的丑角,不是在越南的軍人,而是國內那些道貌岸然的知識分子和以被情緒裹挾的民眾們。
在電影中,加了一段原著中沒有的臺詞,借蘭博的口,打腫了這些白左的臉:“不,沒有結束!沒有!這不像關開關那麼容易!越戰不是我要打的,是你們叫我打的!我千方百計想要打贏,你們卻總要節外生枝,不讓我打贏!所以我回來了,可那幫混蛋又堵在機場,他們朝著我抗議,罵我屠殺嬰孩,什麼髒話都有!他們憑什麼抗議,憑什麼?除非他們是我,去過越南,在那邊我受過多少罪,那幫混蛋知道嗎?”
| 圖源於網路
越南人可以讓老弱婦孺打美軍暗槍,美軍敢動他們一根指頭,回國後被罵“baby killer”;豈止是越戰?
“美國狙擊手”克里斯·凱爾在他的回憶錄中就提到過這麼一件事:他射殺了一名恐怖分子。等到調查員來到時,死者妻子便宣稱他老公拿著經書出門被打死了。儘管有目擊證人證明克里斯的清白,但對克里斯的調查還是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克里斯說明自己打仗是為了國家意志,為了恐怖分子不去襲擊美國。至於伊拉克怎麼樣,他don’t give a flying fuck。伊拉克人的問題是自己的文化問題,不是外人幫忙就能徹底解決的。蘭博是個虛構人物,但他代表了越戰的美國大兵,同理,他是為美國而戰,不是為了空洞的政治口號。
而白左們將問題看得太簡單,他們出征不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而是為了空洞的理想主義。這就扭曲了戰爭的本質!既然要“愛和和平”,你還打個錘子仗?哪有不暴力的戰爭?
|克里斯多夫·凱爾(1974年4月8日—2013年2月2日),出生於美國德州敖德薩,前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海豹三隊)隊長,曾獲2枚銀星勳章與5枚銅星勳章。非官方記錄他在此期間曾射殺255名敵軍,由五角大樓提供的確定的官方記錄則為160名,最遠狙擊射程達1920米,為美軍史上確認狙擊人數記錄最高者。2009年退伍,2013年2月2日,克里斯·凱爾在德州射擊場遭謀殺身亡。
為什麼說最大的丑角是白左們呢?政治領袖是他們自己投票選出來的,他們愛聽充滿理想主義的話語。但每次開打後嚷嚷著“太殘暴了,不符合普世價值,受不了了”的也是他們。而像蘭博或者克里斯·凱爾這樣的大頭兵們只能是兩頭受氣,上層在乎政治影響,畏手畏腳,底層平民對他們汙言穢語。
到最後,老兵回國後無法融入環境,即使作為戰鬥英雄,也為生計發愁。
對政府官僚的反感,對白左理想的鄙夷以及對自我武裝的認同構成了《第一滴血》的主旋律。
電影對原著做了改編,原著中蘭博最終死在了軍警的槍下,但電影中他是在曾經指揮官的庇護下主動放下武器,逃過一劫,這為後來的幾部續作鋪好道路。但萬變不離其宗。後面的續作也延續了《第一滴血》的主題。
04
對上層的反感
蘭博絕不是什麼“戰有令,召必回”的老兵。上層的意見就像海風一般,飄忽不定,曾經為他們出生入死的老兵,被利用完後就被棄之不顧。
在《第一滴血2》中,借蘭博的視角,抨擊美國政府所追求的“虛假的和平”,迫於國內壓力草率收兵,一切與越南軍事有關的問題都成了不可觸碰的“政治正確”。
在這個背景下,為了救出被越軍俘虜的戰友,蘭博不得不重返越南,他面對的不僅僅是窮兇極惡的軍隊,還有不作為的美軍高層——為了避免新一輪戰爭,美國委曲求全,任憑局勢失控,拋棄盟友就不說了,連美軍戰士的死活都不管,甚至出賣了為他們秘密行動的蘭博。
在救出戰友後,蘭博說了這樣一句話,“希望我們的國家,能像我們愛她一樣愛我們”。
|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蘭博對白宮嘴臉的唾棄和內心的孤獨。
《第一滴血2》中,蘭博對女主,一名越南反抗軍少女這麼說道,“我回到了美國,發現了另一場戰爭在持續……,有點像靜態的戰爭,是種反對返鄉士兵的戰爭。這種戰爭是贏不了的。”
回想近幾年的一幕幕,白宮那些腦滿腸肥的官僚們,真的在乎為美國流血犧牲的英雄們嗎?再看看基於二戰後美國新左派運動高潮迭起,無良政客只知迎合烏合之眾,拋棄底線的政治背景,《第一滴血2》中的蘭博才發出這些感慨。
05
對空談者的鄙夷
越戰前後,美國的混亂程度堪比今日拜登執政下的美國。或者說,當時的新左派運動是因,今日的美國政壇亂象是果。
本世紀的各個重大問題——像艾滋病的傳播,各種新型毒品的泛濫——都跟“垮掉的一代”有關。在今天,除了自甘墮落者,很少還有人會去模仿嬉皮士吸毒濫交的舉動。但理想主義者仍然在歐美世界很有市場。
比如極端的環保主義者、和平主義者在私德上取得部分進步後,仍在今天歐美政壇上推銷“怎麼也行不通”的那套。《第一滴血4》中,蘭博就遇到了這麼一群“濫情的人道主義者”。
《第一滴血》系列的每一部都反映時代背景,而第四部選取的地點很特別,是緬甸。
在片中,緬軍屠殺平民,犯下諸多罪行。而蘭博則遇到了一群濫情的人道主義者,求他當嚮導帶他們去緬甸播撒“愛和和平”。蘭博堅定地拒絕了他們,他說這些小年輕還有大好人生,不要將生命浪費在無聊的理想主義上。
|圖源於《第一滴血4》
但蘭博最終還是受不了他們的軟磨硬泡,於是把他們帶入了緬甸。結果一行人被掛杆子上餵豬的餵豬,扔到牲口棚裡做女奴的做女奴。最後自然是蘭博要帶一群僱傭兵去救人。
一個僱傭兵對這些小文青的評價還直白一些,“愛跑到垃圾堆裡亂嗅就是這個下場(that‘s what you get when you go sniffing around other people’s garbage)”。
類似的現象在現實中也有,比如某些小文青就愛往戰亂地區跑,指望佈道一番就會讓IS之類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最後還不是要山姆大叔秀肌肉,派baby killers把他們救出來?
而蘭博和其他“刀子嘴豆腐心”的僱傭兵們,則代表的是美國“光榮孤立”傳統,這項傳統在最近的表現是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再往前可以追述到美國建國。有別於極端全球化,做“世界警察”的思想。“光榮孤立”追求的是保守實用的外交政策。遠離垃圾,不替缺乏自治力的人擦屁股。當然,如果流氓觸及到美國利益,還是要用大棒揍。
|最終被餵了豬的進步人士 圖源於《第一滴血4》
比如電影中,蘭博先是勸阻白左老爺們別去緬甸管閒事。然而木已成舟後,感動其“捨生飼虎”的精神也罷,罵這群人書讀多了也好,還是要衝到第一線把人給救出來。緬甸的未來他不考慮,美國公民的利益必須保護。
光榮孤立,實力至上是美國特有的外交現象,這份霸氣不是抄襲得來的。人家三催四請蘭博帶路去緬甸,但蘭博只在美華人有難時才出手那叫傲嬌;而在一些三流作品中,主角也學著玩深藏不露,什麼“最強兵王退隱都市”,什麼“搬磚贅婿竟然是超級特種兵”,這種扭捏作態無疑是醜人作怪!
06
美國精神
整個《第一滴血》系列還體現了濃濃的美利堅群眾武裝,自我組織的精神。這種精神,在邊疆開拓時就有,在西部片中有很明顯的體現。《第一滴血》雖不是西部片,但也繼承了這份美國精神。
比如《第一滴血4》中,那群理想主義者說自己去緬甸,是為了“改變人們的生活”,蘭博問他們帶了武器嗎?得到的回答是“當然沒有”。蘭博直截了當地回答,“那你們啥也改變不了!”
持槍權是美國政治的一項重要內容,當政府陷於不義之時,人們就有權力自我武裝,以充滿武德的共同體互相保護,那才能做出改變。
惡狼若能說話,你認為交流可以使它放棄茹毛飲血的習慣嗎?不會的。禽獸的問題不是出在理解能力上!
在《第一滴血4》最後,前往緬甸的傳教士在目睹了暴行後,再也不忍目睹緬甸兵射殺同伴,一向和平主義的傳教士也撿起石塊,砸爆了敵人的頭!
|圖源於《第一滴血4》
類似的橋段在美國藝術中很常見,比如小說《最後的莫西幹人》中也有一個生性平和的傳教士大衛,在目睹了一個印第安部落搶奪婦女後,表示:“我雖不是個喜歡誇口、嗜殺成性的歌利亞,但我可沒有忘記那個猶太孩子的榜樣……年輕時,這種古老的武器,我曾練過很久,也許,這套功夫還沒完全忘掉哩。”,拿投石索參加戰鬥,並用石頭砸死逃跑的休倫人。
還有反映美國獨立戰爭的電影《愛國者》中,牧師在目睹英軍的暴行後聲稱:“牧羊人要照料他的羊群,有時也要趕走野狼”,拿起武器去爭取自由。
《第一滴血》的故事發生在現代,但繼承並開拓了美國藝術作品中的精神。這種紅脖子精神表現為,手中有武器,心中有上帝。它不同於“有人打你左臉,就把右臉伸過去給他打”的懦弱,也不同於華爾街精英派的理想主義。而體現為自我奮鬥,艱苦忍耐的質樸武德,對國家利益的保護,對信仰的虔誠。這些在蘭博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體現。
|在《第一滴血5》中準備安享晚年的蘭博,為了給親人報仇,不得不面對墨西哥武裝販毒集團
特別是在《第一滴血5:最後的血》中,蘭博回到美國後,與一群墨西哥犯罪集團發生了衝突,這場衝突以一種非常“西部”的方式畫上句號。蘭博先去砍了墨西哥老大的腦袋,然後把農場佈滿陷阱,等著小弟們送上門,最後人擋殺人佛擋殺佛,故事結束。
《第一滴血》的故事是美國邊疆牛仔故事的現代版本,是美國獨立精神的延續,是紅脖子生活方式的再現。這是原汁原味的美國故事。畫虎畫皮難畫骨,其他仿作抄不來這個核心,也只能往框架裡注水,充填武俠、民粹主義等等不倫不類的東西,搞出個四不像。
試問那些自稱作品打敗了《第一滴血》的製作者們,你們連人家作品的文化符號都沒讀懂,蠢不蠢?你們山寨好萊塢電影框架,做出個瓦房店產品便洋洋自得,羞不羞?你們口口聲聲說要打敗西方文藝霸權,卻只敢跟上個世紀的電影比權量力,挑幾部年代相近,型別相同的大片比一比,敢不敢?
最後,電影院裡的片子是國家引進的,愛看啥是觀眾的自由。作品被人批評,不檢討自己,反倒要觀眾“不愛看就一邊去,看美國電影去”,這麼做,賤不賤吶?
(END)
回覆列表
不管誰厲害,如果讓他們兩個狹路相逢我會設計蘭博死!因為我是一個華人,在全世界搞事的邪惡的美華人遇到中國英雄只能算他倒黴了,中國英雄一定會還世界一個公道送能打一個師的蘭博見他們的上帝!……我是一個民族主義者,我從小就藐視美國的傲慢和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