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0
回覆列表
  • 1 # daazhu2

    老深圳人清明節上山掃墓祭祖,非常形象地稱作“拜山”。拜山按當地習俗,多數清明節是家庭式拜祭祖先,重陽節是家族式(全村或全姓氏)拜祭祖先;當然,也有一些村民在中秋節去拜山,比如坪山、龍崗、坪地一帶的少數村子。

    拜山前,隔天就到酒樓訂購燒乳豬一隻,備好水果、茶、酒、米飯、糖果、“雞屎藤粄”、艾粄糕點、餅乾、香燭、炮仗、金銀紙錢等祭品。第二天一大早,全家或兄弟幾家數十人,帶上鋤頭、鐵鏟到墳山為先人墳墓除草、培土,在先人墓碑前,擺上祭品,敬上茶酒,以年長者開始順至子孫,每人點燃三炷香,虔誠地向先人跪拜,口中訴說:“我們來看你了,帶來你喜歡吃的用的穿的,希望祖先保佑子子孫孫平安大吉,事業有成。”然後,燒紙,續茶,續酒,燃放炮仗。

    過去傳統拜山祭畢,因為交通不便,只好在山上解決午飯。就地在山頭挖坑壘灶,拾柴做飯,土稱“吃山頭”。如今交通便利,很快回到家裡吃飯。回家時,留下其他祭品,只帶回燒乳豬、蘋果回去,把拜過山的燒乳豬和蘋果分給兄弟各家吃,沿襲過去“分太公豬肉”的風俗;據說拜過山的燒乳豬,吃後會得到祖先庇佑,事事順利,平安無事。路上每人還吃上一兩顆拜過山的糖仔,回味親人生前給後人的關愛,珍惜如今本族本房“枝繁葉旺”的幸福生活。

    當地人對拜山很重視,港澳臺同胞、海外的僑胞和親屬都趕回來拜祭。墓上有無新土判斷墓主有無子孫的存在。鄉間有“有後人,掛清明;無後人,一光墳。”“清明不祭祖,死了變豬狗”的諺語,老百姓口頭禪也說:“有添丁,好拜山。”意思是說生個兒子,老(死)了好有後人拜山。於是,民間一直自發形成一種習俗壓力。人們透過掃墓祭祖,在感念先人的恩惠同時,又深感後代繁衍興旺。據說祖先在墳墓裡安住,關係到子孫的繁榮,子孫的興旺又能保證祖先的安寧與香火的延續。因此,祖先墓地不僅是生命之根,同時也是情感之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胃腸鏡檢查最先進的辦法是什麼?